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发(作者:幼儿学电脑)
山水视域下中国古代城市的景观营造研究包静,罗小娇,伍志凌(绵阳城市学院,四川绵阳621000)安徽建筑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26作者简介:包静(1992-),女,青海西宁人,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专业方向:建筑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基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CC-JJ2101中图分类号:TU-0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2)12-0026-02DOI:10.16330/.1007-7359.2022.12.0111山水文化的思想追溯与现状1.1山水文化的思想追溯山水本身为物质要素,“山水文化”的内涵,需从“山水”的定义开始阐述。钱学森曾提到“山水城市”的理念,这一理念以山水视角为出发点分析了城市的景观要素,指出整个城市应该与山水融为一体,人们应该生活在山水景观中,并让城市更好与大自然融合,使人们的居住空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现在很多城市也在不断打造公园城市、花园城市,提高人居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和水这两个字是五行的对立,亦是自然界中的相互补充。山体磅礴为阳,水体柔美为阴。古代城池的选址也是背山面水,取易守难攻处。其实古人与水文化亦密不可分,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水崇拜的产生与古人的水文化关系十分紧密,水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水要素在城市景观营造、城市选址中密不可分,很多地方都设有河神庙、海神庙。筑城与壕沟的设置具备防御之用,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水源。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理水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园林中水景的营建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时期,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秦始皇开创了“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并于以后朝代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发展及继承,其中的一池就是太液池,水景在园林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随着山水文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寄情于山水之间,很多文人志士创作山水画并融入到了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代城市都城建设各有特点,特别是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国近现代的城市规划受到了西方规划理念影响的同时,也需要比照历史,取其精华,中西互鉴。文章从城市选址、城市形制、景观布局入手,对山水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古代城市景观营造的特点。关键词:古代都城;山水理念;景观营造1.2城市化加速城市景观趋同与城相连,城与箭楼耸立于街道的起点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各具特和终点,除具有防御功能之外,还具有造色。尤其是古代都城的建设与营造,古景手法中的对景之意,形成独特的景观代都城的营造离不开自然地形与周礼形风貌。如明清北京,城市的建筑形制与制的束缚,古代都城的建设受到自然观色彩都受了礼制的制约,高高的红色城与周礼礼制观的影响,近现代城市的建墙与大片青砖灰瓦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设离不开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伴随着一座城市的制高点景山、钟鼓楼处与街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范围越建道互为对景,形成了街道景观的空间秩越大,城市的景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序美。点。与此同时,城市景观也有缺少景观“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哲特色、脱离城市文脉、生态环境破坏等问学的核心思想,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关题,这些城市病与我国五千年来的文脉系的问题,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安定有序根基、文化沉淀脱离断裂。城市化脚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天人合一思想具体可的加快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低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在远古时期,人与自了人居环境质量,人们的生活受到了雾然的关系表现为尊重自然,敬仰崇拜自霾天、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的影响,然,那时的人主要靠天吃饭;第二层含义这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并关注城市生态的则是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与天地万物问题。是和谐一体的,人们从最早的尊重自然、认识自然,逐渐转变为改造自然,并想要2古代城市布局与景观营造开始征服自然,这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2.1古代城市布局污染破坏。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中国的礼制城市出现于奴隶时期,谐相处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唐代里坊制度趋于成熟,城市布局整齐在中国古代营造城池也是结合天人合一划一,方正严谨,道路宽大,市肆服务半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秦径大;宋代这种布局形式开始发生转变,朝咸阳宫的布局象征着紫微宫,即天上由严格的里坊制过渡到自由的街巷制,紫微星人间帝王城,渭水象征着银河天城市道路狭窄,商业在道路两边,形成了汉。古代人拟天上北斗星位置关系营建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宫殿。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存在于城市路峰,城市中出现了四合院落;虽然宋代开网模式中,分别为古代棋盘网状的规则始实行自由的街巷制,沿街设肆随处可式和因地制宜的自然式。方正严谨的道见,但其周礼形制的观点对古代人们影路布局受到了中国古代礼制观的束缚,响深远。宋代以后,河道成为重要的商体现着城市“自上而下”的建城模式。自业场所,如北宋汴梁的汴河、蔡河两岸,然式的路网受到因地制宜的影响,也是南宋临安的大河、小河及西河周边等。管子提倡的自然观,这种布局形制主要宋朝后,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为复杂,考虑因地制宜,尊重自然,体现了城市宋东京街头除了在节庆,官办活动外,平“自下而上”的建城模式。时也有很多说书的、蹴鞠的人,形成一条我国古代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老热闹的商业街。古代城市的大街道往往庄哲学也受到了推崇,这些思想都对古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代城市形制影响较大,但是中国古代并未对这些建城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提炼出古代建城理论。史料记载,周代的各种礼制观由周公制定,即《周礼》。主要表现为一种理想的官职制度,体现了“皇权至上,尊卑等级”的等级制度,周礼也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基础。