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乘公交车)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姓名:苏俊元
学院:经济学院
学 号:
专 业:经济学类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浅窥当前中国的性与性学
摘要:现代性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是一门跨学科领域,它使用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方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西方快速发展时期爆发的畸形“性自由”“性解放”是否会在中国重演?要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像西方一样的性病艾滋病大规模传播?本文通过三个不同角度说明发展中的中国的性与性学上的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一、目前中国性学研究或者社会舆论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二、中国目前性思想解放,性学研究方向的问题。三、中国目前性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性,性学,性权利,性思想。
正文:
什么是性学?谈论到这个问题往往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你并不知道别人会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它,确实单就“性学”这两个字囊括了相当宽泛的知识范围和话题种类。不过从一般研究的角度来讲,性学是关于人类的性表象的系统研究。它的范畴涵盖了性的所有面向,包括了所谓的「正常的性」以及「性心理变态」。要注意的是,性学是一种描述性的学问,而非指示性的学问。意思就是说,性学是去试图纪录事实,而非去指点出什么行为是合适或道德的。因此,性学时常会带来争议,有些人支持性学研究,而有些人则认为性学刺探了对一个科学研究来说太过于私密、神圣、或者是一种可以称之为“恶心”的事物上。正是因为性学和我们人类本身密不可分,甚至窥探到了我们人类本能的最深处,所以性学是一门遮了帘子的学问。正因为如此,性学在中国还是一门躲在角落里的学问,与其他学科的互动还很少。不过可以看到,新中国的性学研究从80年代就蓬勃开展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当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看,我们地区发展还有很大的差异,关于性和性学的真知和谬误都还以各种形式在中国社会存在着。新的旧的观点还在不断地碰撞,,社会普遍性认知还不够,性思想的真正解放还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指出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来对性解放,性认知作进一步的诠释。
一、目前在讨论的一些问题
1.1首先是我们谈论或者研究性欲时,是否“淫乱”(谈性色变)。
人类的性欲望是如何形成的?性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多重理论,有的偏重生理基础,有的更加强调心理基础,有的认为性欲望是人类生理力量的表现形式或者是延伸,有的认为性欲望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和社会机制获得的。性的欲望的个体差异非常之大,其中既有欲望大小的差别,如有的人性欲强烈,有的人性欲微弱;又有欲望指向的差别,如有的人指向异性,有的人指向同性。所以不管是在量或质上,每个人的性欲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谈论到性欲时,我们必须明白这是生理上一种非常独特又正常的表达。当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今有许多人厌恶谈论性欲,甚至产生了禁欲主义。当然除开个体选择的问题,社会上长期对性欲的错误认知也是导致这种极端性思想产生的原因。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性欲是在青春期逐步形成的。但是据弗洛伊德的研究,幼儿性欲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他主张对儿童性欲表现做一个彻底的研究,从而揭示人类性欲的根本特征。最后他将幼儿期性欲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三个;就其起源来讲,它本身是与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相联系的;它还不存在一个对象,因此是个体享乐的;它的性目标是由性感带支配的。既然性欲的产生和个人素养完全没有必然联系,那么我们用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性欲,难免有失偏颇。
1.2关于女性性权利的问题
在性别领域,性学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女性的性权利。对于女性享受性快乐的权利,男权制的意识形态一直是否定态度的。法国学者伊丽加瑞(jaggar,et al,323)是女性主义中最早关注性问题的学者之一,她说,女性性欲的特殊性还未被承认过。两性的性斗士从阴茎中心主义的角度被理解的,都是追求快感的。然而女性的性欲其实是多重的、非中心的、弥散的。简而言之,女性有多种性感受器官,因此有多重性快感,不仅仅是单一的生殖器性高潮。
许多人对女性性体验有着这样的认识,要么是觉得女性性欲弱或者是女性没有性欲,要么是觉得女性性体验是必须和情感相结合的性体验。这表现在性活动中男性占据的绝对主导地位,从阴茎勃起到阴茎高潮到疲弱不应期,以男性生殖器体验为线索的性活动。还表现在对于女性婚外性行为或者是多性伴侣的绝对不容忍和道德强烈封锁,甚至还专门针对女性形成了一系列性约束文化。
其实这样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女性在当今人们心中的性形象都是文化活动塑造的,正如人们对于美丑观念的不同,都是经过文化惯性产生的,其实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从生理基础上来说,女性拥有特殊的性器官-阴蒂。事实上阴蒂是人类唯一一个除了对性欲和性快感有作用而别无它用的器官,而阴茎反倒除了性快感之外还具有排泄和生育这些其他功能。所以从生理上去怀疑女性性欲淡薄是站不住脚的。
