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信息科学技术)
园林科技2011年第1期总第119期 ・35・ 温州楠溪江苍坡古村落建筑分析 程 悦 曾 儇 (温州市公园管理处325003) 摘要:首先阐述了苍坡古村落建筑历史背景,再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列出主要的文物建筑,并 深入介绍建筑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最后提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 关键词:苍坡村;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建筑;建筑分析 苍坡村是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的,迄今 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苍坡历史 文化保护区为浙江省温州地区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地处永嘉县岩头镇北 贴,人文之盛予地灵卜之至”,于是建立了村落。 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布局形态,颇有受 古代风水影响之缘由。苍坡村的祖先们为了求得子 孙后代人才辈出,使村落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相得 部,楠溪江主流大楠溪西岸。其距县城约32km,距温 州市区约40km。它的建筑依自然山水而设,与田园 情趣融为一体,并富有历史传说,或真或假,都增添 了艺术色彩。吸引了我们去游览、研究这些具有楠溪 江民居特色的建筑。 益彰,建成藏龙卧虎之地,不惜重金邀请风水名家对 村落从选址到布局进行堪舆规划,据传苍坡古村即 是在国师李时日的精心规划下,以“文房四宝”为寓 意,建长306m、宽2m的直街称“笔街”,对村西笔架 山: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长4.5m、厚 0.5m、宽0.3m、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村四周展 1古村落建筑历史背景 苍坡村由李姓族人聚居,自五代迁此建村至今 已有一千多年,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五代末季.各地战乱频繁,独有钱氏吴越境内比较安 定。苍坡李氏远祖,即于此时为了避世乱而寻到这片 开的3000亩平畴以为纸。意在激励后代读书人仕, 光宗耀祖。李时日在村寨大门上题联 “四壁青山藏 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以寓此村为龙腾虎跃、名人 辈出之地。 另外,苍坡古村中心,设置以太极图式布置的阴 桃源胜地,由福建长溪迁至属于吴越地域的苍坡。据 宗谱记载,苍坡村始建于公元909年的五代之初,始 祖岑公字商岚,号苍墩。至五世祖时,人丁兴旺,分为 东宅、西宅和麻溪三地段。各设祠堂,并于村口建李 阳二宅建筑;村首以五行思想中“水克火”为理念所 构设“墨池水映笔架山”的格局以及村周四方以JL ̄t" 定位的台门和水井等附属设施,反映古代苍坡村落 建筑与园林整体布局的规划思想。 氏大宗。宋建炎二年(1128年),第七世祖李秋山“评 事公迁霞坞,即今之方港也,为人弟者爱念之不忘”。 故在寨内建“望兄亭”。兄在方巷建“送弟阁”。亭阁 相对,相互迎送。情谊至深。第八世祖霞溪公因仅为 2建筑的分析 苍坡古村落的建筑类型丰富,有礼制建筑、纪念 性建筑、游憩性建筑、防御性建筑、居住建筑等,其中 礼制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结构形制独特,建筑形式古 迪功郎,属“准”官,其兄战亡,遂隐退苍坡。“卜筑林 塘扁湖之西日肖堂,湖之东日水月堂,寄兴畅咏,以 终老焉”。相传第九世祖,于宋孝宗淳熙戍年请国师 李时Et商讨建村规划。依五行风水说,据康熙五十一 朴,不仅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而且还有一定 的历史文化内涵。至于民居建筑,群落组合灵活多 变,单体外观朴素淡雅,屋檐交错跌落,以木、石、砖 为主,材质简朴,不尚雕饰,体现楠溪江建筑形态特 有的天然美。 年《李氏族谱序》载“苍坡之地,始有夹岸桃花堤十 六咏,亭台莲塘广数里,山明水秀,诗歌记序,汇成卷
・36・ 园林科技2011年第1期总第119期 2.1现状建筑的矛盾 已经经过整修的传统建筑。 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表现出一个问题:8O、9O 年代建造的房子大都质量完好,或大部分完好,但在 风貌上不符合要求.在体量上形体和构件上都和传 统建筑有一定的冲突,如不加以及时控制将对历史 文化保护区风貌造成极大的破坏。但目前可行性的 经过整修或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 (2)--类:建筑质量较好 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兴建的质量较好的建筑。 维护得较好的传统木构建筑,建筑主体结构完 整.门、窗墙体略有破损,但整体风貌尚好。 (3)三类:建筑质量较差 角度出发,对其采取保留的态度,但对其中环境有较 大冲突的建筑要予以立面的改造。 解放前后的房子,至今已有一定的历史,质量大 传统木构建筑或其它建筑由于缺乏维护,虽然 原有建筑形式基本保留,但门窗已严重破坏,墙体和 屋顶也有较多破坏,极待整修。 (4)四类:建筑质量很差,危房、简屋 多为二类(大部分完好)和三类(尚可),在风貌上,这 个时期的建筑。多为混凝土表面,体量和尺度大都对 景观风貌影响较大.笔者认为一定要实行拆除更新 的方式。保持整体建筑的统一风格。 2.2建筑高度分析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新老建筑中平均层数1.8 墙体严重倾斜.屋顶破坏严重。 违章搭建的简棚。 