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29 14:11: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学院鉴定)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目 录

目 录 .............................................................................................................................................. 0

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 1

1《古诗二首》重难点突破 .......................................................................................................... 10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 19

2《找春天》重难点突破 .............................................................................................................. 34

2《找春天》教学设计 .................................................................................................................. 44

3《开满鲜花的小路》重难点突破 .............................................................................................. 57

3《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 .................................................................................................. 67

4《邓小平爷爷植树》重难点突破 .............................................................................................. 82

4《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91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重难点突破 ............................................................................... 102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设计 ................................................................................... 108

《语文园地一》重难点突破 ....................................................................................................... 125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 133

《快乐读书吧》重难点突破 ....................................................................................................... 144

《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 156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教学设计 .............................................................................. 179

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一、单元概述

1.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春天”,语文要素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2.单元内容构成及编排意图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散文,有童话故事,还有记叙文。课文展现了春天景色的美丽、孩子们找春天的快乐、礼物花籽的神奇和美好,以及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的美好、人物内心的美好。

口语交际的话题《注意说话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命令。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五个板块,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积累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3.单元课时安排

这是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计12-14课时完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

《找春天》: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生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开满鲜花的小路》: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等9个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邓小平爷爷植树》:

1.认识“邓、坛”等14个生字,会写“邓、植”等8个字,会写“爷爷、植树”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默读第三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3.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1.懂得与人交流时,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

2.与人交流时,能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

1.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

2.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

《语文园地》“书写提示”:

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语文园地》“我爱阅读”:

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与写字毫无疑问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要求认识6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这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统编教材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本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了提示。

如:《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找春天》“朗读课文。”“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开满鲜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邓小平爷爷植树》,“朗读课文。”口语交际,话题

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就是“注意说话的语气”,小贴士“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根据不同的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

“注意语气”,学生并不陌生。“注意重音”,是二年级下册提出的新要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多次训练学生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句式的语气。二年级下册,在继续强化落实不同句式读出不同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尝试根据语意读出重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体现了朗读能力的发展序列: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向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过渡。

3.借助插图讲故事

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统编教材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不仅在单元内的数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而且单元与单元之间、册次与册次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二年级上册,就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图片、借助关键词或关键句讲故事。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又引导学生学习借助插图讲故事,而且在上册借助多幅图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借助单幅图讲故事。

5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中,通过泡泡语提示“我能借助插图讲这个故事。”在《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练习题中,提出“借助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在二年级下册的后续单元,还会有借助插图讲故事,以及借助关键词或关键句讲故事等多种方法讲故事的训练要求,直至第七单元“借助提示讲故事”作为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年级下册,不仅继续落实二年级上册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要求,而且在方法习得、能力发展上螺旋上升,从而为中高年级复述课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统编教材语文课后双横线里的字,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认读这些字的字音。

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多次见面、反复识记、整体识记。课前预习时识记、初读课文时随文识记、识字学词环节集中识记、精读课文时随文识记、课后复习等多次见面,带拼音、去拼音、随机抽查、游戏巩固等多种形式反复识记。教师不要过多地甚至逐字地进行字形分析,以免拔高要求,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两种情况例外:(1)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新偏旁放在双横线里的字中,因此,教学时需要对字形进行适当的分析,以达到认识新偏旁的目的。(2)若不分析字形就特别容易混淆或认错的字,如“渴”“喝”等;或分析字形对认读生字特别有帮助的字,如“剪”下面是“刀”不是“力”,“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会意字等。

6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其次,利用多种语境,了解字义,强化生字识记。课文中的词语,课后拓展的词语,以及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等,在这样的语境中了解字义,帮助识记生字。

再次,联系旧知或补充新知,适度拓展,触类旁通,强化生字识记。如,识记“咏”,可以由“咏柳”拓展“咏鹅”“咏梅” 等等;识记“梢”,可以由“树梢”拓展“眉梢”“发梢”等等。

2.写字教学

统编教材语文课后田字格里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这些字,有的是之前已经会认的字,有的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教学环节,无须在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之后,再设置专门的教学环节认读这些字的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主要是随文巩固字音,在书写指导之前巩固字音。

