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登上高高的富士山)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1
总则 ................................................. 1
评价任务由来 .............................................................................. 1
评价目的 ..................................................................................... 2
编制依据 ..................................................................................... 2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重点 ............................................................ 3
评价等级 ..................................................................................... 4
评价范围 ..................................................................................... 4
控制破坏与环境保护目标 ............................................................ 4
评价时段 ..................................................................................... 4
评价标准 ..................................................................................... 4
评价工作程序 ................................................................................ 5
2
建设项目概况 ......................................... 7
景区概述 ..................................................................................... 7
建设内容及规模 ........................................................................... 9
工程建设内容 ............................................................................. 10
工程施工方案 ............................................................................. 12
工程投资 .................................................................................... 14
景区配套设施规划 ...................................................................... 15
3
工程分析 ............................................ 17
景区保护规划及评价区保护级别 ................................................. 17
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8
龙潭河景区客流量分析 ............................................................... 20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20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 26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 30
自然环境状况 ............................................................................. 30
社会经济状况 ............................................................................. 36
5
环境现状评价 ........................................ 37
景观环境现状评价 ...................................................................... 37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39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46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 49
6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51
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 53
景观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58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60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论 ........................................................... 63
7
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 .................................. 66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特征 ............................................................... 66
生态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 66
8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69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 6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70
9
环境保护措施 ........................................ 73
景观保护措施 ............................................................................. 73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7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 75
替代方案论证 ............................................................................. 77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79
概述 79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79
环境效益 .................................................................................... 79
经济效益 .................................................................................... 79
社会效益 .................................................................................... 80
11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 81
环境管理机构 ............................................................................. 81
环境监测计划 ............................................................................. 81
12
公众参与 .......................................... 82
公众参与的方式 .......................................................................... 82
公众参与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 .................................................... 83
公众参与与调查结果分析 ........................................................... 84
公众参与影响评价结论 ............................................................... 85
13
结论与建议 ........................................ 86
评价结论 .................................................................................... 86
建议 89
综合评价结论 ............................................................................. 90
2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评价任务由来
天柱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柱山有一流的资源品位,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便捷的外部条件,在发展长江旅游带和安徽大旅游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柱山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皖西南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已经显现。但横向比较,就本身所具备的资源品位来说,无论是接待人数、经济收入,还是建设规模、管理水平,天柱山在省内外同级别的风景区中排名一直落后,发展仍然迟缓。现在天柱山八大景区仅初步开发了三个景区,投入仅有15000万元,总投入不足黄山的1%、九华山的10%,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已严重制约了潜山县和天柱山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从而也严重制约了潜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强县目标的实现。
在《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993.3)和《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5.3)等规划的指导下,《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5),新建、拓改旅游步道22.5公里设计方案等详细规划也先后编制。由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件永恒千古、恩泽后世的长期建设工程项目,决不能因陋就简、造成浪费,规划的项目必须要在条件成熟时才实施,这样,在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一直滞后。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也将红色旅游作为新的重点贷款领域,在此有利形势下,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建设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由潜山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潜计综[2005]101号文批准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委托安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为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委托,并组织技术人员到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环境状况的现场调查分析,同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拟建区的环境状况,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识别和筛选。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项目环评的全面工作, 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并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1.2 评价目的
本评价目的是通过搜集各种现有资料和现场调查,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景区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天柱山旅游业与区域环境保持持续协调发展。
1.3 编制依据
1.3.1 环保法规与技术性规定
(一)环保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起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0日起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1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起实施);
