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

更新时间:2024-02-26 19:52:2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猪猪侠之囧囧危机)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

第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

摘要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剧变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初中生心理健康能否得到重视,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教育问题。本文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基层教育者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献计献策。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国家间竞争呈现激烈趋势。教育是综合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者的素质高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往往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无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关键。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这三年往往是学生身体发展、性格培养和智力开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处在充满幻想的时期,是朝气蓬勃但又十分叛逆的特殊时期。这个事情是学生“危机年龄阶段”,必须予以重视。

初中阶段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重大,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非常特殊,首先是认知特点。初中生已经可以具备基本的理性思维能力,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其次是情感和意志特点。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情绪活动具有极端化表现,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强烈而转化迅速,难以驾驭自己,呈现外露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第三初中生心理特点变化明显。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特征。随着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内部技能和性成熟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一、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初中生学习方面困扰难题

我们经过一些调查,从中知道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讲求方法和策略,更是没有指定学习计划,并有效执行。初中生对于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兴趣和热情。兴趣的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焦虑和考试难的问题。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很些年,但是广大基层初中学校仍然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只顾无限制地向学生施压,造成学生课业十分繁重。不少学校在期末考的时候,一些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症状,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抵制心理严重,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随着中国社会竞争压力的扩大,初中生也没有逃脱压力的紧逼。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无止尽地增加学生的课外课程,让他们参加无数补习班,剥夺了学生周末和假期的宝贵自由时间。这不仅没有提高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用脑过度,疲劳感丛生,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来自社会和家庭、学校的压力甚至是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还会产生受挫感,不利学生身心健康。

2.自我方面的矛盾重重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学生对于自我的评价,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促使他们在自尊心和自制力方面产生心理问题。而由于自我体验的错误,时常会出现焦虑、自卑和逆反心理。如果在自制力方面出现问题,常常表现出受挫力比较弱。如果学生三个方面一起出现问题,那么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好处于生理和心理都急速发展阶段,虽然自我意识增强,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够冷静客观,常常出现偏差,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常常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旦别人夸奖自己,就

会沾沾自喜,过高评价自我;一旦受到挫折,又会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看低自己。

3.在人际交往方面,初中生面临的困境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家庭,师生,同伴关系。初中生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人际交往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初中生通过处理这三方面的人家关系,学习进行正确的社会交往的方法,

逐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节奏,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处事原则。基于初中生处于半成人和办儿童的阶段,他们和家长老师的关系常常处于冲突之中,这源于他们既希望父母和老师不要干涉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他们对于自己的认可。如果他们感觉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认可,他们就会感觉到沮丧和孤独。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1.初中阶段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初中学生,这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以看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迫在眉睫。这个机构可以适应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需求,它可以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宣传以及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努力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切记不要给学生妄下定论。就实际而言,广大初中学校的教育仍然把学生的分数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如何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是重中之重。由此,基于分数的标准,学生被分了很多等级。这种“等级制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即使是优等生被老师重视,一些学生也会产生盲目自信,目中无人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往往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他们心理不同程度的抵触。因此学校需要从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发,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不要为学生妄下定论。

3.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受到重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于兴趣、态度、动机、情绪、好奇心、想象力和个性特征的培养,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独特方法的形成,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等习惯,发挥自身的潜能。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去学校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包括体育,艺术,音乐等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需要得到学校的尊重和重视。

4.引导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他们同异性间的交往。初中生性格突出,如何引导他们处理好和父母、老师和伙

伴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而其中伙伴之间的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异性间的交往事件需要妥善处理。通过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评价和期望,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异性间的交往,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之上。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 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6).【3】张丽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4】李炎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1).—73—

第二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学校及社会的重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成为中学德育工作“重中之重”。

为了维护和保持初中生心理健康,使初中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我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0年3月15----4月15日

三、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实验中学初三835名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30.93%,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16%以上。

五、原因分析

(一)学习压力过大

初中阶段的思维比小学要求明显提高,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再加上学生面临繁重的作业、考试等压力,容易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倾注了过多的期望,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制定过高的标准,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抑郁。

(二)家庭环境的制约

由于当代初中生均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在内心和情感上比较孤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便广存于他们之中;同时,很多学生家长更多地把精力倾注于单位工作、做生意或打工挣钱等方面,即使是关心照顾也只是简单停留在对子女的吃穿住行上,至于对子女的思想、感情上的沟通根本无暇顾及,彼此之间缺乏相互的交流和融合。