识记字形时,主要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编字谜、编口诀等形象的方法。

书写指导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二年级下册每课要求会写的字一般为八个或九个,通过观察结构,可以把这些字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或包围结构等类别的字,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识记字形的效率。同类结构的字,再观察各部分的宽窄、长短、大小等比例,同样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识记字形的精确度。最后,再抓住关键笔画,如有的字作偏旁时,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发生了变化,或者笔顺发生了变化,压横中线或竖中线的笔画,在

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一个字的结构中起支架作用的笔画,穿插避让的笔画等,牵一发动全身,以达到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端正的目的。

3.朗读指导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这是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1)关于语气的教学

朗读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句式读出不同语气、根据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

(2)关于重音的教学

首先,教师要清楚确定语句重音的原则。确定语句重音,只能从作者的思想内容、语意脉络和听者心理等方面找依据,即语句重音由作品的话语目的和具体的语境决定。

其次,教师要找准语句重音的位置。一般来说,语句中传达新信息的词语、中心词、体现语句间逻辑关系的对应词、描摹形象再现情景的关键词等,可以作为语句重音。

再次,教师要掌握语句重音的表达方法。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提高加大声音、降低放轻声音、重音前后加停顿、放慢语速等方法来表达语句重音。

4.借助插图讲故事

借助插图讲故事,首先要了解插图的主要内容。其次,要知道插图对应的课文段落,抓住关键语句。

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如《开满鲜花的小路》,插图呈现的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条小路上依次是刺猬太太的家、狐狸太太的家、松鼠太太的家;插图对应课文第6-12自然段,关键语句是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看到的景象和所说的话。

《邓小平爷爷植树》,插图呈现的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插图主要对应课文第3自然段,关键语句是围绕植树进行的动作描写,还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最后,借助图片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讲故事。

5.实践活动:找春天,植树

本单元有两次实践活动:

在《找春天》中,泡泡语“我们也去找春天吧!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课后思考题“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中,泡泡语“植树节的时候,我们也去植树吧!”

两次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学完相应课文后进行,时长各为两个星期;可以个人行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行动;成果展示方式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小报展示,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现场汇报。总之,实践活动落实要保障时间,要重视过程,要展示汇报。

9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1《古诗二首》重难点突破

一、课文内容解说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和理解。

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的意境。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行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行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清新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前两行写诗人看到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

1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的生命力;后两行写诗人想到的,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两课时完成。

11

“堤、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古诗《村居》。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第二课时:学习古诗《咏柳》。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希望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展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初步感受古诗独特的节奏和韵味儿,熟读成诵;运用多种方法将诗歌中的情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五、教学过程简述

这是本课两课时的教学过程。

其中“识记生字,感受韵味”“想象画面,体悟美好”“朗读积累,背诵古诗”这三个环节两课时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课时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赏春、找春、说春,一起走进春天,开启两首古诗的学习;而第二课时以谜语引趣开课,直接导入古诗《咏柳》的学习。第一课时以小结学法、书写生字结束新课,而第二课时书写生字后,以拓展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丰富学生积累来结束全课的学习。

六、重难点的突破

1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首先要准确认读这些字的字音,注意“莺、咏、妆”都是后鼻韵母,“醉、丝、裁”均为平舌音。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

这是第一课时要认识的5个生字:

①“莺”可以组词:黄莺、莺歌燕舞。通过插图,让学生知道:“莺”是一种鸟,所以“莺”字下面是“鸟”字;它的羽毛颜色艳丽,黄黄的,所以叫它“黄莺”;它的叫声还很动听,所以我们把这种体色艳丽,叫声悦耳的鸟叫做“黄莺”。

②“拂”可以组词:吹拂、春风拂面。“拂”在这里是轻轻地擦过,轻轻地抚摸的意思,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拂”字是提手旁。

③“堤”可以组词:河堤、堤岸,“河堤”就是沿河边修筑的挡水建筑物,那么,沿江边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叫——“江堤”,它们都与泥土有关,所以“堤”字是提土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知道汉字的形旁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生字,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意思。

④“柳”:诗句中的“杨柳”就是柳树,借助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组词:柳条、柳枝、柳叶。

⑤“醉”可以组词:醉酒、喝醉。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人写的“醉”字,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能让人喝醉,美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也能使人陶醉、沉醉。