美国最近一个研究很意思,是针对东亚女性性生活的调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东亚老年女性中居然有28%不知道性高潮是什么体验,近80%不知道自己的阴蒂在哪里。这与西方女性中只有8%从未经历过性高潮的情形相比,地域与文化对于性活动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异,真难以置信。
我们并不应该把女性性欲与男性性欲,女性性体验和男性性体验完全同质化,不过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女性性生活并不只是为了服务男性,女性当然地拥有主动寻求性生活的权利,也有不接受男性性生活的权利,同样也有与男性一样的完全平等的要求性快感的权利。
1.3 偏差性性选择的问题。
所谓偏差性性选择,其实就是偏离于一般性的异性性伴之间“正常”的性选择的性对象或者性方式选择,包括:同性恋,恋老,乱伦恋,虐恋,部分器官癖等等。提到性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性宣泄途径。当然性宣泄途径中包括了更多的非性交型性宣泄。
著名性学家普拉莫曾将人类的性宣泄途径概括为30种:接吻(浅吻、深吻),爱抚(主动、被动),口交(主动、被动),无安全套的肛交(主动、被动),有安全套的肛交(主动、被动),在公共厕所的性交,在浴池的性交,在公园的性交,观淫,露阴,与陌生人性交,虐恋SM(主动、被动),口肛交(主动、被动),手淫,相互手淫,戏水运动(主动、被动),与亲人性交,与情人性交,拳交(主动、被动),群交,电话性交。
性学家金西却将人类获得性高潮的途径概括为六种:自我刺激、夜梦射精、异性爱抚、异性性交、同性性行为、与动物的性行为。这六种方式的总和构成了个体总的性释放。这六种途径中的任何一种,对某个个体的性释放总体状况都发生这大小不同的作用,这样就促使将多重途径排列组合,则具体个人的释放模式就具有无限的可能。
中国目前对于同性恋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性恋有多特殊,诚然因为同性恋人口的外显(更多人以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生活),同性恋仿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难题,实则不然,在本质上同性恋只是一种偏差性性行为,和虐恋,乱伦恋没有区分上的差异。这样说也许会使人误解为把同性恋和那些更加“难以接受”的性选择划了等号,正像一些“反同斗士”所说:难道我们要赞同两个性别相同的人相爱吗?那以后我们是不是要支持虐恋、乱伦恋了?我想在现在的文化框架下,答案是否定的,诚然,乱伦,虐恋等等这些性行为选择已经不是一般的偏差,其中有难以回避的人权或者是道德伦理的问题。但是我们假如跳出现在的文化框架,正如白人接受黑人,政界接纳女人一样。我们要明白,所有的选择都有它的道理。思想家罗素说过:罪恶淫地理位置而异。与性有关的罪恶或道德,不仅受地域的影响,还受时代的影响。我们无法走出从来都生活于其中的道德领土,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也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因此,如何对待所谓道德舆论下的非主流“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就成为了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不违法、不扰乱社会秩序,我们需要持有一种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当然说是理解与宽容,只不过是你正正好站在多数人有“宽容权”的那一边罢了。
二,性学将往哪里去?
1.1性的民主化理论
性关系民主化理论的主旨是反对性的等级制。在性的问题上,一直存在这民主化和等级制的对立。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都会存在性价值的等级制,人们会为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人的性活动作出优劣高下的等差评价。
在的性等级划分中:婚内的生殖性的异性恋单独处于性金字塔的顶端。接下去是许多异性恋者之间存在的非婚的一对一的异性恋伴侣关系。没有伴侣的个人性生活处于一种暧昧不清的地位。固定的长期的同性恋伴侣将受到尊重,但是出入单身酒吧的同性恋者、滥交的同性恋者在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最受歧视的性等级是易性者、易装者、恋物者、性工作者如娼妓和色情模特,最底下的是那些性与超越了代际界限的人,即乱伦。在这样的分层中处于高层的个人,被授予精神健康的证明,受到尊重,得到合法的地位,得到社会和身体行动的自由,得到制度的支持和物质利益;那些底层的人,他们的社会活动自由将受到限制、被社会鄙视、甚至受到经济制裁。
于此相对的是性的民主化概念。性解放可以成为对社会生活进行大规模感情重组的媒介,这表明了在个人生活领域进行激进的民主化改革的可能性。人与人将建立起亲密的社会联系,这种亲密关系意味着人们在平等基础上对于彼此关系进行相互协商,它意味着人际领域的全面民主化,其方式完全和公共领域中的民主一样,它甚至可能对于作为整体的现代制度有着颠覆性的作用。
1.2“酷儿”理论与超性别
所谓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目前发展成超越常规的代名词,在性政治中非常活跃并且在学术界也是相当潮流的。
新发展的酷儿理论实际上跨越了各种性类型的尊卑顺序,它的中心逻辑是解构两分结构,即对性身份或者是幸福的非此即彼的具体划分,这个“酷儿”并不单单指某个性类型,就像男同性恋或者女同性恋这样的身份,而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性身份和对欲望的表达能够摆脱这样的结构框架。
超性别在这种理论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谓超性别包括易装和易性,还包括不易装也不易性但是喜欢像另外一个性别的人那样生活的人。根据巴特勒的理论,男女两性的界限实际上是不明确的,生理学上的统计显示,世界上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的人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天生就在两性之间,他们的生理性别本来就不确定。
