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倒装句

更新时间:2024-02-23 00:39: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毕业班)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4)介宾结构后置

第一、主谓倒装

古汉语主谓倒装句虽然繁多,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常见的主谓倒装有三种:

一、感叹句中谓语前置

感叹句中谓语倒装,一般能表示比较强烈的感叹语气,从而表达赞颂、欢愉、命令、悲痛、愤怒、惊讶、感慨、讥讽等感情色彩。如:

1、默默乎。河伯! 《庄子·秋水》

——不要说了吧,河伯!

2、惜惜乎,子不遇时! 《史记·李将军列传》

——可惜呀,你没有赶上好时候呀!

3、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

——很厉害呀!你真的不聪明呀!

4、远哉,全德之君子! 《庄子·田子方》

——远呀,德行全备的人!

5、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也太过分了,先生的话!

6、死哉,盆成括! 《孟子·尽心下》

——将要死了呀,盆成括!

7、神乎!神乎!止于无声。 《孙子·虚实篇》

——神奇呀!神奇呀!神奇的好像没有声息!

8、美哉室!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美丽呀,这所房子!

9、至矣哉,为欺也! (刘基《卖柑者言》)

——太过分了呀,欺骗人!

10、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孟子·告子下》

——机械呀,高老先生讲诗。

以上各例全为谓语前置句。例1中“河伯”是主语,“默默”是谓语,但是为了加强命令的口吻,把它提到了前边,并于其后加语气助词“哉”以示强调。试想,现在如果要阻止别人说话,也会发出“住嘴吧,你”的命令,或许还面带怒容呢。例2句为了加重谓语“惜”的惋惜意味,把它提到主语“子不遇时”的前面,并带语气助词“乎”以加强。例7句为了突出赞美的情感,反复吟咏,似还嫌不够,把谓语“神”提前。其余均可如此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①在感叹句中谓语前置时,往往在其后带个语气助词“哉”、“矣”、“乎”,并同时提前,以增强语气。②无论“哉”、“乎”等词有几种词性(如“哉”字可作副词、助词等,“乎”字可作介词、助词),但是在主谓倒装句中,都只是语气助词而已,亦即“哉”、“乎”等词只有作助词时,才能和谓语一同提前,到达这种修辞效果。③同现代汉语一样谓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但是主谓倒装句中的谓语,却有许多是由副词(甚至是程度副词)充当。如例3、4、9、10等,现代汉语绝少有这种情况,这是个非常突出的区别。④“矣”字和“哉”字连用时,重点在后者,和它前面的形容词谓语一同提到句首,感叹语气更为强烈。

二、疑问句中谓语前置

同样在疑问句中,谓语是本句中疑问的重点,为了强调,把它提到主语的前边,以突出疑问的重点。如:

1、谁与,哭者? 《礼记·檀弓上》

——谁呀,这个哭的人?

2、何哉,尔所谓达者? 《论语·颜渊》

——什么呀,你说的达?

3、子耶,言伐莒者? 《吕氏春秋·重言》

——是你吗,那个说攻打莒国的人?

4、谁可使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以派遣的人是谁呢?

5、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乎? 《史记·魏公子列传》

——现在赵国朝夕间就得投降强秦,可是魏国的救兵又没有来。哪里看得出公子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呢?

例1是特指疑问句。为了突出谓语“谁”把它提前到主语“哭者”的前面,并且带了一个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与(欤)”。“谁与哭者”即“哭者谁与”,其余几例均可如此分析。由例子我们可以认识到:①疑问句中谓语前置,较多的是特指问句,此外还有是非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②特指疑问的谓语前置时,主语常常有“者”字出现。③疑问句谓语前置时,此句主语往往由词组充当。④同样,作为助词的“哉”、“耶”、“与(欤)”等一同前置,但是无论是哪种疑问句,谓语前置的目的都在于突出所问的对象。

三、诗、词中的谓语前置

谓语前置句除了在感叹句、疑问句中比较常见外,有的为了押韵对仗甚至为调平仄,也常常把谓语提到前面。这种情况多半见于诗词歌赋之中。

1、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诗经·豳风·七月》

——春天开始暖和了,仓庚鸟儿在鸣叫。

2、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诗经·豳风·七月》

——四月份远志开花,五月份蝉儿鸣叫。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4、桃之夭夭,有賁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诗经·周南·桃夭》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第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

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 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第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③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

④(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④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

⑦(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今)(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⑦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要注意: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第四、状语后置

一、(介宾短语)后置

由介词“于”“以”等构成的介宾短语经常放在动词谓语或形容词的后面。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译: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试赋。)

②多会于此(状语后置,“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因为应为“多于此会”。译:大多在这里聚会。)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状语后置,应该是“方其以组系燕父子”。方:等到。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译“等到他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王君臣的首级”。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语后置句。夫:发语词,不译。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小事逐渐积累起来的,大智大勇的人大多因其所溺爱的人而陷入困境”。

二、其他状语后置的情况

1、副词做状语后置

例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君美甚”——“君甚美”。

2、数词做状语后置

例如:“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秦击赵者再”——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00:3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1999050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汉语中的倒装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汉语中的倒装句.pdf

标签:后置   定语   谓语   宾语   前置   状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