表1建筑质量评价表 层,三层以上建筑基本上属于八、九十年代以后新建 工房,对景观造成一定影响。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部一层建筑檐 口高大约 2.4~3m,二层檐口高为4.8~5.4m,与街道形态1.5~2 的比例,是一种较亲切宜人的尺度,应以此为标准来 限定改建或新建的建筑物,以保持传统的建筑尺度 和精致的空间格局。 2.3建筑质量分析 3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建筑分析 在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仅有2处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苍坡古村主人口的“车门 1 处,仁济庙1处,均于1992年列为永嘉县第三批文 根据苍坡古村现有建筑的结构性能、墙体、门窗 等构件的保存状况,大致可分为四类情况: (1)一类:建筑良好 物保护单位。其余尚未申报办理有关各级文物保护 单位的审核与批准。 文物古迹遗存很多,根据调查在古村落范围内 主要有如下9处文物建筑(见表2)。 八、九十年代新建的质量良好的建筑。 表2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建筑一览表 3.1新申报成为文物保护点的建筑 基于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需要,永嘉县 人民政府通过其所属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以下 为文物保护点,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园林科技2011年第1期总第119期 ・37・ (1)李氏大宗(清代) (2)公车署(清代) (3)水月堂(清代) (4)笔街“山水怡情”明代住宅(笔街l0号) (5)笔街“溪山一览”民宅明代住宅 (6)南塘巷15号住宅(明代) (7)南塘巷11号住宅(清代) (8)笔街三退宅(清代) (9)望兄亭(清代) ( 10)笔街官祠堂(明代) 3.2主要文物建筑介绍 苍坡车门:苍坡村正门历来称“车门”,是一座规 整的礼制建筑,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是苍坡古村主 要寨门.最迟建于明代,保存完好。建筑结构形制古 朴独特,其梁架采用真昂构件形式,为我国长江以南 地区的民间建筑中所罕见。其结构为木造牌楼式,斗 拱构件粗壮,两层屋顶各有两层下昂,木柱由下往上 向内微倾。为“侧脚”作法。中间向上有五条横梁。车 门前有块石铺设的“进士坛”.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 级台阶,叫“三试阶”,从进士坛到车门有7级台阶, 车门下有4块花岗岩拼成的“太师帽”图案。车门里 面有5块石板联成,叫“五龙”桥,也叫“鼎香”桥。这 种种作法都有其确切含义,和当时的科举取士制度 紧密关联。 仁济庙:位于苍坡村的东池、西池之间,是按照 “前朝后市 的构思设计的.由十世祖李伯钧于宁孝 宗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后毁坏。明代重修。仁济 庙四合院式,门屋与正殿都是五开间,前后三进院 落,供奉“平水圣王”。三面临水,前院的天井亦为水 庭,外测的三面设临水的敞廊,可供人坐憩并观赏田 园景色。庙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树,至今已800 多年。 笔街官祠堂:建于明代。现存台门与主堂均木构 建筑,保存完好。台门,采用木质柱础,屋脊升起,两 山出际较大。主堂平面形制独特,梁架古朴,采用减 柱手法。木质柱础。 “山水怡情”明代住宅:建于明代。建筑保存完 整,为两进院落。结构形式为木结构,采用木质柱础。 太阴宫:在仁济庙后,现建筑为清代所建,四周 五:间有东西厢房,现为阅览室,斗为苍坡小学活动 场地,占地135m 。 溪门:始建年代待考,木造牌楼式建筑,位于苍 坡村东南角。构件粗壮的斗拱.双层下昂“直棂窗木 柱,由下往上向内,现有溪门头拱轩昂,出檐深远,因 多次维修,从木作、瓦作者。内中细部不同,占地 30m ,倾斜的“侧脚”作法.均为明清以前的古建筑技 法,风格的追溯宋代,与李氏大家经济庙,望兄亭等 组成屋脊线起伏流畅,错落有致的画卷式的立面,为 苍坡最动人的景致。 古民居:在宋始祖墓东有清道光间民居一幢, 占地860m 。在村寨西北有请咸丰年问民居二幢,平 面均呈凹型三合院,占地1200m ,沿笔街之北有明 代三进民居一座。东部曾被灭毁,柱础方形样木所 造,细部简洁,占地2988m2,其东邻民居年代属明 代,被损严重,占地225m ,民居风格自然古朴,善于 就地取材,用彩色卵石铺砌地面和围墙。大多属贴式 砖木结构,占地2640m 。 水月堂:水月堂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 1125),是八世祖李霞溪为纪念其为国牺牲的胞弟李 锦溪而建。清代重修。建筑保存完整,四面环水,为独 立于东砚池中的院落建筑。花墙隔漏,古朴典雅,尤 以木雕为胜。堂南端有一小院,内挖小水池,如明镜 镶嵌,可鉴日月。 望兄亭:是南宋时修建的,现存为清代所建。木 构亭,单檐歇山顶。苍坡村南寨墙上有一座望兄亭, 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这里还流传着李 氏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望兄 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 要的公共中心,并和寨墙上那铁臂虬枝,浓荫如盖的 古柏构成了一段村落立面活泼灵动的轮廓线。 在苍坡村这些文物建筑中。你处处都可以找到 儒家文化的印记。关于望兄亭,有一个温馨的故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世祖李秋山迁 往一公里开外的方巷村.弟弟李嘉木每天一早就站 在寨墙上向东远眺,等待兄长回来相聚。天长日久, 弟弟在寨墙上修了望兄亭,兄长在小溪边造了送弟 阁。两座亭阁一模一样,遥遥相对。望兄亭上书有对 联“礼重人伦明古训,亭传佳话继家风”。讲的就是这 段故事。与望兄亭隔池相望的是水月堂。它是李氏家 族当中的一位哥哥为了纪念战死沙场的弟弟而修建 的。无论水月堂的故事还是望兄亭的故事,均使建筑 也具有了人情味,增加了人文底蕴。 4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 根据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文物建筑构成的情
