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

更新时间:2024-02-29 09:17:47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摘要怎么写)

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

龙源期刊网

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

作者:薛原

来源:《读天下》2012年第03期

不要说别人,恐怕就是他自己也不会想到,27岁时在比利时与一位同龄画家的邂逅和为对方正在创作中的一本以中国为背景的连环漫画提供的帮助,竟然给自己的晚年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自己当年在这本连环画中给作者的帮助,而在西方成了来自中国的艺术大家。他就是雕塑家张充仁,这本连环画就是丁丁历险记系列中的《蓝莲花》。

张充仁在1934年5月1日的留学日记里如此写道:“埃尔热为《20世纪报》绘星期画报,欲取中国材料,索余帮助……余欲尽力而为。”

埃尔热与张充仁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从小喜欢画画,都在教会学校读书,都在浓郁的宗教传统气氛中长大。不同的是,后来张充仁还是进了美术学院,而且还得到机会到比利时留学,而埃尔热则完全依靠自己的天赋和勤奋逐渐赢得了声名。1934年春,埃尔热着手创作以中国上海为背景的连环画《丁丁在远东》,这本《丁丁历险记》就是后来的《蓝莲花》,而张充仁也就成了《蓝莲花》里的“小张”。

在《蓝莲花》创作中,先由埃尔热编好故事给张充仁过目,修改后由埃尔热起铅笔画稿,然后由张充仁修饰,包括画面中的街道、人物等。即便是放到今天来看,《蓝莲花》里的一切,除了丁丁和小狗白雪等主角外,无论是故事的情节、场景、人物等,有很多篇幅都是纯粹的中国风格,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而这些很难出自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欧洲画家之手。其实,张充仁在许多画面上也很巧妙地“镶嵌”上了自己的名字,如许多幅画面上的某个角落里的一个招牌或幌子上写有“充仁”或“张充仁”。另外在画面上还多处出现了当年的口号:“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三民主义救中国”等标语。还有“有田千顷不如薄艺在身”、“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等格言警句,这样的话,也体现了张充仁其时的观念和思想。

在《蓝莲花》中,埃尔热还把张充仁画成了一个小男孩“张”,成为丁丁在中国的患难之交。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共有二十四本,所描绘的主角中只有一位是真实人物,这就是张充仁。应该说,是《蓝莲花》让张充仁在欧洲扬名。

晚年的埃尔热在回顾自己创作《丁丁历险记》和艺术生涯时,正是因为《蓝莲花》,他的视野才得到了拓展,“而张充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5年夏天。张充仁结束了自己在比利时的四年留学生活,他最初是学油画,和吴作人同学,但后来因被雕塑导师看中,而改学雕塑。留学回来的张充仁在上海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私人西洋画室“充仁画室”。当年在上海,对许多想学画的年青人来说,有美院好考,充仁画室难进之说。

龙源期刊网

其实对于执着于艺术的张充仁来说,他的劫难是在“文革”时期,他和林风眠、刘海粟是上海美术界在文革时期被批斗得最多的三位艺术家。因在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张充仁曾创作过一件蒋介石骑马胜利回来的雕塑小样,这件雕塑小样,在文革初期,虽然被张充仁一锯为二,但仍被用来作为他的现行“反革命罪证”。

文革后的张充仁作为艺术家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但他再次远走欧洲,这要感谢《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已到生命暮年的埃尔热,与张充仁再次联系上了,于是便有了张充仁在1981年3月的比利时之行:《蓝莲花》中真实的“记者张”在比利时受到了凯旋般的欢迎,《蓝莲花》也再次重版……张充仁为已患重病的埃尔热塑了一尊头像。1985年,垂暮之年的张充仁离开祖国,远赴法国,以一名雕塑家的身份在法国定居,他自己的故事,也成为“张,一个变成真人的神话”。

作者介绍:

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

本文发布于:2024-02-29 09:1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169467150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充仁《蓝莲花》里的印记.pdf

标签:埃尔   中国   比利时   雕塑   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