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操作技能的培训

更新时间:2024-03-06 17:01: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比热容的公式)

第三节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培训

操作技能是通过操作定向、模仿、整合和熟练这四个阶段的学习而形成的,有效的教学培训措施可以加速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并促进其保持和迁移。有各种因素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下面就操作技能培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学习任何动作都必须以动作表象为基础,而熟练的操作技能都包含着非常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示范与讲解不仅适用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定向阶段,也适用于技能形成的其他几个阶段。

(一)示范

古尔德与罗伯茨(Gould & Roberts,1982)曾对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示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在什么条件下示范是有效的。此后许多研究者对该类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其中确定无疑的是准确的示范能够促进操作技能的学习。当然,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自身的某些特征、示范的准确性、何时给予示范等。

首先,示范者的身份对学习者(观察者)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观察熟练的教师的示范操作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与观察不熟练的同伴的示范和观察不熟练的教师的示范相比,学生在前面一种情况下的学习效果优于后者。但其他有关实验表明,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对技能学习的影响都要视示范者的技能水平而定(McCullagh,1987)。马吉尔(Magill,2004)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示范者的身份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技能掌握,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身份较高的示范者可能引起观察者对其示范的更多的关注,进而有可能影响从示范中所获取的信息;二是高身份者可能促进观察者产生较高的动机,使观察者渴望达到示范者所演示的那种水平。

其次,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其示范效果关键取决于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准确性是影响操作技能学习的直接决定因素。因为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动作而加以模仿,错误的示范直接导致错误的模仿,这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示范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于图片、录像、幻灯、影片、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信息的呈现更准确、方便、易于接受。

最后,何时示范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一种可能是在学习者实际操作之前示范,使其形成操作的定向映象。也有人主张先让学习者根据某种简单的言语讲解进行尝试—错误的练习,然后示范,其目的是先让学习者形成初步的协调能力。但一些实验表明,在实际进行技能操作之前让学习者观察示范动作,这是一种较好的技能学习方式,这也表明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定向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提供示范外,在技能学习的其他阶段也应根据需要来提供必要的示范,以进一步充实、矫正学习者的定向映象。

(二)讲解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讲解,可以突出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动作的认识水平。有些学生尽管能够做出某种动作,但不一定了解动作的内部规律,一旦动作发生错误,难以找出原因,这势必限制动作的发展。

进行言语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所形成的技能的广泛的迁移。

教师在进行言语讲解时,也应鼓励学生应用外部出声言语或内部言语来描述动作,以充分发挥言语对动作表象所起的支持和调节作用。

(三)示范与讲解结合

就操作技能形成而言,应根据具体的学习阶段和动作特点将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使运动感觉、运动表象明确化,有利于准确的、稳定的定向映象的形成。讲解与示范如何结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强调操作的结构及活动方式,则应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讲解时提示观察要点。如果强调操作的法则与原理,则应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以示范印证讲解。但无论何种形式的示范、讲解,最关键的是要保证所提供、传递的信息是准确的、充分的。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大量的实验都证明,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一)练习量

就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过度学习(overlearning)是必要的,过度学习也指过度练习(overpractice)或过度训练(overtraining),即实际练习时间超过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的练习时间。对许多操作技能而言,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操作技能的保持尤为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产生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应用过度学习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要了解达到某一操作水平时所需的基本练习次数,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过度学习的次数。(2)过度学习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究竟过度学习达到何种程度最佳,不同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有人主张最保险的次数为基本练习次数的100%。(3)对于那些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进行练习,而此后又不马上操作的一些技能学习来讲,过度学习更为有效。这对于职业技术培训有重要意义。

在操作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于技能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虽然随着不断的练习,改善的速度有所降低,但仍有进步。可以说,练习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练习方式

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

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连续性的操作任务而言,分散练习的效果优于集中练习,而对于不连贯的操作任务而言,集中练习的效果优于分散练习。当操作任务不太复杂且各动作成分的内在组织性较强时,使用整体练习可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当操作任务比较复杂且内在组织性较弱时,采用部分练习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将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模拟练习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技能的形成、保持与迁移。因为

操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心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体的过程,当身体与心理同时参与学习时,学习效果比只有一种参与时要好。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knowledge of results)。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后者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操作过程的反馈。毫无疑问,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但对教师或培训者而言,怎样给予反馈、给予何种形式的反馈是值得注意的。