(11)国务院(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其它法规、政策;
(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2002年10月13日;
(14)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监(2002)46号文:《关于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若干意见》,2002年4月10日;
(二)技术性规定
(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997年11月;
2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国家环境保护局:《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1994年10月;
(3)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年9月;
(4)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995年11月。
1.3.2 有关文件
(1)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总表》,2004年5月;
(2)安庆市计划委员会计社字(1998)223号文《关于同意“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系统开发项目立项的批复》,1998年8月21日;
(3)潜山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潜计综[2005]101号文《关于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2005年4月10日;
(4)安庆市环境保护局环然[2005]12号文《关于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2005年6月29日;
(5)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5年4月1日。
1.3.3 主要参考资料
(1)安徽省天柱山管理处:《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986年10月;
(2)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993年3月;
(3)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年5月;
(4)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4月;
(5)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
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重点
1.4.1 评价指导思想
(1)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加强评价工作的针对性;
(2)在基础资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上,通过现场调察、重点观测、环境监 3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测等手段,以获得客观、真实的的资料数据,并且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按相关要求编写,力求做到文字简明、图文并茂。
1.4.2 评价重点
景观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
1.5 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位于天柱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属敏感地区,按照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的规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景观环境影响按《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要求评价,其它环境影响为一般性分析。
1.6 评价范围
km2。
1.7 控制破坏与环境保护目标
1.7.1 控制破坏目标
(1)控制工程施工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
(2)控制工程施工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及声环境的影响;
(3)控制项目营运期对区域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及声环境的影响。
1.7.2 保护环境目标
本项目具体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质量要求见表1-1。
表1-1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表水环境
声环境
环境保护目标
风景区空气环境
龙潭河上游支流
龙潭乡及景区内游客休憩场所
主峰景区精华景观
景观、生态环境 主峰景区一般景观
皖涧竹海
性质及规模
风景名胜区
饮用水体
游客食宿地段
特别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
保护级别
GB3095-1996一级
GB3838-2002Ⅱ类
GB3096-93
1类标准
HJ/T6-94一级
HJ/T6-94二级
HJ/T6-94三级
1.8 评价时段
根据本工程特点,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
1.9 评价标准
4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类区标准;
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
声环境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10 评价工作程序
本次评价工作程序框图见图1-1。 5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概况调查
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分析
工程调查与分析
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
公众参与 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编制评价大纲
环境状况调查
确定评价标准或保护目标值
社会环境 公众参与 水气渣噪声等环境质量
现状评价
质量评价
目标调整
重要评价因子再确认
影响预测
对策与建议
替代方案
结论
结束
图1-1 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6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景区概述
2.1.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概述
天柱山又称皖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境内,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主峰之一,与我省的黄山、九华山一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我省划定的皖西南旅游区中处于“龙头”地位。
天柱山以奇峰、怪石、幽洞、秀水而著称于世,共约45峰,86奇石,22幽洞,33秀水,绰约多姿,纯朴自然,号居“南国第一”。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4米,与邻近区域相对高度达到1450米左右,被誉为“南天一柱”。
km2。全区共分为八大景区和一个中心接待区,在风景区的外围尚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景点,即太平寺景点、天宁寨景点、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见表2-1。
表2-1 景区划分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景区、景点名称
主峰景区
三祖寺景区
虎头崖景区
九井河景区
马祖庵景区
大龙窝景区
后山景区
龙潭河景区
茶庄中心接待区
太平寺景点
天宁寨景点
薛家岗景点
面积(km2)
性质
精华景区
主要景区
一般景区
主要景区
主要景区
一般景区
原野游憩景区
竹筏游览景区
服务中心接待区
文物古迹参观点
古迹参观点
考察性参观点
2.1.2 项目开发区(龙潭河景区)概况
kmkm2。景区具体位置及范围见图2-1。
龙潭河景区是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宜人的居住环境构成了天柱山风景区的特色之一。随着环山公路的建设,该景区作为整个风景区的北门户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出来。
7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于本景区的线路长,可驻足景点多,且有很好的接待基地――龙潭乡区,因此,将是风景区挖掘潜力,扩大游客容量的主要景区。
其内部的重点地段有六处,即:①现龙潭乡区的部分――龙潭地段;②杨家大屋地段;③双河口地段;④万涧地段;⑤干河地段;⑥千丈崖――干河地段。
(1)风景条件
龙潭河景区内山峦起伏,茂林修竹,河道弯弯,农舍古屋,是一种山岳型田园风光。
该景区内可达景点八处,即:①龙潭河风光带;②龙潭河大桥;③黄家祠堂;④杨家大屋;⑤杨家祠堂;⑥双河口民居;⑦纸坊;⑧三棵古树。
可视景点三个,即:①主峰远眺;②千丈崖;③皖涧竹海。
(2)风景资源评价
①自然景观优美,并诠释了良好的生态概念;
②人文景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淳厚的民俗民情;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和的人居环境。
比较整个风景区可看出,前山是以绮丽的自然风光,并伴有摩崖石刻为主的雅文化为特色;而龙潭河景区是以田园诗一般的自然风光和以乡风民俗为代表的俗文化为特色。在总体规划中确定本景区性质为“竹筏漂流区”。
(1)外部交通条件
已建成潜山县城――茶庄――龙潭――杜埠――余井――潜山县城的交通环线,进出景区更为方便,此外尚有游览步道把景区与核心景区联系成一整体。
(2)内部交通条件
已形成杜埠――龙潭――万涧的公路,宽为3.5米,碎石沥青路面,为环山公路的一段。风景区交通规划中,拟拓宽至7米。该段内桥涵工程已开工。内部景点基本都与公路较近,最远处距公路仅120米。
景区内缺少停车场,特别是在重点地段基本没有停车场地。目前景区交通以中巴车和三轮车为主。
8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景区内各重点地段除龙潭外,基本没有旅游接待设施,只在内部有一些零星的饮食店,且规模小,档次低,没有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
龙潭乡区现有旅馆床位60张,饭店10家,其等级和规模也较小。
现无售票点和标志性的入口场所。
由于处于皖水的上游,水质清冽,各重点地段都饮用河水,没有形成集中供水。
现状排水,除龙潭乡局部路段有排水沟渠,其他雨水均为地表自流;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2.1.2.6电力、电讯条件
景区已建成10kV变电所一座,位于龙潭乡。在龙潭乡的西北部建设有雷公井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0千瓦。景区已架设10kV的主干电网,程控电话已通至各地段,局部开通无线通信信号。
2.1.3 项目建设及影响区(主峰景区)概况
主峰景区南连马祖,东至青龙涧和古牧羊河为邻,北接后山,西和大龙窝景区接壤。主峰景区是全区之精华所在,本景区以峰雄、石怪、洞谷深幽、松奇水秀为主要特色,为游客的主要集散地和食宿场所。
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峰景区东部连接龙潭河景区的局部区域。
2.2 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名称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评价区域约87%以上土地为风景游赏用地,另有约4%的游赏设施及居住用地,耕地很少,仅占1.7%,其他为林场园地等。
按照《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5.3)、《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5)的设想,为改善景区之间的联系、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规划采取步道加索道两条下山路线方式,项目建设时尽量避免对景观资源的破坏。
近几年,龙潭河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①2001年投资1200万元修通了茶庄至万涧的环山公路;
②2003年投资800万元完成了茶庄至万涧公路的铺油工程;
9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③2002~2003年期间天柱山管委会投资200多万元对该区供水、供电、管理用房、大门广场等工程设施进行了修建。
(3)建设内容及规模
由于天柱山旅游资源众多,需要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大。考虑本着分别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分期建设、保证重点、讲究实效和短平快见效快的原则,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分期实施。本次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的基础设施拟初步建设内容见表2-2。
表2-2 龙潭河景区开发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1
2
3
合计
名称
景区大门
积翠谷索道
建设内容
大门、票房、游人聚散场地
东光涧-千丈崖,吊厢式
数量
/
1800m
2500m
金额(万元)
160
3300
264
3724
新建游览步道 千丈崖-干河脑,2500m×2m