(三)不良的教育方式

初中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不想事事依赖别人,总希望老师和家长为其树立独立的人格,但由于他们的意志缺乏自制、思维简单、情感不稳,使家长和老师又不足以把他们当成人看待。这一矛盾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增强了他们的抵触情绪,使他们通过反抗、敌对以显示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六、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1、学会尊重学生

初中时期学生尚未完全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意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对学生的缺点没有耐心,动辄挖苦嘲讽,甚至打骂体罚,这会使学生受到极大地心理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全崩溃,从此,“破罐子破摔”。因此,尊重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备的修养。

2、善于理解学生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初中生的问题,想方设法的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当遇到学生不正当需要时,应善于引导,加以控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信赖教师,把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从而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实现教育的目的。

3、适时激励学生

教师应发自内心的关心、尊重、爱护、信任学生,这会激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热情。尤其是那些不太优秀的“问题学生”,教师更应倾注更多的爱。

(二)掌握初中生的心理,进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

1、初中生过渡性心理的掌握

学生在初中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较差,进入初中后认识能力、水平还不高,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初中生的封闭性心理的掌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封闭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愿意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结论,那常常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这就为教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贴近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此外,学生尊敬老师,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师生间势必产生的距离。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

3、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的掌握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衣食无忧。在他们的头脑中,个人利益至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恩威并举”,

既可以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又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是,事后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和这些学生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并适当的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达到教育的目的。

4、初中生摇摆性心理的掌握

初中生希望被人重视,把他们当做成年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但在他们心中,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初中生自尊心、自信心在增强,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个性敏感、争强好斗,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发生在初中生身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今天,他们可能因为心血来潮学习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时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地摇摆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5、初中生善于模仿的心理掌握

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教师的言行,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去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并且要做好。长此以往,能起到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构建符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构建“四结合”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测量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辅导与心理矫正相结合;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2、拓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心理教育网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与学生朝夕相处,因此关注初中生的

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是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下,在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把初中生培养成为健康明朗、自尊自强、和谐友爱、积极向上、宽容豁达的可塑之才,让他们微笑着面对青春和未来。

第三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学校及社会的重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成为中学德育工作“重中之重”。

为了维护和保持初中生心理健康,使初中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我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0年4月----5月

三、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实验中学初三835名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30.93%,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16%以上。

五、原因分析

(一)学习压力过大

初中阶段的思维比小学要求明显提高,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再加上学生面临繁重的作业、考试等压力,容易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倾注了过多的期望,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制定过高的标准,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了

学生的焦虑、抑郁。

(二)家庭环境的制约

由于当代初中生均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在内心和情感上比较孤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便广存于他们之中;同时,很多学生家长更多地把精力倾注于单位工作、做生意或打工挣钱等方面,即使是关心照顾也只是简单停留在对子女的吃穿住行上,至于对子女的思想、感情上的沟通根本无暇顾及,彼此之间缺乏相互的交流和融合。

(三)不良的教育方式

初中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不想事事依赖别人,总希望老师和家长为其树立独立的人格,但由于他们的意志缺乏自制、思维简单、情感不稳,使家长和老师又不足以把他们当成人看待。这一矛盾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增强了他们的抵触情绪,使他们通过反抗、敌对以显示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三、如何正确疏导初中生心理

(一)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1、尊重学生

初中时期学生尚未完全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意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对学生的缺点没有耐心,动辄挖苦嘲讽,甚至打骂体罚,这会使学生受到极大地心理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全崩溃,从此,“破罐子破摔”。因此,尊重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备的修养。

2、理解学生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初中生的问题,想方设法的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当遇到学生不正当需要时,应善于引导,加以控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信赖教师,把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从而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实现教育的目的。

3、激励学生进步

教师应发自内心的关心、尊重、爱护、信任学生,这会激发学生

内心积极向上的热情。尤其是那些不太优秀的“问题学生”,教师更应倾注更多的爱。

(二)掌握初中生的心理,进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

1、掌握初中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初中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较差,进入初中后认识能力、水平还不高,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掌握初中生的封闭性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封闭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愿意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结论,那常常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这就为教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贴近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此外,学生尊敬老师,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师生间势必产生的距离。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

3、掌握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衣食无忧。在他们的头脑中,个人利益至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恩威并举”,既可以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又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是,事后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和这些学生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并适当的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达到教育的目的。

