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6 16:27:5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祝福的古诗)

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作者:***

来源:《敦煌研究》2020年第05期

内容摘要:马圈湾汉简因自身保存状况不好,且又因莫府档案的底本多为“龙飞凤舞”的草书佳品,释读颇为费力。但是若将比较近似的字进行排比、对照,还是可以解决部分释读问题,进而获得非常重要的汉与西域交往资料。例如“遝沙”,经考证可知其本为焉耆将领,与匈奴南将军一样,是天凤年间战争征伐的主要对象;“虏政”,也是天凤年间征伐的主要敌帅之一;“若绝城”一词,实为“督盗贼”之误释。诸如此类,对解决目前释文中存在的症结有释疑作用。

关键词:马圈湾汉简;释文校释;西域史;西北史地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5-0027-06

Interpretation of a Few Terms Related to the Western

Regions in the Han Dynasty Slips from Majuanwan

ZHANG Junmin

(Gansu Provincial Cultural Heritage Rearch Institute,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Han dynasty slips from Majuanwan are very hard to interpret due to the poor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have been conrved and the cursive style of writing. Careful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characters from related documents has aided greatly in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of

which have yiel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The word tasha(遝沙)means the generals of the Yanqi army, a term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southern general of the Xiongnu armies, the tasha were the main target of attack in the

wars of the Tianfeng era. Luzhen(虏政) refers to one of the military governors of the enemy forces.

Ruojuecheng(若绝城)is actually a misinterpretation of dudaozei(督盗贼), which is the title of

a prefectural military position. The clarification of such terms is helpful for resolving doubts and

achieving greater accuracy in textual interpretation.

Keywords: Han dynasty slips from Majuanwan; revi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bamboo slip

texts; Western Region history;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northwest China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不久前,筆者用大约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居延新简的札记四十余则{1}。借助读简积累的经验,在完成《〈马圈湾汉简集释〉校释之一》后{2},发现马圈湾汉简的很多草书,因字体草率、漫漶,释文的困难确实比较大。但是如果我们将相同的部分拿在一起,通过辞例、图像的比较,部分释文就可以得到纠正与补充,进而将隐而不明的重要史料辑提出来,为汉代中外关系史料提供重要补充。试举数例,错误之处,请方家赐教。

一 遝 沙

简1. 焉耆虏还且将桼八千人皆发 与南将军期会车师 马·149{3}

本简完整,字体书写得比较草,属于一般所言“莫府档案”。所录释文是《集释》的释文{4},“还且”二字原《敦煌》作“遝且”{5}。《集释》之后,其观点得到白军鹏的承袭[1],但也有学者就其释文存在的问题提出异议。首先提出异议的是西南大学的张显成师徒,他们认为“还”字应释作“遝”,意思是颜师古注之所谓“杂遝、聚积之貌”[2];其次,差不多同时,吉林大学的秦凤鹤也指出“还”字应释作“遝”字,且解释“遝”字有“纷纭聚积”之义[3]。

而实际上,这个字《集释》的释文是有问题的。二字的图版作“”状,“还”字本身应释作“遝”,原本《敦煌》的释文是正确的;前引两篇文章对“遝”字的释读是正确的,只是理解出现了差错。正确的理解是应该将“遝”字与下面现有释文的“且”字合起来理解才对。

“且”字的释文校释诸家均无异议,但是细审图版就会发现“且”的下面一笔不是平直或近似平直的,这一笔与最右侧的一笔是联通的,字形作“”,应释作“沙”字,即“遝且”应释作“遝沙”。“遝沙”是人名,是当时焉耆国的一位将领,他率领的部队有七八千人之众。之所以这么释文,除了图版之外,还可以在马圈湾汉简中找到旁证辞例。即“遝沙”又见于它简,简文为:

