民族文化力与凝聚力

更新时间:2024-03-06 21:54:0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公司行政管理制度)

民族文化力与凝聚力

民族文化力与民族成员文化本质

摘要:通过论述民族文化力、文化人、国力与社会人等的关系说明民族文化力与民族成员文化本质。

关键词:文化力、文化、文化竞争

一、文化与精神国家

(一)、文化

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并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之力称之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文化者,人化也;人化者,德化也;德化者,强化也;强化者,美化也”。通俗地讲,文化力就是文化的力量。但文化与文化力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文化还不等于文化力,只有把文化应用到实践中去,文化才能转化为文化力。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而光辉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西方文化是以古希腊及希伯莱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辉煌文化,充分表现了西方民族奔放、进取、民主、自由的独特性格。这两种文化,都是人类优秀文化,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文化构成看,中国当代文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明代以来吸收的西方古典文化和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可见,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文化系统,而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开放的文化系统,它“是在主体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内外多维文化的营养,在开放的溶汇中发展。即以本位文化为基础,大量汲取、溶汇异质文化的精华,以对异质文化的开放,促进本位文化的开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文化是一种多维开放的动态结构 尤其是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在加速,以致到了今天,中国文化中的西方因素就十分丰富。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角度,看西方文化因素的存在及其影响。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空间上的统一性、时间上的连续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庸和谐。.....具有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具有泛道德性的理想追求,具有儒道互补,内圣外王的完善性。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又有强大的自我更新的机制与能力,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调节、相整合、相超越的更新自我的显著表现。

(二)、文化与精神国家

将文化应用到实践中去,文化才能转化为文化力。文化力可以在经济建设中起先导作用,在思想建设中起感召作用,在环境建设中起辐射作用,在人才建设中起催化作用。所以,文化力对于一个人来讲,它是支配和改变你的命运的一种巨大的力量,将伴随一生。“文化力”从普通工人到高层的文化机关,这主要是文化力使然。“精神力”。精神力是国力之王。

文化力是精神家园的太阳。精神力是精神家园的支柱。道德力是精神家园的春风。

文化力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可以改善人文环境,可以照亮人生之路,可以使人们的生活福寿康宁。 精神力可以激励人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力可以防止精神上的两极分化,可以防止产生人格精神分裂症、家庭精神分裂症和民族精神分裂症,促使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德力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道德力是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维系力量。

二、文化力与其特点

(一)、文化力

文化力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而言,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它是经济力、政治力的体现和反映,又是影响经济力、政治力变化的巨大力量。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知识文化力、科技文化力、历史文化力、民族文化力等。其中民族文化力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本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史,都是在既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又吸纳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才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坚强的精神支柱。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导向力和策动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一种强大的内在的推动力。它不仅将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经济生

活、共同文化素质、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们联结成一个民族共同体,而且将处于国内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语言的各个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为着民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二)、文化力的基本特点

一是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主体的广泛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广泛性。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民大众,推动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大众,享受文化的主体也是人民大众,世界各国人民在共同创造文化的同时,分享着各民族创造的灿烂而优秀的文化成果。从文化力的作用对象层面来看,文化力不仅指文化生产力本身的发展状况,而且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包括人的精神状态等,文化力对上述方面都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文化力包含的内容来看,文化力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绚丽而多彩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综合力,推动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二是兼容性。文化力具有极强的融合和渗透性。它在发展的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广泛地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已成为新趋势,不同文化广泛地不可抗拒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与经济的界限日趋模糊,文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文化产业大量涌现,使文化具有了经济的功能;产品设计、生产、营销过程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日益提高,使经济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三是导向性。文化力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文化力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可以起到规范、引导、约束和激励作用。如建筑文化,它反映了一种先进理念和时代精神;网络文化、媒体文化,它通过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人们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新思想、新观念,引导人们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服饰文化,反映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广告文化则是当今时代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标志,它在向人们展示新型产业和新型产品的经济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引导着人们去选择机会、把握机会,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公共产

品,去适应新的经济文化潮流。四是发展性。从文化力的外部结构看,文化与经济、社会结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从内部结构看,文化力中包涵的知识文化力、科技文化力、历史文化力、民族文化力是永恒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且通过文化力的融合,更好地体现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发达向发达阶段依次递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三、国力与文化竞争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竞争力倍受关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是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发展文化产业,增强竞争力,这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文化竞争力的构成,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即是否能够既充分地发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又能够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创造性的两相融合中形成先进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强劲的人文魅力机制。二是经济参与文化的规模和高科技支持文化的力度。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以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上的优势,已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文化与科技、市场相结合的优势。三是文化生产、管理、运营的体制和策略,通过完善的、高效的体制和策略,把文化创新、经济参与和高科技的支持,组合和协同成为一种整然有序、运转灵便、功能强劲的系统工程。四是充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储备,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种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和国际视野,深晓国际行情和规则,并能加以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运用。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构成的文化竞争力,无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面前,我国文化产业务必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因为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它事实上还融合着不同形态的价值观、伦理观、时尚观,是影响和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这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进入小康社会后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外国文化产业“航空母舰”在全球扩张的挑战。从长远来看,我们更要练好文化竞争力的“内功”。这种“内功”存在于社会体制的协调发展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瞻远瞩地调整好我们的文化战略,其必要性不言自明。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生产存在着“两只手”,一只手是经济利益驱动,另一只手是人文价值提升,只用前一只手是“化”而无“文”,只用后一只手是“文”而难“化”,关键在于找到两只手协同的最佳合力,即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我们需要给文化产品注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内涵和东方神韵,也需要学习外国文化产业高明的生产和经营策略,融合中外智慧,以我为主进行原创,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引导文化消费,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国民素质,以“做强”带动“做大”,“做”出我们文化竞争力的明日的辉煌。

参考文献:

民族文化力与凝聚力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21:5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33241153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民族文化力与凝聚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民族文化力与凝聚力.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文化   民族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