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26 15:25:0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爱耳日主题)

《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作者:朱冠宇 孙钰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

内容摘要:士人这一群体在历史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备受科举制的毒害,地位低下,大多痴迷于入仕做官,慢慢变得麻木不仁,令人叹息。小说《儒林外史》全面并深刻地描绘了众多明清士人形象:醉心科举、执着功名的士人;道德败坏、欺压下层民众的士人;理想的贤士。

关键词:《儒林外史》 士人 科举制

一.引言

“士”通常指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读书人。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称:“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但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1]鲁迅曾说:“读书人及所谓士子。”士人代指古代的读书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总称。早在先秦时期,“士”就有多种含义,最初是指成年男子,后来商周实行分封制,“士”成为了社会中的一个阶层,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在行政机关任职,逐渐成为统治者身边重要的帮手,统治者也越来越重视“士”的选拔。自从科举制度建立,士人大多都以入仕为自己的理想,官员也主要从读书人中选拔。于是,中国古代的士人通过科举制努力向权力中心攀爬,不知不觉成为统治者忠仆。[2]

二.士人形象分析

(一)醉心科举、执着功名的士人。科举制度自隋朝出现,就成为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它缩短了过去九品中正制中的阶级差距,大大增加了普通士人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因而深得读书人的追崇。有些人甚至倾其一生奔走在科举考试的路上。《儒林外史》中最为典型的两个代表人物就是周进和范进。小说中周进六十多岁还在执著于科举考试,渴望从中谋求出路,改变自己的贫苦现状。一直“不曾中过学”的他地位低下,只能以教书糊口,生活困苦,但他早已麻木,接受自己的悲惨人生。新进秀才梅玖对周进冷嘲热讽,取笑他是“吃长斋”,周进不敢发怒,闷不做声。举人王惠傲慢无礼,用“贡院鬼神”之事来刺激周进,说自己是靠鬼神帮助中的举人,天命如此,“该有鼎元之分”,不得不中。言外之意就是说周进没有这个中举的命,吹嘘完自己就将周进挥之即去。周进教书被辞退,跟着姐夫参观贡院,竟然直接撞昏在号板上,等到苏醒之时,又“满地打滚,哭了又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3]直到出了贡院,“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4]”。这一场闹剧,将其大半生所郁积的辛酸、痛苦和屈辱一下子倾了出来。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商人们同情他出钱给他捐了一个监生,让他参加乡试,顺利中了举人,商人们好人做到底,又筹钱让他参加会试,结果又中了。然后便是“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开始飞黄腾达。

《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5:2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32302251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士人   成为   统治者   商人   参加   教书   贡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