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中国朝代时间)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
普查地质报告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参加人员:报告主编:
报告编写人:
单位负责人: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普查地质报告
海南金洲城钼业有限公司
辽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
刘君 王英杰
刘君 王英杰 于立红 张启圻 宋晓军 苗秀生唐建中 马德明 徐彦新 郭圣学 李秀文 李超
尤宏亮 徐怀武 赵恩华 王国君 朱雁鸣
张启圻
于立红 王英杰 张启圻
田豫才
杨德江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
前 言
罗葵洞钼铜矿区位于海南省南端,是一处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区。为了解该区是否有开发前景,金洲城钼业公司委托辽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进行资源普查。
普查工作计投入了地质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及高精度磁法测量等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工作,初步圈定了矿化区和有找矿前景的矿化地段。与此同时对矿化带及主要物化探异常进行了钻探工程控制,至2007年11月计竣工十个孔,见矿率100%。就现有少量工程初算钼资源量 63609.96 吨(332+333+334金属量),通过普查可看出该区是一处有一定开发前景的矿产地。
本报告是本年度工作的初步总结,报告正文由七章二十八节组成,文字约五万字,附图24张,附件2本,附表6册。金洲城钼业公司为报告编写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林岳生总工程师为报告编写及图件编制进行了悉心指导,并派该公司勘探技术部黄高林等人协助我们工作,至使普查报告按时完成,在此应表示感谢。
本报告编写是在等测量成果、等钻探工程闭孔、等分析化验成果的情况下编写完成的。由于时间紧,大量资料来不及分析归纳,所以很多认识是初浅的,甚至有可能是谬误的,望有关专家及领导批评指正。
附图、附表、附件目录
一.附图
顺序号 图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1
2-2
3-1
3-2
3-3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6-1
6-2
图 名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综合地质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综合地质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实际材料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综合地质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基岩地质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实际材料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0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4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8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12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16线资源量估算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NW-NE资源量估算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001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002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004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401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801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802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808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1201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1207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ZK1601钻孔柱状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A-A′地质剖面图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B-B′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
1:50000
1:10000
1:10000
1:5000
1:5000
1:5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10000
1:10000
二.附表
顺序号
1
2
3
4
5
6
册号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测量成果表
钻探工程质量表
名 称
单工程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表
块段面积计算表
块段体积计算表
资源量估算表
三.附件
1.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平面图
2.照片册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工作目标任务 ..................................................... 1
一、任务 ............................................................. 1
二、2007年的主要计划工作量 .......................................... 1
三、预期成果 ......................................................... 2
第二节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 2
一、位置范围 ......................................................... 2
二、交通状况 ......................................................... 2
三、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 3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 3
一、以往地质工作 ..................................................... 3
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 4
第四节 本次工作 ......................................................... 4
一、本次工作慨况 ..................................................... 4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5
三、主要成果及识 ..................................................... 5
第二章 区域地质 ............................................................. 6
第一节 区域地层 ......................................................... 6
第二节 区域构造特点 ..................................................... 7
一、线性构造 ......................................................... 7
二、环型构造 ......................................................... 8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特征 ................................................... 8
第四节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 8
一、地球物理特征 ..................................................... 8
二、地球化学特征 ..................................................... 8
第五节 区域矿产 ......................................................... 9
第三章 矿区地质 ............................................................. 9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 ..................................................... 9
一、地层 ............................................................. 9
二、构造 ............................................................ 10
第二节 矿体地质 ........................................................ 19
一、矿体特征 ........................................................ 19
二、矿石质量特点 .................................................... 22
三、矿石类型 ........................................................ 25
四、矿体围岩及夹石 .................................................. 25
五、矿床成因 ........................................................ 26
六、控矿因素 ........................................................ 26
七、找矿标志 ........................................................ 27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27
一、水文地质条件 .................................................... 27
二、工程地质及其开采技术条件 ........................................ 27
三、环境地质条件 .................................................... 28
第五章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 29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 29
一、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依据 ........................................ 29
二、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原则及有效性 .................................. 29
