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哲理故事)
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
(一)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①②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耳:而已,罢了)
(异:不同)
(复:又)
(若:好像)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D.冕小儿,恬若不见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即更刮目相待
.
是日更定矣
.每至晴初霜旦
.策之不以其道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分)
⑴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答案】12.B
【解析】“异”应该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13.B
【解析】B项中的“旦”均译为“早晨”。
14.⑴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⑵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
15.D
【解析】王冕面对神像“恬然不见”,所以D选项中说他内心惊惶不正确。
(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培养)
.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 (父母亲人)
.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
. D.家之与家之相篡 (掠夺)
. 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3分)
16.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
【答案】13.B
【解析】亲:以……为亲。
14.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分)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2分)
15.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3分)
16.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
(三)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袭:八九十岁。②差胜:略微超过。③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教然后知困 ( ) ⑵学学半 ( )
....⑶究极本领 ( ) ⑷再三展玩 ( )
.... ⑸因窃自愧悔 (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9.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3分)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诚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答案】7.⑴困惑 ⑵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⑶穷尽,终极 ⑷一次又一次 ⑸偷偷地,私自
8.⑴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
⑵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9.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10.C
(四)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选自《出师表》)
【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⑵以光先帝遗德 ( )
. ⑶唐雎谓信陵君曰 ( )
. ⑷愿君之忘之也 (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⑵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13.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 ;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话蕴含的做人道理是: 。(4分)
【答案】11.⑴时候;⑵发扬光大⑶对……说;⑷希望。
12.⑴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⑵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
13.开张圣听;谦虚谨慎,淡忘功劳。
(五)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1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 C.或问曰:“痛邪?” 或王命急宣(《三峡》)
.. 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
.. 14.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⑵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⑴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⑵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案】13.D
【解析】D项都是“这样”的意思。A项,探寻/请求;B项,一道/回来;C项,有人/有时。
14.⑴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⑵ 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
15.C
【解析】根据语意来判断.
16.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⑵孝顺(孝敬父母),品行高洁(或清廉)
(七)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
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
太宗曰:“诚如卿言。”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 B.必先苦其心志 莫能尽其忠节
.. C.然后能改 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 D.征于色 比迹于尧、舜
.. 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⑵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⑴请分别从君臣两个角度,概括出【乙】中魏徵认为唐太宗功业仍不及三皇五帝的原因。(2分)
⑵魏徵的看法印证【甲】中“ ”一句。(1分)
【答案】9.B
【解析】B项都是代词,指代他。A项,任务/任用;C项,这样/然;D项,在/和.
10.⑴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⑵我在读书时发现前朝帝王做过的善事,都能身体力行而不知疲倦。
11.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
12.⑴君主待国家太平时就骄奢放纵;臣子待富贵显达时就思考保全官位。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B.行拂乱其所为 (拂:扰乱)
C.田单乃惧 (惧:害怕) D.先生志之矣 (志:记,记住)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⑴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明 日 乃 励 气 巡 城 立 于 矢 石 之 所
11.【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答案】8.(2分)B
【解析】使用用法,译为使……扰乱。
9.(4分)⑴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分)。
⑵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2分)。
10.(2分)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11.(2分)【甲】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分)。【乙】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1分)。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15:3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10401152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