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寿比南山的意思)
如何饲养小野鸡相关的方法(2)
野鸡饲养管理要点
一、饲养准备
野鸡育成期前的饲养准备工作和育雏期前的准备工作基本相同。野鸡育成舍的温度没有育雏舍的要求高。育成鸡舍的鸡笼调整、维修与育雏舍也有一定的差异,育成鸡舍应该调整饮水器具和喂料器具的高度和数量。
养殖创业:野野鸡养殖创业效益、风险管控分析(养殖一点通创业系列)
二、转群
野鸡由雏鸡舍转到中鸡舍或大鸡舍称为转群。转群前应将鸡舍彻底消毒。转群时应做好下列工作:
1、转群前、后各1周应在饲料中添加速溶多维、维生素C和活力健等抗应激药物和添加剂。
2、转群前后应断喙、接种疫苗。
3、应在开产前1~2周转群。种公鸡应提前2周转入种公鸡笼或种鸡舍内,以便公、母合群后种公鸡能保持优势地位。转群的同时称重分群,以便根据体重发育情况决定饲养管理方案。转群应在夜间进行,转出鸡舍应将灯光调暗或者关灯,转入鸡舍则应整夜开灯,以防止鸡转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不适应而造成挤堆死亡。
4、转群前3小时断料,2小时断水。转群时用转群笼和转群车,轻拿轻放,防止损伤鸡。如果用机动车转群避免开灯和打喇叭,打开相邻舍的灯,转入鸡舍内应添料添水,转群后1~3天勤观察鸡,保证每只鸡都能吃上饲料和饮到水。
5、转群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育雏舍,空置育雏舍2 周,隔断微生物的垂直传播,以利于下次接雏。
三、日常管理
程序和方法是:
1、早晨,饲养人员经洗澡消毒后更换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方
可进入鸡舍。首先开灯和调整工作风机,然后在30分内加料,加料的同时观察鸡群。加料完毕洗涤水槽,加足清水。清晨观察鸡群首先要观察采食和饮水行为。首次加料后鸡争先恐后吃料,食欲旺盛,在料槽处成一排吃料,说明鸡群健康。那些吃几口料站立或不吃料站立、卧伏在笼内的鸡,肯定是病鸡,应及时挑出。其次要看粪便的颜色和形态。粪便成形,颜色正常,属健康鸡;如果粪便稀,颜色绿、黄,说明鸡有病,应请兽医进一步诊断。再次观察鸡眼是否流泪,头部有无鼓胀或囊肿,有无伸颈张口或神经症状,反应是否灵敏。
2、定期清扫粪便,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每次清粪结束应清扫和消毒地面。
3、中午上班后要检查鸡群吃料和饮水状况,检查采食量和饮水量与往常相比有无异常。吃完料的地方及时补料。料多的地方向料少的地方匀料;如果饲料全部采食干净,停料20~30分加下一次料,加料的同时向水槽中加水。检查和修理鸡笼、水槽和料槽。
4、夜间观察鸡群。晚上关灯20~30分后进入鸡舍,仔细听鸡群呼吸声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声音,说明有病鸡。挑出病鸡诊断观察,确定是传染病还是普通病。个别鸡发病,如果是传染病,立即确诊和治疗。
四、控制饲养,适时换料
根据日龄选择相适应的饲料。
野鸡:借野鸡生蛋巧赚钱,年产值千余万
五、科学地配合饲料
适时更换饲料 根据野鸡育成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科学调制饲料,依据生长状况适时更换饲料。野鸡育成期的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优质牧草干草粉、红薯叶粉、槐叶粉、花生秧粉等干草粉及大米糠,也可以添喂青菜或青草。每次更换饲料时逐步更换,防止突然换料引起啄癖和厌食。具体做法是:第1~2天,老料2/3 加新料1/3混合饲喂;第3~4天,老料1/2 加新料1/2混合饲喂;第5~6天,老料1/3 加新料2/3混合饲喂。最后全部更换成新料。饲料更换结束后要观察鸡群的食欲、采食量、饮水量、羽毛形态、精
神状态和粪便有无异常。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六、充足饮水
水在养鸡生产中是最廉价的一种物质,缺水会严重影响野鸡的采食量和生长。自动饮水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但由于自动饮水系统或供水系统障或堵塞,导致缺水、断水,可能会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失。饲养人员应经常观察每个杯式饮水器内是否有水;用手点乳头饮水器观察是否出水;观察水槽每个位置是否有水或鸡是能喝上水;观察水箱内水位是否达到要求。平养野鸡要定期添加水。
野鸡养殖:野野鸡养殖年入30多万,打工仔成就致富梦想
七、创造良好环境
影响野鸡正常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通风、光照、舍内粉尘、饲养密度、饲料营养、微生物、饮水、噪声等因素。
1、温度
育成前期温度不宜低于18℃。随着日龄增长,野鸡对低温的适应性和耐受力增强。
2、相对湿度
野鸡育成期对湿度的适应性比较强,一般相对湿度在60 %比较适宜。冬季保温通风量减少,夏季湿帘降温和喷雾降温会导致舍内相对湿度超过90 %。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对鸡体都不利,使鸡抗逆性减弱,免疫能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病或大肠杆菌病。
3、空气质量
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和粉尘,供给舍内新鲜空气,使舍内有充足的氧气,氨气浓度下降到20毫克/千克以下,硫化氢气体含量下降到6.6毫克/千克以下。通风换气可以减少舍内空气中悬浮的粉尘,降低舍内微生物含量,有利于鸡群健康。实践证明,通风良好,舍内空气新鲜的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的概率下降;鸡冠鲜红,鸡群精神状态好。
4、微生物
加强通风,排出舍内粉尘,减少舍内微生物。定期喷雾消毒,杀灭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和舍内笼、墙壁、地面上的微生物。
5、噪声
保持环境安静,稳定,降低噪声污染;保持舍内安静稳定,防止外来人员及动物进入鸡舍;防止响炮,喇叭声等噪声对鸡舍的污染,避免惊群引起的死亡和生长障碍,免疫机能下降。