第二节 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 31
一、钻探工程 ........................................................ 31
二、槽探工程 ........................................................ 33
三、地质测量 ........................................................ 33
四、测量工作 ........................................................ 33
五、采样、加工、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 .................................. 34
第三节 物化探工作及质量评述 ............................................ 37
一、物探工作 ........................................................ 37
二、化探工作 ........................................................ 39
第六章 资源量估算 .......................................................... 43
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 ...................................... 43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 43
第三节 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 44
一、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 .................................... 44
二、主要参数的确定 .................................................. 46
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矿体圈定 .............................................. 47
一、单工程矿体圈定: ................................................ 47
二、工程及剖面之间矿体的圈定 ........................................ 48
第五节 资源量级别及矿块划分原则 ........................................ 49
一、资源量级别的确定 ................................................ 49
二、块段划分原则: .................................................. 50
第六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 .................................................. 50
第七章 资源地质评价 ........................................................ 52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 .................................................... 52
第二节 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 52
一、资源量 .......................................................... 52
二、自然经济及开采技求条件: ........................................ 53
第三节 矿床资源利用价值估算 ............................................ 53
一、估算指标: ...................................................... 53
二、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 54
第八章 结论................................................................ 54
第一节 矿床勘查控制程度评述 ............................................ 54
第二节 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 .......................................... 55
第三节 普查区矿体成矿规律及找矿条件 .................................... 55
一、成矿规律: ...................................................... 55
二、找矿模式: ...................................................... 56
第四节 地质找矿工作主要体会及存在问题 .................................. 56
一、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体会 .......................................... 56
二、存在问题 ........................................................ 56
第五节 今后勘查研究建议 ................................................ 57
第一章 绪论
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普查,是海南金洲城钼业有限公司委托辽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实施的一项地质勘查项目,工作性质为资源普查。该普查区已获得矿产勘查许可证,证书号:46。
第一节 工作目标任务
一、任务
(1)在已圈定的矿化范围内,开展地质测量,基本查明矿区的构造特征、成矿条件及矿化分布、蚀变特点;(2)在分散流异常浓集中心,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一步确定矿化范围。(3)开展高精度磁测及激电中梯扫面,确定含矿地质体分布特征,岩相变化范围;(4)在1:10000地质测量和1:10000物化探测量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区域开展1:5000地质简测,采用槽探、钻探等各种有效手段,对已圈定的Cu、Mo矿化地质体进行揭露和控制,大致查明矿体规模、数量、产状、形态、空间分布、矿石质量及其特征,估算矿区资源量。
二、2007年的主要计划工作量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拟进行如下工作:
1:10000地质草测29.33平方千米;
1:5000地质简测9平方千米;
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5.4平方千米;
1:10000高精度磁测9平方千米;
1:10000激电中梯测量9平方千米;
钻探5000米;
槽探3000立方米;
化探分析样3000件;
一般岩矿分析(铜、钼、钨)样品3000/3200样/项;
光簿片制片及鉴定80件。
1
三、预期成果
摸清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矿区资源量,为进一步开展详查评价提供一处大中型钼铜矿作好前期工作。
第二节 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一、位置范围
普查区位于海南省南部,隶属保亭县南林乡管辖,直距三亚市仅25千米。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1′59″--109°35′00″;北纬18°23′59″--18°27′00″,面积为29.33km2。(图1)
图1 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交通状况
本区东距岛内中线高速公路15km,南距三亚铁路车站50km,区内有一条简2
易公路可与南林乡黑色路面相通。此外,区内还有部分村道可通小型车辆,总体上交通条件较好,但有6km简易公路需修理加宽才便于通行,目前该区还未通公交车。
三、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普查区位于海南五指山系南部,地势为中间低四周高的一个小型盆地,(照片1)海拔标高最高处为620米,最低处130米,高差490米,盆地四周山地陡峭,植被发育,多为杂生乔木和带刺的杂草及灌木。盆地中心为低缓的丘陵区,普查区气候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年无霜,冬夏常青,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2000mm左右,每年七-十月为雨季。区内有南北及东西流向的小溪两条,宽2-15米,非大旱,常年有水。当地居民全为黎族,以农田耕作及种植经济林木为生,经济林木主要为槟榔、橡胶及部分荔技、龙眼。农田主要种植水稻、苦瓜、茄子及黄瓜等反季蔬菜供应大陆市场。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以往地质工作
1、1999年湖南鑫湘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受海南有色地质局委托在本区及其外围进行1:50000水系沉积物普查,面积为429.5平方千米,圈定出Cu、Mo、Au、Ag、W综合异常9处。普查区罗葵洞异常是其中一个以Mo、W、Cu为组合的异常,该异常有明显的浓集中心,是预测多金属矿的远景区。
2、2001年7月海南资源环境调查院对本区进行了异常踏查,发现较好的矿化线索及石英细脉浸染的辉钼矿化。
3、2005年4月,海南资源环境调查院对罗葵洞找矿远景区,进行了3条地质剖面测量并取样分析80件,分析结果:Cu一般0.09-0.5%,最高0.7%,Mo一般0.06-0.3%,最高0.5%。大致圈定了该区钼、铜矿化体分布范围,对进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
4、2005年8月,海南局资源环境调查院又先后两次对罗葵洞找矿远景区,进行了初步地质测量,发现了Fl和F2两处钼铜矿化压扭性破碎带,宽度10米3
左右,出露长度达200-300米。采样分析结果:Cu品位一般为0.11-0.82%,最高达1.22%;Mo一般0.05-0.28%,最高0.45%。其中Fl破碎带为钼铜矿体,F2破碎带以铜矿化为主,大致确定了普查靶区,为进一步开展勘查提供了依据;
5、2005年11月到2006年2月,海南局资源环境调查院在该区开展普查工作,投入了4个钻孔,总进尺801.2米,圈定钼铜矿化体一个,长度为1700米,宽度250-750米,远景规模达中型,矿床为与班岩关系密切的细脉浸染型钼铜矿床。
6 、2006年11月,海南金洲城钼业公司开展矿区踏勘及中部9平方千米1:10000地质草测。
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至2006年为止,本区找矿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全区缺乏系统资源评价,以往的普查工作时间短,只能对I号矿化带作局部验证。
2、以往普查找矿手段单一,勿视了现代多手段综合找矿的效果。
第四节 本次工作
一、本次工作慨况
本次工作分两个部分:一、面积性的普查找矿;二、点上的深部验证。面积性的普查找矿工作由辽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完成。深部验证由海南、辽宁、江西等有关钻探队伍施工。2007年总体实施方案由辽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编写,金洲城钼业公司审核后进行。为完成本项目,辽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组织了沈阳矿勘院和沈阳物探勘查研究院先后三十二人次进入现场工作,投入了万分之一比例尺地质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法扫面、激电中梯扫面、激电测深及五千分之一比例尺地质简测等工作,与此同时进行了勘探线端点测量及勘探工程收测。深部验证由三个单位3-10台钻机进行施工,主要探I号矿带及验证物化探异常,至2007年11月中旬,计施工14个孔,其中10个孔已竣工。
4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项目虽然面积性野外工作已完成,但深部验证工作还在继续,至2007年11月15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如下:
2007年罗葵洞钼铜矿普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1):
表1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原设计工作量 实际完成工作量
1 1:10000地质草测 km2 29.33 29.33
2 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km2 5.4 5.4
3 1:5000地质简测 km2 9 9
4 高精度磁法测量 km2 9 11
5 激电中梯测量 km2 9 11
6 激电测深 点 60 60
7 钻探 m 5000 5809.44
8 槽探 m3 3000 414.6
9 遥感解译 km2 50
10 工程测量
E级控制点 个 12
勘探线剖面 m 29051.04
工程点 个 27
11 化验分析样品 件
基本分析样 2804
化探分析样 2239
其他样品 123
三、主要成果及识
1、通过1:10000及1:5000比例尺地质一调查,对普查区岩性岩相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测区大面积出露的岩石属侵位不同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浅至中深成侵入岩。根据岩石结构与碎屑及角砾特点,又可把出露在本区的火山岩,分为火山口相和近火山口相:火山口相位于什军水库以东至什保村之间,中心应在0线-16线,由于边缘破裂、塌陷、影响范围直径大约1.5km,在遥感影像上有明显的环形影像。岩石由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角砾熔岩、流纹质含集块角砾熔岩及凝灰质集块岩组成;近火山口相分布在火山口相外围,由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岩、流纹质角砾熔岩组成。火山口相是本区钼铜矿的主要容矿空间。本次工作圈定的I号硅化细脉带即位于该火山口相及其附近。
5
2、通过地质填图对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标定,认为测区构造主要有北西、北东、近东西等三个方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构造控制着本区钼铜矿化范围,北东向构造控制本区中-深岩体及火山岩分布。
3、通过激电中梯扫面,在测区圈定出重点异常6处,其中Dηs1面型异常与已知矿化蚀变带较吻合,为普查区深部摆布探矿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其它几处异常也为外围找矿提供了线索。
4、通过高精度磁测及激电中梯电阻率的面积性工作及数据解译,在测区推断了6条断裂构造,这些构造有的部分与地质填图确定的构造相吻合,有的部分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这些构造的交汇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5、通过激电测深,认为本区钼铜矿体覆盖浅并且向下有较大延深,因此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6、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Mo、W、Cu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2处,以W、Cu、Pb、Au、Ag组合异常1处。其中,I号综合异常中的Mo元素含量3×10-6范围与钼矿化基本吻合。该工作成果为本区找矿和工程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7、通过今年少量钻探工程验证,本区钼铜矿化初具规模。据目前施工10个钻孔孔见矿,初算Mo资源量:
332级 22482.5t; 333级 22580.5t; 334级 417.8t
第二章 区域地质
罗葵洞钼铜普查区,在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属岛南新政同安岭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的南缘,九所-陵水东西向构造带中段。该区发育中酸性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仅东南侧有少量下古生代砂、页岩及灰岩出露。
第一节 区域地层
区内地层分两部分:下部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出露在区域东南部,此外东部也有零生分布。岩性为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炭质页岩及灰岩、白云岩等,局部夹有硅质岩与磷块岩,属滨海-浅海陆棚碎屑岩夹碳酸岩沉积。上部盖层为白垩系陆相火山岩,在区域上属同安岭岩被,该岩被在区6
域上由下至上可分为三个组:
六罗村组(K111):主要为流纹质火山岩,花岗闪长斑岩,下部夹少量玄武岩和安山岩,355-1792m。
汤他大岭组(K1t):以英安质火山岩为主,中部和下部夹少量安山质和流纹质火山岩,厚度421-769m。
岭壳村组(K11K):以流纹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数层英安质火山岩。厚度63-2294m。
普查区火山岩十分发育,岩性以流纹质岩石为主,应属区域火山岩系的下部层。
第二节 区域构造特点
区域构造以线性构造和环状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仅见于区域南端古生代地层中,属大茅-三亚倒转复式向斜的一部分。
一、线性构造
主要由北西向、北东向及东西向三个方向构成。东西向构造以位于普查区以北3km的九所-陵水东西向构造带为最典型,该构造带由东西向断裂带及花岗岩穹隆构成,带内挤压破碎、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发育,显示压扭性断裂特征,与其平行的断裂在普查区也有出现,但规模较小;北西向线性构造,是区域上及普查区比较常见的断裂,在24波段信息强化处理的遥感图像上也清晰可见。(图2)
该断裂成组出现,断裂面较平滑,有膨缩象,常显示张扭性特点;北东向线性构造形成较晚,在遥感图像上可见到切割北西向线性构造,其错动方向为东盘往南,西盘往北,错7
距约100m。三组线性构造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既制约着区域岩浆岩、火山岩的侵位与喷发,又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此外还有少量南北向线性构造,但分布较局限,延长很小。
二、环型构造
主要发育在鬼岭、罗葵洞、报什一带,呈圆型或半圆型。有的圆环外面有多层不完整的环。如,鬼岭;有的大圆与小圆相切。如,罗葵洞。有人研究过,环形构造出现部位,很多是深部岩浆及热液活动中心,而罗葵洞普查区正好有一个等轴状的环与已知石英细脉带范围相似。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特征
区内岩浆岩发育,普查区几乎被深-中深成中酸性岩体包围。其中,东部及北部分布有海西-印支期形成的花岗岩及混合花岗岩;南部分布有燕山晚期石牛岭花岗岩;中部分布有燕山中晚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普查区还有似斑状花岗岩及石英正长岩呈小岩株或岩舌出现,常与区内钼铜矿化关系密切。
第四节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地球物理特征
本区地球物理特征以九所-陵水东西向构造一线为界。南北有不同的特点,北部航磁是平缓变化的正负异常带,布格重力为负值,莫霍面埋深在28Km以上,属大陆型地壳特征;南侧航磁为短促稳定的带状异常,布格重力异常为正值,莫霍面埋深小以20Km,属过渡型地壳特征。地幔的过渡带是构造活动的部位,普查区内有大量中深成-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以及火山岩分布,说明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为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地球化学特征
据前人统计,本区富集元素为:Sb、Bi、W、Pb;贫化元素为:Cu、Ag、Zn、Mo。这种情况有两种解释:一为本区域就是这些元素的贫乏区;另一种解释是区域中某种元素经地质作用,富集在某一特定范围内,致使区外形成相对的贫化区。8
据分散流资料表明,M0、W、Cu、Ag、AS元素主要集中分布在同安岭、亚洪、罗葵洞、石牛岭一线。其中罗葵洞异常位于火山岩中,异常面积25km2。元素组合主要为Mo、W、Cu、Bi,次要为Ag、Zn、Sn、AS,异常强度高,有明显的浓集中心。从内向外为:W、M0-Cu-Ag、Bi、Sn-Pb、Zn、AS分布,并与含硫化物的石英细脉带相吻合。
第五节 区域矿产
区城内矿产主要分布在同安岭中生代岩被中,北部有南改五金矿,中部有报什钼矿,西南部有抱文岭铁铅锌矿。近年在本普查区及其外围发现的钼铜矿化,经过普查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第三章 矿区地质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
一、地层
测区出露的岩石均为侵位深度不同的岩浆岩。其中火山岩占测区面积的三分之二,深-中浅成侵位的酸性、中酸性、偏碱性侵入岩占测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根据地表填图、深部钻孔工程控制及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的角砾成分,角砾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本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由上而下分为五层:
5.流纹质凝灰集块岩 0-20m
4.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流纹质凝灰角砾岩 0-100m
3.流纹质凝灰熔岩夹流纹质角砾熔岩及流纹质含集块角砾熔岩 100-250m
2.安山岩夹安山质角砾熔岩及流纹质角砾熔岩 100-375m
1.流纹质凝灰熔岩夹英安质凝灰熔岩 >50m
从层序特征可看出,本区火山岩以流纹质夹安山质为主。与区域对比,相当于白垩系下部层位六罗村组。
以什保水库一带为中心,流纹质火山岩中角砾成分增加,并出现集块角砾熔岩、凝灰质集块岩,附近还有熔结凝灰熔岩、熔结凝灰角砾岩出现。一般人认为,9
这些岩石组合的出现,代表了火山口相岩石特征,这些岩石的分布部位,可以确定火山口相对位置。火山口相的1-3层为本区的主要含矿层。
二、构造
普查区构造主要由火山口构造和线性构造组成。
(一)火山口构造:1.地貌标志:在地形上呈一负地形,本区四周为陡峭的山地,中心为相对平缓的丘陵,显示一个半封闭的小盆地;2.遥感影像标志:以什保水库为中心,在卫星遥感影像上明显显示一个直径1400m近圆型的环型影像(图3);3.岩相组合标志:在环型影像中,特别是东部发育火山口相岩石组合。主要岩石有流纹质角砾熔岩、含集块角砾熔岩、凝灰质集块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熔结角砾岩;4.矿物结构标志:各类岩石中的长石、石英等矿物多呈棱角状或半自形晶与碎斑并存。矿物常见破裂纹,石英波状消光明显,火山碎屑岩中既有刚性岩屑又有塑性岩屑;5.蚀变特征:环型影像范围内,岩石硅化、绢云母化及泥化明显,并广泛分布有含硫化物的石英细脉;6.矿化特点:经钻探工程证实本区钼矿化在这一范围内有较明显的富集。
(二)线性构造
根据1:10000、1:5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及物探与遥感信息解译,区内线性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等四个方向。
1.北西向构造:呈290°-330°方向展布,实测断裂有Fl,F2,F3,F4,F8五条,其中F1,F2呈雁行排列,斜穿本区火山口相矿化地质体,断裂长500-800m,宽2-3.8m。断裂面较平滑(照片2),断裂有膨缩现象,并有构造透镜体,断层中岩块有硅化、褐铁矿化,断层两侧岩石节理发育,有的部位构成节理密集带。10
据钻孔控制,该组断裂相对位置的破碎带,既有矿化蚀变,又有新鲜的断层泥,显示断裂成矿前成矿后均有活动的特点。北西向除实测的五条断裂外,通过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电阻率及遥感等信息,分别推断出WF4、WF5、WF6及YF2等四条隐伏线性构造。其中YF2与实测F8相吻合。
2.东西向构造: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其中F5规模较大,断续延长3000m,宽1-5m,倾向北,倾角50°左右,局部地段被安山玢岩充填。与此断裂平行的还有F6、F7,但规模较小,一般长150-200m,宽1-2.5m,断层中有褐铁矿化及钼矿化,属成矿前断裂。
此方向断裂,除实测的外,物探推测了两条隐伏构造,分别编号WF1、WF2,两条隐伏构造平行横穿本区火山口矿化体,长大於3500m,切错北西向构造,其中wF1与实测的F5部分地段相吻合。遥感信息反映的东西向YF3线性构造,基本上与实测的F5吻合(图4)。
