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邪恶女儿国)
XX小学《食育与劳动课程》
课程名称:食育与劳动(课程主题:身边的美食
1
教学实施报告
36学时)
《食育与劳动课程》教学实施报告
一、课程设计理念
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或中介的教育形态,具有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健全儿童人格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教育功能。在儿童食育课程中,教师应积极建立健全膳食制度,尝试让教学观念更为精进;将区域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并融入食育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儿童的家长,展开主题活动,这样能使食育教育变得更灵活多样。
《食育与劳动课程》是一门生活课程。“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东西。让儿童从小接受正规系统的“食育”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了解并思考食物来源,了解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天然食物热爱。
二、课程目标
(一)强化学生对食物认知
通过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了解并思考食物来源,了解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天然食物热爱。
(二)培养学生合理膳食的意识
让学生掌握食品的分类、搭配原则,培养其挑选健康食物与合理膳食的能力。从而从根源上改变孩子不健康的饮食意识
1
和行为习惯。
(三)科普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和卫生行为,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习惯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四)规范学生的进餐礼仪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餐桌礼仪,培养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参与种植等实践,体会劳作的艰辛。
(五)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引导学生掌握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视当地特色饮食,了解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积极传承当地和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已不是以往简单的吃饱转变成享受美食,健康美食,本课程就是通过中外饮食文化、历史的学习,以及健康有益的饮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对美食修养的提高。因此食育课程做如下实施方案。
《食育与劳动课程》课程根据教育目的、教学方式的不同,细分为以下六种不同课型:食育知识课、食育情感课、食育礼仪课、食育礼仪课、食育手工课、食育艺术课。
课型
食育知识课
2
教育目的
认识食物
教学方式
观看纪录片
食育情感课
食育礼仪课
学会感恩食物、珍惜食物 小组讨论分享
学会在不同场合下吃饭应注意借助餐具情境的餐桌礼仪 模拟
自带食材教师引导学习
食育手工课 教会学生烹饪一些家常菜
食育艺术课
食育行为课
感受食物的造型美 劳动基地观察
培养学生挑选健康食物与合理室内教学
膳食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过程
(一)课时与师资安排
(注:每周三下午校本课程:1课时,2学时)
课型 课时安排 时间安排
第1~3周 食育知识课 第1课 一日三餐
第2课 饮食健康教育
第3课 一日三餐合理搭配
食育情感课 第4课 不偏食不挑食
第5课 感恩食物、珍惜食物
第6课 不要暴饮暴食
第4~5周
食育礼仪课 第7课 不同场合下餐桌礼仪 第6~8周
第8课 吃饭要细嚼慢咽
3
第9课 学会控制对美食的欲望
食育手工课 第10课 不偏食不挑食
第11课 感恩食物、珍惜食物
第12课 不要暴饮暴食
食育艺术课 第13课 感受食物的色彩美
第14课 感受食物的造型美
第15课 绘出食物的美
食育行为课 第16课 掌握食品的分类、搭配原则
第17课 改变不健康的饮食意识
第18课 健康饮食的生活行为习惯
第17~20周
第13~16周
第9~12周
为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我校总体上按照要求将学生食育与劳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既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又要求根据每学年法制教育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课程实际,安排专任教师参加专项教育活动,保证质量。
校本课程开课安排:(2021年春)
4
XX 学 校 本 课 程 安 排
一.1、2年级课程安排:
一(1) 一(2) 二(1) 二(2)
课程内容
绘本阅读、绘画、七巧板、
练字、歌舞(室内)
第2节 跳绳、踢毽子、户外游戏
(室外)
第1节
二.3—6年级课程安排:
名称
田径队
篮球队
乒乓球队
足球队
羽毛球队
食育与劳动
科技组
童谣组
合唱队
绘画与书法
人数
35
34
35
19
35
38
35
38
38
40
教师
活动场地
运动场(三2教室)
篮球场(六1教室)
乒乓球场(六2教室)
足球场(五1教室)
羽毛球场(四1教室)
食育课程教室
四2教室
童谣教室
音乐教室
书法教室
(二)课程教学
5
课型一:食育知识课
1.教育目标
(1)让学生认识食物的来源及其营养价值;
(2)能够识别出不安全、不健康食物;
(3)了解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
2.活动设计
(1)带学生一起观看有关食品生产的记录片;
(2)教室里留出一面墙给学生粘贴食物相关图片;
(3)带学生到学校“美园”劳动基地的菜地里观察或采摘瓜果蔬菜。
课型二:食育情感课
1.教育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尝食物留存对食物的美好记忆;
(2)让学生学会感恩食物、珍惜食物;
(3)让学生能够对生产、烹饪食物之人表达感谢。
2.活动设计
与家长沟通后,在家长的配合理解下布置家庭体验作业:
(1)一家人在音乐的氛围里一起进餐;
(2)让学生观察厨房里大人做菜情景;
(3)每次都与学生一起吃掉剩下的饭菜。
课型三:食育礼仪课
1.教育目标
6
(1)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下吃饭应注意的餐桌礼仪;
(2)让学生知晓餐桌文化对人际交往的价值意义;
(3)让学生学会控制对美食的欲望。
2.活动设计
(1)课堂上模拟进餐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下吃饭应注意的餐桌礼仪;
(2)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制造让学生等待所有人一起到齐后再用餐的情景;
