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箔及使用方法

更新时间:2024-03-05 21:08: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5日发(作者:杜甫资料)

金银箔及使用方法

金银箔及使用方法

金属作为颜色品种十分有限,在我国传统绘画材料中仅有金、银色两种,近代又有了铜箔,所谓金、银色是以黄金、白银为原料经过加工而制成的用于绘画的颜色。它在我国绘画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画史》中记载:“戴逵观音在余家,天男相,无髭,皆贴金。”但被广泛地使用当首推唐朝。

唐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鼎盛的时期,安史之乱以前的一百多年中,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物质丰富,疆域辽阔,声威远播四方,达到极盛时期。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为了表现楼阁建筑的辉煌壮丽及歌舞升平的盛世,画家们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创造了广泛空间,这大概也是当时画家喜欢用金色的原因之一吧。

目前,我们还没有生产出比较理想的金色代用品,又因为黄金、白银的价格昂贵,加之金箔的使用也确实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在绘画材料选用上,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这可能是画家很少使用金、银色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更多的原因是很多的画家对这类知识和技法了解和掌握有限。因此,我们在这里单列一节做比较详尽的介绍,使读者对金、银色有一个全面了解,希望不因暂时的物质条件等原因所限而使一些优秀的传统绘画技法失传。

金箔、银箔主要产地为苏州,所以俗称为“苏赤”。“苏赤”根据金的含量和色泽分为:紫赤、库赤、大赤、田赤、选金和银箔数种。现在我们使用的金箔多是南京市金陵金箔总厂生产的。

▲ 金、银、铜箔

紫赤金:

是一种发红色的金箔。

库赤金:

为金的正色,比紫赤稍黄,又称之为“九八金”,常用于泥金或贴金。

大赤金:

为黄偏冷的金色,又称冷金,现称为“三七金”。

田赤金:

发白微带黄色,又称为白金。

选金:

是用银箔熏制而成的。

银箔:

是用纯银加工而成的。

铜箔:

金箔的代用品。价格低廉,因其比金箔厚,用作贴箔,在技法掌握上,比较容易控制。也可以用作泥金的代用品,缺点是极易氧化,而产生绿色铜锈。

金、银箔传统的使用方法有:泥金、贴金、撒金、描金、拨金、雕金、白金、打金、鱼子金、雨金及烧箔,等等。

(一)泥金法

泥金法又称为煞近。泥金是将金、银箔加工成可直接用于绘画的金属色,确切讲是将金箔或银箔在盘子中通过手指的力量和胶水的作用将其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并依附在盘子之上。

泥金不仅在绘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佛教石刻造像、彩塑、工艺美术品中也有广泛应用。它既可用以勾勒,又可大面积铺染。甘肃敦煌、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壁画中有很多服饰、图案都是用描金技法完成的,而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则是在泥金底的材料上完成的作品。

泥金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它包括准备材料和工具、设备:金箔或银箔100-200张、黏度适中胶水(明胶或鹿胶)、干净的白色瓷盘(泥金的盘子要选薄厚适中、四五寸的盘子为宜,平面凹型且耐温,

使用前最好放入水中煮,以保证瓷盘在泥金过程中在火上加热时不会发生裂纹)、热水、加热器(电磁炉最好,既安全又方便)及毛笔、自制的竹夹子、金箔储存纸袋等。

程序如下:

第一步:将金箔小心的抖入纸兜中备用。

第二步:将瓷盘在电磁炉上烘烤加热,瓷盘的温度以不烫手为准。

第三布:往加热的盘子中加入2-3滴胶水,将胶水轻轻地在盘子中均匀摊开,然后用中指粘一二张金箔放在盘中用中指轻轻研磨。开始时不要用力,轻轻研磨,金箔在胶水和手指作用下很快破碎,待金箔基本上研成比较细的粉末并粘在盘子上时,再放入一二张金箔进行研磨。这样依次进行,胶的用量随着金箔数量而增加,但是每次加胶以一两滴为佳,手指的力量也随着泥金的进度逐渐加大。

