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框字组词)
海南
目录
一、海南简介„„„„„„„„„„„„„„„„„„„„„„„„„„„„„„„1
二、海南之最„„„„„„„„„„„„„„„„„„„„„„„„„„„„„„„3
三、海南大事记„„„„„„„„„„„„„„„„„„„„„„„„„„„„„„11
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五、海南人物„„„„„„„„„„„„„„„„„„„„„„„„„„„„„„„15
六、海南省全国劳模、战斗英雄、道德模范„„„„„„„„„„„„„„„„„„22
七、少数民族„„„„„„„„„„„„„„„„„„„„„„„„„„„„„„„25
八、语言„„„„„„„„„„„„„„„„„„„„„„„„„„„„„„„„„30
九、海南特产„„„„„„„„„„„„„„„„„„„„„„„„„„„„„„„31
一、海南简介
海南省简称“琼”,古有“南溟奇甸”之称,今有“南海明珠”之誉。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35%;海洋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6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其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次于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海南省现辖2个地级市(海口、三亚),6个县级市,10个县(含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属海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省会设在海口市。2005年全省户籍人口819.03万人。其中,男性428.66万人,占52.34%,女性390.37万人,占47.66%;非农业人口313.73万人,占38.31%,农业人口505.30万人,占61.69%;汉族675.55万人,占82.48%,黎、苗、回等少数民族143.48万人,占17.52%(其中黎族129.60万人)。海南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华人近300万人,归侨、侨眷100多万人。华侨、华人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居多,仅泰国就有10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的海南华侨、华人成立社团组织310多个。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呈穹隆状,中部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猴猕岭、霸王岭、吊罗山等。从中部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向外围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海涂逐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带,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总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水稻土等15种。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西、南、中沙群岛地势低平,多在海拔4至5米之间,西沙群岛的石岛最高,海拔也仅有15.9米。因受地势影响,海南岛上江河呈辐射状,由中部山地向四周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集水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淡水总面积205.4万亩。海南岛海岸线长约1618公里,有天然港湾84个,浅海滩涂38.5万亩,渔场面积6.56万平方海里。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6℃,年日照时数1780—26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45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光、热、水资源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生长。但全年常风较大,夏秋有热带风暴、台风侵袭,冬春易发生干旱等灾害性天气。
海南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是中国重要的富铁矿、水晶矿、钛矿、锆英石、钴矿生产基地。动植物资源方面,海南岛天然物种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在植物资源中,有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有630多种为海南特有。在2200
1
余种乔灌木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有80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有91种。药用植物有3100多种。在动物资源中,有陆生脊椎动物567种,占全国总种的27%,其中仅见于海南省的有两栖类11种、哺乳类2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其中一类14种、二类88种。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有记载的种类达3000余种,其中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和各类珊瑚100多种。海洋渔场广阔,有水深200米以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1215万平方公里,其中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滩、滩涂、港湾面积达9万多公顷。海南岛南部、西南部有适宜建造盐田的滩涂约6000公顷,是我国海盐的重要产地。海南还是中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种植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作主要有橡胶、椰子、槟榔、胡椒、咖啡、剑麻、香茅、腰果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的果类有29科53属,商品化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莲雾、青枣、百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是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供应基地。南部地区已形成全国唯一的南繁育种基地。