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1.严格保温 温度是野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野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 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见表2—7。 育雏湿度过大,雏野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野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 育雏野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野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野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野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 雏野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野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野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 野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野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野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
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 雏野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野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 在雏野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野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野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的疾病防治方法
新城疫
雉鸡和家鸡一样,对新城疫病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不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的鸡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雉鸡新城疫病在不少情况下是由鸡传染的,尤其是家禽和珍禽混养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1.症状与病变病雉鸡表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呆立、羽毛松乱、减食或废食,严重病例伸颈张口呼吸,并伴有咳嗽;下痢、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有明显的脱水症状。病程稍长者出现侧身倒地、歪颈等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剖检见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腺胃黏膜水肿和乳头出血,盲肠扁桃体及肠道出血性炎症;硬脑膜下呈树枝状充血和出血。
2.防治该病除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性防疫措施外,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建议免疫程序:15日龄和30日龄分别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免疫(按疫苗羽份使用);50日龄用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肌注(按疫苗羽份使用)。有条件的禽场,应做免疫监测,及时了解群体免疫水平,按计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传染性脑脊髓炎
该病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雏雉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蛋垂直传播而发病。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雏雉鸡的发病多由于种雉鸡感染后,种蛋内带毒而导致雏雉鸡出壳后表现典型的临床症
状。
1.症状与病变该病常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雉鸡,尤以10~15天龄的雏雉鸡发病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大,其易感性会逐渐下降。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嗜睡,随后出现渐进性运动失调,两腿不能自主,走动时东倒西歪,不能站立,常以足关节着地,严重时呈犬坐式姿势。随着病程发展,常出现头颈震颤,尤以受惊或喂料后更为明显。多数病鸡仍有食欲,但由于不能站立,饮食困难而常被其他鸡只踏死。唯一肉眼病变可见肌胃肌层有细小的灰白区,但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余器官无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和神经原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套,肌胃组织内见淋巴细胞浸润。
2.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先将发病鸡群扑杀作无害化处理,场地及孵化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由于该病常可经蛋传递,种鸡场只要曾发生过该病或附近鸡场发生过该病,都应对种鸡进行免疫接种,保护雏雉鸡。建议免疫程序:后备种鸡在10~12周龄滴眼接种鸡传染性脑脊髓炎弱毒疫苗;开产前一个月肌注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大肠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各种龄期的雉鸡都具易感性,尤以2~4周龄的雏雉鸡易感性最高,常引起败血症死亡。此外,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营养不良和疾病等因素的应激均可诱发该病。
