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目标公司)
历史名人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研精覃思,所著《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彪炳史册,所著《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代牛弘写了光照千秋的不朽乐章;唐时皇甫松、牛峤的诗文在我国诗歌史上享有声誉;素有:“天下春秋第一人”的明代杨重以其优秀的作品流芳百世。 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祖辈世代为武官,爱好阅读、写作,有著作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来改做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不计私利,在朝庭和民间都有很高声望。 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经历了东汉、魏、晋三朝。幼年丧母,生活艰难。成年后,勤奋好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不愿为官,专心著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作很多。尤其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该书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 弘(公元545—610)。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喜欢读书、博学多才,曾做过隋朝纳言上士,后来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世袭“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隋朝先后做了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很大。 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很大。一生爱好文学,做官期间,喜欢与名人文士交往,特别喜欢“传奇志
怪”,他写的《玄怪录》多为志怪作品,其中80余篇保留至今。这些志怪作品,继承发扬了汉魏六朝以来志怪艺文的特长,对唐以后小说创作有较深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皇甫松 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 之子。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他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 重 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经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1930),山东临清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到任后,见人民饥困、灾荒及土匪侵扰,采取了减轻财税负担,组织地方武装自卫,安定社会秩序,兴教助农,救助贫苦百姓,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当时中央军驻陇东十三师旅旅长杨抱诚强行摊派灵台额外服装费银币一万元,经过多次上下周旋,他断然拒绝。直到10月11日晚,驻军把他吊起来毒打,他虽然遍体鳞伤,仍然没有屈服,第二天凌晨,谎称押到平凉,在灵台东门外被枪杀。人民自发制做棺木,收敛遗体,设灵堂在东岳庙中,民间致丧吊唁者络绎不绝。次年春,他的儿子将他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人民集资相助,后县长张东野树立“为民流血之碑”来纪念他。张公被害后不久,杨抱诚也死了,当时盛传“杨贼杀害张县长后,每一合眼便见张公执杖追打,夺了他的贼命。”这自然是人民口诛心伐杨贼的一种表现形式。 杨子恒(1898—1961),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民国陆军将领,先后当过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对修复灵台、兴办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高永祥(1915—1945),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自幼聪慧,从小理想远大,1931年背着父亲、兄长投奔国民军,1932年跟随部队在宁都起义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英勇有为,身经百战,多次立功,受到嘉奖。先后当过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景庆荣(1914—1985)出生于灵台县梁原乡景家庄,自由家贫,解放后参加扫盲班学习文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长、农业合作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3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赴京出席了第十次全国党代会。1983年,1985年10月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71岁。景庆荣任基层干部30多年,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带领群众战天斗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1963年为灌溉庄子坪周围的土地,他组织群众筹备资金,修建灌溉渠道2000多米,开挖大口井,提水灌溉。他带领群众在山坡地大面积种植杨树、洋槐等用材林,在川台地种植果树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为远近村社树立了榜样。姚显儒(1927—2006)甘肃省灵台县人,一九四八年六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九师第五六六团第三连八班班长。他在朝鲜浪浦里开城保卫战斗中,带领战友手抛冻土,用牙咬断引火线,起出敌人的地阵雷、连环雷、照明雷1000多颗,并将400多枚移出搬家,炸毁敌人的阵地。1952年5月姚显儒被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授予一等功臣,同年8月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起雷英雄”,19兵团党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0月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党务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称号,著名作家魏巍接见他时题写了“浩然英雄气,永存天地间”十个大字,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朝鲜首相金日成的接见。他在战斗中使用过的排雷手钳、剪刀、铁钩、冲锋枪、手枪以及20多幅战地照片和奖章等实物档案均陈列在国家军事博物馆,63集团军在太原军史馆陈列了他的铜像。
编者:马麟
陶海龙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12: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527825277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灵台历史名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灵台历史名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