(4)总图布置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布置在主峰景区与龙潭河景区的交界处,工程主体位于主峰景区,具体见图2-2。
2.3 工程建设内容
2.3.1 景区大门
龙潭河景区大门是天柱山风景区的东线、北线入口的大门、票房建设体现龙潭河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朴、典雅的特点。
2.3.2 积翠谷索道
(1)索道线路选择
索道线路从千丈崖至干河脑,全长1800m。索道上站选址于走马岗西部用地高处,其用地相对平坦。索道下站选址位于里屋附近平坦处。上下线走线自然,空间顺畅,且避开千丈崖山谷。不至破坏其空间与景观。不利是有土方量,对植被有破坏,且难于在站房前方有大的集散广场。
(2)索道型式选择
客运索道的种类很多,选用哪一种索道型式主要取决于具体条件,如线路地形、运量大小等。选择的原则是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用技术先进、满足运量要求、投资少、见效快,并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索道型式。天柱山地势较为平缓,采用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六人吊箱式。
10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索道线路总体设计时,为了保护地貌,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少立支架,且支架较高,以避免砍伐索道沿线树木。支架四周均有树木遮挡,遥望去是万木丛中簇拥着支架,在设计时充分注意到支架结构形式和色彩(一般涂成墨绿色)与周围树木相协调,使之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尽量降低索道支架的建造对原植被造成的影响,并且使其局部的影响也极易恢复。
(3)索道工作原理
用一条无极的钢丝绳在索道两端的驱动轮和迂回轮上,通过张紧装置使之保证一定的张力,线路中设有支架,支架上装有托索轮和压索轮组,将钢丝绳托起或压下使之保证一定的离地距离;每隔一定的距离挂上一个吊厢,驱动轮带动钢丝绳以米/秒的速度运行;吊厢进站后,脱挂式抱索器通过脱开器将吊厢与运载索脱开,通过减速装置将速度减到米/秒,随后开门机构将吊厢门打开,乘客在指定的位置下车。推车装置将吊厢迂回至索道另一侧,待乘客上车后,关门机构将车门自动关闭,然后吊厢通过加速装置加速至与运载索等速,设在站口的挂结器将抱索器挂到运载索上,经一系列的检测,使吊厢安全无误地出站。
这种索道的特点:吊厢采用全封闭的带座六人轿厢,造型美观,乘坐安全舒适,采用封闭式吊厢,能防止乘客向下扔杂物,有益于环境卫生,又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离地高度也可比吊篮式的大,减少支架,不破坏自然环境;这种形式运输能力大,一般在800人/小时以上。
(4)索道运量的选择
根据天柱山总体规划,每天上山游客最大容量人数为7000人,选择单向800人/小时,4小时可单向运输3200人。索道建设方案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
表2-3 索道主要技术参数
索道型式 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六人吊箱式
1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线路水平长(m)
上站高程/下站高程(m)
上下站高差(m)
索距(m)
运行速度(m/s)
站内速度(m/s)
主驱动功率(Kw)
吊厢容量(人)
吊厢数量(个)
吊箱间距(m)
全线支架数(个)
单向运输量(人/小时)
1800
960/360
600
300
6
30
135
10
800
2.3.3 步道
新建2500m游览步道,从干河至东关寨,并与千丈崖相连通,长2500mm,并修建平台、桥涵、栏杆等。新建步道利用原有上山土路路线,按照前山拓改步道规格统一修建,最终形成两条下山线路,一为索道,二为步道。把核心景区与本入口景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游客游览。
2.4 工程施工方案
2.4.1 山体开挖及场地平整工程
(1)建设内容
索道下站(高程360m)主要由机房、车库(吊厢收回的存放处)、控制室、配电室、值班室、维修室、候车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附属生活设施建在山门附近,上站除必需建筑外,尽量减少建设规模。
索道上站(高程960m)建设必需的建筑,主要由机房、备用车库、控制室、值班室、候车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在380平方米。
线路支架初定10个,有关参数初步确定见表2-4。
表2-4 支架位置及高程
支架号
距下站平距(米) 高程(米)
12
基础尺寸(长×宽×深)(米)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33
150
240
450
750
945
1100
1300
1500
1770
355
380
400
420
500
540
600
700
800
950
××
××
××
××
××
××
××
××
××
××
(2)施工内容
对项目拟建场地进行人工夷高填低,索道建设需对山体进行适当的开挖,该项目占地、开挖等建筑工程量见表2-5。
表2-5 索道建设主要建筑工程量
项目
索道下站
索道上站
线路支架基础
施工占地
合计
占地(m2)
550
380
148
8000
9078
开挖(m3)
土石方1400
土石方1700
土方285
/
3385
回填(m3)
土石方1200
土石方1600
土方585
/
3385
2.4.1.2步道、大门
步道建设依照现有山间小路的走势,适当拓宽,需一定的填方;大门所在地较为平整。该项目占地、开挖等建筑工程量见表2-6。
表2-6 步道、大门工程石方衡算
项目 施工内容
台阶
步道 步道土方
步道砌石防护
大门
索道、大门
砌石
挡土墙砌石防护
合计
开挖(m3)
/
1200
/
/
/
1200
回填(m3)
/
4200
/
/
/
4200
石方用量(m3)
1600
/
800
200
100
2700
2.4.2 施工方式
施工材料经杜埠――龙潭乡――潜山县城的公路(已建成)直接运至景 13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大门及索道下站,运输方式为汽车运输;石子、黄沙全部外运,石料来源经天柱山管委会建设土地环保局实地勘察确定开采处或外运石料。施工地段内挖高填低,挖方尽量利用;支架恢复适当加高。
索道支架、设备等吊装到位;其他施工材料采用人工运输方式;因索道上下站所选站址地势较为平缓开阔,因此只需很小的爆破量。
2.4.3 施工人员
索道正常时期施工人员80人,高峰期130人;步道正常时期施工人员60人;在施工场地附近搭简易工棚居住。
2.4.4 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坏情况
工程占地及植被采伐情况见表2-7、2-8。
表2-7 工程占地一览表
项目
索道
步道
大门
合计
工程永久占地(m2) 工程临时占地(m2)
3478
5000
500
8978
5600
300
/
5900
备注
施工线路占地在项目建成后转为线路检修用地,部分予以植被恢复
表2-8 植被采伐一览表
植被占用类型
松杉树
毛竹
裸地及其他
单位
m2
m2
m2
数量
7750
4158
2970
2.4.5 挡土墙等防护工程
索道上下基站、步道几处地基松软地段需建设挡土墙,步道沿程两侧需砌石防护,总工程量约900m3。
2.4.6 恢复及绿化工程
分永久性占地的植被恢复和临时性占地的恢复绿化,永久性占地占用的植被拟异地恢复,工程临时占用的植被在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边建设边恢复,分阶段实施各路段的恢复绿化工程。
2.5 工程投资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合计为3724万 14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元。其中申请开发银行贷款2200万元,自筹资金1524万元。
2.6 景区配套设施规划
2.6.1 交通游览线路组织
(1)风景区旅游线路规划
潜山县城
余井
杜埠
龙潭河景区
三祖寺
茶庄 青龙涧
神秘谷
千丈崖
东关
总关寨
主峰
※旅游线路是可逆游线
(2)进山游线
乘车至龙潭(下车、住宿安置、餐饮)――杨家大屋--双河口--万涧――干河――千丈崖――主峰景区
(3)出山游线
主峰景区――干河――万涧――双河口――杨家大屋――龙潭(下车、住宿、餐饮)――至县城或回程
(4)漂流线路
龙潭(下车、乘筏)――徐洲――仙人地――杜埠(上车)――龙潭或回程
2.6.2 市政消防设施规划
(1)市政消防设施规划
①给排水
龙潭地段作为接待基地,应提高接待的档次与能力,规划建设一小型水厂,规模为900t/d。在今后龙潭乡镇区总体规划中,确立雨污分流的排放体制,建立污水处理站,以免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水体。
其他地段可以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利用蓄水池积水,在蓄水池边建立防护带。
龙潭地段消防除建筑本身设置消防器材达到消防要求外,在户外设置消防栓,其它地段的建筑景点,利用地形条件,建消防水池。
②电力
近期由龙潭乡10kV变电站供电,沿环山公路走线,供应各地段。远期可 15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从雷公井电站引入35kV电缆线。
③电信
各重点地段为旅游和服务业安装的电话门数,龙潭地段为200门,万涧地段为50门,其余地段保证10门。各地段开通无线通信。
(2)绿化规划
树木、花草及野生动物资源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加保护。根据远景、近景、交通线的建设和地段的环境特点,分别加以布局。
①增强龙潭河两岸绿化,其绿化树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配置大片的枫香、乌桕、香樟、槭树、银杏等,形成色彩变化的季相景观。
②各地段之间的公路沿线,一般在道路两侧或一侧配植自然式风景林,形成林荫大道。在道路转弯处,配植高低错落的树丛,形成对景,并沿坡种植花卉。树种选择宜与路边山林树种相协调,可选用松、柳杉等,公路陡坡的垂直绿化选用爬山虎、络石、紫藤等藤本植物,以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走廊。
③在观赏点改密林为疏林,留出视线,以利观瞻。整体绿化疏密有间,既有开敞空间,又有遮蔽场所,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总体意境。
④各地段的内部绿化应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要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如双河口的三棵古树等;二在建筑周围多配植绿化及在当地生命力强的花卉,如杜鹃、蔷薇、望春花等。
16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工程分析
3.1 景区保护规划及评价区保护级别
3.1.1 风景区保护规划内容
按照《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986年10月)和《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说明书》(1995年3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分为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保护控制区。
(1)特别保护区
保护范围:处于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中的珍贵景观、景物,它是本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包括天柱峰、神秘谷、总关寨、试心桥、五指峰、蜒蚰石、鼓捶石、打鼓石、雌雄二鹦哥石、混元霹雳石、三祖寺、山谷流泉、石牛古洞、太平塔、天柱松、虬龙松、探海松、五妹松等有独特景观价值的景点、景物,还包括以后待发现的珍贵景点、景物。
保护措施:这些景点、景物一定范围内(根据地形地物而定),除必要的保护性工程构筑措施外,其一草一木、一土一石绝对不能破坏;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各种工程线路亦不得从其上空通过。
(2)重点保护区
保护范围:景观优美集中、有代表性、能反映天柱山风景区特色的中心景区。含主峰景区、马祖庵景区、九井河景区、三祖寺景区的全部及虎头崖景区的一部分,合计30.98平方公里。
保护措施:凡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在本区兴建,各项建设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严禁开山取石、砍柴放牧和围垦开荒,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加强绿化。除规划限定的接待点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疗养机构。已经建设的与旅游无关、有碍风景的建筑物必须限期改造或迁出。
(3)一般保护区
保护范围:景观有一定特色,但景物相对较分散的景区。自北向南为龙潭河景区、后山景区、大龙窝景区、茶庄中心接待区的全部及虎头崖景区的一部分。合计51.48平方公里。
保护措施: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同样不能在本区兴建,确有必要的需根据规划,并履行报批手续,可建设一定规模的接待设施及农舍。要求严格保护本区的山石、水体,继续大力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国营林场和乡镇林场应本着保持整体植被景观不遭破坏的原则,对本区内的树木进行采伐 17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更新,且其年砍伐量不得超出年生长量。
(4)保护控制区
为保持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完整性,维持风景区的环境与生态平衡,在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之外,规划划分了一条景区外围保护带。西北以岳西毛尖山水库、十八罗汉尖,东南至梅城镇附近为界,合计面积约250.54平方公里。
3.1.2 评价区域景区保护级别
比较项目建设范围与景区划分范围,项目工程建设不会直接影响绝对保护区景点、景物,项目建设施工影响范围为主峰景区与龙潭河景区的连接地带,以及龙潭河上游支流。因此,本评价的范围为龙潭河景区及主峰景区的一部分(以索道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的区域),主峰景区为重点保护区,龙潭河景区为一般保护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位于主峰景区内,因此,参照《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在该区域内,可建设供观光的交通设施项目。