3.北东向构造:从遥感影像上,反映区内有两条北东向线性构造,一条YF1,呈北东35度方向斜穿测区,长5000m,切错北西向构造又被东西向断裂切错;YF4呈北东60度方向斜穿测区东部,长3500m,与物探推断的WF3吻合。
4.近南北向构造:该方向的构造多分布在火山口相外侧,规模小,长100-500m11
多被辉绿岩充填。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根据其侵位深度不同,可分为喷出岩、侵入岩及脉岩三大类:
1.喷出岩
喷出岩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岩石,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早白垩纪。主要岩石类型有: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角砾熔岩、英安质凝灰熔岩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熔结角砾岩、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及凝灰质集块岩等六类:
①流纹质凝灰熔岩:本类岩石最大的特点是,岩石中的矿物多呈棱角状或半自形晶与棱角状晶体并存(照片3)。岩石呈浅灰色碎斑或碎屑结构,碎斑由条纹长石、条纹正长石、斜长石及石英组成,其中长石呈不完整的半自形板柱状或棱角状,石英呈自形六面体或四面体,晶体普遍被熔蚀成圆滑的边缘,镜下可见被熔蚀形成港湾状、空穴状,晶体普遍有碎裂纹,并常见波状消光。当岩石中有少量角砾时(5%以下),称为含砾流纹凝灰熔岩或含砾碎斑熔岩。本类岩石蚀变有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局部有帘石化。火山口相岩石相对含砾较普遍,硅化、黄铁矿化也较明显。本类岩石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及西北部,野外多定名为流纹斑岩或含砾流纹斑岩。
②流纹质角砾熔岩:本类岩石多见于火山口相,岩石呈浅灰色,碎斑角砾结构(照片4),角砾状构造,由条纹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晶屑、英安质及安山质岩屑组成,一般岩屑砾径为5-30mm,最大者可达100-300mm,胶结物为霏细状的长英质。本类岩石多分布在火山口相中及边缘,据镜下观察,岩石中除刚性岩屑外,还常见塑性岩屑(浆屑)。岩石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黑云母化、钾化、黄铁矿化,次为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该岩石是本区钼矿的主要赋矿围岩。
③英安质凝灰熔岩: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层序中的第一层和第三层中,厚度一般较小,岩石呈灰色,细粒碎斑状结构,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组成斑晶,胶结物为霏细状长英质。岩石中有时含安山质角砾或与本岩类相同的英安质角砾,12
称为英安质角砾熔岩。本类岩石常见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及硅化。
④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岩:本类岩石主要分布在火山口相中及外围,岩石特点是颜色较深,胶结物(石基)呈隐晶质,野外有时会误认为中酸性岩。岩石呈灰-灰黑色,碎屑角砾结构,岩石由碎斑、岩屑、浆屑等成分组成,其中,矿物碎斑有条纹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微量黑云母。矿物多呈碎斑状或棱角状,石英多有波状消光,黑云母晶体有时出现弯曲现象;浆屑一般不规则状,内部由微球粒长英质组成;岩屑较复杂,以安山质为主,有时还见有玄武质和流纹质,砾径最大为4Omm,胶结物为含铁质微粒的玻璃质或脱玻化的长英质隐晶,胶结物常有明显的假流纹构造(照片5),地表有的部位见圆形的气孔。岩石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普遍有帘石化。
⑤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本区的安山岩主要特点是颗粒细,斑晶少。主要分布在测区东北部及中部。岩石靠近火山口相角砾成分增多,远离火山口相则以不含角砾的安山岩为主。岩石呈深灰绿色,细粒少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斑晶为细晶斜长石及少量角闪石,石基由斜长石、次闪石、黑云母及铁质等组成交织结构或似粗面结构(照片6)。此类岩石蚀变普遍,常见次闪石化、帘石化、绿泥石化,局部地段原岩被蚀变岩取代(照片7)。此外岩石还常被长英质渗透交代,出现霏细状长英质团块,致使岩石颜色变浅,易与英安质岩石混淆。在火山口相中,此类岩石多含角砾,角砾以本身成分为主,次为英安质,砾径多为5-30mm,(照片8)本类岩石是本区钼矿的重要围岩之一。
⑥凝灰质集块岩:本类岩石是测区火山岩层序中最上部层位的岩石,由于风化剥蚀,在区内残存不多,仅在12线排洪沟中,10线什保水库中及8线河沟中见有少量出露。岩石呈黄褐色,凝灰集块结构,由50-250mm棱角状、次棱角状,无分选性分布的流纹质凝灰熔岩为角砾,胶结物为流纹质岩屑及铁质( 照片9)。此类岩石蚀变有褐铁矿化,角砾中有石英小脉,岩石本身与钼矿化关系不密切。
2.侵入岩
本区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测区东南部,有中粗粒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等四种:
13
中粗粒花岗岩:分布在测区东南角,是区域石牛岭花岗岩的一部分,在区内出露面积约6.5平方千米,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不等粒结构,由条纹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副矿物有锆石和磷灰石。主要蚀变有绢云母化、帘石化及硅化、绿泥石化。岩体中可见有石英正长岩、安山玢岩穿入,并被流纹质凝灰熔岩覆盖,可见其形成应在本区火山活动以前,燕山中早期侵位而成。
似斑状花岗岩:分布在测区东部,出露面积约0.5平方千米,呈不规则岩株状,南部与花岗岩呈断层接触,东部及北部与花岗闪长岩呈侵入接触。岩石呈灰白-灰褐色中粗粒似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为主,次为钾长石及石英,斜长石可形成10-20mm的大斑晶(照片10),石基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岩石中可见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云英岩化等蚀变,并有石英脉穿入,在石英脉两侧云英岩化较强。在火山口部位的8线ZK801、ZK802、ZK808孔;12线ZK1201、ZK1207孔;4线ZK401孔;16线ZK1601孔,在 -208 ---
-427 m标高见有与地表出露的岩体相似的似斑状花岗岩(照片11),岩体中有含硫化物的石英细脉穿入,并有钼矿化,初步认为钻孔中所见似斑状花岗岩,是测区东部的岩体向西侧伏而成,也可能是同一岩体的一个分支。
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在测区东部,在测区东西向F5断裂南北两侧各出露一处。断裂南侧出露者,呈不规则岩株状,面积约0.14平方千米,与中粗粒花岗岩及流纹质火山岩呈侵入接触;断裂北侧者,在本区出露面积0.56平方千米,向东延出区外,北部及西部分别与流纹质火山岩,似斑状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南部与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岩石呈灰白色,中粒不等粒结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角闪石、黑云母。岩石局部有黄铁矿化及绢英岩化。
石英正长岩:多呈椭圆状或不规则状的小岩株,呈北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面积为0.03-0.4平方千米,区内计出露五处,侵入至流纹质火山岩、安山岩及花岗岩中。岩石呈肉红色,中粗粒不等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由条纹长石、条纹正长石、斜长石为主,次为石英及少量黑云母。岩石常有泥化、绢云母化,局部有帘石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在什保北山的石英正长岩还见有较强的黄铁矿化,并有石英小脉穿入(照片12)。
14
3.脉岩
区内出露的脉岩主要有:辉绿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等三类:
辉绿岩:主要分布在测区东部,呈近南北向成群出现,一般长100-300m,最长达500m,宽1-30m不等。岩石呈灰绿色,细粒辉绿结构(照片13),组成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及少量普通辉石、角闪石、石英、磁铁矿。岩石普遍有绿泥石化、帘石化及碳酸盐化。
安山玢岩:主要分布在测区火山口相的南北两侧,呈北东及近东西向展布长100-500m宽2-50m不等,岩石呈深灰色,细粒斑状结构(照片14),斑晶以斜长石为主,次为角闪石,石基为斜长石及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及铁质等,岩石有明显的绿泥石化、帘石化、碳酸盐化,局部有黄铁矿化。
英安斑岩:主要分布在罗葵洞小学北山至什哈、江房一带,呈北东东向展布,长100-400m,宽2-50m,岩石呈灰褐色(风化后呈含石英很少的黄色粘土),细粒斑状结构,矿物颗粒小于1.5mm,班晶以斜长石为主,次为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石基除含斜长石、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外,还含有石英。岩石绢云母化较普遍,次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及黄铁矿化。
(四)围岩蚀变
本区常见的蚀变有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泥化、帘石化、次闪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云英岩化等几种,局部尚有滑石化、叶腊石化、萤石化。
1.热液蚀变特征
本区伴随成矿作用而形成的蚀变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表现形式是,硅化、钾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可单独成细脉穿入岩石裂隙中,也可以以渗透交代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而其它蚀变主要分布在有关矿物或脉体中。
硅化:是本区与矿化关系最密切的蚀变。它常呈单独脉体存在,也常见呈弥漫状不规则分布在岩石中,有时与长石或方解石及金属硫化物组成复合脉体。从15
颜色上看有白色、灰色两种,从矿物组合上有石英脉、含长石石英脉、含黄铁矿石英脉、含黄铁矿、辉钼矿石英脉、含辉钼矿石英脉、含黄铁矿、辉钼矿长石石英脉等,其中灰色石英脉中辉钼矿最常见,其形成较早,常可见被含黄铁矿石英脉穿切。
钾化:是主要成矿阶段蚀变产物。钾化可单独呈脉状穿入近矿围岩中,也可以交代围岩形成斑晶或不规则团块。钾长石脉,多是与硅化相伴生,是近矿围岩的主要蚀变(照片15)。
绿泥石化:是成矿期及成矿晚期的重要蚀变,可分布于近矿围岩中,也常与方解石等矿物相伴成脉体出现,绿泥石化的分布范围常远大于矿化圈的范围。
碳酸盐化:是本区成矿热液活动最晚期的蚀变。方解石细脉切穿上述各种脉体,脉宽0.5—2毫米,最宽达5毫米,分布范围广,对含矿脉体起到破坏作用(照片16)。
2.矿床蚀变分带
据初步研究并结合矿区地表和工程编录观察认为,本区蚀变从火山口相由内向外大致可分为:
①强硅化带:该带位于火山口相的中心,蚀变表现为石英细脉与石英大脉并存,岩石中硅化,绢云母化明显。②硅化细脉带:该带位于强硅化带的外围,蚀变矿物为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等,石英单独形成细脉或网脉,有时与钾长石脉并存(照片)。该带是钼矿化主要赋存部位;③帘石、绿泥石化带:常与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伴生是远矿围岩蚀变,找矿中有一定指示意义。上述各蚀变带之间,在空间上没有严格的界线,仅是蚀变类型和金属硫化物组合上有一定的差异。钾化、硅化带与矿化范围相重叠,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五)物化探异常特征
1.磁场特征
本区磁场,以什军、什保水库北端一线为界,从北东至南西,依次为:正高跳跃场、正弱跳跃场、正负交替场、正弱跳跃场的分带(图5)。根据上述场的16
分布特点,可将测区划分为两个磁场区,两个磁场亚区。
①正高跳跃场区:分布在测区东北部,正磁场值普遍在400-800nT之间,最大值可达1352nT。据调查本场区层位,东部以安山岩为主,磁参数测定,本区磁性最高的岩石为安山岩、安山玢岩,因此推断此场区由安山质岩石引起,安山质岩石向西倾伏倾角平缓,埋藏较浅。