泥金时,手的力度要控制,开始轻轻用力,充分利用胶的黏合性能和手与盘子的摩擦力,使金箔破碎,用力过猛、过大金箔容易形成金饼、金片,不能形成粉末。但泥金不用力,泥出来的金就没有金属光泽,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因此,泥金时手指上的力度一定要大小适当,一般的规律是先轻厚重。

在泥金的过程中,盘子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也是在泥金时要注意的问题。保持盘子的温度,可以增加手在盘中的运动阻力,加快泥金的速度。当手指在盘子上发涩,难以转动,金色发暗,并且金箔已没有片状时,要用食指蘸一点儿清水滴在盘子中心,继续用力研磨,研磨一段时间后,当金粉呈暗黄色又具有金属光泽时,放入少许热水,用中指从盘子的边缘慢慢地捻向盘心,直到将金粉完全沉淀在盘子中心时,再在泥金盘中加满热水,轻轻捻均匀,进行沉淀。待金粉完全沉淀在盘子底后(沉淀时间大约要2-3小时),轻轻地将水倒出来,这时的水呈灰暗色。倒水时千万不要太急,避免金粉随水而流出,也可以用一条宣纸贴在泥金盘边上慢慢将水引出来,然后再加热

水将泥金盘中的胶质及杂质除净。一般地说,这一过程以泥金盘中水清为准,然后将盘子放在火上烤干,第一遍泥金的工作便结束了。虽然,这时金箔已被研成金末,但还是达不到使用要求。

泥金一般要泥三遍。泥第二遍金时,方法基本上与第一遍是一样的,先加胶水轻轻研磨,然后逐渐用力,只不过后两遍技术上比较好掌握。经过如此三次的处理,金箔已研磨成极细金粉了,使用时加入轻胶水就可以了。

泥金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工具的清洁,盘子和手在泥金之前一定要用肥皂水洗干净,胶水中不能有杂质,这样泥出来的金才具有金属的光亮质感。如果工具和手上沾有油污,泥出来的金就会发黑、发暗,没有光泽,甚至金箔会形成小小的颗粒而无法使用。

泥好的金同样要保证其干净清洁,用过之后要及时用热水出胶,烘干,用干净的宣纸将盘子包好以防落上灰尘而影响使用效果。

▲ 泥金 王书杰

在我国历代画论中对泥金多有论述,邹一桂《小山画谱》:“泥金,金有青赤二种(青为大赤金,赤为库赤金),具要真金。将飞金抖碟内,以两指蘸浓胶磨之。提出胶而绣未出,则不能发亮。洗绣之法,以猪牙皂英子泡水冲入,置深杯内,文火烘之,翻滚刻置杯于地,而纸封其面,少顷揭开则胶定而去其墨水,如此洗烘三四次,则水白而金亮矣。”

《画学浅说》:“乳金,先以素盏稍抹胶水,将枯撤金箔(去纸),以手蘸胶粘入,用第二指团团摩拓,待干,粘碟上,再将清水滴许,榻开屡干屡解,以极细为度,再用清水将指上及碟上一一洗净,具置一碟中。以微火温之,少顷金沉,将上黑色水尽行倾出,晒干碟内好金,临用时稍加极清薄胶水调之。不可多,多则金黑无光。又法,将肥皂核内(皂角)剥出白肉,溶化做胶,似便轻清。”

(二)描金法

所谓描金是“泥金”在绘画作品中的应用,它使用得比较广泛,其使用技法也较为简单,在我国历代绘画作品及壁画、佛教造像中是必不可少的颜色。明清时期的人物肖像,常用几种金色进行装饰描画,北京法海寺壁画中人物的服饰花纹图案使用了大量的泥金进行描绘。