简2. 万共发其一群千一百头遝沙万共发牛凡百八十二头其七头即游部取获 马·618A

本简右残,其中的“发”字白军鹏从[1]249。原《敦煌》作“校”字,图版作“”形,与真正的“发”字是有区别的。如与其比较接近的“发”字简马·55作“”形、简马·56作“”状。所以《集释》将此字释作“发”字是不妥的。《敦煌》作“校”字也不妥,而真正的“校”字是作“”形(马·226)。这个字作“”形,有点类似“牧”与“枚”字,即此字的右部不是“交”而是“攵”。考虑到后面牛的数字,“万共”“遝沙”都是人名,释作“牧”字较妥,可能百八十二头牛归二人所牧,其中的七头被游部所获。

本简的“遝沙”,释文无异议。图版作“”,其中的“沙”字收笔比较长,颜色稍淡不明(现在见到的“沙”,是我们将这一笔的颜色进行PS的效果),虽与前简“遝沙”稍异,但整体还是可以的。

将“遝沙”作为人名,不仅仅是马圈湾汉简释文的改进,还将天凤年间王莽用兵西域战争的主要对手找到了。“遝沙”的限定词是焉耆虏,而他正是这场战争中焉耆的将领。本文的简1焉耆虏遝沙,亦即简2的遝沙,其与匈奴南将军正是天凤年间这场战争的主要征讨对象。长期以来有关这场战争的真正对手一直阙如的状况就解决了[4-5]。这无疑是我们再校释马圈湾汉简释文的最大收获之一。对于汉代中外关系史料而言,无疑是重要的补充。

二 虏 政

马圈湾汉简中还有一个人名,也是天凤年间这场战争的主要敌方将帅之一名“政”者,前面或缀以“虏”字、或缀以“逆虏”,权作“虏政”。但是因为原有简牍的释文并不准确或存在争议,致使其隐晦不明。相关简文有:

简3. 孤弱殆不战自东西即虏政等党成结固车师必惧 马·74

本简长度完整,中间一道裂隙将之左右一分为二,释文原《敦煌》作“孤弱殆不战自东西即虏取等党成结固车师必惧”。白军鹏认为诸家所作的“东”字,与字形、辞例稍显不合;“政”字怀疑“《释文》释‘政’,《集成》从;《敦煌》释‘取’,《编年》从。字作“”,与‘取’判然有别;‘居延旧简’……均作为人名,各家亦释‘政’。简马·78有,简马·160有,与此显然亦为同字。简马·78各家或释‘政’或释‘故’,简马·160则各家均释‘取’,考虑到此二简辞例,似乎释‘取’更通顺,因此,我们采用‘取’说,而居延简诸字及简马·78,似乎亦应改释为‘取’”[1]194。

上面除了居延旧简资料外,将白军鹏检讨部分的文字几乎全部转引下来,足见白军鹏也采用了旁证、类比的方式,试图解决这个字释读问题,但因为所据释文有误,以至于缺乏力证而莫衷一是。因为简马·160释文本身就是错误的,简马·78之“”右部起笔与本简还是有差异的。本简的右侧起笔与马·160相同都是在左侧的中部,不是类简马·78之底部。

除了白军鹏所引简号外,我们还发现简马·111的一个辞例与本简相同,且都是以“虏政”出现的。如:

简4. 湖门尉得虏橐他上装中尉棃侯□虏平书与逆虏又曰幸得脱 马·111

本简的“虏又”之“又”图版作“”形,原《敦煌》释作“受”字,由于右部比较明显,诸家均忽略了左侧淡淡的“正”部。若将“正”字颜色补充一些,此字的写法恰类简马·74作“”,即也应该释作“虏政”;白军鹏释作“取”字,不妥。

简5. 万户来取道郡空极亢毋以自遣叩头叩头有不辨忽数下教叩头叩头因召功桓功奉

马·160

本简释文,秦凤鹤认为“取”作“政”[3]95。前已言此字形与“政”无异,就应该释作“政”。而“政”下之“道”字仍从旧释。但是这个字也是有问题的,字形作“”,下部明显不是“辶”部,疑有他释,或“意”或“言”?考虑到“政”是人名释作“意”字比较合理。即“道”应释作“意”字。类似的字形在简马·170、270均有出现。本简下面的“亢”与“忽”,疑可释作“亦”与“宜”。

