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存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

更新时间:2024-02-26 13:00:16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植树节活动主题)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存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存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一包医用口罩(10只装)的质量约为( )

A.

0.03千克

B.

3千克

C.

30千克

D.

300千克

2.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B.

C.

D.

3.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乐器编钟。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主要可以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4.

如图甲所示,物体𝐴始终只受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𝐹1、𝐹2的作用,𝐹1、𝐹2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1页,共29页

A.

在𝑡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2相同

B.

在𝑡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小后变大,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2相同

C.

在𝑡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2相反

D.

在𝑡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小后变大,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2相反

5.

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火车车厢的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小球,并且𝑚甲>𝑚乙。如图所示,当火车突然减速时,两个小球相对于车厢地板( )

A.

两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B.

两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

两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D.

两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6.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罝不变,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对于此时成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是缩小的实像

C.

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B.

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是放大的虚像

7.

位于𝑃、𝑄两点的甲、乙两小车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𝑠−𝑡图象如图所示。经过5秒甲、乙两小车正好相遇,则( )

第2页,共29页

A.

𝑃、𝑄两点距离一定是15米

B.

𝑃、𝑄两点距离可能是20米

C.

继续行驶20秒,两车还能相遇

D.

继续行驶2秒,甲、乙两车可能相距10米

8.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𝑃,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𝑄,𝑃和𝑄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𝑃和𝑄的重力分别为𝐺和3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𝐺

B.

𝑃对𝑄的吸引力和𝑄对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𝐺

C.

𝑃对𝑄的吸引力和地面对𝑄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𝐺和2𝐺

D.

弹簧测力计对𝑃的拉力和𝑄对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𝐺

9.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立柱质量为𝑀,有一质量为𝑚的猴子从立柱上下滑。已知猴子沿立柱滑下时受到摩擦力为𝑓,则猴子下滑时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为( )

A.

𝑀𝑔

B.

𝑀𝑔+𝑓

C.

𝑀𝑔−𝑓

D.

𝑀𝑔+𝑚𝑔+𝑓

10.

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𝐹处放一个点光源𝑆,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𝑆和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 )

A.

应适当升高

C.

应不动

B.

应适当降低

D.

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

第3页,共29页

11.

中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已经实现,嫦娥三号探测器软着陆在月球上。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探月工程中三期的目标之一是把一个物体从月球运回地球,那么该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__、惯性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12.

右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______

色,区域2应标______

色.

13.

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与乘客的距离______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______

(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

14.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折射角为______界面的______侧为玻璃。

15.

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扔出去在空中运动的铅球;

②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③关闭发动机后在地面上向前滑行的汽车;

④放在桌上的钢笔;

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16.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里的“高”指的是______大;“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是指小芳的______比小红的好。

17.

以下物理问题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描述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的概念;

第4页,共29页

②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③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8.

𝑀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用绳和吊盘连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当在右盘中放入重10𝑁的物体,在左盘中放入重6𝑁的物体时,𝑀恰好向右匀速运动。如果要使物体𝑀向左做匀速运动,则在左盘中应再加重______𝑁的物体。

19.

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20.

如图所示,突然用力向右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杯子就会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杯中的水将会向______

溢出,说明物体具有______

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作惯性.

21.

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将如图所示的现象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一类为(填写字母)______,理由是______。另一类为(填写字母):______,理由是______。

第5页,共29页

22.

为了探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沿斜面向上的拉力𝐹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用两个所受重力𝐺不同的光滑小球甲、乙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按图(𝑎)、(𝑏)进行实验,然后改变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𝜃继续实验,如图(𝑐)、(𝑑)所示。(𝐺甲<𝐺乙,𝜃1<𝜃2<𝜃3,𝐹1<𝐹2<𝐹3<𝐹4)

①由图(𝑎)、(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______,𝐹越大。

______。(𝑐)、(𝑑)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

②由图(𝑏)、23.

请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𝑂𝐵画出入射光线𝐴𝑂,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24.

请作出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𝐴′𝐵′。

第6页,共29页

25.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请完成如图所示光路图。

26.

用100牛的力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为10牛且保持不变,小球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为110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7.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𝑠−𝑡图如图所示,求:

(1)甲车运动的速度𝑣甲。

(2)运动7秒,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

第7页,共29页

28.

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到2000牛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20千克的物体,该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大小均不变,求:气球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分别是多少?