②弱正负交替场区:分布在什军、什保水库北端一线以南及测区西部,正场值多在100-200nT之间,局部出现1000nT的小型带状异常;在正场值区出现负场值在-50--100之间地带。根据磁场的差异,可分为两个磁场亚区: (1),正弱跳跃场亚区,分布在什军、什保水库及道英、罗田、什杨一带,弱正负交替场的两边.磁场跳跃变化,形状不规则,大多在100-200nT之间,这一场区以流纹质火山岩为主,局部出现大于800-1000nT高值小范围,应与安山玢岩脉有关。
(2),弱正负交替场亚区:分布什军、什保自然村一线,呈东西向不规则带状,正场值为0-200nT,负场值为0--100nT,椐综合推断:一部分由断裂引起,并推断17
深部有可能有酸性次火山岩或中浅成侵入体。本区钼铜矿化主要分布在正高跳跃场与弱正负交替场之间,特别是弱正跳跃场中出现孤立负场的部位。
2.电性异常特征
依据本区激电中梯异常信息,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异常显示如下特点:(1)视电阻率pS,一般在500-3500 m之间,最高可达5203,总体看来,测区北东部视电阻率高,中部较低,在高背景值基础上有数条低缓线性或串珠状异常带,其相对位置与高磁推断的隐伏断裂基本一致。(2)视极化率ηs异常,分布在什保自然村至F3断裂一线以南,罗田村至什杨以北,在这一范围以外仅出现一些孤立异常。异常强度最高,范围最广的地段,是什保水库及其以南地区,ηs值一般在3.5-4.5%,最大值为6.2%,其中ηs3%所圈范围与地表蚀变矿化范围基本吻合.根据钻孔初步验证ηs高值区,大部分由钼铜矿化所引起。在上述范围的北东部位,还有两处带状孤立异常,据调查一处为含硫化物角砾岩分布区;一处为含黄铁矿及石英细脉的石英正长岩。
3.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测区为Cu、M0、W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区,三元素异常相互迭合,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面积约2平方千米。浓集中心在什保水库及其以东地区,呈北西方向展布,MO、Cu、W最大值分别为34、30、24×10-6,据调查目前认为此异常区基本上与已知钼铜矿化相吻合。此外在测区南部,南林筏木场及罗田村南沟也有较低值的小范围MO异常,此两异常目前还未发现矿化。
本区MO、Cu、w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外围有Bi、Ag异常环绕,特别是测区北西部Bi、Ag异常更发育,引起异常的原因尚待查明。
(六)矿化赋存条件:
从上述矿区地质特征可看出,本区钼铜矿化赋存条件主要为:中生代火山岩发育区,火山口相层位分布部位;水系沉积物Mo、Cu、w异常强度大,浓集中心明显的地区;高磁正高跳跃场与正负交替场的过渡带,激电中梯异常的面状分布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发育带,特别是含硫化物石英细脉发区;隐伏似斑状花岗岩可能出现的部位。
18
经地质调查,本区钼铜矿化赋存在东西长1550m,南北宽1300m,近等轴状的火山机构及其边部,似斑状花岗岩的顶部,火山口相中下部层位是钼铜矿化的赋存层位。在这一范围内面型蚀变矿化普遍,目前经少量钻探工程控制,见矿效果良好,初步认为本区钼铜矿,为有一定远景的斑岩矿床。
第二节 矿体地质
一、矿体特征
1.矿体总体分布范围:
本区矿床剥蚀程度较浅,地表能见到辉钼矿的小型露头,仅在排洪沟12线、
0线、20线附近及什保水库北西等几处,其它部位几乎呈隐伏状产出,所以整个矿体的分布范围需靠钻探工程控制。目前,矿体控制范围:东西从0-16线长800m,南北从ZK808-ZK004孔,宽800m,面积0.64平方千米。实际上矿体四周没有封闭,矿化范围推断在l.5平方千米左右。矿体在垂向上,赋存于似斑状花岗岩内外接触带,以外带为主,工业矿体位于190--460 米标高之间,内外接触带矿体总体上位于同一矿化圈内(表2)。矿层顶部离地表0-60米不等,总体上隐伏深度不深,有的部位残坡积下就是矿层(表3)。
矿体赋存深度一览表
表2
工程号 松散沉积物首层工业矿体距首层低品位矿体工业矿体标厚度(m) 地表深度(m) 离地表深度(m) 高(m)
ZK001 7.7 10.0 4.0 181—-224
ZK002
ZK401
ZK801
ZK802
ZK808
ZK1201
ZK1207
ZK1601
ZK004
24.4
8.1
4.5
8.65
20.77
14.68
12.0
8.3
15.16
35.4
16.0
54.0
10.6
50.0
16.68
0.0
12.0
28.0
0.45
34.0
8.0
0.0
0.0
24.68
4.0
4.0
50.13
161—-194
145—-470
121—-458
152—-407
135—-512
142—-368
182.5—-365
143—
127—135
19
按矿体圈定原则,圈出工业矿体14层。其中似斑状花岗岩内矿体4层,外带矿体10层。外带矿体是本区主要获得资源量的矿体。
矿体地质特征一览表
表3
矿体号
G1
矿体位置
控制范围
12线北
赋存标高(m)
178.5
133-169
122-73
-130
40-0
20--30
规模(m)
延长
<100
>800
>800
>100
>800
>400
厚度
4
8-23.8
2-88
2
4-43
2-13
形态
平均品位%
赋存岩石
赋存于残积层中
流纹质火山岩中
流纹质火山岩中
流纹质火山岩中
流纹质火山岩中
安山岩与流纹质火山岩过渡带
扁豆状 0.040
似层状 0.056 G2-1
0-16线
G2-2
0-16线
G2-3
8线
大透镜状 0.063
扁豆状
似层状
似层状
0.110
0.046
0.044
G2-4
0-16线
G2-5
8-16线
G3
G4
G5
G6
G7
G8
0-12线
0-12线
4-8线
0-4线
4-12线
0—-70
-130--80
-60--110
-110--140
-182--260
断2-14
续>600
>600
2-30
>200
4-12
>200
5.3-14
>400
2-20
2-52.8
扁豆状
似层状
扁豆状
扁豆状
扁豆状
似层状
0.056
安山岩中
0.053
0.075
0.050
0.052
安山岩中
安山岩中
安山岩中
安山岩中
0-8线 -200--300 >400
流纹质或0.063
英安质火山岩中
流纹质或0.077
英安质火山岩中
G9
G10
G11
G12
G13
G14
0-4线
-220--270
>200
4-12线
-270--360
>400
4-8线 -350--390 >200
6-14
5.5-46
2-26
扁豆状
透镜状
扁豆状
0.065
0.058
0.060
0.058
0.040
接触带
似斑状花岗岩
似斑状花岗岩
似斑状花岗岩
似斑状花岗岩
4-12线
-380--457
>400
2-78.08
透镜状
4线
4线
-510
-480
>100
>100
4.7-26
14
扁豆状
扁豆状
20
2.赋矿岩石
本区矿体赋矿岩石以矿体所在位置有所差别,外带矿体赋矿岩石有:流纹质碎斑熔岩、流纹质角砾熔岩、安山玢岩、安山质角砾岩、英安斑岩、英安质角砾岩等;内带赋矿岩石单一,均为似斑状花岗岩。矿化强弱与赋矿岩石岩性关系不大,仅与赋矿岩石中蚀变及含硫化物脉体多少、强弱有关。
3.矿体形态、产状
矿体总体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稍窄,平面上呈一椭圆形,在剖面上矿体形态受火山口相层位及似斑状花岗岩顶界面联合控制,从目前工程控制发现岩体顶部有一个北西310°方向的凹槽(图6),矿体即分布在凹槽中及边缘,其中,在凹槽的相对隆起部位矿化较好。本区矿体倾角平缓,工业矿体分布在低品位矿体中,个别独立存在。总体上矿体呈倾角0°-29°的似层状,大透镜状。
4.矿体规模
经目前工程控制,纵向上东起16线西至0线,长800m;横向上北起ZK808,南至ZK802,ZK004,宽600m,控制10个钻孔几乎孔孔见矿,而且矿层尚未封闭。单孔见矿最大厚度外带为88m(ZK001),内带为78.08m(ZK801),最小厚度为2m(ZK001、801、802、1201),厚大矿体赋存的主要标高有两个:一为0-200m;另一为-200-460m。矿体厚度与成矿期石英细脉发育程度及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强弱有关。
5.矿体内部结构
矿体有一定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厚大工业矿体在相邻剖面部位可变成低品位矿体或被低品位矿体分割成若干层工业矿体。总体看来,低品位矿呈较完整的层状,工业矿体呈分支层状或尖灭再现的大扁豆状。
6.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21
矿体分布范围内F1、F2、F6、F7四条断裂穿过矿体,其中,北西向F1、F2断裂规模较大,几乎斜穿整个矿层,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断层附近矿体破碎,节理发育,是对矿体有一定影响的断裂。并是钻孔施工造成井内坍塌、漏水部位。东西向F6、F7断裂规模比较小,是成矿前断裂,在成矿期断裂上部常出现褐铁矿化角砾岩(照片17),此方向断裂对矿体无影响,其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有可能有较厚大矿体出现。
二、矿石质量特点
(一)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的化学成分多与其赋矿岩石性质有关,安山质岩石中的矿层SiO2、K2O含量偏低,Ca0、Mg0及Fe的含量明显偏高。据多元素分析,矿石中除含主元素Mo以外,Cu、W、Pb、Zn、S、AS、Re也较高,其中Mo一般在0.02-0.14%,最高达0.82%,Cu一般在0.025-0.1%,最高为0.29%。
(二)矿石矿物成分
本区矿石矿物成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次为黄铜矿及少量闪锌矿、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与矿层赋矿岩石性质有关,流纹质岩石及花岗质岩石中的矿体,脉石以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为主,次为黑云母、绿泥石、绢云母及方解石;安山质岩石中的矿层,脉石矿物以斜长石、绿泥石、次闪石、方解石、石英及部分钾长石。其中常见金属矿物特征为:
辉钼矿:灰黑色,叶片状,晶体有时可见弯曲状小褶皱(照片18),反射率中等,双反射色为浅灰白-微灰玫瑰色,单一晶体粒度一般为0.1-0.45mm,最大可达2.3mm。种赋存状态:1.微细粒状浸染分布于灰色石英小脉中呈似条带状,条带沿长方向与石英脉壁一致;2.分布于白色石小脉中与黄铁矿共生;3.分布于长石英脉中,这类辉钼矿颗粒较粗;4.分布在岩石裂隙中与绿泥石伴生,呈簿膜状;5.呈粒状或微脉状分布于岩石中;6.分布于构造角砾岩角砾及胶结物中。
黄铁矿:是本区最常见的金属矿物,呈浅铜黄色,呈半自形立方体或不完整的十二面体,粒状,粒度为0.1-3.5mm,晶体表面有时可见破裂纹。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或在白色石英小脉、长石石英脉中,与辉钼22
矿、黄铜矿伴生。
黄铜矿:是较常见的金属矿物黄铜色,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石英小脉中,与黄铁矿伴生,有时也见黄铜矿呈微脉状产出,偶见穿切含钼石英脉。
闪锌矿:以浅色为主,颜色呈浅褐色,呈不规则粒状,分布在裂隙中或石英小脉中,多与黄铜矿伴生。
磁铁矿:呈灰-微玫瑰灰的反射色,粒度为0.1-0.5mm,分散分布于岩石中,局部可被黄铁矿包裹。
赤铁矿:呈红褐色细粒状,主要分布在岩石裂隙中。
(三)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矿石以半自形叶片状、鳞片状结构为主,次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
2.矿石构造,矿石构造有如下几类:
细脉状、充填脉状构造,其中有两种形态:一为叶片状、鳞片状辉钼矿集合体单独构成脉状沿裂隙充填;另一为叶片状、鳞片状辉钼矿分布在石英脉、钾长石石英脉中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照片19、20)。
微条带状构造:细粒鳞片状辉钼矿分布在灰色石英小脉中,呈定向排列,排列方向与石英脉壁一致,显示条带状,一般为单一辉钼矿呈条带,有时也可见脉的中心为黄铁矿,靠脉壁两边为辉钼矿(照片21)。
交错脉状构造:灰色、白色石英脉、长石石英脉、方解石脉杂乱分布,构成交错脉状或网脉状构造(照片22)。
簿膜状构造:节理裂隙活动,鳞片状辉钼矿被揉碎,分布在裂隙面上,常与绿泥石伴生。
星散浸染状构造: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颗粒不均匀分布在石英脉、长石石英脉及赋矿岩石中(照片23)。
团块状构造:在白色石英脉或长石石英脉中鳞片状辉钼矿聚集成堆构成团块23
状集合体。
角砾状构造:赋矿岩石或石英脉破碎成角砾,由岩石碎屑胶结,细粒黄体矿和辉钼矿分布在胶结物中(照片24)。