以上三简出现的三个“政”字,其中前二应该是一个人,即天凤年间这场战争中的敌方将帅之一,被当时的汉将称作“虏政”或“逆虏政”;后面的“政”,从其身份来判断,应属于参与此次战争的戊部将帅之一。

又简3之“战”“成”之释文均不妥{1}。现在回过头来看,“战”字释作“能”不成问题,感觉“成”或“诚”字,应释作“贼”字。字形作“”状,左上的“贝”部如果与简马·72“”、马·281之“”字比较有点小,不过也许可以释作“贼”字。“党贼”一词不多见,前四史中一见于《史记赵世家》,一见于《三国志》蜀书八引《蜀记》。从文义上“党贼结”似乎比“党成(诚)结”更合理。

三 □ 卿

與上面的两个人名不同,马圈湾汉简中还有一个人,曾活动在天凤年间对车师、焉耆的战争中。这个字的写法有点怪异,释文究为何字仍存争议。简文为:

简6. 车师侯其莫乃去所部遣吏士三百余人夜往胥射之 马·113

《集释》“所部”二字释文与《敦煌》同,“所”字白军鹏怀疑此字释为“候”字[1]198。今案:此字作“”形,与“所”字或作“房”形均有别,且“候”字目前尚无此形,释作“候”与“所”均是望字形而揣测,实际上这个字确实属于清清楚楚不认识者。“部”字作“”形,秦凤鹤”释为“卿”字[3]94,可从。但是因为没有使用对比的方式,却又将另一简出现的同样的一个字释作“门”字。如果再花费点时间利用可以比较的词例,也许就会避免此事的发生。或者说就会有大发现。

简7. 共奴虏可千骑来过敦诸尉吏在者至鄣所部据城 马·115

本简与简马·113所述为一事,字迹漫漶,《集释》释文与《敦煌》同。“所部”二字从字形上稍稍与简马·113有别,作“”,简马·113作“”形,虽有差异,但释文作为同一字还是合理的。白军鹏将二字释作“候门”[1]198,秦凤鹤据《新莽简辑证》亦作“门”字[3]94。但是如我们所言,二简所书应该是一个字,不可能如秦凤鹤一作“卿”一作“门”,细审所书字形应释作“卿”字。因“候”字不明,暂存疑,二字释文作“□卿”。

本简右残,其中的“发”字白军鹏从[1]249。原《敦煌》作“校”字,图版作“”形,与真正的“发”字是有区别的。如与其比较接近的“发”字简马·55作“”形、简马·56作“”状。所以《集释》将此字释作“发”字是不妥的。《敦煌》作“校”字也不妥,而真正的“校”字是作“”形(马·226)。这个字作“”形,有点类似“牧”与“枚”字,即此字的右部不是“交”而是“攵”。考虑到后面牛的数字,“万共”“遝沙”都是人名,释作“牧”字较妥,可能百八十二头牛归二人所牧,其中的七头被游部所获。

本简的“遝沙”,释文无异议。图版作“”,其中的“沙”字收笔比较长,颜色稍淡不明(现在见到的“沙”,是我们将这一笔的颜色进行PS的效果),虽与前简“遝沙”稍异,但整体还是可以的。

将“遝沙”作为人名,不仅仅是马圈湾汉简释文的改进,还将天凤年间王莽用兵西域战争的主要对手找到了。“遝沙”的限定词是焉耆虏,而他正是这场战争中焉耆的将领。本文的简1焉

耆虏遝沙,亦即简2的遝沙,其与匈奴南将军正是天凤年间这场战争的主要征讨对象。长期以来有关这场战争的真正对手一直阙如的状况就解决了[4-5]。这无疑是我们再校释马圈湾汉简释文的最大收获之一。对于汉代中外关系史料而言,无疑是重要的补充。