海南岛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据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证实,早在1万年前就已有“三亚人”在海南岛生息。夏商之际,中国南方百越族中“骆越人”的一支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祖先。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郡和儋耳郡2个郡,辖16个县,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到隋唐时期,汉族移民的开发逐渐由东北部向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地区扩展,形成环岛开发的态势,而且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唐贞观元年(627年),在海南设崖州都督府,管领崖州、儋州、振州3个州,12个县,是海南最早的统一的行政领导机构。唐贞元五年(789年),海南共设5州23县。五代十国时期,海南设5州14县,隶属南汉。宋元时期,中原汉族为逃避战乱和异族统治而不断南迁,有不少就移居海南岛,使海南岛的人口迅速增长。元天历二年(1329年),海南在册人口有92244户,166257人。明代的海南,历经唐宋两朝经营,特别是移民给海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跟随而来的小农、小商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海南农业的全面开发。明初,海南岛改隶属广东省,设琼州府为全岛最高行政机关,统3个州、13个县。据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统计,海南有68522户,291030人,海南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文化方面,出现了文教勃兴、才贤大起、以“衣冠胜事”而震动中原朝野的文化鼎盛局面,不仅涌现出全国著名的一代文化宗师丘浚和“海青天”海瑞,还有邢宥、廖纪、钟芳、唐胄、王佐、王弘诲、梁云龙等一批明代政坛和学界中有名的人物。清初,海南的行政建置沿袭明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发布《敕开垦琼州荒地》命令之后,大陆移民大批进入海南岛,海南人口成倍增长,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农业、手工业、渔业、盐业等进一步发展,制糖业遍及全岛,采矿业开始出现,商业和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到嘉庆年间(1796~1820年),海南人口增至150万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琼崖绥靖处,辖13县。1935年又在中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增设有3个县,全岛共16个县。日本军队侵琼期间(1939~1945年),对海南进行掠夺性开发,使海南岛的资源和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海南经济萧条,民不聊生。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1951年,设海南行政公署,辖1市、16县,隶属广东省。1952年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为州),下辖5县(后增至7县),受广东省和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87年9月,国务院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定,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和海南人民要求建省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海南省省花-三角梅
二、海南之最
(一)自然类
最高的山峰
海南最高的山峰是五指山。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偏东的琼中县与通什市交界处,主峰海拔1867米,为中国名山之一,被视为海南岛的象征。五指山是一处最理想的避暑观光胜境和综合性山地旅游景点,主要景观包括五指山瀑布、山上观日出、五指山松、高山云海、原始森林等。五指山景观已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区。
最小的陆地省最大的海洋省
海南省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全省陆地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比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小3.2万平方公里,比台湾省面积小2000平方公里。但海南四周环海,海域面积约占南海面积的2/3,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的2倍,为全国海域总面积的一半,堪称中国的海洋大省。
2
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石
海南有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总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矿石有以下几种:钛铁矿砂,有矿床24个,1990年底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7.2%;锆英石砂,有矿床28个,1990年底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9.7%;蓝宝石矿,1990年探明的储量占全国的88%;红锫宝石矿,占全国的52%;石英砂矿,有矿床4个,储量占全国的50%。
最大的水晶矿