1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的图画有助于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这是第二课时要认识的6个生字:

①“咏”随诗题识记,唐朝有位诗人叫贺知章,他看到柳树十分喜爱,便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歌咏柳树,就是《咏柳》。“咏”就是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骆宾王曾写下《咏鹅》。

②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分别识记 “妆”和“裁”;教师范写“妆”字,提示书写要点: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字让出空间。

③“丝”和“绦”,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绿丝绦”在诗中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这一教学过程中,顺势识记“丝、绦”,并范写“丝”字,提示书写要点:上长,下宽;四个“ㄥ”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横”最宽。

④ “剪”,可以组词:剪刀、裁剪、剪裁,所以形旁是刀。学写“剪”字,要注意上长,下短;上部分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所以,下方“刀”字要写得短一些。

识记生字后可以利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资源,巩固认读和记忆。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都含有相同的会认读的字,让学生在“读一读,记一记”后,通过师生互玩“我说你接”的游戏,积累这些词语,并潜移默化地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

1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妆、丝、剪”三个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在刚才的识字教学环节顺势完成书写指导;“诗”“村”“童”在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碧”和“绿”在第二课时指导书写。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落实“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4个是左右结构,且书写时都要注意左窄右宽;4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做到上下对正,以写得端正、平稳。

写字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穿插与避让。

“诗”,“讠”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上为“土”,第二横最长,盖住下面的“寸”。

“村”,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点相互避让。

“童”,横画最多,且长短不一,但间隔比较均匀,上面“立”字的最后一笔横最长。

“碧”由“王、白、石”三个字组合而成。“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提,下方的“石”字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平衡。

“绿”左边为绞丝旁,第二笔“ㄥ”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右边为“录”字。

3. 朗读古诗,想象画面,体悟美好

15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教学时,可以学生自读、教师范读、个别读、分男女生或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配上音乐诵读等等,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味,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感受春天的美好。

(1)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后再读古诗,要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能模仿教师读出停顿和节奏。能初步感知《村居》中的“天”、“烟”、“鸢”和《咏柳》中的“高”、“绦”、“刀”,是古诗的押韵,能注意语气和重音,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2)细读古诗,想象画面

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理解诗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体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帮助学生对古诗形成整体的、形象的感知。

①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中描绘了在乡村居住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学习《村居》第一行,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草长、莺飞在什么时候?了解“二月天”,就是农历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么,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小草长什么样子?黄莺是怎样飞的呢?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村居》第二行,通过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感受杨柳的美与温柔。围绕“醉”字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春烟”指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那么,杨柳为什么会“醉”在这烟雾缭绕的春光中呢?是喝醉了酒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早春二月,小草悄悄地长出嫩绿的、尖尖的芽儿,

16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黄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还唱着欢乐的歌儿;岸边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温柔地抚摸着堤岸。有青青的小草、欢快的黄莺陪伴,有春风的吹拂,杨柳怎能不陶醉在这如诗如画,如烟如雾的春光中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一、二行诗句,感受这幅醉人的“春景图”。

学习《村居》第三、四行,说说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教师相机指导:“归来早”就是早早地回到了家;“纸鸢”就是“风筝”,相传它是三千年前,我们的木匠之祖鲁班发明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愉悦之情。

接下来,围绕“忙”字展开想象。先说说“忙”字有哪些词语朋友,从这个“忙”字你体会到什么?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这两个小童在说什么?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悟到这一个“忙”字,道出了多少欢乐,多少期盼,多少烂漫的情怀啊!放风筝的孩子们也成了春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好一幅“乐春图”!指导有感情朗读诗句,学生带着生活中的体验,读出诗歌中的情趣。

② 诗句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借助生活积累,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学习《咏柳》第一行,说说这行诗写了些什么。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就是碧绿色的玉,用以比喻春天嫩绿发亮的柳叶。一树,是满树的意思,其中“一”表示满,全。告诉学生,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指导有感情朗读诗句,高高的柳树好像全是用碧玉装扮成的,读出柳树碧绿碧绿,且绿得发亮的感觉。