( 四 )矿物组合及生成顺序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及热液蚀变特征,将本区成矿划分为三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其中主要成矿期为气化热液期。根据Mo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M0的地球化价有4价和6价,在内生作用中,4价Mo离子形成MOS2,MO+4的离子电位较高,具有强的极化能力,其鹵化物极易挥发,这决定了Mo在气化热液期集中。气化热液期又可以分为: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钾长石黄铁矿阶段。辉钼矿主要集中在中间两个阶段中,早阶段白色石英脉及单纯钾长石脉很少有辉钼矿化出现(表4)。
石英-钾长石阶段:钾长石及石英可单独出现或组合出现呈脉状,石英脉多呈白色,不含硫化物或含少量硫化物,这一阶段石英及钾长石脉体的出现,是主阶段矿化的标志。
石英-辉钼矿阶段:此阶段石英脉多呈灰色-灰白色,辉钼矿呈细粒侵染状或条纹状分布于石英脉中或岩石中,这类石英脉一般不含钾长石。
石英-黄铁矿阶段:此阶段石英一般为白色,有时伴有少量钾长石。金属矿物以半自形粒状黄铁矿为主,伴有辉钼矿及少量黄铜矿。常组成脉体穿入岩石中,并可见切割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脉。
石英-钾长石-黄铁矿阶段:该阶段为白色石英与钾长石组成长石石英脉。此类脉多见于含矿系的中下部安山质或英安质岩石中,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辉钼矿及少量黄铜矿,此阶段的辉钼矿颗粒比较大,有的聚集成团块状。
碳酸盐阶段:主要为方解石呈脉状、网脉状穿入岩石裂隙中,有时与绿泥石伴生,切割上述各脉体。
24
矿化期
矿化阶段
矿物
石英
钾长石
白云母
绢云母
绿泥石
黄铁矿
辉钼矿
黄铜矿
闪锌矿
磁铁矿
赤铁矿
褐铁矿
方解石
罗葵洞钼铜矿床矿物生成顺序表
表4
岩浆结氧化气化-热液期
晶期 期
石英-石英-石英-石英-钾碳酸硅酸盐钾长石辉钼矿黄铁矿长石-黄盐阶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铁矿阶段 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矿石类型
本区矿石类型比较简单,依据其结构构造特征,其自然类型属细脉-浸染型。以硫化矿石为主,硫化矿石按赋矿岩石不同。可分为流纹质火山岩类矿石、安山质火山岩类矿石、英安质火山岩类矿石、似斑状花岗岩矿石四大类,其中以流纹质火山岩类矿石为主,英安质火山岩类矿石较少。各类型矿石金属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基本相同,其分布见下表(表5):
各类矿石分布简表
表5
矿石类型 分布范围 矿石所占比例
流纹质火山岩类矿石
安山质火山岩类矿石
英安质火山岩类矿石
似斑状花岗岩矿石
主要分布在上部层位,流纹质碎斑熔岩、50%
流纹质角砾熔岩中
主要分布在中部层位,安山岩、安山质30%
角砾岩中
主要分布在中下部 5%
主要分布在下部,似斑状花岗岩中 15%
四、矿体围岩及夹石
本区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线。矿体与围岩、矿体与夹石需用样品分割界定。因此,本区围岩与矿体矿石一样可分为四类,即流纹质火山岩类围岩、安山质火25
山岩类围岩、英安质火山岩类围岩、似斑状花岗岩围岩。工业矿体与低品位矿体围岩相同,工业矿体中一般没有夹石。
五、矿床成因
本区钼铜矿床赋存在火山口相酸-中性火山岩岩石组合中,矿体位于隐伏似斑状花岗岩体的顶部及外部围岩0-600m范围内。矿石中有用矿物呈浸染状,细脉状。矿体围岩蚀变呈面形,在火山口相由内至外可分为:强硅化带-硅化细脉带-帘石、碳酸盐化带,硅化细脉带范围也是本区钼铜矿化的主要范围。主要有用矿物辉钼矿分布较均匀。矿床规模大,品位偏低,一般为0.02-0.14%,据地质调查,本区矿化东西长1550m,南北宽1300m,属于一处大型细脉浸染型钼铜矿床。
其矿床成因可认为:中生代火山活动时期,罗葵洞地区为火山喷溢口之一,由中性至酸性岩浆多旋迴喷发及喷溢,形成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角砾熔岩、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等以熔岩为主的喷溢与喷发并存的岩石组合。火山活动晚期,火山口相上部岩浆凝固或半凝固的封闭状态下,下部融浆上升,冲破上部半凝固岩石,引起爆发,形成本区熔结角砾岩及凝灰质集块岩,至此火山活动结束。在火山岩浆气液上湧的过程中,火山口相及其外围岩石产生强烈的蚀变,火山活动结束后,深部岩浆房酸性岩浆沿火山构造上侵,在中-浅成部位形成似斑状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变化,促使矿液沉淀富集在附近的节理裂隙中,与原火山成矿物质迭加形成细脉浸染型钼铜矿床。后期构造活动对矿化有一定活化富集作用,但影响范围有限。
六、控矿因素
本区钼铜矿床控矿因素,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构造控制作用:火山口构造控制了矿化分布范围,构造-岩浆活动形成的微裂隙,为成矿创造了良好空间;2.岩相控制作用:陆相火山岩中的火山口相层位,控制了矿化富集;3.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地幔的过渡带岩浆活动强烈部位,中浅成花岗岩上侵前缘,隐伏似斑状花岗岩顶部内外接触带0-600米范围。
26
七、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地幔相对隆起的活动过渡带,火山口构造出现的部位;
2.层位标志:火山口相的中下部层;
3.岩浆岩标志:中酸性岩浆岩发育区,中浅成花岗岩上侵可能出现的前缘;
4.蚀变标志:面形蚀变发育区,特别是石英细脉带广泛分布部位;
5.地球物理标志:磁场正高跳跃场与弱正负交替场过渡带,激电中梯面状及带状异常分布区;
6.地球化学标志:水系沉积物Cu、Mo、W异常强度大,浓集中心明显区,土壤地球化学Mo异常面状分布区。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
普查区属四周高,中心低的小盆地,海拔标高最高为62Om,最低为130m,高差为490m。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当地植被发育,残坡积层较厚,正常雨水大部分存入残积层中,雨后慢慢排出,水位、水量可表现为季节性动态变化。地下水泾流方向受地势影响,向地势低处运移,汇集在水库及小河中,使水量保持稳定。区内有南北向,东西向两条小河,非大旱,长年有水,河水面宽2-15m不等,水位季节性变化在0.5m左右。
本区含水层有两类:一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在盆地中心及边缘,厚度为3-25m,由腐植土、黄色砂质粘土及基岩表面的残积砂土;另一为基岩浅部的裂隙含水层,分布在残积层以下100m范围内,裂隙类型有闭合型及开放型两类,后者常与晶洞构造伴生。本区没有明显隔水层,裂隙含水层之下的原岩,应为相对的隔水层。
二、工程地质及其开采技术条件
本区钼铜矿层属细脉浸染型,成矿前及成矿期裂隙几乎全被钾长石脉、石英脉及长石石英脉充填胶结,脉壁与围岩结合牢固,成矿后北西向断裂及断裂两侧的裂隙,对矿层与围岩稳定程度有一定影响,断层形成0.5- 3m的破碎带,其27
两侧裂隙常被方解石脉充填,方解石水、气接触易分解,在岩心中可看出,方解石纲脉发育的岩石,在露天放置3-5天即分解成岩石碎块。因此后期断裂构造及其裂隙,对矿层开采的影响不可勿视。但这类断层及裂隙在矿区内分布有限,断裂以外的矿体顶底板岩石为流纹质、安山质及花岗质岩石,这些岩石硬度大,稳定性强,总体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三、环境地质条件
(一)地震:
普查区位于保亭县南林乡,据地震历史资料记载,保亭县历史上未发生过四级以上地震,矿区附近无活断裂存在,区域稳定性较好。
(二)滑坡及泥石流:
矿区四周山较陡,个别地方有小型滑坡现象,特别是矿区北部,但滑坡体位移有限,一般不超过l0m,无灾害性的泥石流产生。
(三)地表水和地下水:矿区主要飲用水源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孔隙水及基岩浅层风化裂隙水,受地表水影响,可能产生一定污染。普查区两条小河及两座水库,水质良好,基本没有污染。矿区地下水属裂隙水,区内岩石为坚硬岩石,疏干及排水不会引起地面沉降及塌陷。矿区矿层,一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一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的矿层有利于排水,由于矿层及其围岩本身是不透水层,在开采侵蚀基准面以下矿体时,矿坑不会出现太大的湧水。降水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源,因此,本矿床属裂隙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床。
总之,本区矿床地层条件较简单,地质构造发育较差,岩石中无软弱夹层,风化作用中等,除局部有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发育区外,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矿床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基本上无太大影响,但选厂废液应采取措施,输送到远离水源地处理;露天采场应考虑洪水期废石随水流冲刷形成对下游农田及水源污染。
28
第五章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一、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依据
在普查阶段,本区勘查方法选择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前人工作程度:前人工作过的一般不作重复工作;前人工作程度不够的,进行系统补充;前人没有投入的,只要工作需要,尽可能投入,进行快速综合找矿综合评价。
2.投入勘查方法,在普查区应行之有效:1,本区及其外围前人已作过1:50000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 Cu、Mo、W异常面积广,浓集中心明显。根据地质特征,在水系沉积物异常分布范围,选择一定范围,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
2.普查区广泛分布有流纹质火山岩、安山质火山岩、英安质火山岩及花岗岩类侵入岩等四大类岩石,矿化与石英细脉带有宻切的关系。据测定各类岩石物性有一定差异,据此,选择物理勘查中的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中梯电阻率等面积性工作,重点异常进行激电测深,将是最佳的选择。
3.本区矿化区范围地势较平缓,岩石风化比较强,残坡积层较厚,槽探工作只能解决局部覆土较浅地段,地形条件不适合简便的水平坑道探矿,深部只适合钻探进行系统控制。鉴于以上因素,本矿床普查阶段面积性勘查工作,选用地、物、化综合找矿手段,投入:1:10000及1:5000比例尺地质测量,1:10000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中梯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及少量槽探工作;深部验证以钻探为主,根据矿床特点,参考国内同类矿床的勘探经验,采用勘探网系统对矿化体及物、化探异常进行控制及验证。
二、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原则及有效性
(一)工作部署
1.从成矿区的全局观出发,强化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富集规律研究。29
力求掌握充分的找矿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以较少的投资、较短的周期,取得最佳的地质找矿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2.重视以斑岩型和火山岩成矿系列的理论为指导,采用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进行整体勘查,根据已经取得的地质成果和找矿信息对该矿区开展新一轮地质普查找矿工作,以已知三个矿化体为主要突破口,重点解决已知矿体资源量,同时在异常区内的已知矿化体外围争取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对矿床开发所需要的环境、工程、水文等条件进行初步了解,对矿床综合利用给予初步评价。
3.在遵循找矿程序同时,还要重点突破、快速评价,提交有可靠数据的矿区普查报告。
(二)工程布置原则及有效性:
1.勘探类型及工程网度的确定
本区矿化带东西长1550m,南北宽1300m,面积2.46平方千米。目前初步探明632.08m延深,仍有厚大矿体存在,据现有钻探工程控制,矿体呈似层状,内部结构简单,厚度大,品位变化较均匀,成矿后断裂构造对矿体影响不大。根据本矿床特点(表6),参照《Cu、Pb、Zn、Ag、Ni、Mo地质勘查规范》中的要求,确定为第I类型。
勘探类型划分简表
表6
主要因素 矿床特征 类型赋值
简单,分支复合有规律内部夹石少或形态复杂程度 0.6
无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矿体规模
构造对矿体影响程度
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60%