位于屯昌县的羊角岭水晶矿是海南最大的水晶矿,也是举世罕见的特大型水晶矿。50~60年代曾大量开采,矿体大部分已采完,已经停采。后来又在保亭、白沙、三亚、乐东等市县找到一些中、小型水晶矿床。
品位最高的铁矿山
岛西昌江县石碌镇内的石碌铁矿是海南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矿山。该矿属大型富铁矿,储量达3.6亿吨,平均品位51.15%,最高品位68%,居全国第一。其矿石大部分属优质高炉富矿和平炉富矿。
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遗址
位于海口市石山镇的马鞍岭火山口是海南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据专家考证,马鞍岭火山口是2.7万年前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时形成的,是琼北火山口群中最大的一个火山口。邻近火山口的地下72个熔岩燧洞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最为著名的是仙人洞和卧龙洞,被誉为“天下奇洞”。马鞍岭火山口已成为海南省的一个对中外游客颇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和科学考察胜地。
最长的岩溶洞穴
石花水洞于1998年在采掘石灰石时意外发现,该溶洞由旱洞和水洞组成。洞内有通天孔、有从天而降的飞瀑。除了造型奇特、形态各异的石柱、石笋外,最令人称奇的是石洞顶的国宝级奇品——卷曲石。这是一种白玉色棒状、卷曲状或豆芽状的方解石结晶体,色泽柔和,单体长度可达4cm—6cm。这里的卷曲石不管是从面积、形状等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堪称世界上的一大奇迹。该洞洞穴通道长520米,是海南目前发现的最长的岩溶洞穴,被有关洞穴专家誉为“海南第一洞”。
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
1999年10月6日,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出海口的“玉带滩”,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列入基尼斯之最,并颁发了证书。“玉带滩”南北走向全长2.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最窄处涨潮时仅10余米。
海南温泉之最
海南温泉众多,目前已发现30多处独具特色的温泉,都具有温度高、医疗价值好的特点。出水量最大的温泉是琼海市官塘温泉,日出水量万吨以上。温度最高的温泉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温泉,泉温70°C—104°C。自喷高度最高的温泉是三亚市南田温泉,自喷高度达7.8米。流量最大的温泉是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南平温泉,标高30米,出露于陵水河床中,流量达14.14升/秒,水温为77℃。泉水最咸的温泉是琼海市北岸温泉,泉水比海水还咸。泉眼最多的温泉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温泉区,有20多个泉眼点。罕见的硅酸泉——东方市红兴温泉,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世界罕见的冷热泉——儋州市蓝洋温泉,一潭之中,一冷一热,冷热分明。流量最大的热矿泉水是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南平温泉。该温泉位于国营南平农场,标高30米,出露于陵水河床中,流量达14.14升/秒,水温为77℃。该温泉水质好,蕴藏量大。在河边沙滩上用手挖坑,即有热水渗出,利用非常方便。
最大瀑布群
吊罗山热带雨林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瀑布。最壮观、最漂亮的是枫果山瀑布。枫果山瀑布位于吊罗山区的西北面,又是整个吊罗山区的边缘处。枫果山是海南最大的瀑布群,全长1.5公里,由10级瀑布组成,最大的仙泪潭瀑布落差达150米,幅宽30米。
最长的河流
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是海南的三大河流。南渡江全长334公里,是海南最长的河流。
雷暴最频繁的地区
海南岛一年四季都有雷暴出现,是全国雷暴活动最多的地区。一年中,南部沿海的雷暴日数有60~85天,其余地区普遍在100天以上,最频繁的地区是澄迈县,达132.5天,为全国第一。
西沙群岛数量最多的鸟
西沙群岛的东岛,是白鲣鸟的乐园。那里的白鲣鸟数以万计,它们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海中游泳,或在枝头栖息,煞是好看。整个西沙群岛几乎成了白鲣鸟的天下。这里已建立“海南省东岛白鲣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自鲣鸟及生境。该保护区也是我国鸟类最密集的自然保护区。
3
最著名的燕窝产地
万宁市的大洲岛是海南最著名的燕窝产地。大洲岛坐落在南海中,距万宁市15公里。岛的主体由南北两个山头组成。南山海拔289米,有一岩洞通向山巅,金丝燕即在山顶的悬崖洞穴中筑窝。国务院于1990年批准该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金丝燕及生境。
世界上蝴蝶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海南岛热带雨林蝴蝶种类多,数量大。目前收集到的蝴蝶标本,已经鉴定到拉丁学名的就有449种,比有“蝴蝶王国”之称的台湾岛还多100多种。尖峰岭的蝴蝶隶属11个科201个属,灰蝴蝶种类最多,有124种,凤蝶和粉蝶最具观赏性,各有42种和37种。珍稀种类有白斑麝凤蝶海南亚种、森下交脉环蝶等十多种,其中“金斑啄凤蝶海南亚种”是蝴蝶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种。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蝴蝶“金裳凤蝶”(翅展超过160毫米),也有全国最小的蝴蝶“福来灰蝶”(翅展只有10毫米)。
最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
在海南,最珍贵的动物是以下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云豹、儒艮、中华白海豚、坡鹿、海南兔(以上兽类);朱曩鸟、海南山鹧鸪、孔雀雉(以上鸟类);鼋、巨蜥、蟒(以上爬行类),红珊瑚(腔肠类);库氏砗磲、鹦鹉螺(以上软体类)。