1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学习《咏柳》第二行,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对这行诗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万”和上一行中的“一”一样,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这千万条垂下的柳条像什么?诗人眼中,这柳树如同碧玉一样的姑娘,碧绿的柳条垂下来,就像姑娘身上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指导学生读出柳条多且柔软美丽的样子。

诗的前两行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柳树长满嫩绿的新叶的景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一、二行诗句。

教师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读出柳树的美。

学习《咏柳》三、四行诗句,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柳树,诗人想到什么呢?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 “春风”这把“剪刀”还能裁剪出什么呢?谁有那么神奇的力量拿着这把剪刀呢?一连串地追问,让学生认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苏醒的不仅有美丽的柳树,还有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其他的生命。引导学生带着体会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

(3)再读古诗,体悟美好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古人爱以柳叶、柳条、柳树来写春景春意,那是因为“柳”是生机盎然的春天的象征。

再读古诗,体会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1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4.背诵古诗,丰富积累

在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体悟的基础上,可以以补白的形式,填空背诵古诗;可以以想诗中画,读画中诗的形式,看图背诵古诗;还可以配乐背诵古诗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

课后可以请学生朗诵自己收集的赞美春天的诗句,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其它描写春景的古诗,丰富学生的积累。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皆为流传千古的写景佳作,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写诗人早晨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作者先发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再写实景,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娇美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全诗语言浅近明白,表现手法独特,生动描绘了西湖六月独有的美景,诗文表面上是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实际上是表达对友人深情地挽留。

19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诗人心情舒畅愉悦,面对草堂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诗中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翠绿的柳树、鸣叫的黄鹂、蓝蓝的天空、飞翔的白鹭、西岭的千秋雪、东吴的万里船,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课两首古诗的插图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加之色彩的晕染,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彩墨画,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第一幅插图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用浓墨晕染出近处的荷叶,淡墨着色表现远处的荷叶,虚实结合,碧叶亭亭,荷叶田田,充满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勒,花瓣点粉色,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尽显凌波仙子之态。整幅画面清波微漾,碧荷粉莲,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好一幅夏日荷韵图。

第二幅跨页的插图配诗《绝句》,画面是写意山水,天地遥相呼应。近处,翠柳依依,黄鹂欢唱,草堂映绿,泊船待发;远处,山雾缭绕,西岭积雪;天空,白鹭成行,展翅远飞,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春景图。整幅图色彩明丽,春意盎然,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咫尺万里之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写景的古诗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写景古诗,要学会抓住相关景物,想象画面,进一步理解诗意。本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景物,了解诗中美景,在头脑中构建画面,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1. 学习识字、写字。

2.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导入:同学们,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看,这就是西湖十景(课件出示图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巷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是呀,最美西湖,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在西湖的净慈寺边,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板书诗题,自读诗题。(认读“慈”,注意慈字是平舌音。)

(三)理解诗题

出示“晓”,我们原来学过的“春晓”的“晓”和这里的“晓”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早晨”。(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现在,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上,诗人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再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生字:晓、慈、毕、竟、映)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生字,强调“竟”、“映”后鼻音;“慈”平舌音。

3.去拼音打乱顺序后,开火车再认读生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晓”可以联系已学古诗《春晓》识记,通过日字旁,知道“晓”与日有关,是早上的意思,组词:春晓、知晓。

2.“慈”可以组词:慈爱、仁慈,联系诗题中“净慈寺”随文识记。

2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3.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分别识记“毕——比”、“竟——境” 、“映——英”;“毕”可以组词:毕业、毕竟;“竟”可以组词:毕竟、竟然;“映”可以组词:倒映、放映。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味

1.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给同学正音。

2.读出节奏:读古诗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受画面

(一)导入: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教师再次诵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荷花、荷叶)

(二)学习第三行:接天莲叶无穷碧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行诗写的是荷叶?写出了荷叶什么特点?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2.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的莲叶是什么颜色?(绿色)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无穷碧)

3.除了绿色,你还能感受到莲叶有什么特点?(与天相接、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铺满整个湖面。)

(板书:接天 无穷碧)

2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4. 指导朗读。

这莲叶可真多啊!满湖的莲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太壮观了。指名读。

5.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学习第四行: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读一读,找一找。诗中哪行诗写的是荷花?(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2.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红)是怎样的红呢?(粉红、火红、鲜红、红彤彤、红艳艳……)

3.荷花不仅红,在朝阳的映照下,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别样红: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的娇艳,红得耀眼……)

(板书:映日 别样红)

4.指导朗读,读出朝阳映照下荷花之红艳。

5.指导读好三四行诗。(男女生轮读,师生合作读。)

(四)读诗句,想象画面,谈感受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闻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吧!

