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更新时间:2024-03-01 01:50:4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日发(作者:天爷洞)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01条 编制目的

为了指导建瓯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建瓯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02条 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1、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人为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2、保护好市区与郊区的生态通廊和城市氧源地的生态环境。

3、充分利用规划区内的山体、水系、古树名木、绿道及历史文化古迹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各类绿地,构建“点、线、面、环、楔”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有机整体。

4、加强滨水绿地建设,有效保护“面城一重山”的山体绿色背景。

第03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5、《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颁发1992/100号令)

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

8、《福建省省级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9、《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0、《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002)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

13、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14、已批、已建项目或规划文件

第04条 规划范围

根据《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本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层面,市域行政区划范围:用地面积约4233.13平方公里。

(2)第二层面,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建安街道、通济街道、瓯宁街道、芝山街道和高铁新区在内的城市建设用地,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第05条 规划期限: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二章 规划目标

第06条 规划目标

近期(2013—2015年)建设省级园林城市,中远期(2016—2030年)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出发,建成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色显著、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园林城市。

第07条 规划指标

1、近期指标:至2015年,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

2、远期指标:至2030年,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

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08条 规划结构

建瓯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为:“一心、两带、四核四片”。

1、“一心”: 城市绿心,位于建瓯及其周边近郊区范围,规划以古建州中心旅游区为辐射点,包括五凤楼、古城墙、芝城广场等文物古迹,依托城区内部的城市绿地1

系统及城郊的生态林地、农田、水体等景观元素构成建瓯中部的城市绿化核心区域。

2、“两带”:依托建溪、松溪及其两岸的滨水绿化生态景观及两侧的自然山林景观等共同构建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景观通廊。

3、“四核四片”:依据市域内绿地分布特点形成四个辐射区域,分别为:以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西部旅游观光区、以归宗岩风景区为核心的北部休闲观光区、以辰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东部生态园林保护区及以顺阳鸳鸯湖为核心的南部绿色产业区。

第09条 建瓯市大环境绿地规划

1、城市组团隔离绿地:包括沿“两溪”及其两岸的滨水生态景观绿化带,规划溪流沿线各留出30~100米的市级城市组团隔离绿地。

2、生态景观绿地:包括黄华山风景区,归宗岩风景名胜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屏风山公园、云际山公园、顺阳鸳鸯湖、景区辰山自然保护区等。

3、生态防护绿地:包括在建瓯各乡镇之间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林地和生态农业用地等空间形态,在各乡镇组团之间预留和建设较宽阔(300米以上)的生态防护绿地。同时规划在市域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景点及河道沿岸构建生态景观绿化带,有效地改善城镇之间联系通道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构建建瓯市域内重要的“绿色通道”。

第四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第10条 规划结构

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布局以城市山水空间为依托,形成了“一心双环青山绕,三岸彩廊绿水链”的规划结构。

“一心”:以校场山公园、黄华山公园、天马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形成“都市绿心”。

“双环”:依托原古城河,围绕古城形成“文化绿环”。通过绿廊连接城市外围山体,将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形成“生态绿环”。

“三岸”:延伸拓展现状滨水绿带公园,重点打造沿建溪及松溪“两江三岸” 的滨水景观绿化带。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彩廊”:结合区域内自然的水域和绿化建构的多条带形绿廊,形成多条自城市中心通向滨水及山体的绿色通廊。

第11条 规划指标

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绿地总量达到951.7公顷(不包含其他附属绿地),其中公园绿地386.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

表1 中心城区绿地规划指标汇总表(2030年)

序类别 绿地率(%) 人均绿地面积

类别名称

规划面积

代码 (公顷)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平方米/人)

1 G1 公园绿地 386.8 12.8 13.6

防护绿地(城市2 G3 道路、安全卫生) 124.7

4.1 4.4

附属绿地

3 G4 (广场) 14.1

0.5 0.5

小 计 525.6

17.3 18.4

4 G2 生产绿地 61.6

2.0 —

5 G3 防护绿地(其他) 121.9 — —

6 G5 其他绿地 242.6 — —

合 计 951.7 — 33.4

注:1、根据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评审稿),规划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8.5万人。

2、本次规划将广场用地划分为附属绿地(《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无此项分类,且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中绿地分类不一致)。

