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超星学习通入口)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 》、《科利亚的木匣 》《陶罐和铁罐 》略读课文《狮子和鹿 》 及 语文园地七
教材简析:
本组以思考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侯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 教学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3.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4. 抄写优秀词句,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大一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课时安排:
25 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26 科利亚的木匣 2课时
27 陶罐和铁罐 2课时
28 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合计 11课时
1
教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3.能读懂本课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内容:课文内容,自读课本中的同步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88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谈谈自己对二者的认识。
2.简介“自相矛盾”故事所嘲笑的那个自夸的人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2
修改意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总第89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 托泊洼的秋天
板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
铁屋子
铁屋子+枪口炮口
枪口炮口+铁屋子+履带(坦克)
教学反思:
26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4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0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是个苏联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5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总第91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 风筝
板书设计
6
26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四年后
埋 木匣挖
十步五步?
方法要变
教学反思: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含生字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2课时)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二、板书课题 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三、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7
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四、复习巩固
1.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五、指导写字
1.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总第93课时)
一、 教师导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齐读课题
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自由读课文
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8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师: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
4.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三、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巡视辅导。
四、师生品读课文2——9段。
1.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体现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谁能来做做“傲慢”的动作?这句话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铁对陶的瞧不起?
生:“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
师: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2. 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读句子2
师:从哪里看出铁对陶的奚落的?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这次铁又是什么样的神态(轻蔑)
谁来读出轻蔑的语气,听到同学们读,老师也想读一读,那老师来读铁说的话,你们来读旁白好吗?
3.铁从傲慢变为轻蔑,那接下来铁罐会怎样呢?找一找接下来描写铁的句子
生:铁罐开始恼怒了。师:自己做一做。点拨: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9
说些什么?
指名读
4. 铁第三次奚落陶了,这使得铁已经生气了,那接下来呢,第四次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的?
生找,读
最这一次课文中没有描写铁神态的词语,谁能补充?
(怒不可遏)
同位之间分角色把铁四次说的话读一读
5.下面老师来引读,一组读一次话,第一组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第二组读第二次的话,清楚了吗?
(教师引读:铁罐傲慢地问――、铁罐轻蔑地说――、铁罐恼怒地说――,铁罐怒不可遏,说――)
铁罐用这么 刻的话来讽刺挖苦陶罐子,那他它凭什么奚落陶罐(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6. 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对待的呢?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相机设问:你认为陶懦弱吗?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师评: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五、学习后文
1.师过渡: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国王御厨里的铁和陶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2.学生默读后文。
3.指名说。多请几位学生说。
10
师相机归纳或板书:无影无踪成为文物
六、小结全文
是呀,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慨,你想说点什么吗?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让我们大家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睦相处。
六、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 燕子过海
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争辩和睦相处(美观)
铁罐骄傲奚落恼怒(氧化)
教学反思:
28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图片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94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11
一、谈话揭题
师: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找出多音字。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自己险些丧了命。
三、 朗读体会,深化感悟
1. 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你体会到此时鹿的什么心情?(自豪,他为自己有这么一对美丽的鹿角而无比的自豪)
得意,为自己尤如珊瑚似的鹿角而得意;开心,为自己有那么美的角而陶醉其中。
鹿看到那美丽的鹿角,其实,这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什么呢?
自己的优点。
是的,鹿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欣喜不已,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鹿自我陶醉的话语吧!(重点指导“啊”。1、读出惊喜。2、读出激动。3、读出喜悦。„„一切的感情融于这个错综复杂的“啊”中。)
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起了波纹,此时他又看到什么,心情也起了变化呢?
读读描写腿的句子。
同学们,此时的鹿,他看到了什么呢?
那四条细长的腿。
那四条和他的美丽的鹿角不般配的腿。
看到了那四条让感到美中不足的腿。
也就是他的短处。
他的不足。
读出此时他的一点伤感。
读出他的感叹。
12
读出他的为自己感到的美中不足。
把你体会到的情绪,通过各自的朗读表达出来。
正在他抱怨之时,他又遇到了什么呢?
请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什么?
鹿遇到了麻烦。狮子在向他扑来。
于是鹿开始拼命地奔跑。
是什么让他脱离了险境?
生:那四条细长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感到难看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认为美中不足的腿。
„„
在这紧要关头,是什么差点让他送了命?
那两只漂亮的鹿角,当他的鹿角挂在树丛里的时候,他此时会对鹿角说什么?
生:这该死的角,怎么在这个时候给我带来麻烦,气死人了。(埋怨)
生:我恨不得把你剪掉。(讨厌)
生:后悔身上长了那两只角。于是他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脱离了险境。
当他奋力奔跑逃离狮口后,他再次来到小溪边,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读读这句话,(“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说说此时的鹿他明白了什么呢?
原来光讲漂亮是没用的,要讲求实用。
原来身上每一样东西,对我说都是无价之宝。
原来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
四、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 灰猫妈妈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感悟到的道理。
2.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
抓两个感叹句为契入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惊险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在平和的环境中,他才自己欣赏到鹿角的美丽。而在危机时刻,是那四条细长的腿救了“我”的命。13
从而领会到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 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成语故事的深刻含义。
2.学会一定的口语表达技巧。
3.习作富有想象力,情节合理。
4.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预习内容:读熟“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14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总第95课时)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课件展示事例1、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圆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2、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3、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4、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 习 作(总第96、97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15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1.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2.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四、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总第98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2.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3.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4.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5.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1.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16
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4.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1.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2.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3.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6.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成语故事
1.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3.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4.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5.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6.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17
第七单元检测及质量分析(总第99、100、101课时)
检测内容:第七单元教学内容。
检测目标: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第七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以提高教学质量。
检测题目:(题附后)
18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00:5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20652271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