(看哪,那满湖碧绿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朵朵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这荷花红得多美呀!荷花不仅颜色美,还会散发出清新的香味……)

2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五)借助图片,指导朗读

让我们来欣赏这美景,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吧!(课件出示图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齐读三四行诗。

(六)学习第一二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导入:这么美的景色,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观察思考:

诗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此时的西湖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西湖四季图:苏堤春晓莺鸣柳夏日西湖荷韵美 秋霞夕照雪峰塔

冬寒不眠断雪桥)

3.指导朗读。

尽管西湖四季如画,但诗人更爱西湖六月的美景。如此与众不同的风光,难怪作者脱口而出——(学生读一二行诗)六月的西湖与平时不同,是因为有那——(学生读三四行诗)

4.配乐朗读:让我们和着音乐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吧!(课件出示整首诗)

四、熟读成诵,学唱古诗

(一)师生对读,引导背诵

25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夏日的西湖美得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边想象画面,边背诵诗文。(背诵全诗)

(二)学唱古诗

诗不仅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诗吧!

五、抓住特点,指导书写

(一)这首诗中,我们要学写四个字,出示“湖、莲、荷、穷”。齐读,正音。

(二)怎么记住它们呢?自由交流,分类识记。

(三)怎么写好它们呢?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莲”、“ 荷”和“穷”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湖”是左右结构,注意三部分的占位,要写得紧凑。

重点指导:

“莲”和“荷”,都是草字头,草字头要写得扁而长。

1.“莲”字下边的“连”先写“车”,后写“辶”, “辶”点的收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伸展,托住上面的“车”。

2.“荷”字下边的“何”右边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四)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26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杨万里还写了一首诗《小池》,也写了荷叶,课后读一读,想想诗中的荷叶和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导入:春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春天里,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他居住的草堂,感受一下那里美妙的春光。清晨,诗人被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惊醒,他推开窗一看,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绝句》。

2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二)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认读“绝”)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生字:绝、鹂、鸣、含、岭、泊)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的生字,强调“鸣”、“岭”后鼻音,“鹂”边音。

3.去拼音打乱顺序后,开火车再认读生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绝”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鹂”利用图片,对照识字。出示图片,强调诗中“黄鹂”指的就是一种体色艳丽,叫声悦耳的鸟,所以鹂字右边是“鸟”字。

3.“含”“鸣”通过动作演示识记。用“含”可以组词:包含、含泪;“鸣”可以组词:鸣叫、鸟鸣。

4.“泊”“岭”可以通过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泊”就是停船靠岸的意思,有水才能停船,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白;“岭”就是指高大的山脉,左边是山字旁,右边是“令”。

2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5.“行”是多音字,可以利用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不同语境中“行”的不同读音。例如:“行走”、“人行道”读xíng; “一行白鹭”、“绿树成行”读háng。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味

1.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给同学正音。

2.读出节奏:读古诗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一)读古诗,圈画关键字词

1.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方框圈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黄鹂 白鹭 翠柳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二)学习第一、二行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从这两行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用小三角形标出来。(黄、翠、白、青)

2.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边想象画面。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读一二行诗句。

29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此时正是春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诗人看到的是怎样的柳树?看到这翠柳,又会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哪首诗?(课件出示:《咏柳》)

像这样翠生生、油亮亮,绿的像玉石般的柳树就叫做翠柳。

(2)春天来了,翠柳依依,黄鹂在干什么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鸣)想一想,小黄鹂在说什么呢?在想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3)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词卡(白鹭),读词,你知道了什么?对,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字型来了解字的意思。

(4)(课件出示:一行白鹭图片)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看,天空中的白鹭是往哪里飞?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上)白鹭是怎么飞的?为什么这样飞呢?教师相机讲解白鹭排成一行飞的原因。

(5)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让我们一起飞到湛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啊?指名学生说。