材料:泥好的金、胶水。

描金前首先将泥好的金加一二滴浓胶水,重新将金泥一遍,加水沉淀出胶,烘干后,将盘子稍微倾斜,根据需要倒入一些淡胶水,或另备小碟放胶水,选用衣纹笔或叶筋笔,用笔尖蘸着胶水从盘子的一边开始将金裹起,一次不要裹的太多,金太多,一是造成浪费,二是胶水粘力不够,托裱时金色容易脱落,但是金裹得少则勾出的金线不圆润流畅。这是一对矛盾,使用者要通过实践,加以体会取得经验才能逐步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泥金与矿物色在使用上有很大区别。使用矿物颜色时,颜色与胶水要调匀,还要不断地搅动以免颜色沉淀不匀;泥金则要保持金与胶处于分离状态,泥金永远附于碟心,胶水浮于上,用笔蘸胶裹金,这样金才能显出金属色特有的品质。如果胶与金相混,金

则会变得暗淡无光,从而失去了金本身应有的光泽。

描金完成后,还要及时将泥金盘中的剩余胶水和金色分离。出胶一是防止胶水时间长了变质;二是金粉长期和胶在一起,会慢慢地使金色变灰而失去光泽。及时出胶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这一点同我们使用中国传统矿物颜料的要求是一样的。

出胶的方法是将热水倒在盘子里,用手指充分研磨使胶溶解在水中,经沉淀后将水倒出来,出胶的次数可根据盘中胶的剩余量而定,一般来说,以三遍为宜,出胶后将泥金盘放在加热器上烤干,用纸将泥金盘包好,保持泥金盘的清洁,同时为下次使用提供方便。

(三)贴金法

古人云“一两黄金二亩田”,是说一两黄金捶出的金箔可以覆盖二亩田地的面积。在绘画中用金,贴金箔是最节省的,古有“一贴二扫九泥金”之说,就是说泥金用量最多,贴金最省,而且还有很多技法都是在贴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如拨金、雕金等。

贴金是根据作品的需要而进行的,贴金首先是根据载体物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黏合剂,但并不是所有载体物质一概使用胶矾水这一种黏合剂就可以达到所要求的效果。因此,在介绍贴金技法之前有必要先行介绍各种黏合剂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1、胶矾水的制作

材料:明胶或鹿胶(骨胶亦可)、明矾、水(50克胶、20克矾、800克水)。

制作方法:明胶适量放入容器内,先用温水浸泡,待用温水浸泡,

待胶泡开后,将容器放入锅中在文火上煮溶,将胶液中的杂志过滤去掉,加入一定比例的矾水,搅拌均匀。贴金的胶矾水和绘画用的胶矾水的配制比例有所不同,前者略浓用来贴金箔,后者稍淡用来固定颜色或矾纸、矾绢。如果说胶矾水的配比一定要给出数字的话,这也是仅供参考的比例,因为在贴金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不变的公式,使用中有一定变化,但总体把握是宁可胶大,不可矾多。

2、蒜胶的制作

材料:大蒜、冰糖、胶(明胶或鹿胶)。

制作方法:大蒜2-3头,剥去皮,放入乳钵中,加入20-30克冰糖。用乳锤捣碎,研磨成泥状,用纱布滤去渣子,加入5-6滴浓胶水,在乳钵中研磨,使胶水和大蒜、冰糖充分调匀,放入小瓶或小盆。

蒜胶最好是随用随制作,一次不要做得过多,特别是夏季天气高温闷热,蒜胶非常容易变质,使其黏合度降低。蒜胶如果一次用不完,应及时将胶水装入小瓶或其他容器,密封后放入冰箱中,以便延长使用时间。再次使用时要加热。但是不能反复加热,蒜胶最多使用两次,以便保证贴金的牢固度。

3、金胶油

材料:清漆、桐油、银朱(或章丹)、大小适中的玻璃板、牛角刀(油画色调色刀亦可)。

制作方法:将玻璃板洗净擦干,先倒上一些桐油和银朱,用调色刀从一边平压擀均,像调油画色一样充分调匀,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漆、桐油就可以使用了(清漆和桐油的比例为1:4左右)。金胶油中,银朱所起的作用是便于将金胶油刷均匀、完整,没有遗漏,以保证金箔粘贴平整。

4、贴金箔的操作程序及技法

金箔属贵重物品,经过加工的金箔很薄,取金箔时要轻拿轻放,拿时不小心就会使金箔破裂。为了保护它,生产厂家将每一张金箔夹在两张薄纸之间。因此,在贴箔前一定要对金箔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

