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李润成)
鲁迅散文诗《风筝》表现手法及精神象征——中学语文课《风筝》教学赏析
《风筝》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读来令人深受感动,这是由鲁迅所展现出来大气、深厚的文学魅力所使然。
一、表现手法
1、拟人化:将鲁迅视角放在“风筝”身上,仿佛一个受尽折磨但坚强不屈的“小风筝”在穿梭于宽阔的天空中追求自由,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展示出其个体的活力与应有的自尊自卑,凸显了生命之言作者的崇高态度。
2、对比撰写:引用文具学堂里蝇营狗苟所见乎,与自由特立独行的小风筝形成有力的对比,揭示人性与其本质自我内部的矛盾。
3、讽刺手法:大气高涨的言语,作者讽刺了人类“向往自由”却又桎梏自己,被迫时刻苦守礼教和常规(两只小蝇苟着同一扇窗),犹如小风筝受尽拘限制而无奈的表现。
二、精神象征
通过小风筝的形象,塑造出鲁迅反抗旧社会秩序的理念,象征着大气的勇敢,向往真理的美好的人的精神。鱼的诗中,鲁迅借“风筝”的流浪,表达了鲁迅自由思想的深切憧憬,也象征着岁月静好,一个民族要有希望自由奔放,梦想也是棱角分明。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07:0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506807151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迅散文诗《风筝》表现手法及精神象征——中学语文课《风筝》教学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迅散文诗《风筝》表现手法及精神象征——中学语文课《风筝》教学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