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

更新时间:2024-02-26 11:46:17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旅游景区策划)

寿山石

一、寿山石展区:

单元说明: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图3-1:《戏狮钮寿山旗降石印》为晚清吴昌硕篆刻印

制造年代: 近代

材料: 石

规格: 8×6厘米

收藏地: 私家

(一)田坑石:

展品:田黄石、田黄冻、银裹金田石、白田石、金裹银田石、红田、煨红田、黑田、纯黑田、灰黑田、硬田、搁溜田、溪菅田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田黄石在历代本来产量极低,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挖掘,到目

前为止,已挖掘殆尽。

黄金黄鱼籽田原石

绿田原石

糖稞黄田原石

饭糁田原石

(二)水坑石

展品:

水晶冻:水晶冻石又名晶玉,主要产于坑头占山水晶洞,是水坑石的上品.其透明灵澈处可以"隔石观物","若玻璃无有障碍”。有白、黄、蓝诸色,分别称为白水晶冻、黄水晶冻、蓝水晶冻。其中白水晶冻较多见。白水冻又名晶玉,白色透明,肌理有棉花纹,偶有小粒点夹其间,俗称“虱姆卵”。质地细嫩微坚。

黄水晶、红水晶、

鱼脑冻为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等砚石所独有。特征是在砚石中有象受冻的鱼脑的形状,又有些象天上洁白的云霞,欲聚欲散。端砚雕刻艺人一般都把它完整地保留在墨(砚)堂之中。《端溪砚史》描写鱼脑冻如“团团栾栾”,“澄潭月漾”,认为“冻”是“水肪之所凝也”。最佳之鱼脑冻是“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鱼脑冻中还有一种叫碎冻,意思是不完整,“错落疏散”,象黄豆或蚕豆般大小分散在砚石中。有鱼脑冻的砚石,石质细腻、幼嫩、坚实、致密、滋嫩。鱼脑冻砚石,在鱼脑冻之外围,一般都有火捺,且这种火捺色泽鲜艳,紫中带赤,比一般火捺要名贵。

黄 冻

牛角冻:牛角冻出产于坑头洞中,色赭黑,黑中透出红气,通明而有光泽,肌里有水纹,如牛角之纹理,故得名“牛角冻”。《寿山石考》曰:暑天黛海,日不敢骄。意指莹澈之牛角冻如夏日碧海,连太阳都逊其光泽。

天兰冻、桃花冻、玛瑙冻、环冻、坑头冻、掘性坑头石

(三)山坑石

展品:高山石、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巧色高山、大洞高山、玛脑洞高山、油白洞高山、水洞高山、四股四高山、荔枝树高山、高山冻、高山晶、掘性高山、小高山、太极头、都成坑、黄都成、红都成、白都成、五彩都成、掘性都成、鹿目格、善伯洞、月尾石、月尾紫、月尾绿、

艾叶绿:产于福建、浙江、辽宁,石色如同艾叶般翠绿。艾叶绿是名贵上品,除质地温透精绝外,它的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辽宁产的艾叶绿是“最上品”。艾叶绿是闻名遐尔的寿山石中最为稀有和珍贵的品种,被人誉为"寿山三宝"之一。由于它色如艾叶般青翠嫩绿,质又细腻温润、脂凝通灵、莹洁无类,而被人视为珍品、神品艾叶绿,不透明至微透明,所见一般为黄绿色,深绿色如同艾叶者很少,最为珍贵。此品种产出无规律,无准确产出矿脉,极少产出,故收藏者,多只闻其名而不谋其面明朝倍受官宦珍爱的软宝石,与老艾叶颜色相仿,价值不低于田黄石。

图:辽宁老坑艾叶绿山子印

月尾冻、月尾晶、连江黄、山仔濑、旗降石、旗降黄、旗降红、旗降白、旗降紫、银裹金旗降、掘性旗降、白芙蓉、竹头窝、峨嵋石等

老岭石又名“柳岭石”,产于寿山乡北端柳岭深山中。早在宋代就大量开采用于雕刻福州地区,在南朝与宋朝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陪葬的石俑,据考证这些石俑大多为老岭石。这说明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老岭石已经开采,到了宋代已大量开采。老岭石属于粗质石料,材巨,质地坚脆,含砂,不透明。有青绿色、淡黄色、黄色、灰色、灰黑色等。其质地较好者可分为老岭青、老岭黄、虎嘴老岭石等。