均匀,品位变化系数<80%
东西长1550m,南北宽1300m,延深已探明640m,属大型矿床
中等
0.4
0.6
0.9
0.2
依据矿床特点和勘查类型,在充分利用已有工程的基础上,勘查采用网格法勘探网的布设,以ZK001孔为勘查线布设原点,基线为130°勘探线剖面方向为40°。以200×200米网度探332级别资源量,在矿体走向及倾向上用稀疏工程控制探求333级别资源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一部分334级别资源量。
30
2.工程布置原则及有效性
钻探工程布置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由中心向外逐步展开的原则。先从本区已知矿化体的中心,0线-16线与基线交汇部,开始布置工程,然后根据见矿情况逐步向两边展开。勘探深度要求达到深部隐伏似斑状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矿化。目的是控制I号石英细脉带及深部似斑状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矿化情况,并兼顾验证物化探异常。截止至2007年11月20日计竣工钻孔10个。其中0线3个孔,4线1个孔,8线3个孔,12线2个孔,6线1个孔。累计井深5809.44m,所施工的钻孔见矿率为100%(表7)。
勘探工程布置及效果表
表7
线号
0
4
8
12
16
工程号
ZK001
ZK002
ZK004
ZK401
ZK801
ZK802
ZK808
ZK1201
ZK1207
ZK1601
孔深(m)
433.7
401.5
548.75
700.55
632.08
597.53
700.15
553.89
593.94
647.35
竣工日期
2007.9
2007.5
2007.10
2007.11
2007.5
2007.8
2007.11
2007.8
2007.10
2007.11
控制效果
见11层工业矿体
见11层工业矿体
见1层工业矿体
见16层工业矿体
见15层工业矿体
见7层工业矿体
见17层工业矿体
见10层工业矿体
见17层工业矿体
4层以上工业矿体
第二节 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一、钻探工程
本次地质普查工作共施工钻探10个孔,其中见矿孔10个,完成钻探工作量5809.44米。所施工钻孔见矿率为100%。钻孔由辽宁有色一○八队、三亚金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有色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施工。钻孔开孔孔径均为110毫米,终孔孔径为75-50毫米。钻探工程质量按六大指标衡量,合格率100%。各项技术指标如下:
(一)、岩矿心采取
10个孔中,钻孔岩矿心平均采取率均大于90%(为95%-99.4%)。完全满足钻探工程质量要求。
31
(二)、钻孔弯曲度
所有钻孔均为直孔,天顶角为0度,每钻进100米及终孔各测斜一次,天顶角每百米不超过2度,各孔弯曲度均不超差。
(三)、孔深验正
用钢尺丈量钻具,每100米及终孔各验正一次,允许误差±0.1%。统计结果显示均达到要求,
(四)、封孔
矿区钻孔均按地质要求及时进行了封孔。封孔前测定了静水位并记录在案。封孔用料为400号水泥,方法为泵入法,封至基岩以下1-4m,孔口埋桩标明孔号及竣工日期。
(五)、原始班报表
原始班报表数据准确,记录及时,内容齐全。
(六)、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及时,班报表检查认真,岩、矿心描述较详细,特殊的地质现象附有素描图。但本次工作与前期普查阶段的岩性定名曾存在不统一,二者对比后结合岩矿鉴定资料及时进行了统一和修改。每个钻孔终孔后3—5天,编录员将经自检原始资料交由项目负责人对编录描述、分层、样品布置进行检查,编录员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
(七)、岩矿心管理
钻探工程施工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执行,钻探施工人员取出岩矿心洗去泥物后,按照顺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按次序装箱编号,待实地编录后,及时送岩心库保管,无丢失、混乱现象。矿区有岩心库3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库中岩心按钻孔依次排列,井然有序。
(八)、各种传票及齐全,开孔、变更、终孔通知书等及时由金洲城钼业公司矿区负责人及技术监理与施工方的签字认可。工程的进度、见矿情况、岩矿心32
采取率等情况及时向矿区负责及总工程师沟通。
综上所述,矿区内钻探工程各项指标质量达到了规范和设计要求,能满足地质需要(附表1)。
二、槽探工程
本区地表很少出现钼矿露头,矿床以隐伏状产出为主,在1:5000地质测量时,为揭露矿体浅部特征而施工了少量槽探,工程垂直主构造线走向布置,规格未作严格规定,以揭露地质现象为原则。所施工工程均进行了及时编录,素描图比例尺为1:100,基本满足了地质工作要求。由于本区覆土较厚所施工探槽有不少超过2m仍未达到基岩,个别部位挖浅井至3-3.4m才有不连续基岩出现,所以总的来说在本区用槽探找矿效果不显著。
三、地质测量
该区进行了1:10000、1:5000地质测量,地质填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万地形图复制图和1/万放大的1/5千地形图为底图,采用路线穿越法为主进行填图,地质观察路线垂直主构造线走向布设,对矿(化)带等重要地质体采用追索法进行圈定。地质填图路线间距1/万最大不超过100米,1/5千最大不超过50米。观测点距除符合精度要求外,图上可以表示为1毫米,延长大于3毫米地地质体均表示在图上。地质观察点布设1/万不少20个/km2,1/5千不少于100个/km2,矿化地段适当加密。地质观察点采用手持GPS直角坐标定位,并用红色油漆标明地质点号。对含矿层露岩较差地段采用槽探工程控制。对有意义的人工露岩进行系统调查并对主要地段绘制1:100比例尺露头素描图,通过地质测量,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地层、岩石、构造、蚀变(矿化)体等特征。工作质量符合地质规范要求。
四、测量工作
1.工作任务
受海南金州城钼业有限公司委托,沈阳地球物理勘察院承担了海南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矿区地形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及工程点收测工作。
33
2.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已有资料
本测区已有资料均由国家测绘局海南省测绘资料信息中心提供。资料成果详见表9:
坐标系统一览表
表9
成果类型
GPS
GPS
GPS
点名
亭南林(150)
抱龙(195)
新政(198)
等级
C
C
C
1954北京坐标系
×
2036664.895
2045812.239
2052209.480
Y
353396.940
331135.446
354782.292
高程H(国家85)
99.843
220.707
98.405
4.测量方法
本测区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国家85高程系。使用仪器为TOPCON GPS
Hiper ×T接收机。利用C级GPS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静态观测,观测时间为60分钟,经精密结算,求得测区内E级控制点E01-E12点的坐标与高程。在测区内周围视野开阔的控制点上建参考站,利用流动站采集剖面及工程点数据。用机助法绘制断面图与工程点位置。测得的数据经检查符合测量规范要求。
5.完成工作量
本测区共完成E级GPS控制点12个,剖面29051.04米,工程点27个(测量成果见附表1)。
6.质量检查
外业剖面重复检查2003米,占总剖面量的6.9%,工程点检查4个,占总工程点数量的24.8%。内业进行100%检查,确保准确无误。
五、采样、加工、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
(一)、试样采取:
34
①地表天然及人工露岩与槽探工程,基本分析样的采集采用刻槽法,样槽断面规格为10×5厘米,样长一般为1—2米,样品沿水平方向布置,连续采样。
②钻孔为全孔取样,利用福建省地质探矿机械厂YZ-Ⅱ-68-岩心劈开机进行二分之一劈取,一半装回原箱保留,一半送测试中心化验。劈样时注意了各种脉体的分布和倾斜方向、矿化均匀程度、不同的矿石类型及围岩等地质因素,避免引起人为的品位偏差。样长一般2米。
全区共采基本分析样2804个。基本分析项目主要为Mo,个别孔查定了Cu、W。
(二)样品加工
据《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1994)岩矿分析样品加工的要求,本区样品按分步缩分加工原则,其加工流程见图7。粗碎
中碎
缩分
正样200克
细碎
送化验室
样品加工流程图(图7)
⑴试样制备原则和方法:试样制备原则就是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破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制备的试样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的粒度,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同时便于分解。
⑵样品缩分:将样品制备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先将来样进行全样破碎至0.84mm(20目)后再缩分,缩分遵循切乔特经验公式,即Q=Kd
2(其中Q为样品最低可靠质量,单位为千克,kg;d为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单位为毫米(mm),K35
副样200克 弃样
为根据岩矿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根据罗葵洞矿物种类、待测元素的品位和分布均匀程度,再根据品位变化情况,经试验确定该钼矿样品加工K值取0.3。
⑶样品粒度及重量:经缩分后保留粗副样重量不少于200克。正样经细磨至0.074mm(200目)送实验室分析,正样重量不低于200克。
(三)化验工作:
本区化验工作由辽宁有色测试中心及其三亚二级实验室承担。
1.样品的测试方法
样品测试采用酸溶催化极谱法。
2.内检程序及比例
为了考查粗副样的均匀性和制样(样品加工)质量,根据品级代表性,从粗副样中抽取部分样品,编密码由原分析承担单位进行检查分析。检查项目与原分析报告的分析项目相同。
内检数量占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10%。
内检分析的合格率不低于80%。
3.外检程序及比例
外部检查样品在已做过内检的基本分析样品中抽取。
外检样品数量占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计算合格率不少于30个样品。
外部检查的合格率(指原始合格率)为不低于80%。
4.内外检质量评估
⑴样品测定双差和相对双差
D=A1—A2 RD=A1A2
1/2(A1A2)⑵岩石矿物允许相对双差计算公式
Y=c×20
×
-0.60
×≥3.08%
36
Y=c×12.5
×
-0.182
×<3.08%
式中
Y:计算相对双差值%
c:修正系数(有色金属中钼、三氧化钨修正系数为1)
×:测定结果浓度值(%)
⑶统计计算:若RD≤Y 基本分析为合格
基本分析样中的内部检查合格率达94%,其偶然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外部检查合格率达97%,其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符号出现,不存在系统误差。按不同的钼品位区间进行统计后说明内、外检合格率亦存在基本分析样品的品位低而合格率也低的现象。总之,本区样品化验质量是好的。
(四)岩矿鉴定工作
在普查阶段岩矿鉴定工作主要是解决岩石统一命名,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关系,同时研究岩石蚀变类型和分带特征。在剖面测量、地质填图、工程编录过程中有目的的采集了岩、矿石鉴定标本54块。岩矿鉴定工作由辽宁有色沈阳地质勘查院承担。
岩矿鉴定报告对岩矿石的矿物含量、结构构造、粒度大小、矿物之间的嵌布特征、蚀变矿物的种类、各种细脉相互穿插关系等,均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对特征部位进行了岩矿显微彩色拍照。岩矿鉴定工作质量可靠,为矿区岩性定名的统一、蚀变带和成矿阶段的划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第三节 物化探工作及质量评述
一、物探工作
(一)投入的工作:
本年度投入的物探工作有:高精度磁测扫面llKm2;激电中梯扫面llKm2;激电测深等三项
(二)基线及测线布设:。
基线的布设:采用手持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布设,每间隔100m栓红旗,37
标明点线号做为基线标志点,基线方位为130°,测线间误差小于10m。