超越性别角色这一社会潮流中的另一个重要形式是男角的女同性恋者和女角的男同性恋者,他们的存在使得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性倾向的定义全部都有问题你。这两种人的自我社会性别认识和生理性别是完全不相符合的,他们的生理性别是男性或者是女性,而他们的社会性别则是另一种性别,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性倾向也和生理性别不相符合,他们在心理上是异性恋的,但是在生理上还不得不被定义为同性恋者。
酷儿理论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同性恋文化的挑战,酷儿理论和酷儿政治的出现预示一种全新的性文化,它是性的,感性的,又是具有颠覆性的,他不仅要颠覆异性恋的霸权,而且要颠覆以往的同性恋正统观念,酷儿理论提供了一种表达欲望的方式,它将彻底打破性别身份和性身份,其中既包括异性恋身份,也包括同性恋身份。
三,我们需要什么性教育
在中国,最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各样的性知识普及读物就已经如水银泻地般地逐步遍布城乡了,现在更有了无穷无尽的网上性信息。因此,如果说现在的青少年的性知识还不够的话,那么真正的问题其实是:究竟是什么在阻碍着青少年去方便、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些知识呢?是义务教育。为什么现在还需要课堂的性教育?因为,在当今中国,几乎一切课程都在拼命地“拔苗”和“填鸭”,唯有性教育例外。其实,对于性教育,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或许我们应该把重音放在“教育”这两个字上,而不再仅仅盯住那个“性”字。我认为,性教育也是义务教育,必须遵循义务教育的一般规律:
第一,所有的义务教育都是“超前”的,没有一个人直到造原子弹的时候才学数理化。所以,也不应该有任何一个人直到青春期了,才开始接受性教育。
第二,所有的义务教育在当时都是“没用”的,但却非学不可。所以,没有到青春期的人也必须接受性教育,因为一切教育都是为了提供“知识储备”,否则就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三,所有的义务教育都是“强制”的,不但强制学生,也强制家长,还强制政府。因此,谁也不能拒绝实施或者逃避接受性教育。
第四,如果真教育,就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当然我们认识到性教育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部分之后,难道我们就要开展同质化标准化的性教育了吗?
我们的性教育普适性的性教育是否有效呢,假定在一个高中的全部学生中,有5%
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2015年度第2学期
的人已经发生过性行为,有15%的人在恋爱中,20%的人却连最起码的性知识都没有,那么所谓标准的性教育无论讲些什么或者不讲什么,都会不可避免地会被部分学生们认为是“超前了”,其他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多余的”,还有一些学生则会因为完全什么都还不了解云里雾里不知所措,甚至最坏的情况是学生感觉受到了“启发”而进行“尝试”。所以症结就在于,加入非要把性教育纳入目前国家控制的义务教育体系中的话,那么它就不得不在受众年龄和教育内容这两个方面拼命地达到“一刀切”,不得不忽视掉受众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个体不同的体验或者是阻碍了每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可能。
1985年中国性工作者就已经提出了进行课堂式性教育,但是最后的效果远远没有一对一的具体咨询好。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最算是在现在,受到最多谈论的或者说是推动的还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反而真正解决了很多问题个体私人咨询或者是互联网求助却还没有受到这样的追捧。很长以来的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性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控制青少年的“性”。可是事实告诉我们把性教育当做青春期的“灭火器”是一种妄想。20世纪,在无论是否进行了性教育的国家,青少年性乱交发生率都在一直攀升,仿佛性解放之火熊熊袭来难以扑灭。我们为什么要把性教育想得那么工具化?性教育应该是提升个体性素养,我们教会的不是青少年一堆教条,而是给他们打开一扇门,让他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希望知道什么。
我们骄傲地不是教会了知识,而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去讨论,去了解。揭下困扰青少年那么久又难以启齿的“性面纱”。
参考文献(书目):
[1] 吴敏伦.《亚洲性学的发展》[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
[2] 储兆瑞,张伟新.当前中国性学的敏感问题及未来的整体展望[A].江苏省性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3]阮芳赋.《性态度的形成与改变》[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
[4]储兆瑞.中国世纪之交十个有争议的性敏感问题[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
[5] 樊雅丽. 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
[6] 李银河 .《我的社会观察》[A].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3
[7] 李银河.《性学入门》[A].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本文发布于:2024-03-03 00:5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398647151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程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程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