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个人闲置)
留一片“荒园”让幼儿嬉戏
摘要:荒园因其天然性和结构的开放性、不稳定性和不良性,契合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纯真天性,满足了幼儿体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需要,为幼儿的建构性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自由自主发展提供了给养。开发和利用荒园的教育价值必须坚持适量原则,同时注意:合理布局,保持适当面积;适度清理,消除安全隐患;注意观察,生成教育活动;及时清洁,保持幼儿卫生;沟通家长,争取家长支持。
关键词:荒园 自由发展 自主发展 适量原则
在一所乡镇幼儿园里,笔者发现:一个几近荒芜的草地里,孩子们有的捉虫捕蝶、追逐打闹,有的摘花挖草、翻砖搬石,有的骑坐树杈、随风悠荡,还有的在树丛中穿梭,在乱石间跳跃……一番悠然自得的天然情趣。这番情景引人深思:一个几近荒芜的草地,怎么会有如此强的吸引力?它有教育价值吗?怎样开发和利用其教育价值?
一、荒园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一)荒园的天然性及其在幼儿自由发展中的价值
人是自然之子,大自然赋予人以生命,是人的生命母体。在大自然里,人本能地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舒适与安全,本能地放松身心,舒展天性。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是每一个人的天性。
幼儿期的儿童,天性沛然,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天然地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乐于用身体的各种感官,自由地、不知疲倦地探寻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关系,表现出独有的纯真和善良。
几近荒芜的草地,天然无矫饰,呼应着幼儿的纯真和善良,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和探求欲望。无论是刚刚钻出地面的草尖,还是被惊起的蚂蚱;无论是躲在石头下的小蚂蚁,还是被自己不小心掀起的一小块儿树皮,哪怕是草丛中的一段枯烂木头,对幼儿来说都是生命中的第一次,都是最新“发现”,都令他们感到鲜活、有趣,甚至惊奇,都会吸引他们好好地琢磨一阵子;偶有所得,还会促使他们召集朋友一同分享。著名儿童教育家丽莲·凯兹博士在《与幼儿教师对话》中所说:“每一位幼儿都需要感受到生命是有价值的、是令人满意的、是有趣的、是真实的”。[注释:
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6-7页.]荒园的纯天然性,恰恰契合了幼儿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探索的需要,满足了幼儿体会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需要。因此,荒园能够强烈地吸引幼儿不断的探究,能够为幼儿生命的自由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二)荒园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幼儿自主发展中的价值
乍看起来,荒园似乎和现代教育沾不上边缘。现代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化;而荒园里很少人为的痕迹,主观目的性掩盖在客观天然之下,人才培养的规模化退居散漫、诗意的栖居之后。然而,正是这种客观天然和诗意的栖居,淡化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凸显了人的生命价值,是众多的教育家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
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鼻祖老子把自然置于“道”之最高境界。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自然教育理论创始人卢梭提出教育的自然性原则,着力维护教育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内在价值。蒙特梭利更明确地说:“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
首要任务。”[转引自冯建军:生命与教育·第六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我国当代,叶澜教授急切呼唤“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指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转引自冯建军:生命与教育·第四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三者的协调一致,是促进生命自由地发展、展开,实现生命在教育中诗意栖居,实现教育回归生命、回归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后工业社会对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呼唤。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迫切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造性,能够自主发展的人。而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是关键。
他们认为,一种学习环境会给养一种类型的学习、养成一种类型的学习者[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总序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指出,只有建构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所给养的建构性的学习,才能养成自主发展的人。
荒园具有纯天然性或者说很少人为性,因此,其结构也就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稳定性和不良性。这种结构特征适应了儿童不断寻求新的挑战的身心特点。“儿童既是问题的解决者又是问题的生成者。儿童试图解决呈现给他们的问题,他们也在寻找新的挑战。”[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8页.]因此,荒园能够不断挑战“植根于人本身存在的结构之中”[ M.兰德曼语,转引自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前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的创造性,不断唤醒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里,“他们不但要面对失败,而且通过对先前成功的建构,精心推敲以及改进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8页.]在这个意义上,荒园为幼儿自主的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促进自主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荒园教育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荒园的教育价值源于其天然性以及结构的开放性、不稳定性和不良性。但其教育价值由可能转化为现实,关键在于教师,且必须坚持“适量原则”[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5页.]。
(一)合理布局,保持适当面积
乡村幼儿园的占地面积一般相对较大,方便留下一片荒园,供幼儿嬉戏、生长。荒园面积应根据幼儿园规模而定,一般6班规模幼儿园应有50~100平方米。位置可放到幼儿园的一个偏远角落或“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带,且适于草木生长。活动区组合时,可毗邻沙坑、养殖区、戏水池等;一般不要紧邻种植区,避免幼儿到种植区随意嬉戏或杂草侵害秧苗。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小的,也可借助园所附近的树林、荒地、滩涂等。出于安全考虑,必须避开深水、枯井、电气管线、垮塌建筑物、高物易坠落处等。
(二)适度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为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对荒园要做适度的清理。主要清楚对象是尖锐、有毒、腐败等危险物品。实践中,可结合放养小鸡、小鸭、小白兔等小动物,帮助
排查和清除有毒物品。尖锐、腐败物品、有毒植物的清除,需要教师随时注意实地清查,尤其要注意清查有无毒蘑菇等毒性较强植物。
(三)注意观察,生成教育活动
放手让幼儿在荒园里自由自主地发展并不等于放任,也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分析和记录幼儿的典型行为,通过适时对话、延伸生成新的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结构经验化,支持他们的学习意图,规定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从而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和坚持性。
(四)及时清洁,保持幼儿卫生
荒园里嬉戏,理论上讲是幼儿和大自然亲密对话,但外显结果往往是炮制出一个个灰头土脸、泥脚脏衣的“小泥猴儿”。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引领孩子洗手洗脸、拂尘拍土,同时,要合理地查检衣袋,防止装有高菌落或尖锐物品。要结合平时的卫生教育,防止发生乱吃野草、乱嚼草棒等现象。
(五)沟通家长,争取家长支持
乡村人祖祖辈辈与土打交道,却迫切希望子女跳出“农门”,脱离“土气”。同时,现在的乡村,家长们还普遍把算术、写字、背诗等作为幼儿教育的评判标准。因此,留出一片荒园让幼儿嬉戏,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等观念,很有可能被家长们笑为多此一举、不务正业。所以,沟通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要注意收集幼儿在荒园活动时的动人情景,要追踪由此激发的幼儿典型行为的发展过程,充分利用照片、录像、作品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家长,用幼儿自主发展的事实说服家长,争取家长,引导他们与教师一起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6-7页.
转引自冯建军:生命与教育·第六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转引自冯建军:生命与教育·第四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总序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8页.
M.兰德曼语,转引自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前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8页.
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5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2:2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21752148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留一片“荒园”让幼儿嬉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留一片“荒园”让幼儿嬉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