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积累)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

更新时间:2024-02-24 06:44: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4日发(作者:神奇的九寨沟)

(知识积累)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

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

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小年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南北相差一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下面是我收集推荐的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仅供参考,欢送阅读。

小年是什么意思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

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缺乏为信的。小年祭祀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根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拟广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

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5、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春联是有讲究的,它能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据说,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着咒语,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挂在大门两旁。

春联的种类比拟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6、理发、赶乱婚

按照北方习俗,小年当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正月里不理发的传统习俗,以及想美美地过个新年的想法,让市民们都养成了春节前理发美发的习惯。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历史渊源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那么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局部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知识积累)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

本文发布于:2024-02-24 06:4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7282642509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知识积累)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知识积累)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pdf

标签:祭灶   民间   灶王爷   说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