(6)男女生读,小组读。

4.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行诗。

黄鹂与翠柳,黄绿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声有色的画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行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指名读三四行诗句。

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1)看到如此美的春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这时,他又看见了什么?(板书:千秋雪、万里船)

(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晶莹闪耀。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说。

(3)千秋雪是怎样的雪呢?我们来算一下吧!一年里有一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千年不化的积雪就叫做千秋雪,“千秋”表示时间很久很久。齐读。

(4)如此美的西岭雪景,杜甫时时都能透过窗户欣赏到,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窗框就成了画框,这就叫“含”,(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5)诗人向门前望去,只见一艘艘大船在水边微微摇晃。(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泊”的意思,就是指停船靠岸的意思。

(6)有人说,这些船是从成都驶向东吴的;也有人说,这些船是从东吴回到成都的,真有意思啊!那杜甫居住的成都离东吴到底有多远呢?(课件出示唐代地图,标注成都与东吴的距离)教师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万里”表示距离很远很远。齐读。

2.指导朗读三、四行诗。

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诗人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四、背诵古诗,升华诗情

(一)引导背诵

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起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1.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两个黄鹂鸣翠柳)

2.他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一行白鹭上青天)

3.站在窗前,他看见了一幅镶嵌在窗户里的风景画,那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4.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师生合作,对读古诗

(三)学唱古诗

有人说,诗就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四)熟读成诵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一)这首诗中,我们要学写四个字,出示“绝、吴、含、岭”。

齐读,正音。

(二)怎么记住它们呢?学生自由交流,分类识记。

3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三)怎么写好它们呢?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绝”和“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含”和“吴”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结构比例不同,“含”是上宽下窄,“吴”是上窄下宽。

重点指导:

“含”:“人”的撇、捺要舒展。要盖住下面的部分,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略扁。

“岭”:“山”作偏旁时,竖折略向上斜。右边 “令”的撇,起笔要略高于山字旁,撇从竖中线向左穿插,伸到山字旁右下角。

(四)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六、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一)画一画:将《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画成一幅美丽的画。

(二)找一找:杜甫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3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2《找春天》重难点突破

一、课文内容解说

《找春天》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春天来临时到田野去寻找春天,并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题中的“找”字既点明了时间是早春时节,又是行文的线索。

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以“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为线索,开启了寻找的浪漫之旅。开篇连用两个感叹句,总起全文,突出了春天到

3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来时孩子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接着,用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切地寻找春天的动感画面。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第4至7自然段,围绕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四种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四个问句独立成段,句式相同,用醇美的想象和充满情趣的儿童语言抒发了孩子们找到春天的喜悦之情。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也说明春天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快快去寻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35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写“冲、姑、娘、寻”四个字。

第二课时:字词巩固;学习课文第4至8自然段;拓展运用,仿说句式;写“吐、柳、桃、荡、杏”五个字。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激发寻春之愿。

初读课文,多元识字,初识春之讯息。

融情于读,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开启寻春之旅。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36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朗读想象,积累语言,学习课文4至7自然段。

朗读想象,拓展画面,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拓展运用,仿说句式。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实践延伸,升华情感。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识字量大,需要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首先,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其后,教师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中顺势而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遮”是翘舌音。“嫩”字的读音是难点,提示学生“嫩”字声母是鼻音,韵母是前鼻音,强调读准确。“触”的读音易错,学生容易与“zhù”“cù”混淆,要注意区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本课的14个会认字进行分类整合呈现,多元识字。通过动作演示、看图猜字、字形演变等方式,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识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同时也适当了解汉字发展的进程.

(1)动作演示识字

3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第一组由生字“脱、寻、探、解、触”组成的词语都是动词,可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教师可引导学生做“脱”下外衣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轻轻地触一触自己的脸颊,感受“触”的动作的轻、快。

(2)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第二组由生字“袄、姑、嫩、符、杜、鹃”组成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识记。

学生对棉袄、姑娘是熟悉的,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强调衣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即可。

识记“嫩芽”一词,可出示多种植物嫩芽的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识记“音符”则可以让学生联系音乐课本中所见,出示各种音符图片,直观地感受“符”是一种标记、记号,“音符”就是记录不同长短音的符号。识记“杜鹃”,可以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加深“杜鹃是一种鸟类”的印象。

