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更新时间:2024-02-22 20:17: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刹那间的近义词)

唐山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唐山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唐山为目标,紧紧抓住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速度、结构、效益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2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367.41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39.05亿元,增长1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所占比重进一步降低。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11.6:57.3:31.1调整为10.8:57.9:31.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2947元,比上年增长13.9%。按年末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4235美元。

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4%。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食品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2.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则分别下降0.5%和0.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6%,涨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8%,涨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4.4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4.73万人,比上年减少6.91万人。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累计达16.3万人次;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45.69万人,增加6.9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3.99万人,增加6.18万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5%,低于省达控制目标0.15个百分点;全年有3.16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对偏弱,适应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对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务能力仍显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程度亟待提高;对外开放规模偏小,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增强;节能降耗任务依然繁重。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96.55亿元,林业产值10.86亿元,牧业产值157.85亿元,渔业产值47.44亿元,分别增长6.6%、16.9%、7.7%和2.5%。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7.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18.22万亩,总产量282.51万吨,增长4.1%,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棉花播种面积49.20万亩,总产量3.76万吨,增长3.3%;油料播种面积112.02万亩,总产量23.42万吨,增长0.8%;蔬菜播种面积263.04万亩,总产量1225.8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设施蔬菜319.9万吨,设施菜和露地菜的比例接近1: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11.85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完成造林11.10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3%,比上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年末实有果树面积214.1万亩,干鲜果产量223.8万吨(含果用瓜),同比增长6.1%,其中板栗产量4.34万吨,增长6.4%。

畜牧水产业带动作用增强。全年肉类总产量83.6万吨,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55.1万吨,增长6.0%;禽蛋产量39.3万吨,增长7.4%;奶类产量137.6万吨,增长17.2%,其中牛奶产量132.1万吨,同比增长18.1%。目前全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较大乳品企业达19家,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乳品企业加工集群,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奶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并被授予“全国牛奶生产强市”称号。全年水产品产量52.6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1.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1.1万吨,分别增长2.5%和8.8%。

全市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5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水产品养殖带建设初具规模,养殖产品比重达60.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市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支出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0.26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7.02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86.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村用电量102.97亿千瓦时,增长2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区域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迈出较大步伐。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6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60.04亿元,增长2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19.39亿元,同比增长14.5%;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87.17亿元,增长2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76.13亿元,增长24.1%;以私营经济为主的其他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98.11亿元,增长28.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0.2%。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87.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5%,同比增长23.4%,比轻工业快7.5个百分点。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进一步增大。在重工业产品中,生铁产量比上年增长15.0%,粗钢增长18.9%,成品钢材增长32.6%,原油增长34.0%,焦炭增长21.5%。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基础能源、优质建材、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五大产业基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0.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9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轨初显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额4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实现利润277.93亿元,增长4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8.97亿元,增长34.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51.76亿元,增长5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70.14亿元,增长16.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41.27亿元,增长65.2%。行业盈利面继续扩大,在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有24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5.2%,

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8.39%,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房屋施工面积1818万平方米,增长18.1%;房屋竣工面积699.3万平方米,下降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93.74亿元,增长31.1%;农村投资完成171.61亿元,增长11.3%。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钢铁行业投资过热现象得到抑制,农业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4亿元,增长1.5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4.11亿元,增长11.1%,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8.0%,其中工业投资331.31亿元,增长10.0%。在工业投资中,钢铁行业投资增长3.5%,增速比上年下降44.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8.4%,金属制品业增长2.4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5.89亿元,增长73.6%。其中交通运输业增长1.7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64亿元,增长22.7%。

新开工项目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在建项目1524个,同比增长48.9%,平均项目规模10023万元,比上年增加855万元。本年新开工建设项目1128个,同比增长71.4%。

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9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京唐港16-19号泊位工程、三友双二十万吨工程等42个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乐亭中厚板、津西H型钢和开滦焦化220万吨焦化一期等18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或单项投产。

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9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的目标。煤炭码头一期和原油码头获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迁曹铁路建成通车;供水工程已成功进行试通水,具备了向岛上供应原水的能

