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发(作者:风景优美的诗句)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下面是小语同学写的一则消息,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忙判断。
2023年9月23日晚,国人翘首期盼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开幕式当晚,“大莲花”造型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时而呈现云海浩hàn(①)、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时而跃现连通古今的拱宸桥,时而又幻化成钱塘潮涌的水墨画卷……开幕式充满东方美学的巧思,zhāng(②)显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记。.炫目的灯光秀、绚烂的数字烟花、令人震撼的数字火炬手、精妙绝伦的文艺表演……科技与文化元素满满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让在场的所有人兴致盎然、眼花liáo(③)乱、赞不.绝口!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qiáo juàn áng B.qiào juān áng C.qiào juàn àng D.qiáo juān àng
(2)依次写出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请工整书写。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
小文同学想制作一张幻灯片,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向参加此次亚运会的外国友人介绍我们中国大好河山,请你帮忙补写。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气象万千,真是“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在钱塘湖边漫步,“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早春西湖令人流连忘返;在长江上乘舟游览,“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那优美奇幻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在富春江中穿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那奋发向上的生命力使人备受鼓舞;在苍茫原野上驰骋,“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的悠闲氛围让人沉醉;在沙漠纵横的大西北,王维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那奇特雄浑的壮美风光让人心胸无比开阔。
3.
杭州名胜古迹众多,是古今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小语看到湖边的亚运宣传标语,饶有兴致地写起了对联,请你顺着小语的思路选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西湖潋滟,看炎黄子孙迎亚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钱塘奔腾,观华夏儿女创奇迹
C.断桥绵延,待中华健儿续传奇
B.千年灵隐,四栏花药静风幡
D.苏堤连绵,赏绿杨阴里春色
4.
校团委拟写以下倡议书,呼吁本校同学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小文发现这则倡议书内容(划线句)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帮他写出修改意见。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强健体魄,成为国家的栋梁,建设好我们的祖国。现发出如下倡议:
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改善体育运动认识,感悟体育精神。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认真上好体育课,认真做好课间操,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人人争做体育阳光好少年!
同学们,体育是生命中的阳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一起去感受运动的快乐,成就精彩的人生!
校团委
2023年9月25日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5.
小语作为亚运会志愿者,要向参会的来宾们介绍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见下图)。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忙写一段解说词,向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5分)
【说明】原图中,太阳图形为红色,这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扇面图形中的弧线和浪潮符号,为青色、红色依次渐变,融合了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等元素。
6.
小文作为“喜迎亚运”主题活动的主持人,想借用一则新闻材料为此次活动作总结。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人民网杭州2023年10月8日电 亚运聚欢潮,璀璨共此时。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8日晚在杭州圆满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闭幕式。在过去16天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在这里团结交流、收获友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累计15次打破世界纪录、37次打破亚洲纪录、170次打破亚运会纪录,共同创造了亚洲体育新的辉煌和荣光。中国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以一流的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枚金牌、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钱塘江畔,夜幕下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流光溢彩,宛如一朵美丽的“大莲花”。场内欢声笑语、歌舞飞扬。来自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相聚于此,分享属于他们的体育文化盛宴。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②我大概有了五六岁,比我小两岁的二弟已生了。家里除父亲母亲和这个小弟弟外,只有母亲由娘家带来的一个青年女仆,名叫妹仔。母亲喜欢看小说,那些旧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③我六岁的时候,开始读《三字经》。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④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我七八岁时,看见母亲那样辛苦,心里已知道感觉不安。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从帐里望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于是想出一个借口,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愧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才坐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去睡觉。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⑤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在临终的那一夜,她神志非常清楚,忍泪叫着一个一个子女嘱咐一番。她临去最舍不得的就是她这一群的子女。
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一九三六年一月十日深夜
【注】邹韬奋(1895—1944年),近代中国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
7.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以母亲为对象,摄下了几个感人至深的镜头。请从母亲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9.第③段划线句中,母亲为何“勉强说着‘打得好’”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10.请仔细阅读本文第⑥段,并与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的选段对比,探究这两段文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克服重力,身心自由