(3)猜字读词,积累叠词

教师可以做遮遮掩掩的动作让学生猜字读词,了解“遮”的意思就是“掩”,“遮遮掩掩”是一对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AABB式的词语。

从而引出课文中另外两个词“躲躲藏藏” “叮叮咚咚”。这三个新词都是叠词,在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把叠词集合在一起认读、识记,丰富语言的积累。

(4)字理识字

通过演示 “羞”字的演变,能帮助学生识记。

3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甲骨文 ,像一个人手持羊头的样子。后来,字形逐渐演变。它的原意是指谦恭进献烤羊,后来引申为恭敬的、惭愧的。

2.写字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均为合体字,教师可以集中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落实“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看结构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字的结构。其中,“冲、姑、娘、吐、柳、桃”6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寻、荡、杏”3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

看比例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冲、姑、娘、吐、柳、桃”6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而本课上下结构的3个字比例各不相同,“寻”是上窄下宽,“杏”是上宽下窄,可以对比书写。“荡”是上扁下宽,注意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寻、柳、荡”这三个字,需要教师在指导书写时提醒学生关注关键的笔画。教师要加强示范,重点指导写好笔画的穿插避让,把字写端正。“寻”字下面“寸”的“一横”要写长,托住上面部分。“柳”字左窄右宽,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提醒学生“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变成点。“卯”的第三笔是“撇”,写的时候要穿插到木字旁“点”的下方。指导书写“荡”字,要注意上下结构,草字

39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头扁扁的,“横”要写得长一点,盖住下面部分。第七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折折钩”。

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继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融情于读,指导语气和重音

在《找春天》一课的教学中,“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其中,“注意语气”已多次训练过,“注意重音”是本课对学生的新要求。建议老师们根据文中句式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可以分为三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第一类是文中的感叹句、反复句式。

文本开篇是联袂而来的两个感叹句,好像情难自抑的脱口欢呼。可以采用代入角色体验读的方法指导朗读。你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怎么读能表达小朋友的心情呢?第一个“春天来了”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第二个“春天来了”是告诉所有人,那就要更大声地告诉大家呢!指导学生读出喜悦、兴奋之情。

文末,孩子们再次欢呼着:“春天来了!”至此,春天已浓墨重彩地登场,孩子们岂止找到的是春天,还有那一颗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欢快踊跃的童心。文尽而意无穷,水到渠成,读出那份惊喜之情。

课文第3自然段,我们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动作体验的方法指导朗读。春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挂联句中两个叠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做动作体会“害羞”,想象“害羞的小姑娘”的画面。句子读得轻而缓。春天好像在和“我

4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她的踪迹呢?抓住并列反复的“找哇,找哇”指导朗读,重音落到“找”上,语气词“哇”要读得气息深长,读出所蕴含的耐心与期待之情。

第二类是文中的排比句。

课文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我们可以采用想象补白,情境引读的方法指导朗读。到处都是春天的信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她?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找到“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并通过重读这几个词表达出找到了春天的欣喜。

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通过情境描述,紧扣“荡”“摇”“叫”“笑”这些动词,拓展春天的画面,感情引读,体会春天的活泼。

第三类是文中的拟人句、比喻句。

课文第4至7自然段构段相似,由4个疑问句组成。教学中重点指导读好第一句。首先引导学生读懂句子,将“小草”与“眉毛”联系起来,知道小朋友找到了春天,小草就像是春天的眉毛。接着,让学生尝试练读,试试怎样读更好,通过朗读体现是否读懂句意,从而进行重音的朗读指导。

根据这一组句式的特点,4句话的重音分别落在“眉毛”“眼睛”“音符”“琴声”上。读好重音要根据语境有所变化,突出重音的方法有重读(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轻读、拖长、快中显慢等。

?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4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用温柔绵长的声音把“眉毛”轻读、轻吐出来,表现出小草青青浅浅、稀稀疏疏的样子,给人以美好、亲切的感受。

?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早春的野花十分稀少,很难发现。为了表达发现之后的喜悦之情,可以把“眼”的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尾音上扬。

?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用“音符”形容嫩芽,说明嫩芽初发,比较小。读这个词时,“符”的读音可拉长,尾音上扬。