3、根据《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本次规划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高速公路等其他防护绿地)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

4、本次规划居住区、道路及单位附属绿地未纳入绿地规划指标。

5、“其他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的或亟需改善的生态林地,包含溪流堤岸线堤顶内侧部分绿地。本指标表中其他绿地不包含中心城区建设区以外近郊林区(云际山、归宗岩等)其他绿地约1000公顷。

2

第五章 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第12条 公园绿地(G1)规划

本规划将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分为全市性公园(G111)、区域性公园(G112)、居住区公园(G121)、小区游园(G122)、专类公园(G13)、其他专类公园(G140)、带状公园(G14)和街旁绿地(G15)八类。公园绿地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86.8公顷。

1、综合公园(G11)

规划全市性公园4处,分别为黄华山公园、莲花山公园、鸡公滩公园、太平岭公园,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15.0公顷。

规划区域性公园有4处,总用地面积36.4公顷,分别为南湖公园、柳坑公园、高铁公园、城北公园。

2、社区公园(G12)

规划居住区公园有14处,总用地面积22.8公顷。每处面积宜在1公顷以上,服务半径在1000米左右,宜结合建瓯市的规划管理单元进行建设,为该区域内的居民服务。公园内应建设成人活动场、儿童游戏场、老年人健身设施以及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游憩设施。

规划小区游园有15处,总用地面积9.2公顷。每处面积在2公顷以下,0.4公顷以上,服务半径在500米左右,主要为周边居民服务。公园建议设置儿童游戏场、老年人健身设施、游憩设施等 。

3、专类公园(G13)

规划专类公园有2处,总用地面积62.2公顷。包括位于古城区东北部的植物园天马山公园、位于古城区北部山地公园校场山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4处,总用地面积16.9公顷。包括市民体育公园、城北体育公园、人民体育公园、气象公园。

4、带状公园(G14)

主要沿城市街道、水域等因地制宜的灵活布置,具有一定良好游憩设施的带状绿地。带状公园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为沿溪流河道布置的绿地,一类为沿城市景观道路布置的带形绿地。规划总用地面积117.9ha。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规模较大的带状公园有松溪滨江公园、三江口公园、护城河公园和校场溪公园及部分小型带状公园。

5、街旁绿地(G15)

街旁绿地主要有小型沿街绿地和街道广场绿地两种类型。街旁绿地共20处,总量约6.5公顷。

小型沿街绿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结合道路与三角形建设用地设置,或间插在沿街商业带,或成为居住区的步行入口。

街道广场绿地是在城市空间景观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开敞型的一类街旁绿地,其绿化占地比例不应少于65%。

第13条 生产绿地(G2)规划

生产绿地总面积应不低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即规划近中期(至2020年)达到34.3公顷,远期(至2030年)达到60.7公顷。

本次远期规划生产绿地4处,总量约61.6公顷,分别为木西林公园的苗圃21.2公顷,西郊苗圃9.5公顷、高铁苗圃21.7公顷以及城北苗圃3.2公顷。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3035.25公顷,约占其2. 03%。

第14条 防护绿地(G3)规划

防护绿地包括了卫生隔离林带、道路铁路林带及城市高压走廊等类型,主要结合城市高压走廊、城市主次干道、对外交通、市政设施、水库等进行设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46.6公顷。

1、卫生隔离林带

污染严重的,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与居住用地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50米的防护林带。

污染较少的工业企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应设立宽度不小于30米的防护绿带。

垃圾填埋场四周应设置100米以上的卫生隔离带。

污水处理厂与居住区之间设置50米以上的卫生隔离带。

2、道路防护林带

高速公路两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30米绿化带。

国道两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米绿化带。

3

省道两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5米绿化带。

城市主干路两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5米的绿化带。

3、滨水防护林带

堤岸、江滩绿带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控制在50-100米以上。

非城市水源水库的四周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有堤防的溪流防护绿地最小为堤岸外角外围5米。

4、城市高压走廊绿带

220KV高压线两侧各退不少于15米的绿化带,形成不少于30米的防护林带宽度。

35-110KV高压线两侧各退不少于10米的绿化带,形成不少于20米的防护林带宽度。

5、铁路防护绿带

根据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施行)要求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林带。