29.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以15𝑚/𝑠沿马路直线行驶,在图中的𝐴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一行人正从路边距离𝐶点3𝑚的𝐷点横穿马路),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5𝑠,在图中的𝐵点才做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1𝑠车头到达图中𝐶点才将车刹住,若刹车距离为2.5𝑚。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行人以1.3𝑚/𝑠的速度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注:该第8页,共29页

车的宽度1.8𝑚)

30.

如图(𝑎)所示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牛,图(𝑏)是探究______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目的是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_的关系;图(𝑐)是探究光的______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度。

31.

小红和小丽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红发现在蜡烛一侧看到了两个像,于是她换了一块______(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板,就能看到一个比较清楚的像了,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小丽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处,此时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2)小丽在不改变小红实验情景的前提下,仅用一块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她发现原来放在像的位置处的白纸上看到了烛焰的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小丽测量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厘米。

第9页,共29页

32.

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都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𝐴点

(50厘米刻度处)且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现有焦距为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可选择.

①一位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在光具座另一侧68厘米刻度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厘米.

②另一位同学先后两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中距𝐵点6厘米处(𝐵点位置为30厘米刻度处),在凸透镜的______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______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厘米.

33.

甲、乙两位同学合作探究“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他们将一根粗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两个细绳套[如图(𝑎)].接着用两把测力计钩住绳套,甲组同学沿同方向、乙组同学沿反方向拉橡皮条至0点[如图(𝑏)、(𝑐)],记录𝐹、𝐹的大小。然后用一把测力计拉橡皮条也至0点[如图(𝑑)],记录𝐹的大小。他们改变0点的位置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序号

1

2

3

表二

序号

4

5

6

𝐹1(牛)

5.0

8.0

10.0

𝐹2(牛)

3.0

5.0

6.0

𝐹(牛)

2.0

3.0

4.0

𝐹1(牛)

1.5

2.0

2.5

𝐹2(牛)

0.5

1.0

1.5

𝐹(牛)

2.0

3.0

4.0

第10页,共29页

①分析比较表一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

③两组同学交流了表中数据后发现:

甲: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于其中较大的力。

乙: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小于其中较小的力。

(𝑎)就上述数据而言,以上发现______正确(选填“只有甲”、“只有乙”、“都”或“都不”)

(𝑏)基于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推理,𝐹2的其中一个发现不具普适性。请拟定一组𝐹1、值,以支持该推理:𝐹1=______牛,𝐹2=______牛。

第11页,共2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𝐴

【解析】解:一个医用口罩的质量约3𝑔,一包(10只装)的质量约为10×3𝑔=30𝑔=0.03𝑘𝑔。

故选:𝐴。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𝑔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𝑔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𝑘𝑔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𝑘𝑔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𝑡左右,等等。

2.【答案】𝐵

【解析】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𝐴、𝐶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𝐷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𝐵选项正确。

故选:𝐵。

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

第12页,共29页

3.【答案】𝐵

【解析】解: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𝐵。

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考查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4.【答案】𝐶

【解析】解:根据图乙在𝑡1时间内,𝐹1=𝐹0大小不变;

𝐹2≤𝐹0初始时刻等于𝐹0,然后先变小后变大;

则两个力中较大的力为𝐹1;

根据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则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1相同,即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2相反;

0时刻时:𝐹1=𝐹0,𝐹2=𝐹0,即𝐹合=𝐹1−𝐹2=0;

当𝐹1=𝐹0,𝐹2<𝐹0且变小时,即𝐹合=𝐹1−𝐹2>0,合力变大;

当𝐹1=𝐹0,𝐹2<𝐹0且变大时,即𝐹合=𝐹1−𝐹2>0,合力变小;

即在𝑡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合力的方向始终与𝐹2相反.

故选C.

观察图甲可知物体𝐴受力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可根据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来解答此题.

本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会看力的图象,对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合力的方向要熟练应用,然后结合图象和合力的求法判断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13页,共29页

5.【答案】𝐶

【解析】解:

当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小球和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随车一起运动;

当火车突然减速时,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地板是光滑的,水平方向上两个小球都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运动速度大于减速后火车的运动速度,相对于火车向右运动,所以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都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𝐶。

(1)火车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和火车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方向进行运动;

(2)原来两个小球都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大于火车速度。由于地板光滑,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会改变,保持相同的距离。

当小车突然加速时,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小车向右运动,这是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6.【答案】𝐵

【解析】解:由图可以看出该点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等大的像,且此时物距𝑢与相距𝑣大小相等都为20

厘米,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断焦距𝑓为10

厘米,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向左移动会使𝑢>2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向右移动会使2𝑓>𝑢>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不可能成虚像.