4、掌握初中生摇摆性心理

初中生希望被人重视,把他们当做成年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

们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但在他们心中,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初中生自尊心、自信心在增强,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个性敏感、争强好斗,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发生在初中生身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今天,他们可能因为心血来潮学习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时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地摇摆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5、掌握初中生善于模仿的心理

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教师的言行,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去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并且要做好。长此以往,能起到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构建符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构建“四结合”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测量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辅导与心理矫正相结合;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2、拓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心理教育网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与学生朝夕相处,因此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是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下,在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把初中生培养成为健康明朗、自尊自强、和谐友爱、积极向上、宽容豁达的可塑之才,让他们微笑着面对青春和未来。

第四篇:浅谈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当今资讯便捷的社会,现代网络科技已经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绝对主流。而作为懵懂的小学生在智能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孩子们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孩子成为这些硬件的奴隶,心里发生变态和扭曲,为此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迫在眉睫。结合学校实际本文首先从内外因两方面概述分析现代网络科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一些影响,其次剖析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探究切实可行的一些改进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学校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家校配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等,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 网络科技、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首先我谈谈网络科技带给孩子的负能量

(一)、虚拟的网络世界带给孩子们满足感(外因)

1、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的导火绳

大家都知道,随着5G网络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更加便捷,但随之而来的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之中。由于孩子们自控力普遍较差,玩耍游戏时间久了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站越来越多信息的传递量越来越大,导致喜好网络游戏的学生逐步走向痴迷程度。小学生在脱离监护人管理的前提下,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就种下了心理疾病的种子。这些孩子感觉离开游戏会呈现出吃饭无味、锻炼无力、学习无趣的现状。

2、各种网络载体为小学生出现畸形心理提供萌生条件

网络载体通常指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有线和无线上网的设施。我校高年级的小学生半数以上都拥有手机,由于部分学科作业要借助电脑或手机完成,因此能够接触到电子产品的学生几乎占到九成以上。他们中很多学生能熟练操作手机和电脑,有些孩子趁机想尽办法去改善游戏设施、头脑中想的是如何更新游戏级别,甚至有的学生阔气地用零花钱买各种所谓的“游戏装备”、有个别学生睡到半夜起来悄悄玩游戏,导致其成绩一落千丈,致使父母焦急万分。

3、由于网络监管不力导致部分小学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小学生由于痴迷网络,有可能会直接接触到一些暴力犯罪的动漫和一些色情画面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孩子们很难判断是非、美丑,让孩子内心世界蒙上阴影。让家长痛心疾首甚至情急之下摔坏电子产品,但孩子上了网瘾的内心却久久不能洗涤干净。

(二)、内因的影响直接制约孩子心理的蜕变(内因)

1、自控能力的差异

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自我分配时间的自律能力相当差。只有很少部分孩子能有节制地玩耍游戏,多数孩子迷上游戏就会深陷其中。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往往有家长苦诉打骂劝导都行不通、老师严厉的教育也可能持续不了太久。我认为只有学生多次自己反省知道沉迷网络的害处之后才可能有新的突破和转机。经常听到同事或朋友说某某家孩子可惜了:孩子聪明能干就因为网瘾太大放弃了学业。试想,我们少时读书那年代没有网络的诱惑、没有美食的想念。回家做完作业后立马想到的就是:早点看完新买的“故事会”或“少年文艺”。也许是因为昔日科技的暂时不发达才练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吃苦精神吧!

2、遗传的因素也会制约孩子内心的扭曲

部分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出现心理疾病。小学生天生好耍、一旦有机会摄入不健康的信息,家长不能及时给与干涉,孩子自然会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不健康之路。

二、其次让我们一同看看小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成因

通过我从教20多年的课堂实战经验得知,处于半城市化农转非的家庭,很多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文化不多,所以就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质量。有些离异家庭大约的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则拳脚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的良好沟通,这样导致这部分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心理变得易怒而且脆弱,家长缺乏系统的监督和引导。尤其表现在疫情之后上期回校体检发现,我校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视力不良率上升了4.6个百分点。由此不难发现家长的监督力度亟待加强。孩子们心理发展不健康主要表现为:

(一)这部分孩子上课不听老师讲解,时不时高声大叫,故意打

扰同学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

(二)对老师的苦心教育置之不理、跟同学交往暴躁易怒。课间喜欢成群结队疯耍,时不时欺负其他同学,甚至有时故意损坏学校公物。

(三)不良的社会习气加重。上课有时口出脏话,高年级部分孩子我行我素对着老师干;有的学生对同学的眼神、言语过度敏感,有时候无缘无故起哄。

因此,教育好这部分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较好的品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三、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近两年,我校以德育处牵头制定强化了心理健康辅导落实措施。除了设置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给孩子们提供平常交心机会,每学期定时开展至少2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互相亲近为前提各自倾诉生活中烦恼、相互信任为目标,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及时跟进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一)开设常规的心理健康课,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功能、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教师向小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存在的美与丑,正确认识自己。教师针心理上存在问的学生进行多沟通耐心讲解、教方法或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缓解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在心理咨询处设立信箱(箱体外标明联系电话)。平时孩子们的心里疑问可写好放进信箱,每周由专人开箱针对个别咨询。学生也可电话咨询心理辅导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校还利用心理资源教师特意安排教师定时给特殊孩子上课,班主任平时加强与本班孩子父母沟通,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常与孩子通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二)班主任与家长合力帮助部分心理疾病学生制订可行的目标

家长和班主任平时多给孩子关爱,让孩子觉得生活充满温暖。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制订学习目标要尊重学生意见,目标要因人而异,以便于孩子通过努力方可实现。在完

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多多鼓励。

(三)家校合力助推网瘾学生回归正常生活、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首先每班班主任强调不能带智能机到校,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疏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电子产品。指导孩子学会心理调控,家长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定时游泳、打篮球、羽毛球等,总之家长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特点慢慢培养孩子的爱好。学校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阻止学生玩耍电子产品:例如每一个年级在周末统一布置亲子活动内容跑步或其他户外活动,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积极融入家庭的亲子活动,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健康的心理是学生顺利成长的基石。

其次,培养孩子乐观精神和幽默感。性格乐观的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常会看到阳光的一面,孩子一旦有幽默的行为和语言,就会让困境转化为轻松和自然,他会主动跟家长交流,使紧张精神得以放松。由此我们家长要自信,鼓励孩子自信和拥有积极的心态。自信就是力量,积极心态能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只要拥有了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控制冲动行为才会有保证。

再次,老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暗示。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经常体验成功会增强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发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勇气和抗击挫折的能力,促进孩子逐步形成积极阳光的个性。

(四)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有的教师平常上课只注重科目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有的学生可能成绩很好,但存在自私、唯我独尊、不热爱集体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就应适当加以引导教育。对心理不健全的学生为我们教师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切记要注重说话态度,通过激励性话语,自然而然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敢于与老师大胆交流。此外,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语言,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第一个周末,刚进入初一的儿子回家跟我们高兴地摆谈,儿子说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说话特别幽默,全班同学超级喜欢!可见愉悦的师生关系给

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我相信具备这样的师生关系的班级一定是和谐进取而充满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五)加强家校合力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永远都是多方面配合才能有可观的收获。我校一贯充分利用班级和校级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以提高家校配合力度。学校不定时地组织老师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家访,送去牛奶水果等营养品,肯定优点,跟家长一起寻找解决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学校利用班级文化墙、广播、班级QQ群及微信群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极力让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强化协作理念,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定期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委员会等家校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只有家校协作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进而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牢记: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一直在路上,时刻不能懈怠!

第五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

据统计,每年我国中小学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人,相当于平均每一天就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安全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国家和社会各层非常重视,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并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安全教育日”。孩子失去了安全,家长也就失去了一切,抽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家长对天孩子的关心排序第一位的就是安全,第二是健康,第三才是成绩。结合我们二十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和73所中小学的实际调研,现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一、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从时间,内容、资源、形式、效果、教师的安全知识技能等6个方面;针对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不仅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较少,并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

1、中小学安全教育时间不足。有59.1%的教师表示每学期对学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随着学段的增高,安全教育的时间呈递减趋势,就是说年级越高,安全教育的时间越少。另外,农村和县城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城市学校,一半以上的教师希望学校每学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的时间该在10课时以上。

2、灾害预防演习的安排较少,38.1%教师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预防灾害的演习,活动有看法的学生达到了55.6%,从各个学段来看,初中学校开展预防灾害演习活动的次数最少,从城乡来看,农村次数少于城市学校。安全预案的存在三个误区A、预案不是事故后的应急反应,而是事前的主动防范;B、预案不是放在办公桌上的空头文件,而应该藏于每个学生头脑之中;C、预案不是空洞的理论性文件,而是实际的,可操作的自救自护的技能。

3、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广泛。59%以上的教师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法制教育和运动安全。安全教育内容存在着城乡差异。除了交通教育是城乡教育都最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外,大中城市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消防、法制、心理和网络教育,而农村教师比较重视饮食、防溺水等教育,这一点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和社会生活背景差异。