3.2 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1 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潜山县发展县域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潜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长期沿袭着种植粮食的老路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商品率不高,农民收入很难快速增长,目前还有不少人处于温饱线以下,由于农业基础不稳,已过温饱线的人口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潜山县旅游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潜山县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10多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显示出旅游业的牵动效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目前第三产业以高出第二产业几个百分点,为贫困的潜山县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施经济开发或扶贫,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作为扶贫的依托产业,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是贫困地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因此,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2)项目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8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国内近几年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维护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更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点和切入点。重点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方向。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建设是发展安徽省旅游事业的需要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也十分明确地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大众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文化品味,提高旅游接待,要求到2005年全省旅游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比2000年翻一番,在全国位次前移”。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早在2000年7月就下发皖[2000]14号文件,明确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体制转轨的加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推动全省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在新世纪的强劲增长点,是全省上下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任务”。因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精神,投资建设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安徽省旅游事业的需要,必将对潜山县乃至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天柱山旅游发展战略的需要
随着天柱山市场前景的开阔,进入主峰景区的游客量持续增加,2004年天柱山风景区接待游客85万人次,其中进入主峰景区21万人次,尤其在旺季,给主峰景区造成极大的压力,开发龙潭河景区是天柱山风景区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索道等项目的建设,对于缩短游客在路上的时间,沟通主峰景区与龙潭河景区,开拓天柱山风景区北线具有重要意义,是景区开发的必要,也是分流游客、缓解主峰压力的需要。
3.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选址可行
项目选线,尤其是索道的选线,充分考虑了避开精华景观,从多视角看,均不会影响主峰景区的景观,相比较天柱山青龙涧索道,距离主峰景区要远得多。同时,处于主峰景区与龙潭河景区之间,位于皖涧竹海的边缘地带, 19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近也没有其他的重要景观,因此,项目的选址可行。
(2)项目设计合理
步道依照现有上山小道而建,路线合理,原来从此路线上下山即不是非常困难,因此,在施工时也很便利,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设置两条上下山路线,可适当分流游客,给了游客两种选择的机会。
另外,索道型式的选择具有步道所没有的优势。客运架空索道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人们的欢迎,对各种自然地形和自然条件有较理想的适应能力,它不仅为游客代步登山,可以运送物资,且也是空中遨游观赏风景的一种旅游设施,它对环境污染少,对植被和森林破坏少,投资少,见效快,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维护保养比较简单经营费用低,利润高,国外已建成三万多条,国内已建成400多条,遍布全国几十个省和多数风景名胜区。目前许多国家风景名胜区均建设了客运架空索道。索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广大游客登山难的问题,而且也为景区增添了新的游览设施,为净化景区环境、改善景区旅游条件提供了方便,社会、经济效益都较好。建成后将对景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3.3 龙潭河景区客流量分析
按照《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龙潭河景区内真正可供游客游览的只有5个地段,按室外活动面积4m2/人,游览时段为6小时测算,龙潭地段环境容量为2500人次/日,杨家大屋120人次/日,双河口100人次/日,万涧地段1500人次/日,干河地段300人次/日,合计为4520人次/日;考虑到本景区的环境容量相比较可达的游客量尚有很大的潜力,随着天柱山旅游热的兴起,风景区内尚未开发的景观资源能够满足游人的多种需要,因此,在游客量的预测中,还应保留较大的弹性。规划认为远期旅游高峰可按10000人次/日考虑。
近期设计指标本评价采用7000人次/日。
3.4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在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内,其突出影响表现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新的人工景观,将会对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整体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均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变化而导致区域自然体系生产能力降低是生态影响的直接表现;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噪声和振动、固体废弃物也会对生态环境 20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造成一定的影响;龙潭河景区开发有利于景区内人民改善贫困的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3.4.1 工程施工期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工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由于工程建设活动在景观影响敏感区域实施,在建设中因缺乏对景观资源的特殊性认识或缺少审美观念而造成景观资源的破坏,破坏植被的连续性和山体整体性,造成不良景观。
(2)其它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可能存在如侵占、破碎化、阻拦、不协调等直接或间接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地质地貌的影响
①引起微地貌的变化
工程建设时开山炸石,削坡整平,都将直接改变山体的微地貌形态。索道上、下行站址、以及景区大门的建设将彻底改变建设区域的原生微地貌。
②导致岩石强度减弱
施工时的爆破震动,可使局部区域节理构造不完善的花岗岩基岩各种裂隙扩大,导致岩石松动,强度减弱,同时,坡面上堆积物被剥离,微地形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流水侵蚀、片状剥落、冻融冰劈和矿物水解等外营力的作用,将使岩石强度进一步减弱,尤其增加了索道工程上的隐患。
③水土流失
建设区地形坡度较陡,且多暴雨,项目建设前只因地面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不甚明显,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植被受到破坏,大量开挖出来的土石和新出现的裸露面均增强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在受到洪暴等因素诱发时还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灾害。
(2)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①植被受到破坏
项目施工的范围不是很大,虽不会引起明显的生态失调现象,但在施工期间仍会导致局部区域生物量的减少。据调查,项目施工区域没有珍稀名贵植物的记载。
②引起动物迁移
2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期间,爆破、砍伐、挖掘、搬运等人为活动,必将对原栖息的动物产生较大干扰,引起较多的鸟类和大型兽类迁徙。
施工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施工期对水体的影响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等施工过程。砂石料冲洗和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等排放的废水除悬浮物和石油类指标较高外,其余指标均较低。由于石油类物质属毒性物质,故排入地表水体或入渗补给地下水均会使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水质恶化。
施工高峰期将有190名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按施工人员每人每天用水90L计,污水排放量约为72L/d·人,每天排放污水约m3/d,生活污水成分见表3-1。
表3-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成分(按中浓度计)
单位:mg/l
成分
浓度
BOD5
220
CODCr
500
总氮
40
氨氮
25
总磷
8
氯化物
50
油脂
100
(2)施工期噪声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主要噪声源为:(1)机动车辆行驶(流动声源);(2)砂石料加工(固定声源);(3)混凝土拌和(固定声源);(4)开挖爆破(固定声源)。根据环境现状调查可知,施工区周围无较大的居民点,因此施工区噪声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施工人员。对于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等施工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3)施工期废气的影响
岩石爆破、物料生产和装运、堆场扬尘和路面扬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生活燃煤、燃油动力机械产生的废气更少,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更小。
(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开挖的土石方和施工生活区的垃圾和粪便。应设置合适的堆积场所,避免污染环境、破坏景观。
3.4.2 工程运营期影响分析
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1)景区建设工程中可能建设与景观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景区自然景观资源,影响景区连续性,破坏人的审美过程;
22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随着工程建设完工,游客增加将对景区的某些环境感应指标产生影响,如拥挤度、景区接纳能力等。
运营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施工结束,意味着对地质地貌不再产生破坏作用,但已经产生的不良后果仍将继续起作用,水土流失就是很明显的一种。工程建设时,在施工场地和运输便道的植被均要受到严重破坏,山坡上缺乏植被保护,很快即成为导致水土流失的现实因素,另外,堆弃在山坡上的废弃土石若没有得到合理处置也会成为潜在的水土流失发生源。
(2)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①对植物的破坏
龙潭河景区开发后,由于游览路线变化,游客增多和随意爬山越岭,穿越山林,有部分地段的植被将因长期受到人为践踏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前山现状步道沿线植被根茎裸露,导致部分植被死亡既是可见的实例。
②对大型禽兽的干扰
