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于和)
龙源期刊网
浅谈退休审批中的常见档案审核问题处理
作者:朱冠宇
来源:《卷宗》2020年第07期
摘 要:退休审批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业务,退休审批中需审核个人人事档案。由于历史原因,档案材料往往存在缺失情况,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主要介绍退休审批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主要解决方法。
关键词:退休审批;档案审核;材料缺失;常见问题
1 引言
退休指公职人员工作到一定年限,年老力衰或因病、因公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时,按照政府規定离开工作岗位,并按规定领取一定的退休费,以终余年的制度。退休包括退休条件、退休待遇、审批手续以及退休安置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本文主要讨论事业单位退休审批中主要遇到的档案问题及常见的解决办法。
2 退休审核中常见问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退休审批时,实际上是需要核实确认二个问题,一是判断是否符合退休的条件,即是否达到退休年龄。二是确认参加工作时间,因此退休审批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二类,分别是出生年月的认定问题,参加工作时间的认定问题。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档案材料缺失的问题,且由于年代久远,一般难以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认定过程中,一方面要以事实为准绳,严格认定相关材料。另一方面,要主动积极,灵活寻找其他可信的历史资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1 出生年月的确认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办理退休的主要条件是工作人员的年龄是否符合要求。我国退休的相关文件[1]规定: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应办理退休手续。其中女干部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县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的,可以延迟到60周岁退休[2]。
确认工作人员的年龄的最主要依据即确认工作人员的出生日期。在办理工作人员正常退休手续时,必须通过审核档案来确认工作人员的出生日期。这也对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平时要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的管理工作。在办理干部录用、任免等事项时,要对干部出生日期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无误。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档案记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3]。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5:2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3240651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退休审批中的常见档案审核问题处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退休审批中的常见档案审核问题处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