4、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安全教育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教师最想得到的资源是有关安全教育的影视或录像上,其次为宣传画或者有关挂图、安全知识读本,安全教育教师读本与活动方案。

5、目前教师最常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或为指导学生阅读安全规则和读本,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等等。这就反映出安全教育的形式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的特点。这种教育形式使学生对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低于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县镇和农村学校

中这各情况更为普遍。

6、教师本身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缺乏应对迷恋网络心理辅导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目前对

老师的安全培训主要由学校自行组织和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关组织的相对较少,教师们认为对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为每学期3天到一周比较合适。应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对科任老师要加强要求。

二、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有重要影响,安全教育的滞后已经带了诸多教育和社会后果,是当前社会发展与深化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建设以体育课程为依据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注重机关法规和落实监督等发展对策。通过多73所中小学安全教育善调查,在了解现实善的基础上探索与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为解决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同时,提出依据学校体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合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并从师资、教材、课程目标等方面和学校体育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惬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教育,学校体育一体化是一种有益探索。

1、我国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状况

(1)学生安全相关知识来源途径

学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仍然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首要途径,而同时“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报刊”和“同学之间了解”两个选择也分别达到了60.9%和39.1%,说明学生从自我途径了解仍然占较大比例。这从反面说明了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方面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成长,不但关系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为主,与家庭等其他途径相配合,形成多元互为补充的安全知识来源途径,无疑将能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成效。

(2)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有3457名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的简单灭火装置,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知识技能,占调查学生的51.6%,只有29.4%的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火灾现场的有毒烟雾以及火灾伤害特点迅速,

“用潮湿织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时间成为首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些并不复杂的知识技能一经掌握就能使学生在万一出现的意外事故中能降低甚至避免本可避免的人身伤害。

三、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要

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结合当地实际和事故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坚持利用升旗、课间操、上下学等时间开展演练,寄宿制学校还要开展针对宿舍区的突发演练,并确保演练时学生安全。

1、加强中小学学校安全预案制定与演练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是我国首次关于学校安全预案的立法。

2、切实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

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安全教育应该与其身心特点相结合。小学阶段努力增强对各种危险的辩别能力,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违法行为,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掌握突发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的采取的防范措施,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求助的意识等。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积极参加青少年自救教育,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与技能。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

未成年人要支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内的油烟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房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灭火;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3、积极落实极端天气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出现的大雾、大雨等极端天气,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认真开展对本行政区内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消防、避雷、用水、用电、锅炉等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4、校园踩踏事件屡禁不止,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今已见极端的踩踏事件52起,教育部曾多次发出要求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为什么事件屡禁不止?有人建议增加学生安全防护课程,有人提出加宽学校楼道等硬件设施,有人倡议加强教

师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的责任意识……。我们先从几件踩踏事件发生的时间上分析“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2009年12月7日晚9点多,湖南育才中学发生踩踏事件,8人死亡,26人受伤。2006年11月18日晚8时30分左右,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镇中学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作伤亡事件,6名学生死亡,39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11人。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小学晚8时许发生学生拥挤造成楼梯护栏坍塌事故,事故中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教育部早有规定: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45人,很多学校严重超标。应做到:

(1)、中小学校要尽快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2)、要专门针对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制度,提出要求,采取措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上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3)、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4)、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做好防范,避免发生此类事故。

(5)、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要针对这些学校普遍存在大班超员的现实和安全隐患较多的现状,提出有效的事故防范要求,这些学校要尽可能将大班超员、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

(6)、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设备,同时学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5、学校当然应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不一定必须开设专门的课程才可以,学校可以通过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安全教育内容,可

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技能,可以充分利用班、团、教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演习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但是重知识技能的现象还双较普遍,这也是造成当前安全教育专课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广大的中小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让学生多演练、多参与,切实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为了深入研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安全实践工作需要应对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总结基层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和创新,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各诣校园建设,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快速成长。例如沧州市新华小学3000多名师生,每年多次应急演练,每次演习3分多就能撤离到安全地带,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2012年3月26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目的在提高学校安全教育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氛围。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提出的“将灾害预防等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08年全国中小学6月30日上午10点同上一堂安全课。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播放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奥运安全专题节目,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安全课。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够实现我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总体要求。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9:5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48342148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pdf

标签:学生   教育   心理   孩子   心理健康   学校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