?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读“琴声”时,“声”的读音拉长,尾音上扬,表现小溪的欢快。

4.朗读想象,拓展画面,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课文第4至7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品读词句并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分为三个环节逐层推进。

环节一,自读自悟,提取文字信息,找出景物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4至7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用上提示:孩子们找到了(什么),它就像是春天的(什么)。引导学生准确地提取出文本中的相关信息。

环节二,品读词句,想象早春画面,生发情感

4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学生交流说感受,教师相机出示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四句话的相同句式:什么景物+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接下来,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懂句子,想象画面,知道文中的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从而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1)品读描写小草的句子。

抓住“探”体会,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本意,再换词,和“长”比较哪个用得好?引导想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说探出头来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可将草芽图片与眉毛对照,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短而细小。

(2)品读描写野花的句子。

抓住“一朵两朵”体会早开的野花已迫不及待开放,想象着野花像睁开眼睛来看看这个世界了。

(3)品读描写嫩芽的句子。

嫩芽像什么?想象树木吐出点点嫩芽的画面,抓住“吐”字想象树木长芽时的动态,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树木慢慢吐出芽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句子加深体会。

再将“嫩芽”图与“音符”图重合,通过直观画面再次体会嫩芽像音符,小而多。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就有画面感,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就能读得更好了。

(4)品读描写小溪的句子。

4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视频出示“解冻的小溪”, 引导学生体会随着温度的上升,冰冻的小溪开始解冻融化了。紧扣“叮叮咚咚”,体会小溪从解冻到奔流时的欢快。

环节三,内化转换,整合语言,自由表达。

(1)看板书小结,给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支架。通过读懂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通过想象画面,把这些景物想象成春天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多么美妙啊!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读懂的句子内化转换,整合为自己的话,自由表述出来,可以借助板书的辅助,围绕春天的景物,用几句话说一说春天的特点,说清楚文中的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找春天》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找春天》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春天来临时到田野去寻找春天,并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课题中的一个“找”字既点明了时间是早春时节,又是行文的线索。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以“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为线索,开启了寻找的浪漫之旅。开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句,总起全文,突出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接着,用一连串的动词“脱掉”“冲出”“奔向”描绘出孩子们急切地寻找春天的动感画面。第3自然段,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的运用和并列反复呈现的“找哇,找哇”,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人对“寻春之旅”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第4至7自然段,围绕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四种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四个问句独立成段,句式相同,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流动的声音比作琴声。用醇美的想象和充满情趣的儿童语言抒发了孩子们找到春天的喜悦之情。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也说明春天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春天。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快快去寻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45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词句,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拓展延伸,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46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激发寻春之愿

(一)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听边唱,表演动作。

(二)引入课题: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初识春之讯息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第一至三自然段,提示学生“遮”是翘舌音。第四至七自然段,“嫩”字的读音是难点,提示学生“嫩”字声母是鼻音,韵母是前鼻音,强调读准确。第八自然段,“触”的读音易错,学生容易与“zhù”“cù”混淆,要注意区分。

47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1.第一组:生字“脱、寻、探、解、触”组成的动词

认读词语“脱掉、寻找、探出、解冻、触到”,借助做动作识记。

2.第二组:生字“袄、姑、嫩、符、杜、鹃”组成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1)认读词语“棉袄、姑娘”,联系生活经验识记,强调衣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

(2)出示多种植物嫩芽的图片,认读词语“嫩芽”。

(3)联系音乐课本中所见,出示各种音符图片,识记“音符”。

(4)认读“杜鹃”,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帮助识记。

3.第三组:生字“遮”“掩”组成的词语

(1)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字读词“遮遮掩掩”。

(2)了解“遮”的意思就是“掩”,“遮遮掩掩”是一对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AABB式的词语。

(3)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两个,认读积累新词“躲躲藏藏、叮叮咚咚”。

4.第四组:生字“羞”组成的词“害羞”

演示“羞”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

甲骨文,像一个人手持羊头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隶书。它的原意是指谦恭进献烤羊,然后引申为恭敬的、惭愧的。

4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4-02-29 14:1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187072150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重难点突破及完整教学设计.pdf

标签:学生   古诗   想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