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发(作者:portfolio)
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文学、影视方面为例
作者:张紫琦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张紫琦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度,有着绚烂的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很多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只是西方宣扬本国文化的垫脚石。为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力争最大限度地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之处,以至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儒家思想;中国武术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21-02
众所周知,中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管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还是武术、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及节日、饮食等生活习俗,都为西方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早在14世纪初,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便以其《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将神秘的中国文化带到了西方世界。16世纪末,当西方基督传教士踏上中国土地之时,中国文化再次被更深层次地了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汉学家,他不仅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同时也是第一位认真研习中国文学和典籍的西方学者。他所带给西方的中国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同时还包括对中国思想文化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与思考。他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其可为国家的政治、哲学、教育体制以及礼俗规范等提供有力的评价标准。如他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游记》中这样写道:“被称为中国圣哲之师的孔子,把更古的哲学家的著作汇编成四部书,自己又撰写了五部。他给这五部书题名为‘经’,内容包括导向正当生活的伦理原则、指导政治行为的教诫、习俗、古人的榜样、他们的礼仪和祭祀以及甚至他们诗歌的样品和其他这类的题材。”[1]而正是儒家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并成为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以《中国的良好风俗》一文这样论述孔子、孟子“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有关中国的记述,谈到了中国皇帝每年举行一次亲耕的仪式。这种公开而隆重的仪式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从事耕耘。不但如此,中国皇帝每年都要知道谁是耕种上最优秀的农民,而且给他八品官做。”[2]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批的中国著作、学术典籍等被翻译后介绍到西方;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相继出版、发表了大量以推崇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相关作品,如法国传教士诺尔翻译了《六本中国经籍》、莱布尼兹写出了《中国近事》、吴尔夫写出了的《关于中国人的实践哲学的讲话》等作品。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等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以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例,在这本著作中,梭罗多次用到中国的儒家经典,其思想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存在很多契合之处。如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
希’,孟子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如果我们谨守着纯洁,谁知道将会等到何等样的生命?”[3]以此来阐述其“人要去恶从善,洁身自好”的主张。与此同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与自然亲近,吃着简单的食物,过着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他听闻成汤王的浴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便每日清晨在湖中沐浴,在晨光中冥想。他倡导朴素的生活方式,强调淡泊心境,并在书中用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来激励人们要坚守自我,不要轻易言弃。可以说,梭罗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梭罗为代表的美国超验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到了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作《消失的地平线》更是处处充满中国文化。小说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位于中国西藏,有着高耸的雪山、美丽的峡谷,到处充满祥和与安宁的理想乐园——香格里拉。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长寿且年轻,更是有着别样的生活方式。詹姆斯·希尔顿不仅将这个神秘的乌托邦置于中国,更是将中国的文化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其也深深吸引了詹姆斯·希尔顿的目光。香格里拉的人们遵循“适度”的原则,信仰“无为”的思想。而这种“适度”的原则和“无为”的思想,使人们对“懒散”拥有新的定义和解释方式,放慢脚步去生活,与西方工业文明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布林克洛小姐将寺中喇嘛的静心修炼总结为无所事事,而最高喇嘛却认为“慵懒对于做蠢事来说是一种美德”。正是这种“中庸之道”和“无为”的思想,使这里的人们崇尚以适度的慢节奏来体味生活。
此外,在对山谷的管理上,儒家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香格里拉采取相对宽松甚至可以说是较为松散的管理模式,而其结果正如主人公康维所看到的,山谷的人们生活富足,大家都亲切和善,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这也再次体现出了西方对中国古代政治管理体制的推崇。
可以说,《消失的地平线》展现了包括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以及中国藏传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现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推崇与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成为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新宠
近年来,西方影视作品乱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面孔屡屡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中国的武术、传统工艺以及服饰、饮食等也成为荧屏新宠。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西方的人们,早在1755年,在巴黎公演的伏尔泰根据中国元曲《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就已在欧洲引起轰动。
首先,中国武术是不能不提及的重要元素。西方一直痴迷于中国武术,成龙和李连杰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功夫之王》《功夫熊猫》《功夫梦》,这些好莱坞大片展现了不同类别、套路的中国武术的精彩绝伦和博大精深,并努力去呈现中国武术的精神和内涵。如《功夫梦》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太极拳的“仙风道骨”,成龙在影片中将“气”解释为万物之本源,体现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再如《功夫熊猫》中,老虎、螳螂、蛇、鹤、猴子分别代表了一种中国武术的拳法,而熊猫的黑白与太极之阴阳有效地结合了起来,道家顺其自热,无为而治,讲求内心平和的思想也在影片中屡次体现。可以说,中国功夫是西方不断追求和发掘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一个元素。
其次是中国精神和中国人的处事态度。灾难大片《2012》展现了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使人类迎来了新的纪元。影片将最后的拯救之地选在了中国,而中国人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的”“诺亚方舟”
的制造。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舍己为人的淳朴的中国形象跃然于屏幕。可以说,坚强、稳重、淡然、友善的中国精神和处事态度已在西方备受赞赏和推崇。
三、中国传统文化要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从文学以及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当我们再次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些影响有时还处于一种浅显、或者说是一种借以利用,甚至有时是误读的状态。
例如: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孔子关于要用仁义和道德来教化百姓的论述,被用来阐述人要简单地生活、注重精神的充实而非物质的享受。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又如,《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最高喇嘛佩劳尔特却是一个卢森堡人,而其所选定的最合适的继承者康维也是英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再如:电影《2012》虽然多次出现中国面孔,赞扬中国精神,而事实上却是世界人民在美国的领导下成功抵抗人类灭亡灾难的过程。而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仅是一种元素,一种西方宣扬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借力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国度,其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自古以来便未曾停歇。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影响力亦是不断加强。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不能仅仅是他国宣扬本国文化的垫脚石。中国文化需揭去自己的神秘面纱,让西方、让世界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应从西方文化中汲取精华之物,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展现自己独特的精彩之处,以至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参考文献:
〔1〕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4〕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发布于:2024-03-01 16:4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2829942757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文学、影视方面为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文学、影视方面为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