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中的花意象

更新时间:2024-02-27 22:46:34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7日发(作者:家乡的春天作文)

论秦观词中的花意象

论秦观词中的花意象

摘要:秦观以其敏锐的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绽放与衰落,在他的词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显得柔婉感伤、含蓄深沉。这既与他敏感的心理特质有关,也与他一生的不幸遭遇是分不开的。秦观将其身世之感寄托在花的意象中,表达了词人对生命绽放的喜悦、对青春逝去的感伤和理想破灭的无奈与绝望。

关键词:秦观;花;意象

秦观是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胡薇元曾在《岁寒居词话》中称他为“词家正音也”。神宗元丰八年(1085),秦观37岁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在京的几年,是秦观最为得意的时期,他与苏轼交往密切,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新党上台,旧党受到打击。秦观的仕途之路也受到了影响,“他先是出为杭州通判,中途又被贬往处州,之后贬居郴州一年、横州一年,最后被贬到了雷州。直到徽宗继位,大赦贬臣,秦观才被放还,却不幸再放还至滕州时含笑而卒”。

花是秦观词中出现最多的意象,花的盛开与凋零最容易触动词人敏感的心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词人为青春的逝去而忧伤,为人生的坎坷、理想的破灭而伤心。叶嘉莹先生在《论

第 1 页 共 7 页

秦观词》一文中说:“小山所写之伤心,原来只不过是对往昔歌舞爱情之欢乐生活的一种追忆而已,而秦观所写的‘飞红万点愁如海’和‘为谁流下潇湘去’一类的词,则所表现的便不仅是对往昔欢乐的追怀,而已是对整个人生之绝望的悲慨和对整个宇宙之无理的究诘。”秦观志向远大,政治上却屡遭打击,因而感到人生无望,内心充溢着忧郁和悲愁。他将自身的遭遇寄托在花的意象中,显得意境悠远、凄婉动人。

秦观年少时豪气洒脱,强志盛气,慕郭子仪、杜牧之为人,决心“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这个时期,词人生活比较顺利,因而他词中的花显得朝气蓬勃。如《望海潮》其一云:“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词人怀着赞美的感情描写了扬州的美景和繁荣的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遐想和超脱世俗的情致。

花开固然美丽,但是花的生命短暂,词人以其敏感的心灵感受着花落的状态。词人喜欢在词作中用落花、飞红等意象,那凋谢枯萎、随风飘散的花朵,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更是对青春年华匆匆流逝与美好生命备受摧伤的怜惜和忧伤。

《画堂春》说:

第 2 页 共 7 页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如梦令》云: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浣溪沙》其一云: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作词充满了奇思妙想,他善于把细致的景物与飘渺的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对象,“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飘零凋落的花瓣、憔悴的杏花,意味着春天的离去,也象征着匆匆流逝的青春、短暂易老的生命。词人对于“花”十分爱惜,但花儿终归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好捻花沉思,放花无语对斜晖。看着随风飘零的花瓣,词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孤独。这股浓浓的伤春情怀,因为落花的意象而更加迷惘、惆怅。

秦观的爱情词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风花雪月,他往往“将

第 3 页 共 7 页

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宋四家词选》)。他在这些描写爱情的词中寄托着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忧郁和苦闷,增添了词的感伤情绪,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厚,主题更为深刻,因而也更加真切感人。

绍圣元年,秦观在《江城子》中写道: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词的上片写西城的春色,引发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回忆,但内心却感到悲伤,因为昔日情人已经离去。岁月无情,转眼间,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渐渐逝去,此时看见飘零的花瓣,触景伤情,更勾起了词人心中的惆怅。秦观于绍圣元年三月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可见,这首词表面上是写男女相思之愁,但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来看,实则暗寓作者人生失意的惆怅。词人在“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意味着词人正处在人生的低谷阶段。因而,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自己青春逝去、仕途失意的苦闷之情。

再如《鼓笛慢》: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

第 4 页 共 7 页

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这首《鼓笛慢》虽写艳情相思,可却是借此咏叹身世,充满凄婉感伤的意味。词的开篇便写到“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在那姹紫嫣红的花丛里,词人曾和情人尽情地观赏游览。而现在一切都已随梦而逝,与佳人难再相聚。作者将身世之感融入令人伤心的恋情中,表达对自己仕途坎坷的不解与迷茫,无奈与苦闷。王国维提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人间词话》)秦词之所以被认为有“品格”,就在于他常常把自己仕途失意、屡遭贬谪、苦闷抑郁的身世之感寄之于词,故而使其词作表现出一种很深的思致,意蕴更加丰富,感情更加深挚动人。

秦观是婉约词的代表,“婉约词所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即是它的‘以柔为美’;而它的柔美质地再经‘以悲为美’心理的浸染,必然形成哀婉的风格特色”。词人在遭受一连串政治打击,经历了人间种种坎坷之后,越来越厌倦现实。这个时期,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消极,开始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思想。他希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于是就用浪漫

第 5 页 共 7 页

主义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怀,表面上似乎很旷达,骨子里却更加痛苦。

他厌倦官场,渴望寻求一个世外桃源,在《点绛唇》中写道: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词人在醉眼朦胧中,偶然进入了“花深处”,也就是桃花源。面对春花烂漫的美景,一种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而同时词人却感到惆怅,“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联系到作者坎坷的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词人一生都在漂泊之中,才华横溢却壮志来酬,值此迷惘之际,只见“乱红如雨”。词人想要要逃避尘世的烦恼,却不记得来时路,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现实的痛苦让词人无法平静,于是他为自己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梦境。梦里繁花盛开,春意正浓,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其《好事近》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第 6 页 共 7 页

这首词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全词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繁花盛开、安逸静谧的画面。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现实的消极反抗。梦里越是虚无恬淡,词人的内心就越痛苦。

参考文献:

[1]高莹.秦观词的梦意象探究[J]才智.2011(7):166-167.

[2]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76-177.

[3]秦观.秦观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杨海明.唐宋词美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0.

第 7 页 共 7 页

论秦观词中的花意象

本文发布于:2024-02-27 22:4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04519451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秦观词中的花意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秦观词中的花意象.pdf

标签:词人   意象   人生   落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