项目建设完工后,随着自然植被的恢复,施工时的人为干扰消失,一部分外迁动物又会回归到原地,特别是一些小型动物会较快的在索道及步道沿线重新出现。由于游客数量增加,缆车在空中运动的噪声干扰等,项目建设对某些大型动物仍将有一定干扰作用。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对水体的影响
随着龙潭河景区的开发,在旅游旺季,按接待游客7000人/天计,污水排放量每人按150L计,COD日人均排放量为60g/人,则龙潭河上游支流将新增受纳污水1050m3/d,COD日排放量为420kg/d,在旅游淡季,亦即枯水季节,按旺季日接待能力的1/4估算,龙潭河COD的日排入量为140kg/d。龙潭河上游河段目前是当地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将会受到污水排放的影响。
(2)旅游垃圾的影响
日产垃圾量既同游客数量、消费水平有关,也与燃料结构十分密切。据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有关研究资料,黄山风景区的游客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9kg。鉴于天柱山游客消费水平低于黄山,故采取修正系数0.75,确定游客人均日产垃圾量为0.68kg。
23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另外,燃料结构改变对垃圾产出量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龙潭河景区内部还是以烧薪柴为主,在燃料结构由烧液化气或用电逐步替代薪柴的情况下,垃圾产量的订正系数为0.7,则届时游客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48kg。
可以预见,在龙潭河景区开发后,初步按游客在该景区滞留一天估算,其垃圾日产量最高峰能达到3.4t/d,在改变燃料结构的情况下为2.4t/d。因此,应合理设置垃圾收运系统,避免垃圾对环境卫生产生危害。
3.4.3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该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这些设施的建设方便了游客,扩大了游客游览的范围;如果把旅游从“游”和“览”两方面加以分析的话,索道项目为那些希望节省“游”的时间以及那些无力“游”的游客提供了便利,满足了部分人的需要,使这部分游客节约了体力和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景观审美的愉悦之中。
(2)风景名胜资源地的居民迫切希望通过对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在龙潭河景区内已自行组织了零星的开发,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整合资源,进行有组织的开发,避免盲目开发造成更大的生态破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整体上带动景区内贫苦居民改善生活。可以说,龙潭河景区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从潜山县大环境来说,对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3.4.4 替代方案
针对该项目是景区资源开发项目,尤其是索道工程建设对景区景观环境的影响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天柱山积翠谷索道在选择线路及站址时,着重遵循以下原则:
(1)索道线路和站址应尽量避开主要游览景点;
(2)索道建设和整个景区的近期及远期规划保持一致,充分注意近期和远期、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统筹兼顾,以达到完整和统一;
(3)站址的选择既要注意隐蔽,又要方便游客上下和集散,尽量降低游客登山的辛劳;
24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索道站房的建筑设计尽量要和周围环境景观相谐调。
在编制《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年5月)的过程中,曾经提出过两个索道备选方案;在编制《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4月)时,对积翠谷索道的选址又进行了新的论证,最终形成两个比较可行的方案,方案一即为本评价推荐的方案,在前文已做详细论述;方案二下站选在东关大门附近,方案一下站的东侧,地势较为平坦,利于游客集散。上站站址选在千丈崖和大东门之间的山谷中。选址(见图2-2)及主要技术参数如表3-1和3-2所示。
表3-1 索道方案二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索道型式
线路水平长(m)
上站高程/下站高程(m)
上下站高差(m)
索距(m)
运行速度(m/s)
站内速度(m/s)
主驱动功率(Kw)
吊厢容量(人)
吊厢数量(个)
吊箱间距(m)
全线支架数(个)
单向运输量(人/小时)
总投资(万元)
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六人吊箱式
1700
880/396
484
300
6
28
135
15
750
4500
表3-2 索道方案二建设施工方案
项目
下站
上站
植被破坏
施工人员
支架高程(m)
支架开挖量
运输石料场
内容
人工开挖石方400方、土方1000方,少量爆破
人工开采石方1000方(少量爆破)土方1000方
以河谷原山路为主,加分支便道面积1700×4+15×20+400=7500㎡
正常时期施工人员80人,高峰期130人,租用民房或搭简易工棚
396、390、420、445、480、520、550、550、630、660、700、740、800、830、880
土方:15×3×3×1=135方;石方:15×3×3×2=270方
材料汽车运到下站,货运索道吊装到位,石子、黄沙全部外运,毛石就地开采利用,挖高填低,支架恢复适当加高。
25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5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3.5.1 环境影响识别
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区域属风景资源分级保护规划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区域环境对本工程建设的制约程度见表3-3。
表3-3 区域环境对本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环境要素
景观环境
自
然
环
境
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地表水水文
地表水水质
环境空气质量
声环境质量
供水
社
会
环
境
供电
公共设施
居住环境
旅游业
农业
社会经济
对工程的制约因素
3
2
2
2
2
2
2
1
1
2
1
1
1
2
注:表中数字表示制约程度,“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两部分,按其不同的建设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在不同建设阶段,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类型和程度分析见表3-4。
由表3-4可知,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这些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可逆影响,也有不可逆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既有局部影响,也有区域影响。
26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3-4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
影
影响类型 影响程度
响
显著
不不不 类
有不可短长直间局区可确显 型
利 利 逆 期 期 接 接 部 域
小 中 大
逆 定 著
影 响 阶 段
施工期环境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
影响景观环境
影响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地表径流
影响景观环境
影响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地表径流
旅游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柱山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天柱山旅游业的发展,符合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而拟建项目的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体现在在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其综合影响分析见表3-3。
表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环境要素
影
影 响
响 程
分 度
析
有利影响
施工期 不利影响
综合影响
有利影响
营运期 不利影响
综合影响
土地资源
-1
-1
-1
-1
景观环境
-3
-3
+1
-3
-2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2
-2
-2
-2
水土流失
-2
-2
-2
-2
地表水环境
-2
-2
-2
-2
环境空气
-1
-1
-1
-1
声环境
-1
-1
-1
-1
土地利用价值
+1
+1
+2
+2
旅游业
-1
-1
+3
+3
社会环境
公农业
就业
共设施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居住环境
-1
-1
+1
+1
注:“+”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数字表示影响程度,“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
27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上述分析,本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分述如下:
(1)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工程施工将影响区域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②工程施工将引起区域水土流失,并可能带来滑坡、崩塌等人为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区域地表径流;
③施工期爆破影响工程地质,导致站基等位置岩石强度减弱;
④施工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土流失将影响区域地表水质;
⑤施工期所产生的扬尘将影响局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⑥施工期所产生的噪声,将影响局部区域声环境质量;
⑦施工期所产生的垃圾,将影响局部区域卫生环境质量。
(2)营运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项目营运期,项目所在地形成新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将影响周围区域的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②项目营运初期,在采取一系列防护和修复措施后,施工期水土流失现象可得到控制,但在施工便道等局部区域仍将存在;
③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废水对区域地表水水质有一定程度影响;
④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设备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
⑤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区域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
⑥项目营运期,随着游客的增加以及游客在山上滞留时间的增加,将对风景区的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⑦项目营运期,将促进天柱山旅游业及相关行业、设施不断发展,给潜山县的社会经济带来一定有利影响。
3.5.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工程建设性质及上述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筛选如下:
(1)社会环境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2)景观环境
景区景点和景观相融性;
(3)生态环境
28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土地生产能力、动植物物种、土壤侵蚀程度、水文水质;
(4)环境质量
①环境空气:TSP、NO2、SO2;
②地表水环境: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
③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
29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4.1 自然环境状况
4.1.1 地理位置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其山麓距潜山县城仅9公里。风景区北以皖水北岸的龙潭、森华二村为界;南以潜河南岸为界;西自九井河西侧山脊,经黑虎洞、正果庵及和平、坞岩二村为界;东以虎头崖,至旌驾桥为界。总面积约区82.46平方公里。天柱峰地理座标为北纬30°43′,东经116°27′。具体位置详见图2-1。
4.1.2 地质地貌
(1)地貌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为皖境大别山之余脉。地貌上为一侵蚀为主的中低山区,局部高山区。山体走向相符于大别山主脉,呈北西向延展,且在本区内构成了北西向的分水岭,形成两个独立的地表及地下水文单元,即皖河流域和潜水流域。本区地形从高山区向丘陵区过渡,总的地形趋势是从天柱主峰1488.4米高度逐渐向北东和南西方向跌落。
中山:位于天柱山的腹地,由混合花岗岩组成,多峡谷分割,危崖环境,海拔大于1000米,比高大于600米。以天柱峰为最高,海拔1488.4米。
低山:海拔500-1000米,比高400-600米不等。与中山相连的低山由混合花岗岩组成。南部贺家畈、吴家宕一带与丘陵相连的低山,则由二长花岗片麻岩组成。