・38・ 园林科技2011年第1期总第119期 况,其保护利用的方式有:居住、研究、教育、展陈、游 览等五种。 , (1)居住。对于除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大 多数传统民居,其利用方式依然保留原有功能,作为 居住使用。 (2)研究。对于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或代表 性的历史建筑或街巷空间形态等.可利用作为特定 仪)、文明东街民居(民间婚俗)等。 (5)游览。由于苍坡古村本身及其内部的文物建 筑、传统民居等具有一定游览观光的价值,因此通过 合理组织整理,形成供人观光游览的内容。 苍坡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整体历史风貌。是 以山水为背景,把村落与田园相互交融,形成具有楠 溪江耕读文化的山乡田园风光。各种式样的建筑设 置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位置、形式、体量都是非常讲 究的,构成狭窄而曲直回转的巷道与开敞的庭院等 等,都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景观风貌。这些美丽的建 筑是构成苍坡古村落硬质景观的艺术符号.我们一 定要保护其完整和真实,才能使唯一现存的宋代农 村园林——苍坡村永存魅力。 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场所。如:古车门、仁济庙、笔街及 其明代住宅等。 (3)教育。充分利用一些民居旧宅,进行整治修 缮,开辟作为提供进行历史文化或传统工艺学习的 专用场所。如:水月堂(爱国主义教育)、三退巷民居、 南塘巷民居等。 (4)展陈。利用一些宗祠或民居,作为苍坡古村 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如:李氏大宗(祭祖礼 参考文献 1]陈志华.乡土中国:楠溪江中游古村落【M】. (上接第34页) 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定的。所以只能增加单位面 积植被的氧气释放量,即注重植物的竖向层次的塑造, 被游人遗弃的设施,分析原因进行调整。 社会承载力提供措施:可增加公园有效游览面 积,同时应调查哪些场地是被游人遗忘的,通过分析 多种植枝叶繁茂的大树、灌木及地被,增加公园绿量。 5.2提高空间承载力 空间环境承载力提高措施:石门公园空间环境 承载力主要受健身空间所限制,公园运动健身设施 对其进行改造,让游人充分运用空间。 管理承载力提高措施:游人的可承受承载力属 于游人的游览客观要求,不可改变,因此,若想提高 社会承载力,只能提高管理的可承受量,具体措施如 增加管理人员数量,提高管理水平等。 和场地较少,并且服务半径较小。在今后的整修建设 中,应在可利用地区增加健身设施、乒乓球台和羽毛 球场的数量,增大服务半径,以增加游人的使用需求 和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若用地条件允许,且游人有 一参考文献 [1】J.Alan Wager.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ild lands for recreation[M】.Forest Science Monograph 7.Washington, DC: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1964. 定需求,在此条件下可适当增加空间可游览面积。 如可在游人因设计的不合理而破坏种植区自行开路 或另辟场地的地方,补建道路和活动场地来增加游 人的可游览面积,进而增大游人的容纳量。还可在不 [2】北京市园林局主编.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1 [3】骆培聪.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福建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1):94~99. [4】周建东.城市风景名胜公园环境容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 学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2009,52—53. [5】戚 晶,韩静.沈阳世博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与调控研 增加面积的情况下。通过空间构建手段和景观要素 分隔空间,在保证各分空间相对独立的同时,以增加 游人的容纳量。 5.3提高其它分量 设施承载力提高措施:主要受公园的休闲坐凳 究.经济研究导刊,2007(3):152—153. [6]王寒冰.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7,45. 承载力限制。应考虑游人休息需要,于恰当位置,特 别是沿道路两旁,可适当增设,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21:3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9501951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温州楠溪江苍坡古村落建筑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温州楠溪江苍坡古村落建筑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