故选B.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判断当物体移动5𝑐𝑚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得出成像的特点.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难度稍大.

7.【答案】𝐷

第14页,共29页

【解析】解:𝐴、由图象可知: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𝑣甲=𝑡=1𝑚/𝑠;乙车的速度为:𝑣乙=𝑡=𝑠24𝑚6𝑠𝑠6𝑚6𝑠==4𝑚/𝑠。

𝑠甲=𝑣甲𝑡=1𝑚/𝑠×5𝑠=5𝑚,𝑠乙=𝑣乙𝑡=4𝑚/𝑠×5𝑠=5𝑠后,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20𝑚。

𝑠=𝑠甲+𝑠乙=5𝑚+20𝑚=25𝑚;若两车相向行驶,则𝑃𝑄间距离为:若两车同向行驶,则𝑃𝑄间距离为:𝑠=𝑠乙−𝑠甲=20𝑚−5𝑚=15𝑚。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𝑣甲=𝑡=的速度为:𝑣乙=𝑡=𝑠24𝑚6𝑠𝑠6𝑚6𝑠=1𝑚/𝑠;乙车=4𝑚/𝑠。

𝑠甲=𝑣甲𝑡=1𝑚/𝑠×5𝑠=5𝑚,𝑠乙=𝑣乙𝑡=4𝑚/𝑠×5𝑠=5𝑠后,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20𝑚。

𝑠=𝑠甲+𝑠乙=5𝑚+20𝑚=25𝑚;若两车同向行驶,则𝑃𝑄间距离为:若两车相向行驶,则𝑃𝑄间距离为:𝑠=𝑠乙−𝑠甲=20𝑚−5𝑚=15𝑚。

故B错误。

C、若两车同向行驶,相遇后再行驶20𝑠,则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方;若两车相向行驶,相遇后再行驶20𝑠,则两车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故C错误。

D、继续行驶2𝑠,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𝑠甲=𝑣甲𝑡=1𝑚/𝑠×2𝑠=2𝑚,𝑠乙=𝑣乙𝑡=4𝑚/𝑠×2𝑠=8𝑚。

𝑠=𝑠甲+𝑠乙=2𝑚+8𝑚=10𝑚;若两车相向行驶,相遇后继续行驶2𝑠,两车间的距离为:若两车同向行驶,相遇后继续行驶2𝑠,𝑠=𝑠乙−𝑠甲=8𝑚−2𝑚=6𝑚。故D正确。

故选:𝐷。

(1)根据图象得出物体的速度值。

(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是两车同向行驶,二是两车相向行驶。

会正确分析图象中提供的信息,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答案】𝐶

【解析】

第15页,共29页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关键是对会𝑃、𝑄进行受理分析得出各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要注意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答】

A.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2𝐺,故A错误;

B.𝑃对𝑄的吸引力和𝑄对𝑃的吸引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对𝑃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𝐹弹、𝑄对𝑃的吸引力𝐹𝑄𝑃,竖直向下的重力𝐺,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𝐹𝑄𝑃=𝐹弹−𝐺𝑃=2𝐺−𝐺=𝐺,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得:𝑃对𝑄的吸引力大小也为𝐺,方向竖直向上;

对𝑄点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𝑃对𝑄的吸引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𝐹支持=𝐺𝑄−𝐹𝑃𝑄=3𝐺−𝐺=2𝐺,故C正确;

D.弹簧测力计对𝑃的拉力大小为2𝐺,𝑄对𝑃的吸引力大小为𝐺,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𝐵

【解析】解:对立柱进行受力分析,立柱自身质量为𝑀,则重力为𝑀𝑔,而猴子在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是𝑓,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立柱受到的摩擦力也为𝑓,而猴子受到的摩擦力和立柱受到的摩擦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则大小相等,只不过方向是相反的,猴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上的,立柱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下的,则立柱受到向下的合力为𝑀𝑔+𝑓,即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也是𝑀𝑔+𝑓,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𝐵。

对立柱进行受力分析,立柱受到的重力为𝑀𝑔,受到的猴子给它的摩擦力为𝑓,两者合力为𝑀𝑔+𝑓,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立柱对地面的压力。

