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诗豪-刘禹锡[感悟]

更新时间:2024-02-26 16:19: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雷凌霄)

诗豪-刘禹锡[感悟]

一、

唐代中晚期最孤独的吟者—“诗豪”刘禹锡七、 面1.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2.诗歌风格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

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3.主要作品

刘禹锡其诗现存800余首,最著名的有《乌衣巷》、《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浪淘沙》九首、《杨柳枝词》九首等。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 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 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七言乐府小诗吸取 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 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他的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最为人熟知的一面:一生坎坷,但自信豪迈,写下千古名文《陋室铭》。

刘禹锡一生坎坷,但不消沉,以其豪迈、开朗、倔强、幽默而闻名于世。一生的态度于那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不为自己怀才不遇而寡欢,怀揣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信念,诗如其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 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 《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 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5.世人对其评价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明代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 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升庵外集》)

胡应麟认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的诗歌各具风格,都是“大家材具”(《诗 薮·外编》)。

刘禹锡屡处逆境而不消沉沮丧;频遇挫折而不退缩萎靡。晚年与白居易同患眼疾和足疾,白居易非常消极悲观,刘禹锡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去开导劝说他。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铸就了他的那联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么开阔的心胸,以世间万物的欣欣向荣和他人仕途的成功来消解自己所经历的挫折。

唐人七言绝句以六家卓绝:盛唐李白、王昌龄,中唐李益、刘禹锡,晚唐杜牧、李商隐。抄录刘禹锡三十二首脍炙人口七绝在另一帖。白居易晚年曾这样评价他的好友:“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八、 立体化

中唐文学家刘禹锡他的诗歌反映了中唐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倾向鲜明,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虽然一生坎坷,但是刘禹锡自信、豪迈,而且关心国家命运,这也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来体现。

1.《乌衣巷》千载传诵

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2.自幼好学,自称“江南客”,入世遭贬

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童年时代曾经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指点,并为权德舆所器重。他后来一直对江南保持着良好的印象,自称"江南客"。

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 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入仕以前,自称"道未施于人,所蓄者志"(《献权舍人书》)。入仕

以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 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 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3.积极创作,乐观处世

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刘禹锡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4.注重诗歌艺术创新、富有特色

刘禹锡十分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他的诗既不象韩愈那样奇崛,又不象白居易那样浅显,而具有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的特色。

他的诗歌取境优美,一是得力于瑰丽的藻思,如《浪淘沙词九首》造语流丽,形象鲜明。 二是得力于比兴手法。如以“红雨”比落花(《百舌吟》),以“白银盘里一青螺”喻洞庭湖中的君山(《望洞庭》),以“水流无限月明多”暗示倾诉不尽的美好 的爱情(《堤上行》),都新颖可喜,形象优美。刘禹锡诗中的兴句往往与比喻相结合,即景起兴,情景相生,既烘托气氛,又兼有比喻之意,造成绚丽多采的意 境。这在民歌体的诗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刘禹锡的诗歌不事铺叙而讲究精练,不主浅露而强调含蓄。他说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纪》),深刻地概括了诗歌精练含蓄的特性,道出了他自己的艺术好尚。酬答诗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篇制短小,而含意丰富,或婉曲地写出难言之衷,或深沉地传达出互相关切的友情,或寄寓感慨,或微言托讽,都能得韵外之致。 怀古诗如《君山怀古》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驰骋丰富的想象。在对历史现象作深刻艺术概括的基础上,对古今隐微相 似的某一端加以点染,因此形象鲜明而又发人深思。写景诗如《八月十

五日夜玩月》多以情景交融见长,在深邃的意境中,包蕴着作者的主观意念和感受。刘禹锡诗的精练含蓄,为白居易所深赏。

5.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创作散文

刘禹锡的论说文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刘禹锡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从事古文写作的时间比较早,贞元十年就鄙弃“沉溺于浮华”的骈体文,明确提出文章应该是“见志之具”(《献权舍人

书》)。后又进一步指出,“文非空言”,“文之细大视道之行止”(《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并强调“文章之用”(《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这些观点,与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是一致的。李翱曾说:“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刘禹锡把这句话援引入自己文 章,表明他同意这一观点。宋代谢采伯对刘禹锡在古文运动中的历史地位评价比较公允,说:“唐之文风,大振于贞元、元和之时。韩、柳倡其端,刘、白继其 轨。”(《密斋笔记》)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 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 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 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 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诗豪-刘禹锡[感悟]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6:19: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35553273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豪-刘禹锡[感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豪-刘禹锡[感悟].pdf

标签:诗歌   政治   刺史   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