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2万亩,热带原始面积13.6万亩,是海南省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热带、亚热带常绿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合林、乔灌木及维管植物达4900种,有我国著名的海南黄檀(又称花梨木)、黄皮、坡垒、母生、陆均松、罗汉松、红楝子、红罗、海南粗榧等。其树身通直,参天摩云,群落相互交错,景观绮丽。有的花纹秀美,材质奇特,有的富有极其珍贵的药用成份。保护区内有野生兰花种类120多种,其中不少品种为稀世珍品,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树更是热带雨林中不可多得的稀世瑰宝。保护区森林茂密,野果终年不断,水草丰盛,是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天然乐园。据统计,现有野生动物1000多种,占全国动物总数的22.2%,其中珍禽有海南白鹇、鹦鹉、孔雀雉、原鸡及善于学舌的海南鹩哥等,两栖动物有近40种,如脱皮蛙、鞠皮游蟾等11种是海南特有的;陆生哺乳动物有近80种,其中海南熊、云豹、水鹿、灵猫、猕猴、坡鹿等21种为珍贵动物;罕见的珍稀动物坡鹿、孔雀雉、鹃隼、狐蝠、巨蟒等在我国也仅见于五指山区。同时还有蝴蝶等昆虫类180多种。
全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中国现存的热带雨林仅限于福建、海南的山区和云南南部地区,海南的尖峰岭、坝王岭、吊罗山、五指山、黎母山等林区占其中一半以上的面积,是中国目前保护最为完好的热带雨林区。其中总面积44600多公顷的尖峰岭热带原始雨林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也是中国亚热带地区最后保留的热带雨林,也是中国亚热带地区最后保留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它的存在对于海南甚至东南亚地区环境生态的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共有红树品种15科29种,占全国的93%以上,无论种类还是面积都居全国首位,其中以海口东寨港和文昌清澜港两片红树林面积较大。位于海口市东北部的东寨港红树林,是海南最大的海上森林,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涂森林。这片红树林绵延50多公里,面积7.8万多亩。1980年该区被定为中国第一个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名录,成为科学考察基地和旅游胜地。
分布在海南沿海许多河口港湾的红树林,是琼岛的又一神奇之处。红树为胎生树种,其果实成熟后,仍留在母树上,待果实萌芽后才坠入滩涂泥水中,数小时后即可生根扎牢,是唯一能生长在海水中的绿色树种。红树全身是宝,树皮是制革、墨水,电工、照相器材和医疗制剂的原料;果实含丰富淀粉,可制造啤酒;木材纹理细微美观,抗虫蛀,为上等家具用材。红树林密密层层,形成漫长的自然屏障,护卫着海岸,养育着鱼虾,被誉为“海岸卫士”和“造陆先锋”。
最早的民族自治机关
1948年黎、苗族人民聚居的五指山中心地区获得解放,次年春,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主要管辖白沙、保亭、乐东、琼中4县,这是海南最早的民族自治机关。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称自治州),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三个自治州之一(另外两个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0年11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1年12月),管辖乐东、保亭.琼中,白沙、昌江、东方、陵水、崖县8县。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海南建省,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成立7个自治县,即保亭黎族苗
4
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和三亚、通什两个享受民族自治待遇的市。
战争史上的奇迹
解放海南战役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例,在没有海,空军,缺乏海洋知识和渡海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渡海登陆,两栖作战,冲破了拥有海空军优势装备的敌军立体防御体系,创造了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用原始木船打败军舰的奇迹。
第一支正规建制的女子军
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县第四区文市内园村(今属琼海市文市)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它就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连,也是中国第一支正规建制的妇女革命武装。有97名青年妇女组成,后发展到120人。她们中有历尽人间辛酸苦辣的童养媳和农村妇女,有背叛封建族权家权的少数民族妇女,有飘洋过海回国的女侨胞,还有冲破封建枷锁投笔从戎的女学生。她们和男一样,出生入死,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坚持艰苦而复杂的武装斗争,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的动人事迹国内外广泛流传。
海南最早的称谓
据《黄通志》:“琼州府本古雕题、离耳二国"。“雕题国”和“离耳国”是海南岛远古原始社会古部落最早的称谓(见《山海经》)。“雕题”即纹身绣面之意;“离耳”者,以耳环垂肩为饰。
第一次以“海南”一词指称海南岛,始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据《北史》卷九十一《谯国夫人传》和《隋书》卷八十《谯国夫人传》:梁武帝大同间(公无535~546),洗夫人为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这是最早称海南岛为“海南”的,距今约有145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海南”作为地理概念于三国时期即已出现,但所指范围较宽且游移不定,一般指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南海沿岸各地)。唐宋以后以“海南”称今之海南岛渐趋稳定,但历史上对海南的常用称呼还有“珠崖”、“琼州”、“琼崖”等,尤以“琼州"一名使用较普遍,与“海南”之称并行不悖。解放后,则以“海南”作为地理与行政区划的通用名称,而以“琼"作为简称。