本题目考查了力的合成以及力的相互作用,需要学生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10.【答案】𝐴

第16页,共29页

【解析】解: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我们假设是从水底有一束平行光线向上射出,经过凸透镜、水和空气发生三次折射后到达光源。如图,

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由玻璃斜射入水中时,因水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较弱,所以折射光线的偏折程度较小,当该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这两次的折射光路图如图中蓝线所示,蓝线与绿线(主光轴)的交点就是现在光源𝑆的位置,所以与原来的位置比较可知:光源的位置应适当升高;

故选:𝐴。

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所以放在焦点上的点光源𝑆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但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时会发生折射,由于折射光线偏离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再经凸透镜折射后就不再是平行光。根据以上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水对凸透镜焦距的影响,知道“玻璃对光的折射能力比水强”是关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分析。

11.【答案】运动

变大

不变

【解析】解:(1)若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

(2)把一个物体从月球运回地球后,其所受重力为在月球时重力的6倍,即重力变大;物体位置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无论在月球上还是地球上,其质量都不变,所以物体具有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运动;变大;不变。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说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根据𝐺月=6𝐺地即可得出答案。

第17页,共29页

1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此题考查的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的特点、月球重力与地球重力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12.【答案】蓝;白

【解析】解:如图是光的三原色的色圈,所以区域1是蓝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能合成白色光.所以区域2应标白色

故答案为:蓝;白.

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知识点:

①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②光的三原色三者能合成白色光.

①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不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②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者能合成白色光.

③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三者能合成黑色.

13.【答案】不变;变大;向后运动

【解析】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

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

(2)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乘客和玻璃板内树的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觉得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向后运动.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虚像,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些关系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2)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可正确选填第1、2空.

②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第18页,共29页

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14.【答案】𝑂𝐴

𝑂𝐶

60°

35°

【解析】解:(1)由图可知,𝑁𝑁´是∠𝐴𝑂𝐵的角平分线,因此𝑁𝑁′是法线;

(2)因为𝐵𝑂和𝑂𝐶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𝐵𝑂为入射光线,𝑂𝐴为反射光线,𝑂𝐶为折射光线;

(3)∠𝐵𝑂𝑁是入射角,90°−∠𝐵𝑂𝑀′=90°−30°=60°,度数是:反射角=入射角=60°;折射角为∠𝐶𝑂𝑁′,∠𝐶𝑂𝑁′=90°−55°=35°;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𝑀𝑀′的右侧为玻璃。

故答案是:𝑂𝐴;𝑂𝐶;60°;35°;右。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会根据光路图识别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15.【答案】②、④

【解析】解:①扔出去在空中运动的铅球,速度和方向都在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②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③关闭发动机后在地面上向前滑行的汽车,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④放在桌上的钢笔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第19页,共29页

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运动方向在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②、④。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物体速度的变化,②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将题目中给出的5个事例加以分析,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明确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包括速度的改变也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答案】响度

音色

【解析】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里的“高”是指声音很大,指的是响度大;

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指小芳的音色比小红的好。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幅决定;区分音调和响度要分清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17.【答案】②④

【解析】解:①光线实际不存在,在描述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采用的是模型法;

②力的三要素都能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在研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③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由一个力代替,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所以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②④。

首先对每个选项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各自采用的研究方法,然后确定方法相同的选项。

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第20页,共29页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②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建立模型法;

③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18.【答案】8

【解析】解:物体𝑀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𝑀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10𝑁的拉力、水平向左6𝑁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为10𝑁−6𝑁=4𝑁;

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𝑀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𝑀水平向左10𝑁+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也是4𝑁,并且方向向右,因此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为:4𝑁=14𝑁,由于左盘中已有中6𝑁的物体,故需向左盘中再加物体的重力为:14𝑁−6𝑁=8𝑁。

故答案为:8。

物体𝑀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𝑀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𝑀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𝑀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可求出左盘中砝码的重力。

本题的重点是摩擦力大小的判断,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出物体𝑀向左和向右运动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再根据物体𝑀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平衡力条件求出拉力大小。

19.【答案】后缩

【解析】解: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如果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池塘变远了,要使像变清晰,就要减小像距,所以就要后缩。

第21页,共29页

故答案为:后缩。

由于光的折射,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因此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解答此题。

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此题的难点在于。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这个美丽的图案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因此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20.【答案】运动状态;左;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解析】解:水杯在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杯子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突然向右运动,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左溢出;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作惯性.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左;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此题考查了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惯性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比较简单.