力;供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开通了固定电话和宽带业务,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全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使曹妃甸工业区具备了产业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流通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推进了全市消费商品供给结构的升级与换代,家居装修、汽车、通信器材等成为市场销售的热点和亮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城市零售额320.97亿元,增长16.7%;农村零售额223.31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9.93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75.57亿元,增长19.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5%,日用品类增长21.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4.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2%,汽车增长44.8%,通信器材类增长23.8%,金银珠宝类增长19.7%。

现代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消费市场规模效应明显增强。批发零售业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品流通方式和超市、专卖店等新型经营业态发展迅速。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达543个,其中各类专业市场65个,实现商品成交额405.47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4个,实现市场成交额207.71亿元,增长16.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进口总额14.92亿美元,出口总额19.72亿美元,分别增长2.7%和64.7%。出口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全年一般贸易出口17.00亿美元,增长69.0%,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2.18亿美元,增长29.2%;机电产品出口额2.64亿美元,增长44.4%。国际贸易市场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到171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2个。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79亿美元,增长4.0%。全年批准外商投资合同34项,合同总金额3.37亿美元,下降75.1%;合同外资额1.27亿美元,下降74.8%。外商投资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生积极作用。以国丰钢铁、津西钢铁、恒通集团为代表的钢铁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6%,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6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0.83亿美元,增长2.8倍,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17.3%。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额2.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实现营业额1.22亿美元,增长26.0%。外派劳务1231人,比上年增加170人。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8.5万人次,增长15.9%,旅游总收入28.0亿元,增长17.6%。其中,接待国际游客3.7万人次,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1386.7万美元,增长37.0%;接待国内游客654.8万人次,增长15.8%,国内旅游收入26.9亿元,增长17.0%。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成果丰硕,全年旅游资源开发投入6亿元。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3个,其中遵化清东陵和遵化万佛园为AAAA级景区,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迁西景忠山、唐山抗震纪念馆(含广场及遗址)为AAA级景区,以菩提岛、月坨岛、新戴河、浅水湾、祥云湾为代表的滨海旅游隆起带为唐山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116家,新增38家;星级饭店42家,新增4家。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交通运输业正向区域主导产业迈进。公路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478万人,客运周转量20.80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07亿吨,货物周转量84.33亿吨公里。港口运输实现历史性突破。唐山港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170万吨,增长53.6%,其中,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货物吞吐量达到1104万吨;京唐港区吞吐量4066万吨,增长22.4%,完成集装箱运输9.51万标箱,增长1.7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完成投资17.57亿元,年内改扩建公路(包括乡村公路)1822公里,其中国、省道路107公里,地方道路171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4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7公里,比上年增长6.4%。承唐高速公路唐山—南小营段已建成通车,唐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农村“双通工程”取得新进展,其中村村通油(水泥)路建设年内新增通油路村899个,通村油(水泥)路1027公里,同时实现了农村客运村村通班车目标,成为全省首批实现双通目标的四个城市之一。

邮电通信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2亿元,增长6.4%;电信业务收入37.80亿元,增长16.7%。邮政服务居民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邮政局(所)171处,其中:提供全功能服务的152处。农村邮政局(所)108处。全市邮政储蓄网点129处,邮路总长度3559公里,比上年增长5.1%。电信事业快速发展。年末电话机交换总容量达到434万门,增长42.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2.09万户,比上年新增2.5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2.3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9.7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94万户和0.6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2部/百人。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4.30万户,年末达到323.17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2.29万户,比上年增加17.73万户。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部财政收入2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38亿元,增长20.3%。基金收入32.54亿元,增长1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1.54亿元,增长18.6%。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支出向强化保障职能、突出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向倾斜。全年农业支出增长25.3%,教育支出增长12.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3%,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12.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29.3%和21.4%。

税收收入平稳增长。全年税收收入完成2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国税收入184.25亿元,增长18.6%,其中增值税完成152.05亿元,增长14.9%;地税收入73.23亿元,增长14.7%,其中营业税22.68亿元,增长30.0%。

