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发(作者:祖国之最)
《文学概论》第五次作业讲评
一、 填空
1、文学形象的生成是文本修辞的感染和读者想象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内涵是作者描绘与读者的理解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功能是传达审美信息和教育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属性是审美客观与审美主观的统一。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人物、事件。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景、情、意 。
3、典型(type)源于希腊文tupos,原意是铸造用的模子。
4、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黑格尔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意式的抽象品。”
5、别林斯基指出:“在一位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6、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一封信中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7、典型化是指锤炼文学形象,强化其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从而创造文学典型的方法和过程。典型化包含着个性化与概括化两方面的要求。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杂取种种人”的;“采取一端,生发开去”的。
8、托名王昌龄的《诗格》正式将意境作为文学理论的范畴加以应用: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9、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二、选择题
1、 关于典型形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A)
A:所谓典型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模子”
B:所谓典型就是某一类形象
C:所谓典型就是人物有鲜明的个性
D:所谓典型就是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性格类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2、 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的是(D)
A:晋代的刘勰 B:唐代的王昌龄 C:宋代的严羽 D:清末的王国维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高出一般人之上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人物(正确)
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2、 典型化的人物就是抽象出人物性格的共性,使之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正确)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究竟哪种性格成分会成为人物的共性,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
3、 所谓意境就是境界,是作家胸襟、眼界在作品中的表现和象征。(正确)
在《意境杂谈》中,李泽厚对“境界”说则进行了专门深入地论述,他说:“‘意境’也可称作‘境界’”,但“比稍偏于单纯客观意味的‘境界’二字似更准确。” 所以他就用“意境”一词代替了“境界”。他认为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这样就从一般意义上对意境概念作了总的概括,后来的人在谈论意境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情景交融这一基本的范畴。,在王国维之前,意境概念实际上是混杂于气质、风骨、兴趣、神韵、格调等概念之中,与它们相互并列,并无层次本末之分的。而大多数诗论家们,则无论是标榜“兴趣”,还是倡导“神韵”,其实也都还是在形式技巧和外在表现上绕圈子,仍未能深入到文学的内在本质中去。而王国维不仅明确地把“境界”列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概念,而且把它从其他的美学概念中剥离出来并旗帜鲜明地将其推举为最高的美学范
畴。《人间词话·删稿》:“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人间词话》中主要使用“境界”概念,而实际上,在王国维的美学论着中,“境界”与“意境”这两个概念被经常交互使用,并未作严格的区分,两者的涵义是基本一致的。(参见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四、名词解释
1、 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2、 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指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环绕在典型人物周围并促使其行动典型化了的环境
3、 典型化: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来。
4、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五、分析题
1、分析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含义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种分类方法。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道出作者历经战乱,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怕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而惊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描写的景物都带上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
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深藏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形象及其三种类型的特征。
(1)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3)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学形象,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朦胧性。(需要举例说明)
(4)文学意境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的审美画面,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需要举例说明)
(5)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或共同特性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其特点有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需要举例说明)
(6)三种文学形象在具体文学文本中往往相互渗透。
(没有举例或举例不准确,酌情扣除分)
本文发布于:2024-02-26 09:1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910174273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学概论第五次作业讲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学概论第五次作业讲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