21.【答案】𝐴,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𝐶,𝐷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析】解:(𝐴)图磁铁使小球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磁铁使小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𝐵)图球被人用头顶出,人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是形状发生改变;

(𝐶)图人将弓拉弯,使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𝐷)图人将弹簧拉长,使弹簧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所以将图中现象分为两类:一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𝐴,𝐵;二类: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

𝐶,𝐷。

故答案为:𝐴,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𝐶,𝐷;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本题可以用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去分类。

第22页,共29页

结合例子,快速联想物理知识,分清是形变还是运动状态改变。

22.【答案】𝜃相同,𝐺越大

𝐺相同,𝜃越大,𝐹越大

(𝑏)及相关条件可知,𝐹1<𝐹2;【解析】解:倾角相同,乙的重力大于甲的重力,①由图(𝑎)、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𝜃相同,𝐺越大,𝐹越大。

②由图(𝑏)、(𝑐)、(𝑑)及相关条件可知,重力相同,但𝜃1<𝜃2<𝜃3,𝐹2<𝐹3<𝐹4,故可得:小球静止在斜面上时,𝐺相同,𝜃越大,𝐹越大。

故答案为:①𝜃相同,𝐺越大。

②𝐺相同,𝜃越大,𝐹越大。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所给的图片,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注意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重力变大,拉力随之变大;同时若重力相同时,倾角越大,拉力𝐹越大。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探究斜面上的拉力与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解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3.【答案】解:图中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因此反射角为90°−40°=50°,可得入射角也为50°,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就可以画出入射光线,如下图: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由于题目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24.【答案】解:

先作出物体𝐴𝐵的端点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𝐴′、𝐵′,连接𝐴′、𝐵′点即为物体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第23页,共29页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先作出两个端点𝐴、𝐵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5.【答案】解:

左图中,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右图中,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6.【答案】解: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阻力,并且合力大于阻力,所以合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由𝐹合=𝐺+𝑓可得:𝐺=𝐹合−𝑓=110𝑁−10𝑁=100𝑁,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如图所示:

第24页,共29页

【解析】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方法求出小球受到的重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据此画图。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理解与应用、力的图示的画法,同时要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7.【答案】解:

(1)由图知,甲车在8𝑠内走了8𝑚,甲车的速度:

𝑣甲=𝑠1𝑡1=8𝑚8𝑠=1𝑚/𝑠;

(2)由图知,乙车在8𝑠内走了4𝑚,乙车的速度:

𝑣乙=𝑠2𝑡2=4𝑚8𝑠=0.5𝑚/𝑠;

运动7秒,甲车运动的路程𝑠甲=𝑣甲𝑡=1𝑚/𝑠×7𝑠=7𝑚,

乙车运动的路程𝑠乙=𝑣乙𝑡=0.5𝑚/𝑠×7𝑠=3.5𝑚,

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𝛥𝑠=𝑠甲−𝑠乙=7𝑚−3.5𝑚=3.5𝑚。

答:(1)甲车运动的速度𝑣甲为1𝑚/𝑠;

(2)运动7秒,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3.5𝑚。

【解析】(1)由图知,甲车在8𝑠内走了8𝑚,利用速度公式得出甲车的速度;

(2)由图知,乙车在8𝑠内走了4𝑚,利用速度公式得出乙车的速度,

运动7秒,根据𝑠=𝑣𝑡分别得出甲车、乙车运动的路程,进而得出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8.【答案】解:

上升时,气球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

所以𝐺+𝑓=𝐹浮

代入数据得:𝐺+𝑓=2000𝑁

第25页,共29页

下降时,气球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与浮力方向相同。

所以𝐺+𝑚𝑔=𝑓+𝐹浮

代入数据得:𝐺+20𝑘𝑔×10𝑁/𝑘𝑔=𝑓+2000𝑁

①②两式联立求解得:𝐺=1900𝑁

𝑓=100𝑁

答:气球受到的重力为1900𝑁,气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00𝑁。

【解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搞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

并要分析出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的阻力方向向下;下降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方向向上。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平衡条件的运用。其中最关键的是分清气球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方向。

29.【答案】解:(1)由𝑣=𝑡可得,汽车的反应距离:

𝑠=𝑣𝑡=15𝑚/𝑠×1.5𝑠=22.5𝑚;