最早开发南海诸岛的中国人
汉武帝至汉平帝期间(前140~5年),西汉王朝多次派使者乘坐中国制造的海船,经南海前往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各国,进行国际交往和贸易活动,航行途中最先发现了南海诸岛。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康泰奉孙权之命出使扶南(今柬埔寨),航经南海诸岛,著((扶南传)一书,对南海诸岛地形及其成因作了准确的记述。唐宋间,尤其宋初,由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南海诸岛成为我国对东南亚各国日益发达的海运贸易必经之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历30余国,绘有南海诸岛地图,后人将西沙两个岛礁分别命名为“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南沙一大礁环命名为“郑和群礁”以纪念之。南海诸岛还有大量的岛、礁、沙、滩以我国历史名人的名字命名,如屈原礁、孔明礁、东坡礁、鲁班暗沙、康泰滩等。
琼裔华侨、华人居住海外最多的地区
海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截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旅居与定居海外的琼籍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200万人,分布于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归侨、侨眷有100万人。琼籍华侨和琼裔外籍华人居住海外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及印支半岛各国,其中以泰国为最多,约有70万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有近30万人,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各有10多万人,柬埔察有8万多人,老挝2万多人。
海南最早的人类
海南最早的人类是一万年以前居住三亚落笔洞一带的古人类——“三亚人”。这是考古科学家发现证实的。1992年12月,考古专家在三亚市落笔洞挖掘出古人类牙齿数枚和大量石器、骨器、动物遗骸等出土文物,经碳14测定为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迹,将其命名为“三亚人”。“三亚人”是迄今在海南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开发海南岛的先驱。
最高的观音圣像
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是“世界级、世纪级”的敬造工程。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高108米,凌波伫立在直径120米的海上金刚洲(观音岛)上,像体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108瓣莲花宝座,莲花座下为金刚台。金刚台内是面积达1.5千平方米的圆通宝殿,是世界上最大的观音殿堂,整个圆通宝殿上下共三层,依次为地宫、观音殿、莲花台通道,10万尊观音宝像环布四壁;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千平方米的观音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南山海上观音”景区。
三亚成为我国唯一连续三年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城市
5
海南千年塔载入吉尼斯纪录
海南千年塔高达131.101米,是海南汇祥旅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庆贺2000年新千年到来,斥资300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2000年5月1日落成于海南热带海洋园区内。塔身仿鱼造型,全钢结构,内置两部观光电梯,三层观光平台。该塔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誉为2000年之际建造的最高的纪念观光塔,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人民币上唯一的海南旅游景点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1980年版2元券人民币背面中央印有海南著名的旅游名胜“南天一柱”。这是人民币上唯一的海南旅游景点,它位于三亚市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天一柱”巨石高7米,距“天涯”巨石500米,其背后海浪滔滔,前方沙滩细白,巨石底部稳坐沙滩,酷似神奇的巨人镇守在祖国南疆。巨石上“南天一柱”四个大字,传说是清末兴中会一会员为纪念黎族农民起义而书。
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位于三亚市东面20余公里处的亚龙湾,有“中国夏威夷”之称,是东亚最优美的黄金沙滩、处女海湾。海湾长20公里,可供海水浴、日光浴的海滩长8公里,宽50~120米。沙滩清日柔软,海水湛蓝清澈,冬天水温在摄氏23℃以上,是避寒冬泳最理想的旅游点。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亚龙湾为国家级重点旅游成片开发区。
我国首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
1995年11月21日,经外经贸部和中国民航总局批准,海南省航空公司扩股引进占其注册资本25%的美国航空有限公司资金,成为合资航空公司。该公司是我国首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997年2月,更名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率先取消税务专管员制度的地区
1993年6月1日,海口市税务局按照国际税收管理通行做法,对海口地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取消税务专管员管户制度,实行社会代理办税制度,这在国内属于首创之举。
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