首先,将金箔衬纸用清水或植物油(凡士林亦可)轻轻打潮,使衬衫和金箔贴在一起,起到对金箔的保护作用。

其次,要对需贴金箔的墙壁或画面进行清洁处理,去掉壁画的灰尘;如果在颜色上贴金还要检查颜色上的是否牢固,做胶矾处理。

贴金时,要用特制的竹夹子轻轻夹起金箔的一角,用另一只手托起另一只角,这时要连同上面的衬纸一同拿起,去掉下面的一张衬纸,慢慢地将金箔贴在画面上,及时用羊毛笔、脱脂棉均匀按压扫平,使金箔粘平粘牢,去掉上面衬纸,一张金箔就贴好了。注意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拿金箔。

贴金一般是按先大后小一张一张地依次进行,随帖随按压,用力一定要均匀。全部贴完后,要等金箔彻底干透后用脱脂棉轻轻擦一遍,查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及时补贴,再在金箔上刷一二遍淡胶矾水就可以在金面上着色了。

在金箔上刷胶矾水,一方面,金箔上有一层油质,颜色不容易附着上,刷上胶矾水颜色就非常好上了;另一方面,刷上胶矾水对金箔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壁画贴金用金胶油效果最好。因为壁画是绘制在建筑物上,多为粘土结构,又受周围条件、自然环境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一年四季

变化很大,这些对于绘画的材料及其画面的牢固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金胶油不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渗透到墙体之中与墙体结合成一体,贴上的金箔牢固不脱落。又因为金胶油本身浓度高又有一定厚度,并有银朱为衬色,更增加了金箔的光泽和厚重的感觉。

在壁画上贴金,应先刷一两遍淡胶矾水,待完全干后刷两层金胶油,金胶油刷的要均匀,胶的薄厚尽量保持一致。由于金胶油中含有银朱的成分,呈红色,刷匀还是比较容易的。金胶油刷好后等八成干时就可以贴金了。

在绢或宣纸上贴金箔不能使用金胶油,要根据贴金的面积大小来选择使用胶矾水或蒜胶。刷胶这道工序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选用哪一种黏合剂,都要将胶刷匀,不要有遗漏和出现飞白。

如果第一道工序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整个贴金的效果,进而影响以后的绘制及作品的寿命。

▲ 贴箔 吴守峰

蒜胶作为黏合剂用于贴金的面积较小,用作图案花纹上效果非常好,操作起来也比较简洁方便。方法是:先用毛笔蘸胶水把将要贴金的画面涂匀,如果是图案花纹就用毛笔尖蘸胶水像勾白描一样,中锋

运笔,勾出的胶水要均匀,圆劲而有力。然后,根据贴金面积的大小,将金箔用竹夹裁成比实际贴金面积相应大一点,注意裁金箔时要连同上下衬纸一同裁。将裁好的金箔用手拿起一边,之后用竹夹子从手端开始向上用力一捋,这时金箔在衬纸的作用下,呈弧形向上弯曲,然后小心地将下面的衬纸向后折叠,露出金箔贴于画面之上,随贴金箔随着将下面的衬纸后撤并稍微用力按压金箔,把上面的衬纸拿掉,待完全干后,用毛笔扫去多余的金箔,用脱脂棉擦一擦,刷一二道淡胶矾水就可以着色了。如果贴金是为了点缀画面并保持金箔光彩悦目的效果,只需刷一遍淡胶矾水。这道胶矾水的作用是保护金箔,增加金箔的黏结度并通过胶矾水的遮盖能力将金箔的金属光泽减弱,使画面色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四)拨金法

