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维修合同模板)
语文国庆作业——高考怀古咏史诗训练
【考点解读】
一、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常见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标题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常见 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意象 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⑤其他:吴钩、《后庭花》。
常见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感 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常用
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技法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言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特点
二、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
作用是深沉蕴藉,发人深思。
如:“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曾经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三、用典抒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处用事作典,这三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四、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⒈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分析艺术特色:
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比: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
化用:化用前人诗句;
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
【考题对接】
一、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二)》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娅。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②春风手③,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释】①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汉国、西夏“交侵,岁而百万”。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借汉言宋,想到明妃。②杆拨:弹琵琶的工具。③春风手:形容能演奏出动人音乐的妙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写昭君入胡及其在胡的情况与心情,塑造了一个可悲可敬的明妃形象。
B.诗中胡人毡车百辆迎娶昭君的热闹场景,与昭君“独无处”的孤独形成了对比。
C.诗歌通过昭君弹琵琶、看飞鸿、暗垂泪等细节描写,展现出其内心的愁苦孤独。
D.本诗语言含蓄凝练,婉丽动人,语意深长,耐人寻味,表现出鲜明独特的风格。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与本诗“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都写了昭君琵琶留音后世。两首诗借此表达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①第 1 页 共 3 页
三、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注】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释】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四、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王昌龄《送魏二》与王昌龄《送柴侍御》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注)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骆宾王(约638一684),字观光,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
1.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易水送人一绝》中,最后一句寓情于景,是全诗的中心所在,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B.《送魏二》中,第二句的“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耐人涵咏。
C.《送魏二》中,最后两句从视听两个方面,虚实结合,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送柴侍御》中,最后两句通过想象来创造意象,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2.同为送别诗,骆诗《于易水送人一绝》和王诗《送柴侍御》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王建《精卫词》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六、(魏)阮籍《咏怀(其三十一)》
咏怀(其三十一)
(魏)阮籍
驾言发魏都①,南向望吹台②。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③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④下,身竟为土灰。
【注释】①魏都: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故魏又称梁。后文的“梁王”即指魏王婴。②吹台:魏王婴所筑乐台,其曾在此宴请诸侯。③夹林:地名,魏王婴游览之处。④华阳:山名,在密县(今河南省密县附近)。战国时秦将白起在华阳大破魏将芒卯,魏人割南阳以求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写诗人驾车从魏都大梁出发前往吹台凭吊,引出下文的怀古抒情。
B.诗歌将战士、贤者与统治者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表明了魏国灭国的原因。
C.后四句叙写夹林失陷、吹台荒芜、军队战败等事,表现了魏国亡国的惨景。
D.诗歌以精练的语言再现历史,而末句体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悲观情绪。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第 2 页 共 3 页
七、杨乘《吴中书事》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蠢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释】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翎(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鑫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与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相通之处,香径自生,回廊空响,当年的繁华已成往事,让人陡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景结情,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本诗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选择三个做简要赏析。
九、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说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八、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00:2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19303146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国庆作业——高考怀古咏史诗训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国庆作业——高考怀古咏史诗训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