丘陵:海拔小于500米。主要由二长花岗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分布在天柱山的边缘地带,如野寨、白水湾、横冲、牌楼等地。
盆地:在天柱山中规模较小,龙潭河各地最宽处仅500米左右。中山盆地大致分布在400-500米,800米左右和900-1000米等几个高度。如400-500米茶庄盆地,750-800米马祖庵盆地,900-1000米蛇形坦盆地。
溪涧:天柱山为长期隆起地区,整个溪涧呈放射状特征。河流都自抬升中心的天柱峰、飞来峰、迎真峰、天狮峰等山峰之间的凹地源出,向四周倾泻,分别流入潜水、皖水。
图4-1是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卫星图片,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地貌图见图4-2。
(2)地质
30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柱山在大地构造上属阳淮古陆,与江南古陆隔江对峙,是我省地形强烈隆起的部分。天柱山基本上由两类岩石所构成:一为二长片麻岩,分布于山麓一带;另一为万山岩体-混合花岗岩。岩体属白垩纪或中生代燕山晚期之产物。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近代该地区属相对稳定地区,未曾有过较大的或破坏性地震,也不存在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4.1.3 气象、气候
天柱山属季风北亚热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2℃℃,极端最高温度29℃℃。年平均日照在2000小时以下。天柱山全年平均雾日在250天左右,最多可达300天,最小也有200天。历年平均降水最高达1900毫米,一年中最多降水日可达150天左右。6、7月为梅雨期,平均梅雨期24天。
由于天柱山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在主景区,气温低,降雨量大,湿度高,温差大,可以看到许多神奇的气象景观,频添许多神秘的色彩。
4.1.4 水文
天柱山南有潜水、北有皖水,山间的溪流多呈放射状分布,分别均汇入其中。
潜水发源于岳西与霍山两县交界的黄冒尖、公界岭之间。全河流程230多公里,潜水在天柱山范围内长24.7公里。野人寨以上河宽120-250米,坡降1/400-1/1000,野人寨以下河宽300-550米,坡降变缓,即1/2000-1/2500。潜水及其支流均为山溪性河流特征,呈现陡涨陡落情势。历年最高水位达米;最低水位米,正常年水量为11.6立方米。汇入潜水的支流,在天柱山地区内主要有:林家河、九井河、黑虎河、程家冲、牛马河等。其中九井河是瀑布分布最多的河流。
皖水,发源于岳西与霍山两县交界。在天柱山东北部,在天柱山范围内长32公里。皖水与潜水的水文特征相同,均为山溪性河流,正常年水量9.91亿立方米。风景秀丽的龙潭河是皖水中流的一段,汇水面积约850平方公里,素有“九滩十八湾”之称。汇入潜水的支流,在天柱山地区内有坞岩河、皖涧、锣鼓冲、龙井冲等。自雷公井经龙潭街至杜阜街,流程16.5公里,河宽 3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0-100米,水深2-5米,水面宽15-28米,比降1/100-1/500,常年流量均衡,除汛期外,四季可供乘筏游览。自杜阜街以下称后河,至县城县郊流程约15公里。
风景秀丽的龙潭河是皖水中游的一段,汇水面积约850平方公里。由于受到北东方向岩脉穿插的影响,龙潭河蜿蜒曲折,险滩多处,素有“九滩十八湾”之称。自龙潭街至杜埠街,流程5公里多,河宽60~100米,水深2~5米,水面宽15~28米,比降为1%~2‰。
4.1.5 土壤
天柱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呈现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黄红壤:分布于海拔200-400米,茶庄以下南坡山脚一带,呈弱酸性,生长映山红、芒萁等灌木、草本植物,间有竹木,一般以马尾松居多,伴有杉木、檫木、茶等。
山地黄红壤:分布于海拔400-800米,茶庄以上佛光寺以下的中部一带。呈强酸性至弱酸性。植被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并有毛竹、马尾松成片生长。
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100米,佛光寺以上的良药坪以下地段。略偏酸性,主要适应落叶阔叶林生长。
4.1.6 植物
天柱山地处大别山南部植被区,属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地带。区内森林覆盖率74.3%,绿化率76.2%。植被覆盖率:前山佛光寺、后山长洼岗以上为87%以上,前山茶庄、后山佝脚岭以下为35~60%之间。树种比重针叶林占主体部分,阔叶林稀少,垂直分带较明显。地带性植被有亚热带的代表树种:甜槠、青冈栎、苦槠、香樟等。
垂直带谱:海拔100~200米地带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人工植被;海拔200~400米地带由于长期砍伐,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只有散生的常绿阔叶树;海拔400~800米地带,为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并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由于林场、乡、村人工造林,大部分地区已被马尾松和灌木丛代替,但仍有零星散生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海拔800~1100米地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南坡主要为天柱山松和杉木林等,有少数阔叶林树种散生;海拔1100~1400米为山地矮林带及局部山地草甸,陡坡岩缝常绿灌木丛、天柱山松。如天柱峰西侧峭壁之上的天柱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老树抽新枝,屹立 32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于悬崖之上,风雨之中;神秘谷逍遥宫顶的虬龙松,九桠并生,卷曲虬伏;飞来峰西南绝壁下的五妹松,松分五枝,神态各异;小心坡旁的舞女松,袅袅娜娜,长袖善舞。
天柱山植物种类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野生植物1650多种,其中珍稀、孑遗植物多种,有一级稀有的水杉、二级稀有的银杏、香果树;二级濒危的大别山五针松、二级渐危的天女花、天麻、黄莲等。组成天柱山植被中,常见到一些属于第三纪以来的古老孑遗植物,如蕨类中的蛇足石杉、紫萁、芒萁等。被子植物的青钱柳、糙叶榆、香果树、枫香、黄莲木等,裸子植物的银杏、水杉、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这些植物的存在,进一步说明天柱山植被学的丰富和起源古老。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见表4-1。
表4-1 植被类型分布情况
海拔高度(米)
500以下
500~800
800~1200
1200以上
植被类型
常绿阔叶林、人工马尾松、杉木林、毛竹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天然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
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毛竹林
落叶阔叶混交林、天然黄山松林、针阔混交林等
黄山松林、山地矮林和山地篙草
4.1.7 动物
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大鲵、白冠长尾雉、小灵猪、穿山甲、毛冠鹿、金钱豹等,均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其他常见的有刺猬、华南兔、松鼠、豪猪、白猸、水獭、野猪、黄羊等。
常见的鸟类有鹭鸶、野鸭、雉尾鸡、若恶、斑鸠、杜鹃、猫头鹰、翡翠、啄木鸟、白头翁、黄鹂、八哥、灰喜鹊、画眉、山雀等。
4.1.8 风景资源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丰富,以峰雄、石奇、洞幽、水秀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奇异的时令景色而著称。在1979年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拥有45峰、17岭、16岩、18崖、86石、53洞;而且水景明丽,拥有8泉、7瀑、13河、11井。可分为三祖寺、马祖庵、主峰、虎头崖、九井河、大龙窝、后山、龙潭河等8个景区。
峰雄:主峰拔地而起,独立于群峰之中,直入霄汉,雄绝险峻;飞来峰三面峭壁,顶有大石如盖,巍然壮观;蓬莱峰云生肘腋,恍若仙境;莲花峰如出水莲苞,巧趣横生;迎真峰直耸青天,仿若亭亭玉立的“迎真仙子”;大 33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门双峰对峙,一线通天,气势非凡;奇谷天梯陡峭异常,游人至此肩踵相及,惊险独特;千丈崖绝壁幽深,如刀削斧砍,陡险至极;总关寨惨石罗列,炮台高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它还有迎真峰、三台峰、覆盆峰等等,皆各呈雄姿。
石奇:有多种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皖公神相、蜒蚰石等等,无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然天成。
洞幽:天柱峰东,拜岳台下,三块巨石交叠而成的仙人洞(柬之洞),内阔如厅,尚有石凳石灶石床,可炊可憩,站立洞前,凭眺群峰,千嶂万壑,吐雾吞云,正如白乐天所赞“洞门千仞锁云雷”。更为奇特的是被道家称为司玄洞府的神秘谷,全长约500米,垂直高差150米,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经三宫十几次进出,时而匍匐而行,时而长驱直入,时而凭借微光摸索前进,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危洞幽深,忽明忽暗,神奇莫测,世所罕有。
水秀:水是山的眼睛,山因水而得灵气。天柱山“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山水格局,为其它名山所少有。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飘云瀑”,天柱山最高的瀑布,海拔1100余米,这里崖高势陡,瀑面宽阔,因涧口岩石上皱纹横列,泉水流过,形成一片一片淡薄的浪花,飘洒而下,丰水季节亦然。“激水瀑”,青龙涧水从此飞流直下,声若巨雷,数里之外,即闻其声。“雪崖瀑”,岩石皎洁如银,流水莹彻似雪,水大时如雷鸣虎啸,水小时如珠落玉盘。“黑虎瀑”,天柱山最长的瀑布,远看似银链,近看如蛟龙。“飞龙瀑”,上接蓝天,下分九支,恰如九条飞龙,为天柱山最美的瀑布。另有九井河、潜河、皖河,九滩十八湾,两岸青山滴翠,或竹木参天,或杨柳依依,或芳草萋萋,更是竹筏漂流的理想所在。
4.1.9 人文景观
天柱山最早的人文景观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以“薛家岗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古皖文化。薛家岗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三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中13孔石刀为国内首次发现,极其珍贵,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独树一帜的一种文化。
古南岳的踪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封岳,现在仍可探寻到当年汉武祭岳留存的“祭岳台”、“旌驾桥”等遗迹。后隋文帝志在南疆,南岳封号移于湖南衡山。
自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在天柱山五指峰下的炼丹房内首开中国炼丹 34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术,并在天柱山传教,开创了中国道教之先河,与之相关的景点有左慈“炼丹房”、“炼丹台”、“炼丹湖”以及 “天书峰”、“大鹏听经”等。道教遂在此生根。
萧梁时期,金陵高僧宝志来天柱山布道,并与方士白鹤道人斗法,结果平分秋色,从此,天柱山成为佛道圣地。唐宋鼎盛时期的寺观不下百余座,曾有“三千道士八百僧”之说。佛教代表性建筑为凤凰山下的三祖禅寺和天柱山腰的佛光寺(马祖庵)以及县城西郊的太平塔。三祖寺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142所重点寺庙之一,寺内觉寂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三祖僧璨的舍利塔;另有建于唐朝的“三祖传衣洞”和建于宋朝的“摩围泉”。道教代表性建筑为今三祖寺东北山冈上的真源宫及九井河畔的天祚宫,现皆仅存遗址。
天柱山的钟灵毓秀,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达官显宦前来造访。如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白居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的诗句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宋朝的王安石曾任三年舒州通判,每夜都要到天宁寨上的舒王台读书,后“舒台夜月”竟成了“潜阳十景”之一。黄庭坚在石牛古洞内筑亭读书,并坚称“潜山即吾家”。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拥有自唐以来各朝名人的300余方石刻,其中以唐朝李翱、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的亲笔题刻,尤为珍贵。
古皖大地,地灵人杰。早在三国时,这里就诞生了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晚唐有诗人曹松,宋朝有宰相王珪,到了近代,更有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他们都是天柱山的儿女,他们都是喝皖河水长大的。现在的潜山博物院内就有程长庚陈列室和张恨水纪念馆。
4.1.10 水土流失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也时有发生,侵蚀形式以面蚀为主,沟蚀次之,面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上,沟蚀大多发生在坡脚处,也发生在坡耕地上,多出现细沟状面蚀。
根据水土流失调查及省国土资源厅卫星图片解译测算,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见图5-7。