(2)汽车从𝐴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

𝑡总=𝑡反+𝑡=1.5𝑠+1𝑠=2.5𝑠;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

𝑠人=𝑣人𝑡总=1.3𝑚/𝑠×2.5𝑠=3.25𝑚;

由于该车的宽度约1.8𝑚,𝑠人小于3𝑚+所以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2.5𝑚;

(2)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1.8𝑚2𝑠𝑚=3.9𝑚

【解析】(1)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𝑣=𝑡可求汽车的反应距离;

(2)已知反应时间和刹车制动时间,求出人在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再与车的宽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𝑠

30.【答案】3.6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运动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反射

50

第26页,共29页

【解析】(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𝑁,所以物体的重力为3.6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该实验中是在研究轻质木板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此时入射角的大小为50度。

故答案为:3.6;二力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反射;50。

(1)弄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𝑁,再读数。

(2)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来确定入射角。

本题考查弹簧测力的读数,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是一道基础题。

31.【答案】薄玻璃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能

虚像

等大

10

【解析】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小明移动蜡烛𝐵,使它与像完全重合,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因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小丽在不改变小红实验情景的前提下,仅用一块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她发现原来放在像的位置处的白纸上看到了烛焰的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这个像的性质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由𝑢=𝑣=2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得凸透镜的焦距,𝑓=2=𝑣20𝑐𝑚2=10𝑐𝑚。

故答案为:(1)薄玻璃;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虚;(2)等大;实;10。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当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确定像的性质。根据𝑢=𝑣=2𝑓可求凸透镜的焦距。

第27页,共29页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2)题中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既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又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是一道好题。

32.【答案】10或15;右;24;10

【解析】解:①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凸透镜另一侧68𝑐𝑚−50𝑐𝑚=18𝑐𝑚处成一个缩小的实像,2𝑓>18𝑐𝑚>𝑓,所以,18𝑐𝑚>𝑓>9𝑐𝑚,

所以,18𝑐𝑚>𝑓>9𝑐𝑚,因此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或15厘米.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居透镜的两侧,故根据图示信息,可知𝐵点在透镜的左侧,则所成像应该在透镜的右侧;

②由“蜡烛放置在距𝐵点6厘米处,保持透镜在𝐴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那么所选透镜的焦距一定不是15𝑐𝑚的,因为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5𝑐𝑚,蜡烛放置在距𝐵点右边6厘米处,保持透镜在𝐴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那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而成为一束平行光;

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0𝑐𝑚,蜡烛放置在距𝐵点右边6厘米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14厘米刻度处时,此时2𝑓>𝑢>𝑓,保持透镜在𝐴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0𝑐𝑚,蜡烛放置在距𝐵点左边6厘米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24厘米刻度处时,此时𝑢>2𝑓,保持透镜在𝐴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24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厘米.

故答案为:①10或15;②右;24;10.

①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𝑈>2𝑓,像距:2𝑓>𝑉>𝑓,根据物距和像距提供的数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组确定焦距范围;

②成实像时,像和物在透镜的异侧;首先明确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确定像的大小和所选透镜的焦距,注意蜡烛放置在距𝐵点5厘米处,要分左右两种情况分析.

此题通过实验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解决此类题目,需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做到灵活应用,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第28页,共29页

33.【答案】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

10.0

3.0

【解析】解: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𝐹=𝐹1+𝐹2,即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和。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𝐹=𝐹1−𝐹2,即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差。

(3)(𝑎)分析表一数据可得: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总大于两个力中较大的力。故小明的发现正确;

分析表二数据可得: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总小于两个力中较小的力。故小华的法线正确。

(𝑏)发现规律不具普遍性;若𝐹1=10.0𝑁,𝐹2=3.0𝑁,则合力𝐹=𝐹1−𝐹2=10.0𝑁−3.0𝑁=7.0𝑁>𝐹2。

故答案为:①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②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③都;10.0;3.0。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通过比较𝐹与𝐹1、𝐹2之和的大小得出结论;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的数据,通过比较𝐹与𝐹1、𝐹2之差的大小得出结论;

③(𝑎)分别比较表格一和表格二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合力𝐹与最大分力和最小分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𝑏)拟定一组数据,说明结论的偶然性即可。

本题考查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探究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

第29页,共29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存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3:0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23616273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存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存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详.pdf

标签:物体   运动   光线   方向   折射   状态   凸透镜   改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