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发(作者:缺锌的症状有哪些)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展示图片)
本文发布于:2024-02-25 23:2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874557273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