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更新时间:2024-03-05 22:37:3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个人辞职申请书范文)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一)知识导图

古代作家作品

:《左传》 《战国策》 《史记》 司马迁 诸葛亮 岑参 辛弃疾 文天祥 张文学常识

养浩古代文体:表

字音字形

(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词语理解

(见课本注释)

《曹刿论战》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

,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劝谏齐王要采纳群言

,使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出师表》主要写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文章主旨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反映了当时在黑暗的兵役制度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

第六单元

,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过零丁洋》诗人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其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

,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并借此表达作者自己的伤感、悲愤之情。

《曹刿论战》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

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1.情节完整

,人物生动。2.语言形象,对话生动。

《陈涉世家》

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出师表》1.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

2.语言率真、质朴、恳切、精练。

《十五从军征》1.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巧妙自然。2.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

,情真意切。

写作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构思新颖奇特

,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磅礴,意境鲜明独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怀古伤今,意境高远。2.以问句的形式抒怀。3.运用典故。

《过零丁洋》1.运用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

2.直抒胸臆。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字里行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二)能力导图

1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说、讽谏艺术及强烈的家国情怀。

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知能要点

(一)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2.《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讽谏,指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著有《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后人将这部书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6.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7.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汉族,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著有《美芹十论》等。

8.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9.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通假字】

1.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2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调发、流放)

4.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古今异义】

1.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5.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6.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书信。

7.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近侍之臣。今义:方位词。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10.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11.引喻失义。古义:道理。今义:意义。

1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这里表示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1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5.猥自枉屈。古义: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义:卑鄙、下流。

16.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17.若为佣耕(古义:你;今义:如果)

18.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19.等死,死国可乎(古义:同样;今义:相等)

20.今或闻无罪(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21.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2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心意真实)

2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隔开,不连接)

24.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2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26.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27.会天大雨(古义:适逢;今义:通晓)

3

28.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今义: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一词多义】

1.故

故克之。(故: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2.之

肉食者谋之。(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之:助词,的)

公与之乘。(之:代词,代指曹刿)

公将鼓之。(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3.美

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俊美,好看)

4.孰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疑问代词,哪一个)

5.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及,比得上)

门庭若市。(若:如,像)

6.朝

朝服衣冠。(朝: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朝廷)

7.行

性行淑均。(行:读xínɡ,名词,品德)

行阵和睦。(行:读hánɡ,名词,古代军队的编制)

8.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论: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论:谈论)

9.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读yí,动词,遗留,特指先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读wèi,动词,给予)

4

10.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忠:动词,效忠)

进尽忠言。(忠:形容词,忠诚的)

11.上

辍耕之垄上(上面,方位名词)

使外将兵(皇上,名词)

12.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动词)

宜多应者(响应,动词)

13.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

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动词)

14.会

会天大雨(适逢,副词)

皆来会计事(集会,动词)

15.数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副词读音为shuò)

卒数万人(几,数词读音为shù)

16.将

项燕为楚将(将领,名词)

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

17.行

行收兵(行军,动词读音为xíng)

乃行卜(做,进行,动词读音为xíng)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名词读音为háng)18.书

乃丹书帛曰(写,动词)

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

19.号

号令召三老(下令、命令,动词)

5

号为张楚(宣称,动词)

20.令

令辱之(使、让,动词)

召令徒属曰(号令,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动词)

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连词)

21.以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副词)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

祭以尉首(用,介词)

以激怒其众以便,连词)

22.之

辍耕之垄上(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无实义,助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助词)

二世杀之(他,代词)

23.王

陈胜王(称王,动词读音为wàng)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名词读音为wáng)24.故

扶苏以数谏故(原因,名词)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副词)

25.为

为坛而盟(筑,动词)

功宜为王(称,动词)

士卒多为用者(被,介词)

为屯长(做,担任,动词)

26.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在,介词)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动词)