铁路主线单侧宽度不小于30米。

铁路支线单侧宽度不小于20米,本次规划控制不小于15米。

第15条 附属绿地(G4)规划

1、居住绿地

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少于30%,古城区改造区块绿地率不得低于25%。

根据居住区人口规模,公共绿地总指标应达到: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人,小区不少于1.0 平方米/人,居住区不少于1.5 平方米/人。

2、单位附属绿地

表2 附属绿地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附 属 绿 地 分 类 规划绿地率不少于(%) 备 注

行政办公用地 3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文化设施用地 40

务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40 古城区≥35%

体育用地 40

文物古迹用地 50

商业用地 25 新建宾馆≥35%

商业服务业用地

商务用地 30

娱乐康体用地 40

医疗卫生用地 45 疗养院≥50%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30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30

供应设施用地 30

公用设施用地

环境设施用地 40

安全设施用地 45

其它公用设施用地 30

工业用地 20

物流仓储用地 25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站场码头用地 30

社会停车场用地 35

绿地与广场 广场用地 60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 35

保安用地 35

3、道路绿地

规划道路绿地的绿地率指标主要按道路性质和道路控制红线宽度确定,具体标准为高速公路绿地率不少于35%,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少于40%,其他道路绿地率不少于20%。

分车绿带宽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城市主干路中央分车绿带不宜小于2.0米;快速路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交通岛绿地应突出城市景观特色,保证行车视线通透。

结合入城口建设2处入城景观点,分别位于新204省道南入城口、浦南高速公路入城口。

4、广场绿地

广场绿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本次规划广场绿地8处,总用地面积14.1公顷。

第16条 其他绿地(G5)规划

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规划区范围以内,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部分松溪、建溪两侧绿地、白鹤山公园、小松溪公园,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的其他绿地面积将达到242.6公顷。

4

第六章 树种规划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八章 分期建设规划

第17条 规划原则及期限

1、遵循“全面规划、重点突出、分布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集中资金,解决当前绿化建设中的紧迫问题,改善城市绿化环境。

3、按照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

4、近期规划期限为2013-2015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

第18条 近中期建设目标与重点

1、近期建设目标

近期建设以创建“福建省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划要求规划区内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以上。郊野公园、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其它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近中期建设重点

(1)改扩建黄华山公园、校场山公园、芝城公园及部分与市民迫切需要的街头小绿地,优化其公园环境和完善其休闲活动设施。

(2)结合江滨路及松溪防洪堤建设,逐步建设完成自水西大桥至规划水南二桥的松溪江滨公园,创造连续的城市带状滨水绿地景观和休闲活动场所。

(3)结合放生池片区改造建设三江口公园,新建莲花山公园、南湖公园及建溪滨江公园绿地,以及各组团的街旁绿地。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4)完成人民体育公园及市民体育公园的改造提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5)结合古城保护及环境整治,建设完善护城河公园,特别是对护城河水系的整治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6)规划近中期建设西郊和木西林部分苗圃,以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苗木需要。

(7)近中期重点建设道路绿地包括:中山西路延伸段(林荫道)、站前大道、瓯宁路、205国道瓯宁路段(林荫道)、江瓯大道、省道204线、北环路、站前路、瑶坪路、人民南路、水南江滨路及江滨路(林荫道),古城区在保持现状道路两侧绿化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低矮型的灌木、花卉。

第19条 远期建设目标与重点

1、远期建设目标

远期建设重点是全面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完善规划区内各类绿地布局,加强外围绿地的控制和建设,充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

2、远期建设重点

(1)完成并完善各级公园建设。

(2)构建滨水绿地网络,继续构建滨江公园,加强城市滨水带建设。

(3)加强建瓯市各片区居住绿地建设,全面提高绿化水平。

(4)加强交通绿色网络建设,在城市内各干道各支路形成绿树成荫的绿色网络。

(5)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高速公路、铁路及滨水沿线形成稳定的生态防护绿地。

(6)完成各类带状公园建设,全面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7)全面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风貌,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育作为城市绿化的基本内容,弘扬历史文化,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 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发展。

5

附 表

附表1 中心城区绿地规划指标汇总表(2030年)

序类别 人均绿地面积

类别名称

规划面积 绿地率(%)