老岭黄石 淡黄色或黄色,同样隐现淡色的结晶体斑纹与小白点,时有小砂丁隐于石中,质地稍松于老岭青石。

虎嘴老岭石 出产于老岭山顶的虎嘴岩,质地比较细润,多呈块状,单独夹杂于围岩之中。有红、黄、白、绿、灰等色及浓淡变化,常见的有各色相间之花老岭石。

高山石产于福州市北部约30公里的寿山村,因其产自名为高山的山头,故得名高山石。高山坐落于寿山村的南面,海拔983米,是寿山村的主轴山。直接以矿洞为名,如太极头、鸡母窝高山石等,大部分则根据色泽、纹理和质地的不同特征而取名。以色泽命名者:红高山、黄高山、红黄高山、乌姆高山、白高山石等。质地洁净的纯黄、纯红黄高山石,非常稀罕。白高山还分为猪油白、象牙白、鸡骨白、瓷白高山石等。纯白的高山石抚玩时间长久,会变成牙黄色。肌理有萝卜丝纹的掘性高山旧石,可与田黄石相混。以纹理和质地命名者:

朱砂红、桃花红、玛瑙红高山石等。高山石中还有少量结晶体,依据其不同的特征分别名为:高山晶、高山冻、天蓝冻、牛角冻、环冻高山石等。总之,高山石五花八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里所出产的任何一种石都要有“高山”之称。

鸡母窝高山石,寿山石的一种,洞处高山北麓,荔枝洞后背的山脊处,太极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鸡母窝而名。在黄色石中偶见极细的萝卜纹,并有石皮,极似田黄石。黑色石中,质佳者,颇似坑头牛角冻石。鸡母窝高山石是继荔枝洞石之后出现的优秀新石种。

玛瑙洞高山石石洞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亦为明代僧侣所开。玛瑙洞高山石石质纯洁多光泽,似玛瑙,色泽为红、黄,称为红玛瑙石、黄玛瑙石,偶有黑中透红者。石中常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

世元洞高山石又称“仙源洞高山石”,世元洞位于大健洞后方,是清代张世元所凿的矿洞。世元洞高山石石性稍坚,惟色泽鲜活,常见者有红、白两色。

四股四高山石产于四股洞,石洞邻近嫩嫩洞,因四位石农合股开业,故名。四股四高山石石质比其他各种高山石都坚实,透明度佳,色泽丰富,有黄、红、白、灰各单色或杂色,是高山石中的优质品种。

大健洞高山石出产于大健洞,和尚洞中有支洞,为清时石农黄大健开凿,故号“大健洞”,所出之石便称大健洞高山石。

油白洞高山石色多乳白或白中泛黄,凝腻如油脂,肌理偶见色点。将油白洞高山石浸于油中,色浓;脱油后,又变淡。因为嗜油,故也

称油性高山石。

芙蓉石又称白芙蓉、白寿山。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这是形容人们对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损伤,仅仅“拂之”当然不会“有痕”。

与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征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浆”。古人推崇芙蓉石:“贵则荆山之墣,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福建福州。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

展品:寿山芙蓉石博古钮狮印章

寿山芙蓉石山子摆件

民国时福州名人张宗果(名俊勋,字幼珊)在《寿山石考》中评芙蓉石“如西子不施脂粉,而意态淑真尤动人”。

著名书画家龚纶(字礼逸),在其所鞒的《寿山石谱》中称:“芙蓉石温润凝腻,山坑之石无其比,名曰芙蓉,岂以类初晓之木芙蓉花耶。”

芙蓉石的种类很丰富,按矿洞的名称与位置分为将军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按色泽与质地可分为:白芙蓉石、黄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红芙蓉石、青芙蓉石、绿若通芙蓉石、竹头窝芙蓉石、瓷白芙蓉与半粗芙蓉石等。

白芙蓉石 石质极细润而雅净,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猪

油白等,以藕尖白最为难得。藕尖白石质似莲藕的芽尖,如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白通灵。