本项目范围内存在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Ⅰ、Ⅱ类,另外极少的区域为Ⅲ、Ⅳ及Ⅴ类侵蚀。
35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社会经济状况
4.2.1 行政区划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包括十一个村和一个国营林场。即龙潭乡的森华、龙潭、万涧村,天柱山镇的茶庄、黑虎、风景、天寺、建华村,割肚乡的和平、天柱、乌岩村,国营天柱山林场。
4.2.2 人口资料
1984年风景区总人口13332人,劳动力占5022人,总耕地8966亩,人均0.67亩。天柱山林场与社队林场面积占风景区面积90%以上。林场职工134人(包括林业派出所5人),总人口160人。据2000年末调查统计风景区总人口13772人。据2003年末调查统计,天柱山风景区所在的三个乡镇人口综合状况如下:(1)常住人口28906人,其中农业人口28201人,(2)男性14953人,占总人口53%,女性13953人,占总人口47%,(3)省内迁入29人,省外迁入10人,迁往省内108人,迁往省外82人。
4.2.3 经济概况
天柱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农业人均耕地0.67亩/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经过十多年来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配套服务体系,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6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 环境现状评价
5.1 景观环境现状评价
5.1.1 天柱山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天柱山以峰之雄、石之怪、松之奇、水之秀,洞谷深幽,人文史迹众多,森林环境雅静著称于世。纵观天柱山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如下:
(1)风景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更有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人文名胜,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从5000余年历史的“薛家岗文化”、汉武帝南巡封祭、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均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文古迹,给风景区注入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领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时 ,进行寻古探幽、科研考察,提高游览品味,增加游览趣味,丰富旅游内容。
(2)在自然景观方面,风景区兼有“雄、奇、灵、秀”四种风格,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雄:主峰拔地而起顶天立地,其它峰峦皆环而拱立;奇:总关寨怪石罗列、形态各异,神秘谷洞穴神奇、幽深莫测;灵:丰富的水资源为一般花岗岩之山岳风景区少见,飞瀑流泉随处可见,有一泻千丈有涓涓细流,且长流不竭;秀:苍松翠竹,阴翳蔽日,烟云变幻,气象万千。
(3)山水自然布局奇特。左有潜水,右有皖水,形成“二河夹一山”之势,山因水活,水随山流。山峰层层排列,如三道屏风形成障景,裹藏青峰于深处,排列有序,空间层次丰富,最后方可望见主峰,形成高潮,此亦为名山之少见。
(4)景点相对集中,适宜游览观光,便于分期开发。主峰景区、三祖寺景区一带面积不过10余平方公里 ,却集中了较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还有马祖庵、虎头崖、九井河等,相对独立,各具特色。
(5)具有发展多种形式旅游的条件。除主要的登山游览观景外,九井河等路线可乘车漫游;后山山林资源丰富,可进行原野休憩或科研性旅游;龙潭河河水湍急,可以发展竹筏体验性游览;而前山的潜水却较为平缓,或船或筏,悠悠荡荡,赏景宴乐,别具情趣。其它景点可供科教考察、休假歇憩。
(6)良好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持。一方面,天柱山开发起步较晚,原有生态环境未遭破坏;另一方面,各级领导的重视及管理的加强,使天柱山建设过程中,基本按原总体规划进行,使天柱山风景区保存了其山清水秀、景美境幽的自然风貌。
5.1.2 主峰景区景观环境现状评述
37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峰景区东自皖涧,西括飞来峰,南起庵基坦,北界白莲崖,面积7.44平方公里。景区中的精华景点、景物属特别保护区,其他区域属于重点保护区。
主峰景区是天柱山精华游览区,集中了全山的众多山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23座;罗列了全山大部分怪石,有名可指者达43块。
这一景区奇峰雄险,怪石嵯峨,峡谷深幽,洞玄府秘。移步换景,“跻身蓬岛”,处处端秀神迷,贵在自然。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全身石骨,拔地而起,“孤立擎霄”、“顶天立地”。五指、莲花、天池、含珠、飞来、月华等峰拱卫天柱,势如“万岳归宗”。神秘谷是天柱山一大奇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神秘难测。
主峰区的石千奇百怪,主峰区的松千姿百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主峰区可观赏到变幻神奇的时景。
5.1.3 龙潭河景区景观环境现状评述
kmkm2。景区内没有属于绝对保护区的景点、景物,属一般保护区。
龙潭河景区内山峦起伏、茂林修竹、河道弯弯、农舍古屋,是一种山岳型田园风光。
龙潭河从现龙潭乡到杜埠总长度约7公里,是皖水上游的别称,九滩十八弯,险滩滚玉,平水莹镜,青山紫崖,农舍古寨是该景区极大特色。龙潭河大桥、黄家祠堂、杨家大屋、杨家祠堂、双河口民居、纸坊、古树等也是该景区内主要景点。
该景区的另一大特色是在龙潭河的中段可远眺天柱峰,尉为壮观;千丈崖崖头高耸,崖壁垂削险绝,下临深涧,崖下山谷,树木纷繁,叠翠涌浪;皖涧全长5公里,崇山峻岭中遍生茂密的毛竹,青绿伟岸,从远处眺望,艳阳辉映,青光闪耀,碧波蓝天,浑然一体。
5.1.4 项目用地景观质量分析
该项目位于主峰景区与龙潭河景区的交界地段,即干河-千丈崖地段。该地段山体层层升起,顶部为岩石、中上部为松树、中下部为竹林,且随着溪流与滚石自然地延续、伸展。步道的建设依托原有山间小道,见图5-1;积翠谷索道上站位于步道以北约100米的走马岗东部用地高处,下站位于里屋右下侧较高处,见图5-2、5-3;景区大门用地环境现状见图5-4。
工程用地景观质量分析见表5-1。
38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5-1工程用地景观质量分析
景观要素
山体
水体
珍贵景观
文物古迹
森林环境
定性描述
山体起伏较大,山势较陡,可视景观较好
龙潭河上游支流、水质好
无
无
顶部为岩石、中上部为松树、中下部为竹林,环境尚佳
项目位于主峰景区的东关一线,因为处于主峰景区和龙潭河景区的交接地带,用地选择时自然避开了主峰景区内的精华景观,(图5-5清楚表明了主峰景区内精华景观的位置),龙潭河景区也因其景观特点定位为竹筏游览景区,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会影响部分竹海的远景视觉景观,没有其他具特色的景观,项目用地范围内没有珍贵景观和文物古迹,主要景观特点为森林覆盖率较高,环境尚佳,符合天柱山风景区特色,属天柱山风景名胜资源分级保护的二级严格保护区,景观类别为重点保护区,凡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在本区兴建,可建设供观光的交通设施项目。
5.2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本报告书利用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对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全面的勘察分析资料,结合本次我所技术人员的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情况,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评价。
5.2.1 景观生态体系的组成与基本特征
km2。根据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评价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可分为下列组分:
(1)珍稀濒危植物构成的景观,主峰景区范围内珍稀濒危植物是天柱山植被学的丰富和起源古老的鉴证,也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如天柱峰西侧峭壁之上的天柱松、神秘谷逍遥宫顶的虬龙松、飞来峰西南绝壁下的五妹松等。龙潭河景区内双河口的三棵古树是龙潭河景区内的一处重要景点。参照图5-5所示,这些珍贵的景观资源距离项目施工区域均较远,不会受到直接的破坏,经现场调查,该项目建设也不会影响其景观效果。
(2)石景景观,通过地貌图(图4-2)和植被现状图(图5-6)判别,在主峰及龙潭河景区范围内有几处面积较大的石景,分布在500m以上的中低山,其中天柱峰所在的石景拼块分布在1000m以上的中山,该石景拼块是天柱山 39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风景名胜区精华的景观,不在项目施工影响范围之内,也不因项目区的实施,影响其自然景观。项目区范围内包括部分千丈崖石景,但在施工区域也没有珍贵的石景景观资源,在项目所在区域视觉范围内仅有普通的石壁。山石裸地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拼块,因山势陡峭,土层瘠薄,自然生产力与恢复能力均很弱。
(3)以松树、杉树为主的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米中低山地带,龙潭河景区以东也有分布,属于环境资源型拼块,是本区分布最广,连通程度高,并对本区环境质量具有动态控制的主要拼块,该拼块类型的自然生产力在1000 g/(m2·a)左右。
(4)以毛竹林为主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分布在低于500m的丘陵地带,属于人类干扰后人工恢复的环境资源拼块类型,对本区环境质量也有动态控制功能,该拼块类型的自然生产能力在800 g/(m2·a)左右。
(5)以野山楂、映山红、野古草、苔草为主的灌丛草地生态系统,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干扰拼块,多分布在建筑物、道路、山石附近,在龙潭河景区北侧有较大面积分布,该拼块类型的自然生产能力在550 g/(m2·a)左右。
(6)人工植被为主的生态系统,属于引进拼块中的种植拼块,以农田为主,是人类干扰比较严重的拼块类型,该拼块类型的自然生产能力在600
g/(m2·a)左右。
(7)河流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拼块类型。
(8)各种建筑物、道路等生境,是引进拼块中的聚居地,是受人类干扰最显著的组分之一,是人造的拼块类型。
这些景观组分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特定的生态学关系。从景观美学方面来看,前二种景观类型决定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级别,是决定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是需要重点保护、不容损害的景观资源;从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性方面来看,第3、4种生态系统对评价区域整个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控制能力的。因此,本区域生态质量的控制性组分是环境资源拼块类型,而环境资源拼块自然生产能力的环境资源拼块,对于维持本区域环境质量稳定状况具有动态控制能力,是本区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控制的判定因素。
5.2.2 植被类型调查与分析
m2,占评价区域的36.5%。
40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m2,占评价区域的41.8%。
m2,占评价区域的7.7%。
m2,占评价区域的18.80%。
植被类型分布见图5-6,各种类型的分布面积统计结果见表5-2。
表5-2 评价区域植被类型统计
植被类型
1 以松、杉为主的针叶林
2 以毛竹为主的人工林
3 以野山楂、映山红、野古草、苔草为主的灌丛草地
4 农田
合计
面积(km2)
占评价区(%)
41.8
平均净生产力
[g/(m2·a)]
1000
800
550
600
8
按照奥德姆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划分等级评价标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总生产力的高低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① g/(m2·a) g/(m2·a);
②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疏草原等,平均生产力约为182.5~1095
g/(m2·a);
③较高:热带雨林、浅湖等,平均生产力约为1095~3650 g/(m2·a);
④最高:少数特殊的生态系统(农业高产田、河漫滩、三角洲、珊瑚礁、红树林),生产力约为3650~7300 g/(m2·a),最高可达9125g/(m2·a)。
经以上分析可见,评价区域由于处于山区,由于历史上受人类干扰,部分地区山地森林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为灌丛林地和人工植被,但总生产力仍可维持在奥德姆生态系统等级评价标准中山地森林这一级别。
5.2.3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拼块分为石景、林地、灌丛草地、水域、各种建筑物及道路等,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5-7,土地利用情况见表5-3。
表5-3 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拼块类型
林地
灌丛草地
农田
水域
数目(块)
7
7
5
1
面积(km2)
41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各种建筑物及道路
石景(即山石裸地)
合计
11
7
38