《周礼》的最后一章为《周礼·考工记》。其中对于城郭之制有一段著名的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规整的城市布局形式,而是更倾向于适宜地形自然环境的城市选址,这与“周礼”规划布局思想背道而驰,相互冲突。管子的自然观则更注重自然规律,顺应地形地貌,不拘于方正严谨的布局形式,管子提出的自然观促进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以临安为例,形制受《周礼》影响,同时又融合了自然观的因地制宜思想,是礼制观与自然观的结合。管子的自然观也是现在规划中所提倡的“因地制宜”,城市的规划建设除了块,既可以是点状,也可以是带形空间。中国古代的城市园林可分为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一般是王公贵族、士大夫的居所,园林尺度较小,以幽静风雅为主,多见于微缩式景观。皇家园林一般为行宫御苑或离宫御苑,主要为皇帝游憩之地,有些离宫别苑也兼为政治中心,是皇帝处理朝政之地并长时间居住。无论是古代城市还是近现代的山水园手法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步移景实践林,都体现了城市山水的微缩景观,造景《周礼·考工记》中所阐述的布局形制,对西周以后的城市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等都具有典型的代表,城市布局都以宫为中心,大到城市布局,小到建筑体量,再到园林景观都可看到中轴线形制。城市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与社会制度,中国是城市发展较早的国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的筑城技术历史悠久,“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古代城墙的修建也十分有特色,北宋开始城墙设有马面、箭楼、瓮城等防御性的构筑物,这些构筑物的修建一是可以加固城墙,二是可以达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在古代城市的建设规划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城市的中轴线,其中明清北京城最为突出,城市中连接南北的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时时刻刻都体现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吕氏春秋慎势》则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这种“择中”思想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受到统治者与规划建设者的青睐与关注,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礼制观造就了都城方正严谨、尊卑等级、至高无上的独特风格,这其中也折射出了很强的礼仪规范制度,反映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传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虽然礼制思想占据着城市规划的主导地位,但是严格恪守的“礼制”容易受到现实规划的制约,在城址的选择上需要与自然环境与军事条件结合决定。整齐划一的“礼制”城市形制却不能满足现实与防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中就有了管子在《管子·乘马》中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一思想的提出,主张反对过去居于方正考虑尊卑等级、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等思想,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实际,与自然条件结合起来,这是不能忽视的。管子除了对城市选址做了要求,对城市分区也明确要求,城市居民居住地需要按职业阶级划分,居住区划分的原则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进门”。总之,居住区需要按照职业,阶级等级规划组织,这种规划是为了方便子袭父业,使职业世袭化,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管子提出的居住区划分与城市选址思想,也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城市功能分区更加合理。2.2古代城市景观营造从人类实践的角度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干扰的具有原始自然特征的景观,如草原、沙漠、热带雨林等。人文景观是受到人类长时间的干扰作用,自然面貌发生改变的人文景观综合体。古代都城的城市景观可分为公共建筑、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园林绿地,城市的公共建筑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是城市中重要的节点,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组成天际线重要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的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融合,点状的空间也可以是带状的空间形态,街道是开放空间重要的组成要素,城市街道的道路密度、宽度等构成了不同形态道路路网,古代经纬道路形成棋盘网状,近现代以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园林绿地为核心形成了放射环状道路形式,还有一些城市是自发形成的道路,道路为自由式,更多的体现在沿河沿山体布局,这些街道都构成了古代城市的景观特色,从隋唐长安城100多米宽大气磅礴的街道,到北宋沿街设肆的狭小道路。故城市的街道一是具有连接区域通行作用,二是公共的场所,可称为街景文化,是具有古代特色的文化景观。城市园林是城市中的斑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异,景为人设”,采用借景、对景、夹景等手法,营建园林景观。3结语纵观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城市主要体现方形形制,棋盘网状的道路,城市以宫城为中心,有一条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城市设计与山水紧密结合,宫的形态仿照天上紫微星修建,城市中的主要宫殿建筑也有一条隐约的中轴线。在礼制下的城市开放空间,中国古代山水城市中,受“天人合一”的思想所引领,体现了“自上而下”的建城路径,自宋朝以后,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为复杂,城市中出现了瓦舍勾栏等场所,这时出现了说书、蹴鞠等活动。古代景观除了山水景观,天人合一外,还有铺装、植物、构筑物等,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街道入门造型华丽的牌坊与街道相互对应,互为对景,铺装作为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城市街道多为素土夯实,排水设施相对落后,一般为雨后泥泞不堪,晴天黄土铺天。直到民国时期北京等城市的街道采用了青砖石子铺设,古代城市景观从整体形制、空间结构到街道文化,再到节点塑造,都离不开山水文化与传统思想的影响。参考文献[1]孙莉.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D].天津大学,2010.[2]韩鹏.建构文化视野下中国当代建筑中山水城市精神复归策略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3]王伟.韩城古城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4]刘彦英“山水城市”.规划理论应用研究——以迁西县“山水城市”设计为例[D].天津大学,2013.[5]金俊.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研究[D].东南大学,2002.与论筑理建想徽思安筑建27
本文发布于:2024-02-24 19: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775061251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水视域下中国古代城市的景观营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水视域下中国古代城市的景观营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