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大学生创业平台)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作者:刘勤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09期
一、巧设环节,让生字教学更有趣
师: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两兄弟感情好,到哪都是手拉手,竖看就像数字8。”打一植物。
生:葫芦。
师:“芦”在“葫芦”这个词里读轻声。谁来读?(生读)看看“葫芦”这两个字的字形,结合它的读音,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有草字头。
师:看来这两个字都跟植物有关。
生:下面的“胡”字表示它的读音,草字头表示它的意思,所以,“葫”是一个形声字。“芦”字也是这样。
师:草字头是“葫”和“芦”的形旁,“胡”和“户”分别是它们的声旁,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点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读音和字形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自主体会到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对“葫”和“芦”的音、形、义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强化了自主识记生字的方法。
师:真了不起!你们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对葫芦这种植物你有什么了解吗?
生:葫芦可以吃,很有营养。我吃过炒葫芦、葫芦汤。
生:葫芦中间是空的,可以装水、装酒和装药。
师:葫芦本身也是一种药材呢。葫芦的名字和“福禄”谐音,所以古时候的有钱人家,喜欢把它种在院子里,有福禄临门、多子多孙的寓意。有个人也想要一个葫芦。结果如何呢?先听老师读读这个故事。
(师范读课文)
师:这个人要到葫芦了吗?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强调前后鼻音词语:葫芦藤、盯着、更多、邻居。)
师:这里有个短语,谁能读好?(出示词卡:一棵葫芦。指名读)
师:咦,奇怪,小葫芦明明是一个一个的,这里为什么说是一棵葫芦呢?
生:因为它是一棵葫芦藤,不是一个小葫芦。
师: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我们曾经学过“颗”,“棵”和“颗”,你会区分吗?
生:木字旁的“棵”是量词,用来形容像树木那样形状的东西。另一个“颗”,它一般也是量词,右边的“页”表示圆圆的东西。
师:两个kē都是量词,但是表示的东西不一样。你瞧,(师边板画边说)老师画一个圆圆的葫芦籽,用哪个kē?
生:应该是页字旁的“颗”。
师:对。再看,(师边板画边说)这颗葫芦籽开始发芽了,长成了一棵葫芦藤,用哪个kē?
生:(齐声)木字旁的“棵”。
师:课文里的一棵葫芦,指的就是这棵葫芦苗长大之后,像这样一棵完整的植物,跟课题里这个葫芦一样吗?
生:不一样。
【点评】教师精心设计了“颗”与“棵”的对比环节,从对两个字字形的体会到字义的理解,十分巧妙地与葫芦生长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两个字的音、形、义更加准确地区分并掌握。
二、图文互动,让语用训练更有效
师:这棵葫芦长得什么样子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把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勾画下来。
(生自读课文)
师:在这段话当中有几个短语可不好读。(出示词语卡片:细长的葫芦藤。)短语中的“的”,要读得轻而短,快速地一带而过。
(生练读)
师:这里还有两个短语,谁来读?(出示词语卡片: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生练读)
【点评】教师把三个带“的”的修饰短语提炼出来,学生对这种修饰中心词的短语形式就有了感性的初步印象,有助于他们的语言运用和积累。
师:读得非常好。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
生:长势很好,很茂盛。
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长满了绿叶。
师:(师板贴画,叶子比较稀疏的葫芦藤。)看,黑板上也有一棵葫芦藤。你觉得我这棵葫芦藤是书上写的这棵吗?
生:不是。老师的这棵葫芦藤的叶子很少,看起来稀稀拉拉的。书上写的葫芦藤是长满了绿叶的,一片压着一片,不透缝隙。
师:那谁来帮帮我,让黑板上的葫芦藤变成课文里的那棵?
(多生上台板贴绿叶)
师:你看,像这样层层叠叠,一片叶子压着一片叶子,就是课文上讲的——
生:长满了绿叶。
(指导朗读全句)
师:过一段时间,这些小花就会一朵一朵落下来,(师边说边把黑板上的小花一朵一朵拿下来)课文中用哪个字说小花落下来的?
生:谢。
师:我们早就认识这个字,说说看“谢”是什么意思呢?
生:“谢”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示感谢。
师:在这里它是指花儿落了。我们来一起写写“谢”这个字。(师范写生字)花谢了之后,就会长出——
生:会长出小葫芦。
师:小葫芦是怎样长在葫芦藤上的呢?
生:就是挂在上面的。
师:你看,(展示多幅不同结果方式的植物图片)长在藤蔓上的果实有很多。我们可以说西瓜挂在藤蔓上吗?
