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更新时间:2024-02-28 08:15:25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经常打喷嚏是怎么回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的字。

(1)甚聪惠 甚:_______ 惠:______________

(2)乃呼儿出 乃:_______

(3)孔君平诣其父 诣:________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词。

而:________ 啖:________ 去:________ 欲: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仕

B.或曰:“啖菱须去壳。”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句子省略的成分。

(______)曰:“我非不知。并壳者,(______)欲以(______)去热也。”

[4]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

1 / 7

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的词语。

(1)白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文阅读。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填空题

(1)文章写树从____、____、____再写到____。写果实是由____写到____、____、____。

(2)文章大量运用___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____、____、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

[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2 / 7

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 (2)相委而去

(3)下车引之 (4)甚聪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设果。

(2)孔指____________以示儿曰……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_____)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_____)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_____)

[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孔君平由“______”而联想到小儿姓“___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7. 阅读理解。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①,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②,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③。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④粉则太白,施朱⑤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⑥,齿如含贝⑦。”

注释:①止:与下文“退”相对,指留下。②臣里:我家乡。③东家之

3 / 7

子:东边邻居的女儿。④著(zhuó):搽。⑤施朱:涂烟脂。⑥束素:一束白色生绢。这是形容腰细。⑦含贝:比喻牙齿整齐洁白。

[1]上文哪些语句影响到课文《白鹭》作者的遣词造句?请用“________”画出来。

[2]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例:(止)—(退) (____)——(____) (____)——(____)

8. 课外类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①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②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③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①贯:穿透。②然后:这样之后。③劈:切开。④盈: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创虽愈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

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

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

10. 课文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自己读书的情况,谈谈你对“读书三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匡衡苦学

[汉]刘歆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⑦以书,遂⑧成大学⑨。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及.达到。②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③邑人:同县的人。④大姓:大户人家。⑤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⑥佣:做工。⑦资给:资助,供给。⑧遂:于是,就。⑨大学:大学问家。

[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 )

A.私逮刑讯 B.狗逮老鼠 C.逮捕犯人 D.力有不逮

[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匡衡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5 / 7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言文阅读。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①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②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③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④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徙:迁移,移动。②已而:不久。③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④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下令猎于北郊( )

(3)民皆徙避之( )(4)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

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

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6 / 7

[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

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________

欲言恐君性急:_________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我道君性急,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本文发布于:2024-02-28 08:1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079324274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句子   下列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