拨金是在贴金的基础上进行的。将金箔贴好后,刷上一遍胶矾水,

根据画面的不同需要,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于拨金的颜色比较厚,以矿物质颜料效果最好。拨金的颜色不用胶,而是用鸡蛋清作为颜色的黏合剂。用这种黏合剂来拨金,一是为了拨金时的操作方便且便于控制,它不像胶水那样靠水分的蒸发,而蛋清本身具有一定的凝固作用;二是鸡蛋清自身具有一定的光洁度,能使颜色保持纯净明亮的饱和度;三是可以根据需求,以竹竿为画笔,刻画出内涵丰富的线条。拨金又称“开金堆彩”,比例为一份蛋清加两份水,涂上颜色后,待其八成干时,用自制粗细不同的竹签,根据各种造型及图案、花纹拨去贴在金箔上面的颜色,露出下面的金色来,有些像我们篆刻中白文的效果,颜色是凸起的,金线是凹下去的。颜色下面有金箔相衬托,金色的线条和各种凸起的颜色相呼应,益加显出绘画作品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富丽的色彩效果。

用鸡蛋清作为颜色的黏合剂用于绘画是一种古老的技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特别是在壁画的制作上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法在西方的绘画历史中也曾占有一席之地(丹培拉绘画)。

(五)雕金法

雕金同样是在贴金的基础上进行绘画的一种技法。

它和拨金一样,在画面需要的部位贴上金箔,所不同的是拨金是先贴金箔后着色,而雕金是先着色后贴金,然后在金箔上进行雕刻。这种技法由于是将薄薄的金箔雕去而使下面的颜色显露出来,因此,在贴金前就要在贴金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作者根据画面色彩的需要涂上各种颜色,或者在金胶油中加上需要的各种颜色作为底色,将这种金胶油刷两遍而使其有一定的厚度,以避免在后面的雕刻时刀法用力过深而伤画或壁面。

贴金法如前。待金箔干后,将画稿打印在金箔上进行雕刻。画稿

是进行雕刻的依据,但并不需要它永久地留在金箔之上,因此,要以保持金箔的清洁光亮为第一,不要在金箔上用铅笔或其他画笔进行勾画,画稿要求先画在另外一张纸上,所用的颜色是用清水调制画成。将画稿扣在金箔上,或用复写纸将画稿拷贝到金箔上。用特制的三角刀(雕刻刀亦可)将有线条的部分全部用刻刀把金箔刻去,从而形成了凹下去的是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凸起来的金色画面。

雕金在技术上要注意的是雕刻时手上用力要均匀、平稳,深浅变化不宜太大,刻线不宜过深,深则将底色随金一同刻去,达不到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同时在雕刻时还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圆润感,并且要和画面上的线条保持一定的联系,使其和整体画面达到有机的融合,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六)沥粉及沥粉贴金

沥粉是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对物象进行表现,它的工艺性强于绘画性。我国传统壁画及装饰性绘画中有一定使用范畴,也是在工艺美术上被广泛采用的特殊工艺技法。在以线为主要绘画语言的形式中,中国传统壁画的绘制又多以勾线平涂为主,适当根据画面需要,采取沥粉的形式表现一部分绘画内容并通过其点、线、面等不同的描绘,丰富了表现手法,利用它线条凸起于画面、立体感强、粗犷厚重有力,具有很强的物象再现能力的特点,使画面庄严而富于感染力。

材料:白土粉、立得粉(7:3的比例)、浓胶水和少量的桐油(现在我们在调制沥粉时已不用桐油)。

工具:

▲ 沥粉工具

1、粉桐子,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粉尖、粉筒、储粉袋。

2、用于疏通粉尖的细铁丝。

3、足刀。

由于沥粉使用特制的工具以手的压力挤出线条,其工作原理近似于制作生日蛋糕上剂奶油花,这对沥粉粘稠度就要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太稀,又不能太稠。稀则挤压出的线条难以成型,太稠则挤出的线条僵硬缺少变化,并且黏结牢度不强。所以,在调制沥粉时,胶水及桐油的加入量要控制。一般的规律是在开始调制时,一次不要加入过多的胶水和桐油,用木棍充分搅动,不要形成颗粒或存有干粉气泡,然后逐渐加胶和桐油,直至调成粥状。用木棍挑起一些沥粉观察它的粘稠度,当其形成自然下垂的线条而又没有中断的现象时,说明黏稠度最好。调制好的沥粉要用湿布或塑料薄膜等保湿材料盖好封严,以防起皮影响使用。

