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表示无奈的诗句)
深层水平位移名词解释
深层水平位移:地震作用力在介质中引起的地下岩石整体运动,是地球内部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作用在岩石中所产生的。
在深层水平方向上(沿断裂或大的构造走向)岩石受到的水平剪切力的作用称为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按照结构面间的相对关系分为整体平移、张裂和扭动三类。在天然状态下,地下岩石圈表现为不均一的密度分布,而由于外力地质作用及其它内部物理化学过程的改变导致岩石圈局部的应力状态和几何尺寸发生明显变化时,岩石的破坏模式会由脆性转变为塑性,这个过程被称为岩石的强度重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岩石强度降低。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足够的能量输入,则岩石将从初始状态回复至原来的强度;但若没有足够的能量输入,则初始强度的恢复将无法实现。
(一)地壳深部稳定性——浅层相对稳定性(1)小震阶段①应力状态变形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受地应力作用下,岩石的弹性模量随着水平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故发生小震的大多数地区小震的活动频度较高。根据弹性波在弹性体中传播的基本理论可知,弹性波的速度与水平位移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位移越大,弹性波的速度越大,由于水平位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是变形引起的,因此,当弹性波到达不均匀的部位时,所遇阻碍是不同的,即波速是不同的,因此小震的活动强弱也不同。在震源区附近弹性波的传播主要是直线传播,远离震源区后,则由于地应力的影响而发生折射,即折射角逐渐减小,反映出大地应力方向的偏离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②应力状态的稳定性 - 1 -
深层水平位移结构面对应力状态的影响:地震作用力引起的结构面的切应变和摩擦阻力以及地应力本身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决定水平位移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应力状态的动力学解释目前,对小震发生机理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由于结构面之间存在着张应力和压应力,并且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应力的不断积累,在最大值处产生一个峰值,当应力超过这个峰值后,应力继续增加,能量消耗过大,导致应力增长的速率不足以抵抗能量消耗,从而产生应力松弛现象,使应力达到新的平衡,在新的平衡应力场中,一般是首先出现拉伸破坏,进而扩展为弯曲破坏。
- 2 -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07:0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507304151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深层水平位移名词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深层水平位移名词解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