黄芙蓉石 芙蓉石的贡色有桂花黄、枇杷黄、牙黄、蜜蜡黄等,十分鲜艳妩媚。但是多有白色透出,欲求色纯者极难。

红芙蓉石 有蜡烛红芙蓉、醉芙蓉、红花芙蓉石等。

蜡烛红芙蓉石 色艳红,质细润,如蜡初熔,光泽焕发,娇艳鲜美。

醉芙蓉石 芙蓉石中有淡粉红或者肉红者,称变“醉芙蓉”。如贵妃醉酒,白里透红,春光溢射,美艳夺目,是极为稀少名贵的品种。

红花芙蓉石 在折色芙蓉石中,质地通灵,肌里含牡丹斑点,发朵朵鲜花沉浮其间,十分别致。石质极为通灵者称之“红花冻”,极为罕见。

五彩芙蓉石 红、黄、白、青、赭诸色相间的芙蓉石。

绿若通芙蓉石 有一些青色的芙蓉石,青中带黄,石质微透明,似新篁出枝,常有红色斑或筋络,很是可爱。质地与色泽纯者难求。

瓷白芙蓉石 又称陶白芙蓉石,不透明,以其色泽如陶瓷一样洁白而得名。瓷白芙蓉石夹在矿脉的围岩中,质地松软,开掘的震动会引起塌方。

碓下黄石又名带夏黄石、岱下黄石,寿山石品种之一,出产于虎岗山麓,位于鹿目格洞北坡下方。因为产地与碓下相近而得名。石为黄色,有深浅之分。

杜陵石,又称为都成坑石,杜陵坑石。杜陵坑山位于高山之东,

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寮石和花坑石。矿洞发现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敲之响声铿锵如玉。色彩丰富,红、黄、白、灰、紫各色都有。光泽闲烁夺目,表里如一,永不褪色,质保永年。行谚有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近年又出新坑,其石质较松但通透度较好。由于杜陵坑多结于岩石之上,故矿层稀薄,解石困难,材大者甚少,佳者质与价均仅次于田石。都成坑石就是山坑石的一个上佳的品类.都成坑石又名[杜陵坑],[都灵坑],[渡林坑]等. 都成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降山,善伯山,月味峰对持.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石和花坑石等。

白都成坑石 色白,纯白者不见,多白中泛黄、泛灰、泛青、泛蓝,或葱白。以色清恬、性通灵者为佳。谚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

红都成坑石 色红,以深浅浓淡,分为橘皮红、桃花红、朱砂红等。以橘皮红品质最佳。朱砂红中偶有冻石,称为朱砂冻红都成坑石。

黑都成坑石 色黄,也因浓淡深浅,分为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诸种,以色纯性灵质坚者为上。

黄都成坑石 色黄,石性坚实,惟不甚通灵。肌理隐含白、灰色,有水流纹,常有砂砾混杂其中。

花都成坑石 又称五彩都成坑石,为多色混杂的都成坑石。妩媚

艳丽,招人喜爱,材大色鲜者为佳。

都成坑晶石 都成坑各石中质地最晶灵通透的晶石,称为都成坑晶石。以黄色居多。

琪源洞都成坑石 20世纪30年代,由石农黄琪源在无名旧洞的基础上重新深采,发现一种凝结通灵的新石。此石一登石坛,声誉鹊起,居各种都成坑石之冠。色多黄、红、白,性洁,少杂质,肌理常隐现萝卜纹,温柔可爱。

坤银洞都成坑石 洞处琪源洞顶部,为石农陈坤银所开。性微坚,色有黄、红、灰、白或杂色相间。红、黄两色多出佳石,通透,少杂质,纯度比琪源洞都成坑石略差。肌理多呈条布纹,俗称“月痕”。

元和洞都成坑石 洞位于坤银洞之侧,为石农张元和所开。所产石多杂色,性微坚,半透明,肌理隐现浑白点。偶有红色如玛瑙者,质佳,称为玛瑙红都成坑石。

粘岩都成坑石 各洞与周围岩石相粘连的都成坑石,称为粘岩都成坑石。其特点为石脉稀薄,石质特别晶莹灵洁,乃寿山石之上品。

掘性都成坑石 都成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黄色掘性都成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竹头窝石又称“竹头青”。产于加良山旁的竹篮洞。质细而滑润,似芙蓉石,但洁净终不及。色多粉黄或灰白,微泛绿意,含纤细条痕。其中质粗者,多杂砂砾地,名曰竹头粗。

柳坪石又名“柳寒石”,产高山峰北面偏东约四公里的柳坪尖。石质稍粗松,不透明,有青紫、灰白、淡黄诸色,常为各色交错,含微透明紫色或白色粒点。其色纯紫如鲜猪肝者,名“柳坪紫”。块状结晶体,质细通灵,名“柳坪晶”。柳坪黄指纯黄色的柳坪石。有淡黄、棕黄、赭黄等色,肌理杂斑纹。

柳坪紫指纯紫色的柳坪石。色暗紫,欠通灵,含粉白筋纹及白晕点。以色纯如新鲜猪肝者为佳品。

柳坪晶指质地坚细、晶莹、纯洁的柳坪石矿块。多呈淡绿或淡黄色结晶体,夹杂于柳坪石中。块度细小,形态各异,难于单独成材。

柳坪水草:质地坚细、晶莹微透或不透,有淡红、淡黄、淡绿等色,肌理可见细小淡绿或淡黄色结晶体,石体表面附着褐黑色的水草纹(氧化锰铁成份)产量少。

尼姑楼石,又称“来沽寮”,相传附近古时有座尼姑庵,故取名。寿山石的一种,产于都成坑山旁,石质坚脆,没有萝卜纹,稍逊通灵,肌理含白色不透明细点,状如捣碎的花生米,俗呼“花生糕”。有黄、红、蓝、灰、白诸色。黄者色深沉,酷似鹿目格石,肌理常含极细的棉纱纹。

善伯洞石产自月尾山西南面的善伯洞,善伯洞石的特征很明显,质地晶莹脂润,蜡性较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富有光泽。善伯洞石的色泽很丰富,有黄、红、白、灰、紫、黑等色,单色或多色交融,色界分明。按色相可分为红善伯、李红善伯、白善伯、黄善伯、红黄善伯洞石等。

寿山石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11:4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191772736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寿山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寿山石.pdf

标签:芙蓉   高山   山石   质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