杜梦薇
①2022年2月5日,一大早醒来,苏翊鸣在房间里打开电视。电视上已在直播女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预赛。
②接着他看到了很多人失误,开始想:我失误了怎么办。压力从电视那头源源不断地传过来。一直到午饭时间,他什么都吃不下去。这是苏翊鸣从未有过的体验。
③他走回房间,躺下来,开始思考。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在乐观积极的状态下可能会完成得更好,应该把终于等来的比赛用最开心的方式去享受。
④这就是北京冬奥会期间,苏翊鸣完成思维变化的那个上午。全程他一个人待着,没有和任何人交流。“别人再怎么说,我自己不这么想,我就不会这么做。我必须得成功地让自己这么认为,而且我一旦这么想了,我一定可以做到。”苏翊鸣语气坚定,眼神里有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⑤从那之后,他真的做到了。当天下午的训练,第二天预赛,之后的决赛,以及一周后的大跳台项目。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完成动作。
⑥某种程度上,这是他的武器——“想明白了就能做到”。
⑦顶级运动员练到最后拼的是脑子,最高境界是自己能当自己的教练。
⑧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的这三年多时间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苏翊鸣有一年半的时间独自训练,这对他而言是“天翻地覆的改变”。在那之前,他已师从日本冠军教练佐藤
康弘。佐藤康弘技术细腻,他能一眼从繁复的运动轨迹中找到某个需要调整的点。在拿到奥运冠军后,苏翊鸣反复讲,没有佐藤教练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⑨教练不在身边的那段时间,向上爬坡的苏翊鸣迷茫而沮丧。由于疫情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通过视频获得远程指导,剩下的一切都需要他自主判断,独立思考。
⑩在这种不安之下,苏翊鸣又开始调动他的“武器”。想明白了,苏翊鸣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他每天第一个上山,最后一个下山,一直练到缆车停了,雪道关闭,再坐着雪地摩托上去,他的自信一点一点在积蓄。
⑪2021年6月,当苏翊鸣和佐藤康弘再次相见时,他觉得“我们彼此都达到了最好的状态”。苏翊鸣拥有了充分的自我认知和强烈的自信心,佐藤的每一句指导他都能完全吸收,迅速执行。
⑫男子单板大跳台决赛是本届冬奥会最“卷”的一场比赛,几乎每个人都在尝试1800,每个人都有夺冠的实力和可能性,足以计入单板滑雪的历史。在电视机前观战的苏翊鸣的姥爷,在比赛开始前连吃了两颗降压药,“心跳得和大跳台一样高”。
⑬但镜头捕捉到的苏翊鸣是松弛的。他戴着耳机(其实并没有听音乐),看不出来有紧张的神色。人们看到一个卷发少年踏着滑板从雪坡上缓缓滑出——他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栏杆、越上陡坡,然后腾空飞起……1440、1620,他飞出了全场第一个1800并稳稳落地!在一片雪浪中苏翊鸣滑向终点,捂着脸躺在地上。裁判打出分数,88.70!全场第二高分!
⑭苏翊鸣说,当他极度专注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连记忆都被覆盖掉了。除了最早的那个上午,所有芜杂的念头,全部是在比赛结束之后才进入他的脑海的。
(选自《读者》2022年14期,有删改)
11.
文章为什么要写发生在苏翊鸣和教练之间的故事?
12.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妙处。
(1)在电视机前观战的苏翊鸣的姥爷,在比赛开始前连吃了两颗降压药,“心跳得和大跳台一样高”。(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人们看到一个卷发少年踏着滑板从雪坡上缓缓滑出——他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栏杆、越上陡坡,然后腾空飞起……1440、1620,他飞出了全场第一个1800并稳稳落地!(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13.结合全文,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
14.如果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应该放在以下哪个栏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A】《热血少年》
【B】《青春榜样》
【C】《人物速写》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③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④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⑤火,甚俛⑥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⑦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过:苏轼的第三子,名过。②白水:山名,指东北白水山。③悬水:悬于山的桌水,大则谓瀑布。④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⑤山烧:指夕照景象。⑥俛(fǔ):同“俯”。⑦击汰:冲洗。
15.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语句
念无与为乐者
.方法提示
字典查阅法:①思念,怀念。②考虑,思考。③念头,想法。④诵读。
词语推断法:废寝忘食
课内迁移法: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解释
(1)念:_____
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
.(2)寝:_____
(3)盖:_____
1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7.语段【甲】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永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8.
语段【甲】和【乙】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是各有特色,请结合下面的句子简要赏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②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
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黄鹤楼》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20.《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1.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任务一:点评红物】
(1)北大温儒敏教授说起《红星照耀中国》:“那时我颇有些惊讶,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可爱的、生活化的一面。”请从推荐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他的可亲可爱之处。
推荐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贺龙
【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我认为红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打开八上语文教材,我们认识了一些看似普通却又不同寻常的人:藤野先生虽穿着简朴,却能细心为我修改讲义纠正错图;朱德母亲虽自己节衣缩食,却去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人;居里夫妇虽研究条件简陋,却坚韧执着于探寻镭的存在……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看似平凡却又不同寻常的人。
请以“他(她)就是这样不同寻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3.
根据要求写作。
(1)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
(3)有人浮起来,有人沉下去。楼顶的风景与楼底的风景,永远不会一样,谁也别羡慕谁。(几米)
(4)只有在伤口中盛开的花朵,才是陪伴我们默默前行的风景。(佚名)
上面的名言警句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生活,自定立意。(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校名、地名、人名等。
3)
本文发布于:2024-02-25 12:3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835446148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