将调好的沥粉装入粉筒子里,根据具体需要更换粉尖,用手挤压出各种不同粗细的线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沥粉之前对沥粉工具的选择是决定能否取得理想画面效果不可缺少的程序。过去沥粉工具受材料的限制,储粉袋是用猪的膀胱,粉尖则选用大小不等的铜笔帽。现在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条件随时选择一些材料做成粉桐子,诸如塑料袋、橡胶管,甚至比较结实的纸都可以。但不管选择什么材料,使用者在操作前都要对其有一个了解、掌握其性能的阶段,多做练习,做到得心应手,当沥出的线条不满意时,要在沥粉未干时用足刀刮去,否则也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 沥粉 崔福庆

在沥粉上贴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湿贴的方法,就是在沥粉要干没干时,利用沥粉本身的黏结力及时地贴上金箔;一种是干贴法,是待沥粉完全干后,重新刷上胶矾水或金胶油进行贴金。第一种方法简便,但由于沥粉尚未完全定型,贴金时手压金箔的力量掌握不好容易破坏线条的美感,或者由于作者经验不足使金箔的黏结牢度不强,造成金箔的脱落。第二种方法是增加了一道上胶的工序,延长了沥粉贴金的时间,但工作节奏可以根据作者的时间从容安排,而且沥粉的线条已经定型,贴出来的金较为饱满圆润。

▲ 沥粉贴金 王书杰

近几年教学中,在沥粉材料的选择上,除了白土粉和立得粉外,我们还尝试着往里加一定比例的面粉,而减去了桐油,以增加沥粉的柔润性,沥出来的线条同样达到了流畅、优美、圆润的效果。

(七)撒金、扫金法

撒金、扫金技法,可以说在金箔使用上是最为简单易行的了。它们需要的工具也是最简单的。一个竹筒或一个易拉罐,去掉两头做成一个圆筒,再根据撒金的需求,准备网眼大小不同的金属网(铁纱即可)、一支毛笔,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 撒金工具

制作方法:把将要撒金的画面用胶矾水刷一两遍,胶矾水要刷均匀,刷够,一般情况下所刷胶矾水的面积要稍大于撒金的画面。刷完胶后,用洁净的宣纸盖上不需撒金的画面,根据作品所要求的金片大小,选择合适的金属网固定在易拉罐的一端,将金箔放进易拉罐中,用毛笔来回在罐中扫金箔,金箔随之而落在画面上。撒金时一次不要

放入太多的金箔,每次以2-3张为好,这样既节约金箔,又能控制画面效果。也可以先将金箔按需要切碎,再放入罐中,以笔杆轻轻敲击罐壁,金箔就会随着敲击产生的振东而散落在画面上。

撒完金以后,等胶矾水稍干,用宣纸摁压,将金箔牢固地粘在画面上,拿去宣纸,待胶水彻底干后,用脱脂棉或毛笔仔细地将没有粘上的金粉擦去,撒金的工作就结束了。也可以再刷一遍淡胶矾水,以增加金粉的黏结度。如果第一遍撒金的效果不理想,还可以撒第二遍,

但撒金不能重复多次,因为胶矾水有一定的覆盖力,每撒一遍金,就要刷一遍胶矾水,会使先后不同撒上去的金色不统一而影响画面效果。

(八)烧箔

烧箔,通常是针对银箔和铜箔而言。一种是用硫磺布加热烧箔,一种是用电熨斗烧箔,然后贴绘画。

▲ 烧箔

上面讲述了金箔的各种用法,虽然金箔的用法很多,具体的操作技法不同,其画面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讲主要是泥金及贴金这两种,其他的使用技法不过是从这两种衍生而出的。对于刚刚接触箔的使用者来讲,铜箔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它的价格非常便宜,每张在

人民币0.2元左右,而且铜箔比金箔厚,不易破碎,为初学者在贴金箔

技法的掌握上创造了条件。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了解掌握了金箔的性能特点,对金箔的使用及技法的延伸,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金银箔及使用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4-03-05 21:0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6441162776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金银箔及使用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金银箔及使用方法.pdf

标签:金箔   泥金   使用   胶水   画面   贴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