二 虏 政

马圈湾汉简中还有一个人名,也是天凤年间这场战争的主要敌方将帅之一名“政”者,前面或缀以“虏”字、或缀以“逆虏”,权作“虏政”。但是因为原有简牍的释文并不准确或存在争议,致使其隐晦不明。相关简文有:

简3. 孤弱殆不战自东西即虏政等党成结固车师必惧 马·74

本简长度完整,中间一道裂隙将之左右一分为二,释文原《敦煌》作“孤弱殆不战自东西即虏取等党成结固车师必惧”。白军鹏认为诸家所作的“东”字,与字形、辞例稍显不合;“政”字怀疑“《释文》释‘政’,《集成》从;《敦煌》释‘取’,《编年》从。字作“”,与‘取’判然有别;‘居延旧简’……均作为人名,各家亦释‘政’。简马·78有,简马·160有,与此显然亦为同字。简马·78各家或释‘政’或释‘故’,简马·160则各家均释‘取’,考虑到此二簡辞例,似乎释‘取’更通顺,因此,我们采用‘取’说,而居延简诸字及简马·78,似乎亦应改释为‘取’”[1]194。

上面除了居延旧简资料外,将白军鹏检讨部分的文字几乎全部转引下来,足见白军鹏也采用了旁证、类比的方式,试图解决这个字释读问题,但因为所据释文有误,以至于缺乏力证而莫衷一是。因为简马·160释文本身就是错误的,简马·78之“”右部起笔与本简还是有差异的。本简的右侧起笔与马·160相同都是在左侧的中部,不是类简马·78之底部。

除了白军鹏所引简号外,我们还发现简马·111的一个辞例与本简相同,且都是以“虏政”出现的。如:

简4. 湖门尉得虏橐他上装中尉棃侯□虏平书与逆虏又曰幸得脱 马·111

本简的“虏又”之“又”图版作“”形,原《敦煌》释作“受”字,由于右部比较明显,诸家均忽略了左侧淡淡的“正”部。若将“正”字颜色补充一些,此字的写法恰类简马·74作“”,即也应该释作“虏政”;白军鹏释作“取”字,不妥。

简5. 万户来取道郡空极亢毋以自遣叩头叩头有不辨忽数下教叩头叩头因召功桓功奉

马·160

本简释文,秦凤鹤认为“取”作“政”[3]95。前已言此字形与“政”无异,就应该释作“政”。而“政”下之“道”字仍从旧释。但是这个字也是有问题的,字形作“”,下部明显不是“辶”部,疑有

他释,或“意”或“言”?考虑到“政”是人名释作“意”字比较合理。即“道”应释作“意”字。类似的字形在简马·170、270均有出现。本简下面的“亢”与“忽”,疑可释作“亦”与“宜”。

以上三简出现的三个“政”字,其中前二应该是一个人,即天凤年间这场战争中的敌方将帅之一,被当时的汉将称作“虏政”或“逆虏政”;后面的“政”,从其身份来判断,应属于参与此次战争的戊部将帅之一。

又简3之“战”“成”之释文均不妥{1}。现在回过头来看,“战”字释作“能”不成问题,感觉“成”或“诚”字,应释作“贼”字。字形作“”状,左上的“贝”部如果与简马·72“”、马·281之“”字比较有点小,不过也许可以释作“贼”字。“党贼”一词不多见,前四史中一见于《史记赵世家》,一见于《三国志》蜀书八引《蜀记》。从文义上“党贼结”似乎比“党成(诚)结”更合理。

三 □ 卿

与上面的两个人名不同,马圈湾汉简中还有一个人,曾活动在天凤年间对车师、焉耆的战争中。这个字的写法有点怪异,释文究为何字仍存争议。简文为:

简6. 车师侯其莫乃去所部遣吏士三百余人夜往胥射之 马·113

《集释》“所部”二字释文与《敦煌》同,“所”字白军鹏怀疑此字释为“候”字[1]198。今案:此字作“”形,与“所”字或作“房”形均有别,且“候”字目前尚无此形,释作“候”与“所”均是望字形而揣测,实际上这个字确实属于清清楚楚不认识者。“部”字作“”形,秦凤鹤”释为“卿”字[3]94,可从。但是因为没有使用对比的方式,却又将另一简出现的同样的一个字释作“门”字。如果再花费点时间利用可以比较的词例,也许就会避免此事的发生。或者说就会有大发现。

简7. 共奴虏可千骑来过敦诸尉吏在者至鄣所部据城 马·115

本简与简马·113所述为一事,字迹漫漶,《集释》释文与《敦煌》同。“所部”二字从字形上稍稍与简马·113有别,作“”,简马·113作“”形,虽有差异,但释文作为同一字还是合理的。白军鹏将二字释作“候门”[1]198,秦凤鹤据《新莽简辑证》亦作“门”字[3]94。但是如我们所言,二简所书应该是一个字,不可能如秦凤鹤一作“卿”一作“门”,细审所书字形应释作“卿”字。因“候”字不明,暂存疑,二字释文作“□卿”。

本简右残,其中的“发”字白军鹏从[1]249。原《敦煌》作“校”字,图版作“”形,与真正的“发”字是有区别的。如与其比较接近的“发”字简马·55作“”形、简马·56作“”状。所以《集释》将此字释作“发”字是不妥的。《敦煌》作“校”字也不妥,而真正的“校”字是作“”形(马·226)。这个字作“”形,有点类似“牧”与“枚”字,即此字的右部不是“交”而是“攵”。考虑到后面牛的数字,“万共”“遝沙”都是人名,释作“牧”字较妥,可能百八十二头牛归二人所牧,其中的七头被游部所获。

本简的“遝沙”,释文无异议。图版作“”,其中的“沙”字收笔比较长,颜色稍淡不明(现在见到的“沙”,是我们将这一笔的颜色进行PS的效果),虽与前简“遝沙”稍异,但整体还是可以的。

将“遝沙”作为人名,不仅仅是马圈湾汉简释文的改进,还将天凤年间王莽用兵西域战争的主要对手找到了。“遝沙”的限定词是焉耆虏,而他正是这场战争中焉耆的将领。本文的简1焉耆虏遝沙,亦即简2的遝沙,其与匈奴南将军正是天凤年间这场战争的主要征讨对象。长期以来有关这场战争的真正对手一直阙如的状况就解决了[4-5]。这无疑是我们再校释马圈湾汉简释文的最大收获之一。对于汉代中外关系史料而言,无疑是重要的补充。

二 虏 政

马圈湾汉简中还有一个人名,也是天凤年间这场战争的主要敌方将帅之一名“政”者,前面或缀以“虏”字、或缀以“逆虏”,权作“虏政”。但是因为原有简牍的释文并不准确或存在争议,致使其隐晦不明。相关简文有:

简3. 孤弱殆不战自东西即虏政等党成结固车师必惧 马·74

本简长度完整,中间一道裂隙将之左右一分为二,释文原《敦煌》作“孤弱殆不战自东西即虏取等党成结固车师必惧”。白军鹏认为诸家所作的“东”字,与字形、辞例稍显不合;“政”字怀疑“《释文》释‘政’,《集成》从;《敦煌》释‘取’,《编年》从。字作“”,与‘取’判然有别;‘居延旧简’……均作为人名,各家亦释‘政’。简马·78有,简马·160有,与此显然亦为同字。简马·78各家或释‘政’或释‘故’,简马·160则各家均释‘取’,考虑到此二简辞例,似乎释‘取’更通顺,因此,我们采用‘取’说,而居延简诸字及简马·78,似乎亦应改释为‘取’”[1]194。