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04.6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9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87.68亿元,比年初增加308.44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186.88亿元,比年初增加159.5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6505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49.41亿元,比年初增加208.89亿元。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8.45亿元,比年初增加203.51亿元。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820.96亿元,支出5954.88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133.9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现金17.29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达到21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年保费收入4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7亿元,增长21.4%;人寿险保费收入28.97亿元,增长12.9%。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0.83亿元,增长20.2%。其中财险赔款6.10亿元,增长18.4%;人寿险业务赔给付4.73亿元,增长22.6%。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新建和翻修改造城市道路65条(段),新铺装道路面积达27.7万平方米。城市供热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内新增供热面积9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4.6%,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煤气输送能力明显增强。扩供管道煤气用户4000户,新增供气管道长度118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8.4%。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18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全年供水总量达到2.1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亿立方米。城市公共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年底运营公交线路60条,年内新增8条,延伸客运线路29条;新购进公交车328部,其中44部空调车。年底出租汽车共有4605辆,新增301辆。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县(市)城及村镇建设投资62亿元,其中村镇建设投资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3.8%。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建立文明生态村2528个,其中新创建600个。

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134个,投入治理资金4.16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6.4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1.4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64%,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98.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8.25%,均比上年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1天。

十、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个,比上年增加3个;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个,比上年增加11个;农业产业研发中心10个,比上年增加3个;民营特色科技研发机构10个,比上年增加3个。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11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5项,获奖等级和总数均名列全省第一位,评选市级科技奖励74项;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科技成果12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23项。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组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6项,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实施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课题531项,转化实施重大专利技术15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市级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7%。我市被确定为“河北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市”。

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19所,在校生122.41万人,教职工9.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44万人。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普通高等学校新招生2.94万人,增长14.0%;在校学生8.08万人,增长2.9%;在校研究生1031人,增长4.0%。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6所,在校生9.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70人。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21万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6.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巩固率达到98%,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小学在校生43.4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9%。实现了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基本普及,入园率、入学率分别达到91.8%和98.0%。迁安、遵化、迁西、丰南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教育投入42.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完成13.4万平方米,

投入资金0.83亿元;全年新建多媒体教室3060个,1843所中小学实现了宽带上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6%。河北理工大学新校区、华北煤炭医学院新校区、唐山师范学院北校区和唐山学院北校区建设全面启动。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影剧院7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图书馆13个,总藏书150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7.52万户,比上年增加10.58万户。数字电视快速发展,数字电视节目94套,数字电视用户19936户,比上年增长84.9%。全年公开出版报纸、期刊19种。文艺创作和文化宣传活动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涌现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精品,舞蹈《俏夕阳》荣获2006年“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一等奖,评剧《红星谣》、《徐流口》、《贾母》、《曹妃甸传奇》参加第五届评剧艺术节并获得奖项。成功举办了唐山抗震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第五届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和唐山社区文化艺术节。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院14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诊所143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4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其中医生1.45万人,护士1.05万人。稳步推进城市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卫生技术人员805人,覆盖人口68.5万人。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到全市每个乡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40.2万人,参合率达到 90.0%。全市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达到99.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专业体育运动员800人;向省级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25人,其中一级运动员18人,运动健将3人。培养二级裁判242名,一级裁判36名,国家级裁判6名;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奖牌259枚,其中金牌108 枚,银牌83枚,创造了1983年以来竞技体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深入,全年开展了20项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全年市县两级总投资1043万元,修建2个县级全民健身工程,20个社区乡镇健身苑,362条健身路径,69个篮球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6元,比上年增长18.0%(扣除物价实际增长16.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4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4平方米;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155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住房面积3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2%,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家庭轿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6.6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私有汽车27.82万辆,增长15.7%。轿车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增长37.7%,其中私有轿车9.60万辆,增长40.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12.57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7.3万人, 比上年增加13.8万人;参加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为72.4万人和53.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79万人和6.2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7.74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6.3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7.8万人,比上年增加1.4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1000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12 家,提供床位1.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1万人。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36个。全年民政事业资金收入5.4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531.8万元。

十二、人口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年末全市总人口719.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1万人,其中市区301.17万人,增加2.2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12‰,比上年下降1.59个千分点;死亡率5.67‰,比上年下降0.9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45‰,比上年下降0.64个千分点。

注:1.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唐山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20:1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04232146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山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山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

标签:增长   全市   达到   发展   完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