1.症状与病变 病雉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怕冷,挤堆;食欲减少或废食,拉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恶臭。常见肉眼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2.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室内通风,坚持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常发生该病的雉鸡场,可选取本场流行的血清型菌株制备灭活菌苗进行接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患病的雉鸡,多种抗菌药有治疗作用。但是要注意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为保证疗效,常通过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巴氏杆菌病
该病又称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珍禽以及野鸟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成年雉鸡,呈现急性败血症经过,常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1.症状与病变发病初期,病雉鸡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表现精神沉郁、废食,离群独处;下痢,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程短,常于1~2天内死亡。剖检病变见皮下、浆膜和腹部脂肪有出血点;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尤以十二指肠更为严重;肝瘀血肿大,表面散布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2.防治 磺胺类药物及多种抗生素对该病有良好疗效。对经常发生该病的雉鸡场,在药物预防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可考虑接种菌苗,免疫效果理想。
曲霉菌病
该病又称霉菌性肺炎,是由致病性烟曲霉菌引起雉鸡常见的霉菌病。常引起幼龄雉鸡的急性暴发,成年雉鸡多呈散发性经过。
1.症状与病变病雉鸡表现精神不振,减食或不食,呆立,两翅下垂,继而出现喘气和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后期严重下痢,消瘦。部分病雉鸡还表现霉菌性眼炎,常见一侧的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物而导致眼睑凸出。眼观病变见肺脏表面有米粒至绿豆大的黄白色小结节;胸腹部气囊偶见有绿色的绒毛状霉菌团块,严重病例还扩张到肝、肠浆膜及体腔壁上出现毒菌结节。
2.防治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严禁使用发霉饲料和发霉垫料。加强禽舍的通风,减少室内空气中霉菌孢子的数量。大群治疗:每千克饲料加入50万~100万单位制霉菌素,连用7~10天;同时喂0.05%硫酸铜溶液(每天上午喂,下午喂清水),连用5天。
传染性鼻炎
该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种家禽及珍禽都能感染。而近年来,雉鸡的感染率也随着饲养量的增多而升高,尤以开产前的后备种鸡及产蛋高峰期的种鸡最常发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产蛋率及繁殖力,淘汰率极高,且发生后不易在短期内清除,给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症状与病变病初流鼻液,随着病程发展,表现精神委顿、减食、呆立;眼结膜炎,眼睑肿胀,多为单侧性,偶有双侧性,分泌物增多。病程后期严重消瘦,精神极度沉郁而衰竭死亡。肉眼病变见鼻窦和腔下窦黏膜肿胀,内充满浓稠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肺有炎症,气囊、腹腔及输卵管内有大小不等、凝固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物。
2.防治多种磺胺类和抗菌药物对该病有良好疗效。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带鸡消毒一次,以净化饲养环境。对已有该病史的种雉鸡场,在种群开产前最少接种传染性鼻炎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1~2次。此外,要注意不要同场饲养鸡等家禽,避免交叉传染该病。
组织滴虫病
该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雉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发生于火鸡,雉鸡也可感染。由于种雉鸡多在地面环境饲养,极易发生该病。
1.症状与病变 病雉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食,羽毛松乱,身体蜷缩,翅膀下垂,嗜眠;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严重时粪便带血。眼观病变见盲肠肿大,形似腊肠样,内腔形成干酪样栓子;肝脏肿大,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灶。
2.防治 加强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除鸡粪;幼龄雉鸡与成年雉鸡分开饲养,防止带虫鸡传给幼雉鸡。由于异刺线虫卵能携带组织滴虫,因此应给成年雉鸡群,尤其是种雉鸡群定期驱除异刺线虫,对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多种药物对该病有良好疗效。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05:1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67328553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饲养小野鸡相关的方法(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饲养小野鸡相关的方法(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