上面除了居延旧简资料外,将白军鹏检讨部分的文字几乎全部转引下来,足见白军鹏也采用了旁证、类比的方式,试图解决这个字释读问题,但因为所据释文有误,以至于缺乏力证而莫衷一是。因为简马·160释文本身就是错误的,简马·78之“”右部起笔与本简还是有差异的。本简的右侧起笔与马·160相同都是在左侧的中部,不是类简马·78之底部。

除了白军鹏所引简号外,我们还发现简马·111的一个辞例与本简相同,且都是以“虏政”出现的。如:

简4. 湖门尉得虏橐他上装中尉棃侯□虏平书与逆虏又曰幸得脱 马·111

本简的“虏又”之“又”图版作“”形,原《敦煌》释作“受”字,由于右部比较明显,诸家均忽略了左侧淡淡的“正”部。若将“正”字颜色补充一些,此字的写法恰类简马·74作“”,即也应该释作“虏政”;白军鹏释作“取”字,不妥。

简5. 万户来取道郡空极亢毋以自遣叩头叩头有不辨忽数下教叩头叩头因召功桓功奉

马·160

本简释文,秦凤鹤认为“取”作“政”[3]95。前已言此字形与“政”无异,就应该释作“政”。而“政”下之“道”字仍从旧释。但是这个字也是有问题的,字形作“”,下部明显不是“辶”部,疑有他释,或“意”或“言”?考虑到“政”是人名释作“意”字比较合理。即“道”应释作“意”字。类似的字形在简马·170、270均有出现。本简下面的“亢”与“忽”,疑可释作“亦”与“宜”。

以上三简出现的三个“政”字,其中前二应该是一个人,即天凤年间这场战争中的敌方将帅之一,被当时的汉将称作“虏政”或“逆虏政”;后面的“政”,从其身份来判断,应属于参与此次战争的戊部将帅之一。

又简3之“战”“成”之释文均不妥{1}。现在回过头来看,“战”字释作“能”不成问题,感觉“成”或“诚”字,应释作“贼”字。字形作“”状,左上的“贝”部如果与简马·72“”、马·281之“”字比较有点小,不过也许可以释作“贼”字。“党贼”一词不多见,前四史中一见于《史记赵世家》,一见于《三国志》蜀书八引《蜀记》。从文义上“党贼结”似乎比“党成(诚)结”更合理。

三 □ 卿

与上面的两个人名不同,马圈湾汉简中还有一个人,曾活动在天凤年间对车师、焉耆的战争中。这个字的写法有点怪异,释文究为何字仍存争议。简文为:

简6. 车师侯其莫乃去所部遣吏士三百余人夜往胥射之 马·113

《集释》“所部”二字釋文与《敦煌》同,“所”字白军鹏怀疑此字释为“候”字[1]198。今案:此字作“”形,与“所”字或作“房”形均有别,且“候”字目前尚无此形,释作“候”与“所”均是望字形而揣测,实际上这个字确实属于清清楚楚不认识者。“部”字作“”形,秦凤鹤”释为“卿”字[3]94,可从。但是因为没有使用对比的方式,却又将另一简出现的同样的一个字释作“门”字。如果再花费点时间利用可以比较的词例,也许就会避免此事的发生。或者说就会有大发现。

简7. 共奴虏可千骑来过敦诸尉吏在者至鄣所部据城 马·115

本简与简马·113所述为一事,字迹漫漶,《集释》释文与《敦煌》同。“所部”二字从字形上稍稍与简马·113有别,作“”,简马·113作“”形,虽有差异,但释文作为同一字还是合理的。白军鹏将二字释作“候门”[1]198,秦凤鹤据《新莽简辑证》亦作“门”字[3]94。但是如我们所言,二简所书应该是一个字,不可能如秦凤鹤一作“卿”一作“门”,细审所书字形应释作“卿”字。因“候”字不明,暂存疑,二字释文作“□卿”。

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16:2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13675278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pdf

标签:战争   释作   字形   释读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