(一)反馈的内容

要考虑该信息能否使学习者的注意指向应改进的动作方面。有效的信息可以使学习者在下一次操作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要改善的某一动作或某些动作上。在反馈内容的详细程度对操作技能的影响方面,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马吉尔(Magill,1989)综合有关研究,提出了三点结论:(1)只有当学习者进行充分的练习之后,较详细而具体的外部反馈信息才有助于学习;(2)对于某些操作任务而言,极其精确的外部反馈信息有时并非是最有效的,过分精确的反馈反而导致较差的操作;(3)精确的反馈能否起作用,与个体能否理解和应用这类信息有关,过分精确的信息如同过分不精确的信息一样,都不易为学习者所应用。简言之,所提供的反馈信息能否为学习者利用,这要视个体所处的学习阶段、学习任务、对信息的加工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

(二)反馈的频率

并非每次练习都必须给予外部的反馈。因为每次都给予外部反馈,容易增加学习者的工作记忆的负担,而且容易导致过分依赖外界,不利于内部动觉体验的形成,也不利于自我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形成。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几次练习之后给予某种总结性的、简要的反馈信息是非常有效的。

(三)反馈的方式

给予何种形式的反馈,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因为个体尚未建立准确的动觉感受,不能从运动分析器获取必要的内部反馈信息。在学习的中期和后期,个体已具有了必要的动觉体验,这时强调内部反馈的作用,可以提高个体对各种肌肉动作的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尽管对每种反馈方式的有效性的研究所得结果不尽一致,但根据具体的操作应用多种反馈方式是必要的。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处于被掩盖的地位。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感觉到的现象,当然也就很难对动作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或控制。这样就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一)应用多种动觉训练方法

进行动觉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动觉体验,形成稳定而清晰的动觉感受。有许多方法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杨宗义,1991;李建周,1986)。

虽然视觉在许多操作技能的学习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动作形成过程中,若过分依赖视觉,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觉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适当地应用视觉遮断法,尽量避免视觉的参与,让学习者充分体验肌肉运动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动作的外部视觉上,而应引导学生去感受内部动觉,教师也应将自己的动觉体验描述出来,供学生参考。若反复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动作外形,这实际上是妨碍了学生体会自己的内部运动感觉。

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体验动觉,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即让学生去练习分解的个别动作,并体验每个具体动作的肌肉感知觉。通过练习而形成准确的、专门的动觉,这为形成正确而协调的整体动作打下了基础。

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或辅助器械也可以让学习者体验伴随其动作的运动感觉线索。如由外部给予理想的条件让学习者学习某种动作,并反复体验动觉。学习排球的扣杀动作时,为了让学习者在正确的位置上击球,可以事先把球吊在适当的位置上,让学习者练习。初学游泳时,可以利用各种浮具(助泳板、救生圈等),让练习者体验动作,形成运动感知觉。但辅助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应该注意将辅助条件下的练习和实际动作的练习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迁移效果。否则,过分依赖辅助工具,将干扰真正动作的形成,如离开游泳板就不会游泳。

(二)动觉训练方法与其他训练方法结合

虽然动觉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动觉,但若将动觉训练与其他训练方式相结合,则更有助于形成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在进行动觉训练时,可以配合言语描述。教师通过言语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使动作的形象明晰化,同时也使各种肌肉感觉在头脑中处于优势地位。学习者本人通过对动作的言语表述,可以加强对动作的自我监控,充分发挥认知对动作的调节作用。

还应注意将视觉遮断训练与有视觉参与的训练交替结合。借助于视觉,可以使学习者对动作的感知由模糊转为明朗,由无意识转为有意识,由不准确转为准确。

(三)动觉训练与其他感知觉训练结合

动觉仅是复杂的感知觉中的一种,要顺利而熟练地完成某种操作技能,仅有动觉还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感知觉的配合。因此,在进行动觉训练时,应结合不同形式的感知觉训练,只有这样,动觉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时间节奏感、大小知觉、方位知觉等各种形式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在操作技能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感知觉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复杂的技能动作。但不同的操作技能对感知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某些技能需要将不同的单一感知觉加以整合,形成复合性的知觉,而这些复合性的知觉又成为完成某种操作技能所必需的专门化的感知能力。比如,在田径、滑雪等运动项目中,速度感是非常重要的。速度感主

要是由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球类运动中,有关球的运动方向、速度、高度、力量等的球感即是一种专门化的感知能力。此外,平衡感、水感等也是某些运动项目中所需的关键感知能力。动觉训练与这些感知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准确的动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挥动觉的作用。孤立地训练动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动觉作用的发挥是在实际做出某种技能动作时体现的,而技能动作的顺利完成又是在多种感知能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第三节操作技能的培训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17:0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15713252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三节操作技能的培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三节操作技能的培训.pdf

标签:动作   练习   学习   动觉   示范   学习者   形成   操作技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