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发(作者:目眦尽裂)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还有书中的晏如鹤,因为书生意气得罪领导,终生也不过一个小办事员。他洞悉官场政治手段,却碍于自己知识分子的清高,始终没有去实践。在追逐利益的河流中,他应该是一个在岸上走路的人,看透了河水,也看透了星空,于是,他指导着池大为怎样一步步走进官场,背叛一直传承的知识分子传统,放弃清高,走进浊流。
清高是什么东西
池大为的人格转变是小说的主线。
池大为深受其父的影响,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传承者。因为清高,池大为看不惯一些人为了追求进步而奴颜媚骨的行为,看不惯因说假话追求政绩而使百姓受害的行为。在爱情上,他不希望爱情掺杂功利的东西,恋爱失败两次之后与一个接受他的清高的人结婚,过着贫苦的生活。
但是现实永远是冷酷无情的,在冰冷的显示面前,清高有什么用?晏如鹤曾对池大为说“清高的结果是清而不高”。事实就是这样残酷,清高的人总是过着清苦的生活,没有高的地位,没有多的金钱,甚至在别人眼中没有尊严。清高,只是为自己的尊严而已,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然而,在穷困的生活和低下的地位面前,又有什么尊严可言?
丈母娘过六十大寿自己拿不出来钱,儿子上省幼儿园几次被拒只能托关系求人,儿子住院还是厚着脸皮求一向被自己蔑视的丁小槐„„这样活着,尊严在什么地方?清高,到底有什么用?池大为自尊自重、洁身自好得到了什么?
也许书生只能埋首纸堆,做学问,搞研究。池大为在中医学会做研究,做出了成果,却拿不到职称。现在学术造假也越来越严重,做学问也不再是“清高”的东西了。但是做一个教书匠又能怎么样?大学教授刘跃进也是一个清高的读书人,却工资低廉,妻子最后也离他而去;胡一兵也是一个清高的记者吧,却处处受制。
清高,也许只能给一个人心里的一点点安慰,但是我想更多的是折磨。来自亲人的,还有来自自己心灵的:曾经笑谈天下,却自己的家都不能照顾好,如何不心疼?
清高到底是什么东西?是钱吗?是权吗?是现实可得的利益吗?
当梦想遭遇现实
董柳被池大为称之为“追求生活大于意义”的人,但是董柳也完全没错,生活才是我们实实在在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意义、精神,如同遥远的明星,虽然美丽迷人,却是无用、遥远。
书生梦想就是那片遥远的星空,可望不可即。池大为怀揣梦想,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在现实与心灵的挣扎中逐渐放弃自己的人格操守,摧毁了知识分子的传统价值观和信念,在中医学会四五年的受挫中终于对公平和正义失去信心,开始践行自己曾经鄙夷的行为。
但是这种蜕变是痛苦的、漫长的、反复的。池大为被调参加血吸虫病调查,为了不得罪人,曲意逢迎,事后又想匿名揭发。知道有人投诉马厅长,连夜告密,得到重用之后又惶恐不安。有时为了解脱,便采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在金钱和权利面前,池大为终于释然,安心地去参与规则,以利益为中心办事。
还有池大为的两个朋友胡一兵和刘跃进。胡一兵作为一名有良心的记者,发现了现实的潜规则之后首先对“清高”进行了叛变,下海经商,利用自己知道的规则为自己谋利。刘跃进最后也接受事实的教训,开始写一些不堪入目的书籍为自己赚钱。书中其他的几个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老的,默默地也接受了潜规则,对“清高”来了次集体背叛。
促成背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家庭的,也有个人的。书中以卫生厅这个单位折射整个社会,将社会状态具体生动地展现在眼前,如书中人所言,市场经济时代不是讲清高的时代,而是讲利益的时代。同时,家庭的穷困也是促成悲剧的原因,自己清高,一家人就要跟着受穷,这是一个爱家的男人不能接受的。其实,无论家庭贫困还是富裕,结果都是一种悲剧。池大为的精神导师晏之鹤告诉池大为:“官场是一种状态,“因为是一种状态,进入的人很少有例外,毕竟圣人百年才得一遇。也因为是一种状态,反抗是没有意义的,你对面不是哪一个人。又因为是一种状态,人们也没有必要去抱怨哪一个人。”令池大为彻底放弃了幻想,走向追逐利益的灰色地带。
书的最后池大为回到家乡给父亲上坟,在父亲坟前,他对父亲说:“你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时间的公正,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你对世界的理解有着浪漫的崇高,而没有现实的庸人气息。”“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我的心也有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与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这段话说出了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苦闷和彷徨、堕落的无奈。池大为在父亲坟前燃烧了父亲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但是,这仅仅是祭奠,祭奠一个或许已经远去的时代,并非反悔,他池大为,会放弃厅长的位子不坐吗?在梦想和现实的角逐中,他选择了现实,他还会回头去看那遥远的梦想吗?
时代的悲剧
这本书是一个悲剧,不仅仅是池大为的,也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而是时代的悲剧。
悲剧的意义在于发人深思,知识分子人格的堕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也很少有人去相信那些虚无的哲学,而是崇拜起来实用的处世哲学,对经典的解读也越来越扭曲。书店里,纯文学书籍难寻,《会说话,好办事》之类的倒是一大堆。精神的堕落导致现实的悲剧,现实的无奈又是精神堕落的根源。精神和物质,在这里成了理不清的线。
第一次看这本书从此厌恶了官场,那时是在高中。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在这个寒假,看了一些
人,懂了一些事,看的时候虽然还有一些长吁短叹,但是慢慢的我已经接受了。也许我会看第三遍、第四遍,也许我会一次比一次麻木。
下午忽然想到,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身在河中,心在岸上?就是拥有晏之鹤的心、池大为的身。想罢,又笑自己的痴,明显是难以办到的。
又忽然担忧起自己的命运,不知道以后会是怎样
本文发布于:2024-02-24 09:2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738040272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沧浪之水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沧浪之水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