代码 (公顷)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平方米/人)

1 G1 公园绿地 386.8 12.8 13.6

防护绿地(城市道2 G3 路、安全卫生) 124.7

4.1 4.4

附属绿地

3 G4 (广场) 14.1

0.5 0.5

小 计 525.6

17.3 18.4

4 G2 生产绿地 61.6

2.0 —

5 G3 防护绿地(其他) 121.9 — —

6 G5 其他绿地 242.6 — —

合 计 951.7 — 33.4

注:1、根据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评审稿),规划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8.5万人。

2、本次规划将广场用地划分为附属绿地(《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无此项分类,且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中绿地分类不一致)。

3、根据《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本次规划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高速公路等其他防护绿地)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

4、本次规划居住区、道路及单位附属绿地未纳入绿地规划指标。

5、“其他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的或亟需改善的生态林地,包含溪流堤岸线堤顶内侧部分绿地。本指标表中其他绿地不包含中心城区建设区以外近郊林区(云际山、归宗岩等)其他绿地约1000公顷。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附表2 建瓯市近、中、远期重点建设公园绿地一览表

分期建设规划(单位:公顷)

总面积 现状 近中期 远期

序号 名 称 类 型 代码 位 置 (公顷) (2020年) (2030年)

1 黄华山公园 全市性公园 G111 古城区 44.8 31.4 13.4 0.0

2 莲花山公园 全市性公园 G111 水西区 23.4 23.4 0.0 0.0

3 南湖公园 区域性公园 G112 水南区 7.7 5.4 2.3 0.0

4 松溪江滨公园 带状公园 G14 古城区 20.4 2.7 9.0 8.7

5 三江口公园 带状公园 G14 古城区 13.5 0.0 6.7 6.9

6 芝城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古城区 1.6 1.5 0.1 0.0

7 校场山公园 山地公园 G139 古城区 39.6 22.5 17.1 0.0

8 护城河公园 带状公园 G14 古城区 15.1 0.9 9.0 5.2

9 高铁公园 区域性公园 G112 高铁新区 6.0 0.0 4.8 1.2

10 放生池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水西区 1.0 0.0 0.8 0.2

11 莲花西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水西区 1.9 0.0 1.6 0.4

12 气象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 G140 城北区 2.7 2.0 0.7 0.0

13 人民体育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 G140 古城区 3.1 2.9 0.2 0.0

14 市民体育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 G140 水西区 2.7 2.5 0.2 0.0

15 柳坑公园 区域性公园 G112 柳坑片区 16.6 0.0 13.2 3.3

16 天马山公园 植物园 G13 古城区 22.6 12.1 10.5 0.0

17 鸡公滩公园 全市性公园 G111 城北区 12.7 0.0 0.0 12.7

18 太平岭公园 全市性公园 G111 笋竹城区 34.1 0.0 0.0 34.1

19 城北公园 区域性公园 G112 城北区 6.1 0.0 0.0 6.1

20 东门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古城区 1.6 0.0 0.0 1.6

21 东溪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木西林区 1.2 0.0 0.0 1.2

22 中山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水西区 1.1 0.0 0.0 1.1

23 朝天门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城北区 1.2 0.0 0.0 1.2

24 北门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城北区 2.2 0.0 0.0 2.2

25 西镇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高铁新区 2.5 0.0 0.0 2.5

26 瑶坪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高铁新区 1.3 0.0 0.0 1.3

27 笋竹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笋竹城区 1.7 0.0 0.0 1.7

28 木西林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木西林区 3.0 0.0 0.0 3.0

三门-

29 七里街公园 居住区公园 G121 柳坑片区 2.6 0.0 0.0 2.6

30 城北体育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 G140 城北区 8.4 0.0 0.0 8.4

31 校场溪公园 带状公园 G14 城北区 16.1 0.0 0.0 16.1

32 小区游园 小区游园 G122 各区 9.2 0.5 7.4 1.3

33 其他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G14 各区 52.8 23.6 26.4 2.8

34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G15 各区 6.5 2.3 3.0 1.2

35 合 计 386.8 133.7 126.3 126.8

备注:现状绿地面积包括在建工程。6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

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本文发布于:2024-03-01 01:5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229040522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瓯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公园   绿地   城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