5.2.4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分析
(1)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拟建工程地区为石质山区,主要为花岗岩类 ,其特点是SiO2含量很高 ,多达60~75%。花岗岩类主要组成矿物是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云母,这些矿物的膨胀系数不一,区内花岗岩山地,夏季岩石表面温度高达60~75℃,反复的热胀冷缩过程,加速了花岗岩表面岩粒碎解,产生层状裂隙,加之花岗岩体中节理发育,更加速风化过程的进行。而拟建工程地区地处季风盛行区,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为1900mm,降雨集中,多在4~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因此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时间短,强度大,这无疑是侵蚀坡面的强大动力。
又由于拟建工程地区的山势陡峭,坡度较大,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低处的表层土壤极易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下,随径流沿坡面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本地区可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将给保护水土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2)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
根据评价区域地质勘察资料,评价区域(主要包括主峰景区、约海拔800m以上)地质岩层由中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往东北以下(包括龙潭河景区)地质岩层主要由花岗质片麻岩组成。自燕山中、晚期以来,本区处于稳定平静期。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差异性升降,天柱山花岗岩山体在冰冻、风化、崩塌、剥落、流水与化学作用下,逐渐形成现在的水文地质景观,并有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堆积。花岗岩质抗侵蚀能力较强,片麻岩虽易于侵蚀,但目前龙潭河景区范围内植被状况良好,评价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78.3%,其树冠截留部分降雨,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减缓了暴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击,构成对地表的第一道防线;林下灌丛草地发育良好,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缓流作用,能够充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使得该区域林地带的水土流失现象并不明显,大部分为轻微度侵蚀。
评价区域也有一部分植被覆盖率较低的花岗质片麻岩地段,其土壤侵蚀强度略高,因地势、植被覆盖率等情况诧异,其土壤侵蚀级别在中度、乃至 42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极强度。
区域水土流失的评价标准采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标准值见表5-4。根据水土流失调查及省国土资源厅卫星图片解译测算,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统计见表5-5和图5-8。
表5-4 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
级别
微度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平均侵蚀模数(t/(hm2·a))
<5
5~25
25~50
50~80
80~150
>150
表5-5 评价区域景区土壤侵蚀现状统计
土壤侵蚀类别
微、轻度侵蚀区[<25 t/(hm2·a)]
中、强、极强度侵蚀区[>25t/(hm2·a)]
面积(km2)
占评价区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多数区域属微度、轻度侵蚀区(92.8%),但由于龙潭河景区地质岩层属花岗质片麻岩,一旦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强度向严重发展的可能性较大。
5.2.5 水体理化性质的现状分析
龙潭河景区的主要水体为龙潭河(本评价所称龙潭河指龙潭河景区内万涧至龙潭乡的河流主干)及其支流,河流沿线各重点地段都饮用河水,本评价采用安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5年6月22、23日对龙潭河的水质现状监测进行分析。
(1)监测点布设
本评价在龙潭河万涧河段(1#)和龙潭乡河段(2#)分别布置1个监测点,共两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见图5-9。
(2)监测项目
根据地表水体的功能性质及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取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等5项监测因子作为本次水质评价的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及频次
43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5年6月22、23日连续采样监测两天,每天一次。
(4)评价标准
按照龙潭河水体功能要求及安庆市环保局的标准确认函,龙潭河及其支流水体水质应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标准值见表5-6。
表5-6 地表水质评价标准值
项目
Ⅱ类水质标准值
pH
6~9
溶解氧
≥6
高锰酸盐指数
≤4
BOD5
≤3
氨氮
≤
注:除pH外,其余项目单位均为mg/l。
(5)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
将各监测点的两次监测结果列于表5-7。
表5-7 地表水质监测结果
项 目
万涧河段(1#)
龙潭乡河段(2#)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BOD5
1
1
氨氮
注:除pH外,其余项目单位均为mg/l。
将表5-7的各地表水体水质监测结果与表5-6的相应标准值对照可以看出,龙潭河万涧河段和龙潭乡河段的水质监测结果符合相应标准值的要求,这主要是由于各地表水体均源于山涧溪流,人为污染因素较少,且自净能力强,地表水质良好。
5.2.6 景观生态体系现状质量评价
根据前文所述,本区域属于景观生态等级自然体系,是由林地生态系统、灌丛草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山石裸地,以及各种建筑物和道路等生境有规律地相间组成,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是由区域内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项目拟建场地是一个自然环境为主的区域,也带有人类长期干扰的痕迹。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观点出发,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状况的优劣。
在景观的三个组分:拼块、廊道和模地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判定模地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要大,连通程度要高,具有动态控制 44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能力。
目前人们对景观模地的判定还多采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拼块在景观中的优势,也叫优势度值。优势度值由3种参数计算而出,即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这三个参数对模地的判定中的前两个标准有较好的反映,第三个标准的表达不够明确,但依据景观中模地的判定步骤,当前两个标准的判定比较明确时,可以认为其中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的拼块类型,即为我们寻找的具有生境质量调控能力的模地。
优势度值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频率Rf=
嵌块i出现的样方数
总样方数
×100%
密度Rd=
嵌块i的数目
嵌块总数
×100%
样方是以200m×200m为一个样方,对景观全覆盖取样,并采用Merrington
Maxine“t-分布点的百分比表”进行检验。
景观比例Lp=
嵌块i的面积
样地总面积
(Rd+Rf)/2+Lp
优势度值DO=
×100%
2
×100%
将古牧羊河景区内各类拼块计算的优势度值列于表5-8。
表5-8 评价区域各类拼块优势度值
拼块类型
林地
灌丛草地
农田
水域
各种建筑物、道路
石景(即山石裸地)
Rd(%)
Rf(%)
45
Lp(%)
DO(%)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5-8数据表明,在拟建项目评价区域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中,林地DO值最高,达到64.18%,而且景观比例Lp值为78.34%,出现的频率Rf值为81.6%,说明林地已符合模地的判定标准,是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因此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受到干扰以后的恢复能力。而对生境质量干扰较大的类型,各种建筑物和道路的优势度值只达到11.12%,因此,目前人类干扰还没有达到使生境衰退的地步。
由于本区植被受到人类的反复干扰,尽管强度还不至于使自然体系发生质的变化,但植被类型仍趋向单一化和人工化,因此异质化程度不高。林地的异质性有利于吸收环境的干扰,提供一种抗御干扰的可塑性。然而目前趋向简单的林地组成不利于对内外干扰的抗御,因此其阻抗能力是有限的,火灾和虫灾都很容易在区内扩散。
5.2.7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由于该区域林地经历史上的反复砍伐,原生植被基本没有分布,但在主峰景区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构成的景观资源和石景资源,因此,项目施工时不得涉及主峰景区中的特别保护区,施工路线应选择从干河往上,到索道上站即止。
项目拟建区域景观生态体系的生产能力较强,为8g/(m2·a),具有受到破坏以后的恢复能力,但对内外干扰的阻抗能力较弱。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基本符合该自然体系应具有的能力级别,属于良好等级。
该区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大部分区域(92.8%)的土壤侵蚀强度属于微、轻度侵蚀区,但由于该地区岩质成片输花岗质片麻岩,且土层较薄,地势陡峭,一旦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状况有趋向严重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评价区域的龙潭河上游支流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良好,该龙潭河上游支流河段中未见珍稀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
5.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评价采用安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5年6月的现状监测结果,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5.3.1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点布设
本评价在评价范围内万涧村布设一个监测点。其具体位置详见图5-9。。
46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监测项目
依据区域的环境状况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选取SO2、NO2、TSP作为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
2005年6月19~23日连续采样5天。
(4)采样方法
监测按GB3095-1996中有关规范进行,TSP每天采样时间不少于12h;SO2、NO2等2项参数每天采样时间不少于18h;SO2、NO2等2项参数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采样时间。同步测量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
(5)评价标准
依据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空气环境质量要求及安庆市环保局的标准确认函,确定风景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标准值见表5-9。
表5-9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值 mg/Nm3
污染物
标准值 名 称
取值时间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
SO2 NO2 TSP
(5)监测结果统计
将该监测点的监测结果统计列于表5-10,统计结果见表5-11。
表5-10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 mg/m3
监测项目
采样时间
08∶00~09∶00
2005年
6月19日
11∶00~12∶00
14∶00~15∶00
17∶00~18∶00
日均值
SO2
47
NO2
TSP
/
/
/
/
本文发布于:2024-03-03 22:2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476000276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柱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