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2-28 08:12:0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垃圾分类的资料)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誉之曰

物莫能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 ______ 。

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 ______ 。

3.当有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___ ______ 。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 为 设果。

②孔指 以示儿曰……

5.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②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③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6.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7.孔君平由“ ”而联想到小儿姓“ ”,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8.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中道:半路。③反:通假字,同“返”,返回。④焦:皱褶。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⑥去:弹下(身上的灰)。⑦大行:即今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交界处。⑧方:正在,时间副词。⑨驾:车。

9.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曰:“吾用多。”

___ ______ 。

②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___ ______ 。

10.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

___ ______ 。

11.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

___ ______ 。

12.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⑥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

(2)解释下列句中的下划线字。

①岁计有余者 岁:

②然旋读旋忘 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___ ______ 。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___ ______ 。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 ______ 。

13.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

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

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⑤(rǔ)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②反:同“返”,返回。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④坐:同“座”,座位。⑤女:同“汝”,你。⑥折节:放下身架。⑦振:同“赈”,救济。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厚遇宾客( )

A.相遇 B.对待,款待 C.机会

②置胆于坐( )

A.坐下 B.椅子 C.座位

(2)“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 ___ 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 )描写。

A.语言 B.心理 C.动作 D.神态

(4)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 ______ 。

14.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

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

【注释】①过:经过。②方:正。③引:拉着。④故:缘故。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15.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

①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

②以:把。乃:于是。

③欲:想,希望。知:明白。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 ______ 。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庐: _________

②人问其故。故: ____________

③即遣还外。遣还: 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东施效颦(pín)①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美。④归: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东施效颦 ②挈妻子而去之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

___ ______ 。

(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 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

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卖;夸耀、称赞;刺破;用

2.①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物品能刺破它。②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因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他“弗能应”。

【答案】4.杨氏子;孔君平;杨梅

5.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6.总起全文

7.杨梅;杨

8.B;C

【答案】9.①他对我说:“我的路费多。”②我说:“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10.他的马跑得快,他的盘缠很足,他的车夫技术好。

11.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12.【答案】(1)所 谓 日 计 不 足/岁 计 有 余 者

(2)年;随即

(3)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4)作者是用自己年轻时读书因贪多而无所获这一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5)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才能记得牢,积少才成多。

13.【答案】(1)B;C

(2)反问;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

(3)C

(4)勾践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发愤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答案】(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此其父善游!

(3)A

15.【答案】(1)何晏七岁,象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

(2)房子。;这是(我)姓何的房子。;原因。;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送回,遣送。;立刻把他遣送出去。

16.【答案】(1)仿效。;奔跑

(2)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C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4-02-28 08: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07912051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句子   下列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