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苦儿)
形容家庭和睦的成语
1、安居乐业
释义: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2、伯埙仲篪
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3、和平共处
释义: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出处: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4、凤协鸾和
释义: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出处:
5、骨肉相残
释义:比喻自相残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仲弓曰:‘盗杀财主,
何如骨肉相残?’”
6、和睦相处
释义:彼此和好地相处。
出处:左丘明《左传·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7、和气致祥
释义: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出处:《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8、欢聚一堂
释义:欢乐愉快地聚集在一起。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9、积不相能
释义: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10、讲信修睦
释义: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出处:《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1、举案齐眉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
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12、伉俪情深
释义: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出处:明·沈得符《万历野获编》:“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前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
13、男唱女随
释义:指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出处:《孔丛子·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14、安定团结
释义: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出处: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15、秦晋之好
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16、笙磬同音
释义: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17、参商之虞
释义: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
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出处:
18、素不相能
释义: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19、天伦之乐
释义: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20、同心协力
释义: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21、同舟共济
释义: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相敬如宾
释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之,敬,相待如宾。”
23、相亲相爱
释义: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24、埙篪相和
释义: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25、相待如宾
释义: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26、孝子贤孙
释义: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27、刑于之化
释义: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出处:《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28、选贤与能
释义: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29、宜家宜室
释义: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0、宜室宜家
释义: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1、有风有化
释义:指有教育意义。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32、自相残杀
释义: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33、寸步不离
释义: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34、同床异梦
释义: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35、同甘共苦
释义: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36、熙熙融融
释义:亲爱和睦的样子。
出处:梁启超《劫灰梦·独啸》:“今值大难已平,回銮已达,满目熙熙融融,又是一番新气象了。”
37、一语双关
释义: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38、夫唱妇随
释义:随:附和。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出处:《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
39、父慈子孝
释义: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40、松萝共倚
释义: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松萝共倚。争奈尘缘未断,蓦地思归。”
41、喜气洋洋
释义: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2、关怀备至
释义: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43、如埙如箎
释义:埙: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箎: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象埙、箎的乐音一般和谐。比喻兄弟和睦。
出处:《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箎。”
44、欢声笑语
释义:欢乐的说笑声
出处:
45、其乐融融
释义: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46、琴瑟和谐
释义: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47、家和万事兴
释义: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48、之子于归
释义: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15:2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09876278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表示家庭和睦的成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表示家庭和睦的成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