6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3.小信未孚。孚:使动用法,使……信服。

4.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5.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8.王之蔽甚矣。蔽:动词作名词,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9.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0.亲小人,远贤臣。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11.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12.法皆斩。法: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3.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14.死国可乎。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15.乃丹书帛曰。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17.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18.夜篝火。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19.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20.皆指目陈胜。指: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神示意。

21.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22.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23.皆刑其长吏。刑:名词作动词,惩罚。

24.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25.会天大雨。会: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

【文章主旨】

《曹刿论战》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劝谏齐王要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

7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出师表》主要写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在黑暗的兵役制度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过零丁洋》诗人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其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并借此表达作者自己的伤感、悲愤之情。

【写作特点】

《曹刿论战》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2.语言形象,对话生动。

《陈涉世家》1.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出师表》1.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2.语言率真、质朴、恳切、精练。

《十五从军征》1.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巧妙自然。2.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构思新颖奇特,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磅礴,意境鲜明独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怀古伤今,意境高远。2.以问句的形式抒怀。3.运用典故。

《过零丁洋》1.运用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2.直抒胸臆。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8

(二)能力要点

能力要点一: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力详解】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把握句式,培养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达到这一层次的目标,反复、多种形式的诵读是很好的方法。

这个单元看起来有一定难度,诗文的思想内涵并不容易探究,文段里生字词也不少,这让不少人心生畏惧。其实只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在统揽全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思考,理解其内容并不很难。学习本单元一定要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疏通文句,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理解课文,重在方法,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也可以试着借助语境来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典例分析】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技巧总结】

一、设计意图:积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参考答案:

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可,可以。以,凭借。

3.第二次。

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一词多义现象,积累常用实词。

参考答案:

1.哪一个仔细

9

2.认为…美美丽

3.朝廷朝见

能力要点二: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说、讽谏艺术及强烈的家国情怀。

【能力详解】

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时期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战前的一番评论,以及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全文重点突出,剪裁得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文章不仅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还塑造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告诉我们居上者唯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才能改良政治的道理。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这篇表文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情真理足,词婉心切,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诗词曲五首》选入了五首古诗词,或写征战的残酷或写王朝的兴衰,或写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或写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读来振聋发聩,动人心弦。

本单元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学习本单元,重在深入文本,从各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例如:通过分析事件总结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总结其形象,通过分析写作手法来总结人物形象等等。

【典例分析】

《曹刿论战》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技巧总结】

此题意在帮助学生抓住曹刿的“谋”这一文眼,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能力要点三: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能力详解】

通过分析写作手法,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10

这篇文章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所以紧扣“论战”来写,开头“论”请见缘由,中间“论”参战条件,最后“论”取胜原因。为了突出这一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独具匠心,与曹刿“远谋”无关的事情,如战争的起因、参战的人数、战斗激烈的程度等一概未提对最足以表现曹刿科学战略思想、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的,如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曹刿在战场上善于掌握战机的决断能力以及他对战胜原因的论述都写得极为详细。

诗歌教学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我们很快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如何找切入点呢?一般有三种方法: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人,由意象切入。文言诗文年代久远,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我们应该有意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

【典例分析】

理解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叠”式结构,体会其别致精美。

【技巧总结】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使用了三层排比的手法。第一部分(第1段)讲述了邹忌是一位容貌跌丽的美男子,他分别向妻、妾、客询问自己与城北徐公谁更美,虽然因身份不同而在表述和语气上有所差别,但三人皆表示邹忌比徐公美。可当邹忌亲自见过徐公后,却得出相反的答案。他没有沉醉于他人的奉承之中,而是对这件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第二部分(第2段)中,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推及到治国之道的层面。他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这三种情况来类比齐王身处的环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王之弊甚矣”的结论,因而劝诚君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第三部分(第3段)则写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谏言,根据谏言的不同情况设立了上、中、下三种奖赏,在经历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间节点后,这一政令在国内外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一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11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本文发布于:2024-03-05 22:3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6494572776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动词   古义   名词   文章   运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