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灯笼简笔画)
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
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第1篇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味道,
喜爱登高远望,
喜爱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牵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味道,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丑奴儿》注释:
①: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①: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1 / 11
①:层楼:高楼。
①:强说愁:无愁而牵强说愁。
①: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丑奴儿》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时所作。辛弃疾自1162渡淮水来到南宋,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报复就始终无法施展,南宋统治者一心求得自保,无心应战,对于辛弃疾的一腔热血熟视无睹,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远远地任职于湖南湖北江西一带,远离抗战前线,这使得辛弃疾心中非常郁闷,而这一次落职长达十年之久,更加重了他的抑郁,就在这种抑郁难抒的状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上下两片将少年之愁和老年之愁形式剧烈对比,少年不知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时的辛弃疾血气方刚,对前途布满了信念和盼望,虽然他生长在中原沦陷区,但他的思想却丝毫未受到影响,青少年时代的他,深受北方人民勇敢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他盼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挥兵北上,逐出金人,建立不世功业。那时的他,只是爱上层楼,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即使要他说愁,也是强说。一个强字,便写出了辛弃疾当时 2 / 11
的少年轻狂,在他心中,没有什么事是可以用愁来解释的,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在吟诗作赋时,才学着古人悲天悯人牵强说愁。
而今却不同了,血气方刚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太多的转变了他的思想,越是深刻的了解现实,就越是糊涂的明白收复失地的遥远。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如今他再次登上高楼,却已是物是人非,早已没有了当时的那份热忱与天真。如今已经明白什么是愁,而且心中也已经有了太多的愁,却已经欲说还咽。一方面,当时的.统治者一心求和,对于主战派的压迫很深,辛弃疾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境况很是困难,到处受到排挤和陷害,致使他有愁却不敢说;一方面,此时的他孤独一人,没有知己,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即使有愁,又该向谁诉说,即使说了又有什么用呢,不如不说,不如遗忘;另一方面,真正的愁又岂是言语可以表达的,那些说出来的愁都是可以排遣的,既然可以排遣,也就算不上什么大愁了,辛弃疾的愁不同,他的愁是是关乎国家存亡、百姓生计的大愁,他无法排遣,只能独自承受。虽然现在居高临下,正是抒情的大好时机,却无语可发,只能道天凉好个秋,用一句闲淡的话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悲愤,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更加的耐人寻味,更加能让人理解他的愁苦。
这首词的上下两阙将少年之轻狂不知愁和老年之沧桑 3 / 11
难说愁对比得形象生动,让人感同深受,虽然用了相同的篇幅,但这两种愁孰是主孰是宾却已经很清晰,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扬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而这种浓的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虽然全词所表达的感情沉重,思想深刻,但从表面上却是无法领悟的的,他有意的在诗的风格上表现出一种压抑,不仅仅是他的理想无处可施的压抑,亦是祖国被外族侵略而不得收复的压抑,因此,他的这首词外表虽然婉约,而骨子里的确包含着浓浓的愁闷和剧烈的不满之情。这样的写作风格,在他的《摸鱼儿》一词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丑奴儿》并能理解它的大致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丑奴儿》。 3、能感受《丑奴儿》所体现的的为国而愁与爱国之情。 教学步骤 一、情趣导入: 1、课前观赏歌曲《丑奴儿》,配图片。
2、简介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等。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肯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3、今日,我们学习就来这首《丑奴儿》,一起读。 二、感知愁意: 1、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读读。 2、读出这首词中的一个字了吗? 3、是呀,忧愁与感伤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忧愁与感伤再来一起读。 4、读得特别好,谁能再来把这首词节奏停顿读出来,从而更有韵律 4 / 11
和味道?哪位同学试一试? 三、因愁而疑: 1、感受到了吗?什么情感? 2、是呀?忧愁呀?感伤呀?煎熬呀?无奈呀聚成了一个字就是愁,愁呀!愁! 3、于是问题来了有什么问题? 是呀,辛大词人,你为什么而愁呀?问得好,连续问? 四、聚焦愁情: 1、是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愁乃人之常情,古代的诗人词人曾在许多作品中写道了愁字愁情。 2、聚焦品读。 ▲回到唐代: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还原:画面理解。 ▲回到北宋: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追问:为什么而愁?。
五、识得愁味: 1、也让我们再来问问辛大词人。说尽了愁味道了吗?道完了愁味道了吗? 2、看辛弃疾纪念馆图片,了解辛弃疾是干什么的吗? 3、出示背景简洁,走进辛弃疾。
4、辛词拓展。 5、回到这首词进一步理解:少年时不识愁味道、强说愁。 到了现在,辛弃疾、报国无门,这就是他最主要的.愁味道呀!这愁能说吗? 8、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体会。 9、聚集到一个字,还是愁呀,面对这一个愁字,辛弃疾想到了那些画面?拿起我们的笔写下辛弃疾的心里想法。 六、余韵了了: 1、好,最终让我们再来听听那首歌《丑奴儿》。 2、也让我们最终一次诵读这首词,同学们就词的下阕。 3、下课!课后填写自我评价表。 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第3篇
一.写作背景:
5 / 11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始终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怜悯,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布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学问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 6 / 11
难酬的愁。是一种肤浅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缘由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境况的残酷。统治者到处排挤、打击他,他到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缘由是,一生理想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绝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纳应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愁闷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扬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 7 / 11
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第4篇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感情。
2.反复诵读,引导同学赏析诗中布满诗意的秋景,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培育鉴赏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调动同学心情,让同学专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2.品尝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关心同学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说秋天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春天生气勃勃,夏天热忱如火,秋天轻柔雅致,冬天稳重肤浅。我独爱秋天,和我志趣相投的同学请举手。我有这么多知音呢!提到秋天,你想到什么?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现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秋天》,共赏何其芳笔下的秋日风情。
(二)、导读与训练
8 / 11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的相关资料,预备好了吗?把你整理的信息赶快发布出来。 2.处理字词
(三)、读秋天
闭上眼睛,一边倾听示范朗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的相关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味。
朗读要求:留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并体会诗中的意境。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同学从诗歌中品尝揣摩共性化的语言。
(四)、品秋天
让同学自由朗读,并思索:按诗歌小节给画面加小标题?绽开课堂争论,然后自由发言。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
配对嬉戏: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同学给图片拟小标题
(五)、悟秋天
1.现在请同学们找找自己最喜爱的词句,先在自己组里相互沟通看看,还要说说你为什么喜爱,然后说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去品尝。
2.通过这些词句,你看出对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六)、咏秋天
在生活中,绽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来赞美秋天;也可以化用《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把春天改为秋天,然后唱出来),原歌词为: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绿色的田 9 / 11
野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六)、课堂小结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缔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
(七) 课外积累
古诗中的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四,课后反思: 我认为应当教给同学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同学通过实际操练来娴熟方法;老师可以立刻从同学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把握的程度,准时予以调整和关心。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 10 / 11
引导同学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关心的。诗歌教学,要特殊重视同学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同学的共性皆能得到张扬。
11 / 11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16:4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542027152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丑奴儿辛弃疾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