生:不可以。因为西瓜是长在地上的。
师:西瓜是结在地上的。那葫芦呢?
生:葫芦有藤,葫芦藤是缠绕在架子上的。
师:什么情形才能用“挂”字呢?
生:葫芦的果实是悬空的,它旁边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只有葫芦藤吊着。
生:葫芦连着藤,悬挂在架子上,是悬空的。
师:所以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挂。
师:“挂”这个动词使用得多准确啊。我请几个同學来帮我挂小葫芦。仔细想一想,该怎么挂呢?
(学生上台挂小葫芦图片)
师:我们来一起读读。
(指导朗读)
师:(出示葫芦生长顺序的四幅图)学了课文的这一自然段,我要请同学把这四幅图来排排队,谁来试试?
(学生上台板贴四幅图)
师:你为什么这样排?
生:因为這几句话告诉了我葫芦生长的顺序,我一读就会排了。
师:你很会读书呢。课文的这几句话,不仅写出了葫芦的样子,还写了葫芦的生长过程,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点评】教师设计了四处图文互动环节。其一,请学生板贴葫芦叶子,旨在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满”的程度。其二,让学生观察,教师边说边把黑板上的小花一朵一朵拿下来,感受葫芦花落的过程,并理解“谢”的含义。其三,请学生在黑板上挂葫芦,不仅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挂”这个字,同时也对不同植物的结果方式有了明晰的认识。其四,教师让学生来排一排四幅图,明确葫芦的生长过程,以及每个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教学策略,学生理解、感受并内化了文字,掌握了运用语言的方法。
三、字斟句酌,让内心体验更丰富
师:(出示课文人物插图)看,这位是葫芦的主人,他非常喜欢这棵葫芦,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早晨,一大早起来,他就来到院子里看这棵葫芦,他会想——
生:我的葫芦怎么还没有长大啊。
师:中午吃过饭,他出来散步,又来到院子里,看着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他会说——
生:葫芦啊,你快点长吧,我真想看你长大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师:晚上,星星都出来了,他睡觉前又来看这些葫芦,他希望——
生:葫芦你们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结果这些葫芦有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变成一个个大葫芦呢?谁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师:这个小葫芦不仅没长大,反而——
生:都落了。
师:你看,落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地落,(边说边从黑板上把学生刚才贴上的小葫芦摘下来)课文当中用了哪个词来说葫芦掉落的过程?
生:课文说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如果我把它换成“一个个都落了”,你觉得可以吗?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个一个”就是慢慢地落,一个落了之后又落了一个。
生:“一个一个”就是先落下来一个,再落下来一个。
生:“一个个”落,感觉落得很快,好几个一批一批落的。
师:你们体会得非常好。“一个一个”表示它落得很慢,是一段时间,好几天的事情。而“一个个”落下的速度就快多了。课文当中,还有哪个地方也能看出来葫芦变化过程是缓慢的呢?
生:“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它原来是绿色,然后渐渐地变黄,直到特别黄才落下来。
【点评】教师创设了葫芦主人来看葫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葫芦主人内心的焦急与期待。接下来又对“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一短语进行了反复品读,感受到葫芦衰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体会主人看到葫芦凋落后的心痛。这两处字斟句酌的教学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也关注并引导了学生怎样表达。
师:葫芦从枝繁叶茂到渐渐凋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那你知道这棵葫芦衰败的原因吗?
生:因为这棵葫芦从一开始,叶子上就爬着一些蚜虫。
师:你瞧,这就是蚜虫。(出示蚜虫图片)蚜虫是一种昆虫,所以“蚜”字左边是虫字旁。看看它的名字,你猜一猜,它的什么最厉害?
生:牙。
师:蚜虫吸食植物汁液,汁液被吃光,叶子就发黄掉落了。看起来就好像它们长了厉害的牙齿,咯吱咯吱就能把树叶全部啃光一样。看来,这蚜虫真要治治呀。那这个人他有没有发现蚜虫呢,他发现以后又是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学习。
【总评】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低年级学生学习基础以及重难点,在夯实识字的基础之上,充分发展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对“长满”“挂”“一个一个”以及三个偏正短语教学,采取了朗读体会、对比理解,以及贴一贴、摆一摆等形象化、趣味化的精心设计,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写作、运用语言,做了很好的积累和铺垫。语文教材中的语言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如何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的,学生再内化为自己具体、生动的表达,由此彰显语文学科的本位和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银城小学)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21:3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55913652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实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实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