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精神——读刘亚洲《精神》一书有感

更新时间:2024-03-06 04:41:2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宁夏电子税务局官网)

有一种力量叫精神——读刘亚洲《精神》一书有感

东湖文苑·好书品读(两篇)·有一种力量叫精神———读刘亚洲《精神》一书有感■凌新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就会挺身而出,带领中华民族突出重围,走出困境。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中日之间的两次战争就是中华民族触底反弹的关键时刻,这两次战争彻底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文化走向:一次战争———甲午——让清王朝的旧制度、旧精神彻底地死去;一战争—次战争———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让中国人重新找到了民族振兴的精神信仰。甲午之败不仅是军队之败,也是国家之败,制度之败,背后更是文化之败。刘亚洲通过分析两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来探讨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何以胜利、满清何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日本人信仰武士道精神,再加上对天皇的盲目忠诚,使得日本人非常崇拜樱花,轻视死亡。日本人把亲朋子弟送去为天皇当兵当作是无上的光荣,并且希望他们能为天皇战死。而当时的中国人,由于受被统治阶级阉割的儒家道统思想影响,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因此也就没有信仰,一盘散沙。面对日本人的大屠杀,中国百姓几乎未有任何抵抗,绝大多数神情麻木,如待宰羔羊。刘亚洲说他在看甲午战争老照片时发现,清军士兵就是拿着武器看起来还是像农民,而日本农民只要拿起武器就像一个武士,精神状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人无精神不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同样如此。精神是什么?刘亚洲将军在《精神》一书中对此作了独到的诠释:“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精质和文化品格,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神》一书由“精神”“甲午殇思”和“红山九品”三部分组成,虽然只有短短十万言,却充满哲人的睿智。一、“最惨痛的沉沦造就了最辉煌的崛起”刘亚洲认为,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最优质的文明。春秋时期,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思想灿烂绚丽,极富进取心和创造力,到处是慷慨悲歌、侠肝义胆之士。与之相匹配的是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但是,有两个人彻底改变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流向,一个是秦始皇,他把思想的对错交给了权力来评判;一个是汉武帝,他阉割了一个最优秀的中国男人。从此,中华文明失去先秦时期的阳刚之气,开始变得阴弱起来了,再也没有出现过荆轲式的伟大男人,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总之,中国人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变得没有灵魂,没有血性,变得麻木不仁,不再有任何抗争,有的只是如蝼蚁般的苟且偷生。最典型的事例出现在南京大屠杀中,十几个日本兵押解上万名俘虏去屠杀,竟无一人反抗,连逃跑都不敢。如果有人带个头,用脚踩也把日本人踩成肉饼了,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带这个头。但是,“中华文明有一个特点:中华民族一旦遭遇外侮,就会迸射出自强之光。中国总是在接近谷底时获得重生。”因为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忧国忧民、为民请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脊梁,每逢国72《政策》2016.9

东湖文苑态反差如此之大的两支军队之间发生的战争,谁胜谁负不难想象。甲午之败使得大清帝国无论在国家制度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无法承载一个现代国家的诞生,不仅如此,它正在腐烂,正在死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承受了前所未有、无以复加的苦难,必须要找到一种全新的信仰,重塑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通过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彻底地改变中国人亡国灭种的命运。这一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时隔甲午海战40年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扫长期以来中国人懦弱、麻木、贪生怕死的特性,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长征是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发生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正像布热津斯基所说的那样,“对于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持我们,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就是要命他都舍得给,多么简单的回答,多么简单的道你。“大道至简”理!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成为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宗旨、理想、信念。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彻底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贪生怕死!而是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大潮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正是有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理想信念,就连死亡这种再普通不过的生命现象都获得了崇高性升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种为了人民的事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使得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国家救亡、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八一南昌起义,从井冈山斗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从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无数的困难,有些时候甚至是面临绝境,但共产党人从不妥协、从不放弃,硬是凭着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出重围,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确实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力量,这是一种具有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精神一旦植入人民的土壤,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1944年,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随“美国军事观察组”考察延安,来到延安后所看到的情形使谢伟思等人感到非常震惊。谢伟思感慨地说:“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碰到了不同的人,这里到处都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为什么这些美国人会感到延安是一个跟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完全“不同的国?原因正是由于延安军民的精神信仰发生了根本家”性转变,使得延安的“精神气质和气氛”与国民党统治区相比完全不同,正是这种“精神气质和气氛”代表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使中华民族重新恢复了昔日的阳刚之气。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此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精神,投入到抗日《政策》2016.9二、“精神一变天地宽”两次中日战争只相距40年,战场一致,对手一致,为何结局完全不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间发生的五四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精神启蒙,它还为民族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一大批民族精英,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准备。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打赢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等等。所以这一切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真正在精神层面上站立起来,可谓“精神一变。天地宽”刘亚洲说:“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最伟大的历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中国共产党到底是靠什么做到这一点的?有人曾经问毛泽东,为什么那么多老百姓会支持共产党,会支持八路军?毛泽东回答说,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当老百姓知道我们是真心为他们打仗时,什么都愿意拿出来支73

东湖文苑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艰苦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总之,中华民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青春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色,也将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全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习总书记说:“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稳步迈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努力实现人民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现实受益者,真正落实我们党不忘初心的伟大承诺。,就是各级政府要把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好事做好。李克强总理指出:“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各级政府要将满足全社会基本需求和实现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目标,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使服务型政府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各级政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把民生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方面的投入,紧紧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精准扶贫等民生社会发展问题,努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已经是第三名日本2.5倍。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然而,我们也要看到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难题,如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拉大、腐败现象多发易发、政府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已成为制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大困难和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千万不可精神懈怠、麻痹大意,更不能骄傲自满、裹足不前。我们必须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向革命英烈学习,进一步坚定,真正理想信念,振奋民族精神,坚持“两个务必”,才能不负人民重托。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不要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民族危亡的紧迫感就深深地扎根于党的精神基因中。无论是过去的救亡图存,还是如今的共同富裕,其核心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扎根于人民,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中74《政策》2016.9

有一种力量叫精神——读刘亚洲《精神》一书有感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04: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671281252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一种力量叫精神——读刘亚洲《精神》一书有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一种力量叫精神——读刘亚洲《精神》一书有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人民   精神   中国   发展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