(3)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科普中餐和西餐的礼仪差异。
课型四:食育手工课
1.教育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栽种一至两种蔬菜;
(2)让学生学会到菜市场购买蔬菜;
(3)教会学生烹饪一些家常菜。
2.活动设计
(1)借助学校的劳动基地,每个班级都设有专属菜地,配合劳动课程,学生一起栽种蔬菜;
(2)鼓励学生们陪同家长经常到菜市场买菜;
(3)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制作一些简易方便的点心或烹饪一些家常菜。
课型五:食育艺术课
7
1.教育目标
(1)让学生感受食物的造型美;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活动设计
(1)经常与学生一起制作各种造型独特的食物;
(2)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食物拍照建立一个电子相册,通过网络与别人分享创意快乐。
课型六:食育行为课
1.教育目标
让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生活行为习惯。让学生掌握食品的分类、搭配原则,培养其挑选健康食物与合理膳食的能力。从而从根源上改变学生不健康的饮食意识和行为习惯。
2.活动设计
(1)经常与学生探讨什么是有利于健康的一日三餐饭菜;
(2)平日带领学生一起践行健康饮食生活。
(三)活动实践
食育知识课的户外实践活动记录表
活动名称 走进地里,观察蔬菜 活动日期 2020年12月21日
指导老师 参加学生 食育社团活动地点 “美园”
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 认识食物的来源及其营养价值;
2. 观察绿色蔬菜的生长;
8
劳动基地
3. 识记常见的蔬菜瓜果。
活动过程
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孩子们分班级分小组任选一种蔬菜进行观察,记录下蔬菜的名称、颜色、形状以及常见的烹饪方法。采集到信息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通过这阵子趣味性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形成对食材的认识。
反馈评价 本堂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了解并思考食物来源,了解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天然食物热爱。
(四)课程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理论常识的学习,推动卫生健康的美食氛围。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际动手制作美味饮品、形形色色拼盘、以及制定个人健康美味食谱等基础应用上,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健康美食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做到对家人和周围同学的饮食进行基本的评论。每一次的食育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当堂表现,让学生选出最优秀小组,再小组内部讨论推举一名优秀成员,最后将推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姓名挂入《食育与劳动课程》光荣榜。
五、课程实施成效
(一)实施效果
9
按照教育局新修订的《远安县学校课程后勤化管理指南》、《远安县学校食育课程指南》、《远安县学校隐形课程指南》等文件要求:学校立足校本,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食育课程研究和推广工作。
洋坪中心小学在县教育局的引领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研究,开设校本课程《食育与劳动》。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以学校劳动基地为依托实施教学研究。整个课程横贯蔬菜的播种、浇灌、收获以及烹饪。与学校劳动课程相结合,通过系列联动,加强学生珍惜粮食、感恩意识教育。经过县有关领导评审,课程实施四年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果显著。
课程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分班组织春种”、“和美丰收节”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们认识到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总之,洋坪中心小学开设的食育校本课程趣味性强,综合性突出,自实施以来规范了学生的用餐安全、卫生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反思
《食育与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生活性强的校本课程,教学反思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或者固定的程序,食育的课堂永远是充满动态和变化的,其过程充满了创造性。通过教学实践,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改进:
10
1.夯实基础性知识,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提高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增强趣味性互动, 课程通过多种感知实验、种植体验和食物制作实践,以及课程中人物的应用和故事情节等设计,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从快乐和趣味中增加求知和实践的动力。
3.增加生活性元素,课程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饮食问题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选择食物、优化搭配、简单制作和养成好习惯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主动应用、融合到生活中。
4.进一步加强综合性锻炼,要充分发挥食育育人的综合性教育功能。强调以食育健康学习为主,渗透感恩和孝道等德育教育,种植和制作食物等美术结合劳技的教育,中国节日等传统历史文化,中国菜系和世界饮食结构等地理文化,食育课程兼具了德智体美劳的多元化渗透式教育,也是这些教育的基础。
11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16:1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13075278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XX小学食育课程实施方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XX小学食育课程实施方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