测线的布设:采用手持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布设,高精度磁测网度与激电中梯网度均为100×20m,测线每间隔20m栓纸旗,标明点线号做为物探测量标志点,测点间误差小于6m。测线起于基线闭合于另一基线点,其闭合差不大于1%,测线方位40°。符合地质规范要求。
(二)高精度磁测
野外生产采用加拿大产GSM-19T微机质子磁力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高磁测量均按照设计书及《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93)执行。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对所有生产仪器进行了野外实地校验。校验结果显示,可正式投入生产。
选定主基点、日变站及仪器校正点。每个闭合单元的观测均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前后两次读数经日变改正后差值不超过10nt。日变观测始于早校正点观测之前,终于晚校正点观测之后。
在野外实际观测重,遇到磁性干扰物,合理移动点位,避开干扰,并加注记,以备资料处理时进行核查,当相邻测点读数相差较大时,进行多次读数,保证了观测质量。野外原始记录字迹清晰、项目填写齐全、真实可靠。
野外采用不同仪器、不同时间、不同人员,在同一点位进行质量检查,其结果为理论观测物理点5186个,弃点0个,实测点数5186个,检查点数350个,质量检查率6.7%,磁场观测均方误差为±4.5nT。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书及规范要求,原始资料真实可靠。
(三)激电中梯探测
野外生产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TF10-10kw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观测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DJS-8短导线激电仪进行数据采集,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ηs和一次电位V1,并计算视电阻率ρs。供电电源采用日本产本田5kw汽油发电机和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TF10-10kw大功率发射机进行供电。供电导线为4mm塑胶多股铜芯导线。供电极距AB选为1500m,测量极距MN选为40m,测量点距20m,测线长度1000m,实际供电电流大于1000(mA)以上。
38
野外观测方式采用一线供电5线测量。测量电极采用不极化电极,极差小于0.2mv。正式生产前对DJS-8 五台接收机进行一致性对比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野外原始记录字迹清晰、项目填写齐全、真实可靠。
野外采用“一同三不同”方式进行质量检查,即不同仪器、不同时间、不同人员在同一点位进行质量检查。其质量检查结果为:理论观测物理点5186个,弃点13个,实测点数5173个,检查点数388个,质量检查率7.5%,视极化率ηs均方相对误差为±3.3%,视电阻率ρs均方相对误差为±1.7%。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书及规范要求。
(四)激电测深剖面
野外生产所用的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WDJD-2多功能直流电法仪进行数据采集,观测视极化率ηs和视电阻率ρs两个参数,供电电源由日本产本田5kw汽油发电机和国产整流滤波控制设备组成,最大输出电压500v,电流1000(mA)。测深装置采用对称四极测深。AB/2选择为9、15、25、40、60、90、120、160、220、300、400、540、700m,对应的MN/2选择为3、20m。供电方式采用双向短脉冲正、反向供电时间为5s。电测深实测60个点,抽查3个点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率5%,视极化率ηs均方相对误差为±3.8%。视电阻率ρs均方相对误差为±0.04%。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书及规范要求。
二、化探工作
本年度化探工作是在矿区分散流异常浓集中心,划定5.4Km2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其目的是进一步确定矿化范围,缩小找矿靶区,查明矿化富集区段。
1.方法有效性试验:
在本次工作区已知矿体上方选择一条剖面,自地表向下分为A、B、C三层,确定了8个取样点并逐点逐层采取三件样品。样品晾干后,套筛分选加工,A层只保留-40目/吋样品,B、C层保留-20—+40目/吋、-40—+60目/吋、-60目/39
吋样品分别装袋,经二次加工至-200目/吋送化验室。依据分析结果绘制采样层位、加工粒度实验剖面对比图,主要成矿元素钼铜钨富集曲线,确定最佳采样层位为B、C层,最佳富集粒级-60目/吋;-40目/吋略低于-60目/吋,但初加工效率提高很多。因此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采样层位为B、C层,初加工粒度为-40目/吋,确保工作效率和找矿效果。
2.测网布设及样品采集:
化探测网布设垂直区域化探异常带长轴方向,基线方位130°、测线方位40°,网度100×20m,基线以木桩和纸旗作标记,测点只拴纸旗。
采样层位为B层下部,C层上部,距地表深20—40cm;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物;样品初始重量大于200克。
野外记录准确、详细、规范化,主要矿化地段重点描述。
3.样品加工
样品凉晒后,用40目不锈钢筛筛分取重量不少于80克,装入纸袋,捆扎整理编号,填写送样单.加工人员保证逐件样品清扫筛网及垫板,逐样称重.
4.化验分析
分析元素的选择,根据工作目的、任务及综合找矿的要求,结合工作区内的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考虑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兼顾反映盲矿及金属富集条件和环境的特征元素,确定本次化探工作的分析元素为:金、银、铜、铅、锌、钨、锡、铋、钼、砷、锑。(见表10)
5.资料整理及编图
及时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和编录编制各种基础图件。用统计法确定指示元素的背景值与异常下限(表11)。由计算机完成各种基础图件,并对异常进行分类筛选、评价、登记等解释推断工作。图件编制符合地球化学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规定。
分析元素检出限及分析方法
表10
分析元素/检出限(10-6) 分析方法
Cu/2 Pb/5-10 Zn/2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0
W/1 Mo/1
Sn/2
Au/0.0003-0.001
Ag/0.05
As/0.5-1 Sb/0.3 Bi/0.3
催化极谱法
光谱定量分析法
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发射光谱法
二苯基硫脲-醋酸丁脂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萤光光谱法
元素及异常下限统计结果
表11
元素
Au
Ag
Cu
Pb
Zn
As
Sb
Bi
W
Mo
Sn
n
2035
1951
1915
2037
2032
2037
2037
2037
1711
1734
2031
Cmin
0.6
42
2
8
17
1.44
0.34
0.31
1.26
1.16
1.2
Cma×
15
610
550
83
5965
13.4
1.77
19.1
216
274
20
Co
1.27
107.7
71.97
20.73
33.22
2.13
0.39
0.82
15.05
14.04
2.50
δ
0.59
49.09
50.18
7.09
16.82
0.85
0.04
0.7
10.55
15.05
0.79
Ca
2
150
120
25
100
5
0.5
2
25
30
3.0
单位:Au:10-9,其它:10-6
6.质量评述:
⑴采样质量评估
以重采样检查为主要手段,以相对偏差值为主要衡量参数。布置原则为水系底沉积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及可疑地段,已发现的矿化及找矿标志部位。具体位置见实际材料图。各区重采样检查率(表12)及按监控要求(表13),所得监控结果(表14)。
⑵质量监控方法
以标样和重份分析样为主,各元素监控限要求见表8,各区各元素质量监控结果见表9。
从表7和表9可以看出:该区检查样合格率:各元素均大于90%,其中Pb,W,Sb,Bi达到100%;重份分析合格率:各元素均大于90%,其中Cu,As,Sb达到100%;标样合格率:各元素均为100%;元素各项质量监控结果均满足项目施工设计要求。
重采样检查结果表
表12
41
u
65
检查个数
63
合格数
合格率(%)
96.9
g
65
64
98.5
u
65
62
95.4
b
65
65
100
n
65
64
98.5
o
65
61
93.8
W
65
65
100
n
65
60
92.3
s
65
62
95.4
b
65
65
100
i
65
65
100
元素监控限要求
表13
二级标样监控限要求
含量范围
×L λ
<3×检出限含量 ≤|0.2-0.25| ≤0.33-0.41
>3×检出限含量 ≤|0.15-0.20|
lgCXL
b
47
47
100
90
89
n
47
47
100
90
84
≤0.25-0.33
(lgC)2nXL2计算公式
nn1 元素质量监控结果
表14
u g
检查47 47
个数
合格47 47
数
合格率100 100
(%)
检查90 90
个数
合格88 89
数
合格率97.8 98.9
(%)
u
47
47
100
90
90
100
o
47
47
100
90
88
W
47
47
100
90
89
Sn
47
47
100
90
87
s
47
47
100
90
90
100
b
47
47
100
90
90
100
Bi
47
47
100
90
89
98.9
二级标样
重份分析
98.9 93.3 97.8 98.9 96.7
从表7和表9可以看出:该区检查样合格率:各元素均大于90%,其中Pb,W,Sb,Bi达到100%;重份分析合格率:各元素均大于90%,其中Cu,As,Sb达到100%;标样合格率:各元素均为100%;元素各项质量监控结果均满足项目施工设计要求。
⑶提交资料质检
资料的质量检查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末,每个工作步骤都严格按质量监控方法进行质量检查,所有提交资料及图件均100%检查,符合质量监控方法要求。
综上所述,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质量可靠,所获异常真实。
42
第六章 资源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
本区矿化范围广,矿层厚度大,矿体埋藏浅,上部0米标高以上有厚大矿体,适合露采。其中适合露采的资源量约占矿区总资源量的 40%以上。根据本矿床品位偏低的特点,金洲城钼业公司建议,本区在矿产普查时,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暂按如下标准:
罗葵洞钼铜矿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
项目 单位 工业指标 备注
矿体边界品位 % 0.02
最低工业品位 % 0.04
矿床平均品位 % 0.05
夹石剔除厚度 m 6.00
最小可采厚度 m 4.00
伴生组分Cu、W在普查阶段没有系统分析,所以本次钼矿资源量估算时,暂不考虑。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本区资源量估算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其依据是:
1.勘探工程以钻探为手段,钻孔为铅直孔,工程布置采用规则的勘探网;
2.矿体呈似层状,赋存在似斑状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矿体厚度大,形态简单,产状近于水平,相邻剖面对应连接良好;
3.工业矿体、低品位矿体及夹石之间,在三度空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这些特点在剖面上能得到真实反映;
4.便于工业矿体中低品位矿体和夹石体积的剔除;
5.成矿后断裂没有对矿体形态产生明显影响;
6.该估算方法简便,据国内已知相同类型、特点相似的矿床采用,认为精度较高,直接利用勘探线
43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20:0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03293146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普查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南省保亭县罗葵洞钼铜矿区普查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