1996年1月,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阿科公司共同开发的南海崖13—1气田投产。崖13—1气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地质储量1000亿立方米,年生产规模34亿立方米,其中29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一条长约800公里的海底管线输往香港,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凝析油通过另一条长约100公里海底管线输往海南省三亚市的南山,在南山终端气体处理厂经分离稳定后供应海南省用户。这条管道是海南第一条长输管道,当时在国内是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第一长输管道,接近世界90年代长输管线的水平,它利用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和运程监控,打破了国内传统的通讯方式,全线实现无人值守。
第一个省级海洋综合管理机构
1989年3月25日正式成立了海南省海洋局。它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海洋综合管理机构。由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双重领导,,履行政府综合管理海洋的职能。沿海市、县也相继成立市、县海洋管理局,并建立以乡镇、管区为基础的监视、举报网。这标志着海南省海洋全面综合科学管理时代的开始。
吞吐量最大的深水海港
八所港是海南省吞吐量最大的深水海港,也是我国唯一的以输出铁矿石为主的专业性海港。
中国第一家速溶咖啡生产企业
海口速溶咖啡厂于1988年在原海口咖啡香料厂的基础上建成,是我国第一家速溶咖啡生产企业。1992年,经省委体改办批准,改为股份制企业——海口力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首个民俗民风类吉尼斯纪录
2004年11月21日,在万宁市兴隆举行的万宁国际文灯节上,109位世界小姐选手共放飞了1888盏文灯。经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获得一次性放飞最多文灯的上海吉尼斯纪录。这是海南省首个民俗民风类吉尼斯纪录。
历史最悠久的民族纺织工艺
海南黎族妇女勤劳智慧,她们纺织的黎锦——“吉贝”布,是我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盛行。《尚书·禹贡》记载: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新石器时期黎族先民就生活在海南岛上,黎族妇女“不事桑蚕,但织吉贝”,(吉贝即木棉花絮),至今仍保留最古老的纺织方式:腰踞机纺织。黎族的纺、织、染、绣四项工艺都有自己的特色,妇女们使用结构简单的踞织机就能织出精美图案花纹的黎锦、黎单、黎幕、 裙、头巾、花带等,图案的特点是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富有装饰风格的120多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的图案花纹。主要图案有《渔猎农耕图》《婚礼图》《祭祀图》》《丰收图》等。色彩一般用红、黄、黑、白等几种,配色调和,精致新颖。“缬染”是黎族特有的一种染色法,先在经线上扎成花纹,然后染色再织成布。刺绣工艺以
6
双面绣最为出色,一般用在妇女服饰上,图案多是信手绣出,不用摹描。有些织绣品上嵌缀金丝银箔、云母片、羽毛、贝壳、穿珠、铜钱等,更显得鲜艳夺目。早在汉代黎族纺织品已成了朝廷征调的贡品,南宋末年黄道婆流落崖州,学习了黎族妇女的纺织工艺并加以改进,促进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纺织技术革新家。
最具特色的海南四大名菜
海南有许多极县特色的风味美食,其中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和乐蟹最为人们所喜爱,誉为海南四大名菜。此外,还有后安鲻鱼、竹筒香饭、山兰酒蜜、天然椰子汁和五指山茶等独具风味的美食佳饮驰名同内外。
情调独特的中秋民间歌节
儋州市北部地区的青年男女,素来有“十五交情”的风俗习惯,他们把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做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最佳日子,并利用中秋节日集市见面的机会,在附近的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自发性地开展“调声”(对歌)比赛动动。“调声”时不同村的男女青年各自排成一列,互相用小指勾着,由各自的“领头”领唱,集体对歌。对歌时队形随时变化,歌手们手舞足蹈,男唱女答,歌声优美,舞姿百态。对歌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为止。赛歌活动一般为下午3点至6点。到了夜晚,不同村庄的青年男女又举办“中秋情酒歌会”(设酒席),进行敬酒投情、赏月对歌活动。如今,儋州中秋民歌节已发展成为广大青年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每年中秋节,全县各地出现人如海、歌如潮的热烈场面。
最大的民族织锦壁挂
保存在通什市省民族博物馆大厅内的6幅黎锦壁挂,每幅长6.2米,宽1.5米,是海南最大的黎锦壁挂,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织锦壁挂(1994年被评为全国之最)。这6幅壁挂分别为“丰收图”、“婚礼图”、“祭典图”、“福魂图”、“兵马图”、“祖宗图”。织者沿用原始织具和运用简单的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花纹把图案化了的人物、动植物巧妙地表现出来,每个图案都有特定的内容,如“丰收图”的图案由稻穗和欢庆的人物构成;“祭典图”有杀牛宰猪的盛大场面,也有抽象的图符表示祈祷。每个图案都运用明暗问色,红、黄、黑、白配搭,配色调和,绚丽华美,图文古朴典雅,织工精良细致,堪称织锦奇葩。
流传最广的地方戏
海南方言复杂,地方戏也有琼剧、傀儡戏、临高木偶(人偶同台)戏、军戏等几种,其中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是琼剧。琼剧有较久的历史,它的前身叫地方“土戏”,是从元末明初流行于海南各县的杂剧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广东、潮州、正音戏、白字戏和地方民歌小调、歌舞八音、古诗弹词、汉人傀儡戏、道坛乐曲、少林武术以及杂耍等等,逐渐方言化、俚调化,而蜕变为“土戏”,由“土戏”再发展为现代琼剧。琼剧的声腔系由带帮腔的曲牌体衍变为板腔体,滚唱发达,变化多端,声调悠扬。角色行当最初只有5大行当,后来发展细分为10大行当。琼剧界发掘和整理出100多个传统剧目,改编、创作历史戏、现代戏500多个。其中《红叶题诗》、《搜书院》、《青梅记》、《得意缘》、《特区姑娘》等已成为著名剧目。1988年海南建省后,海南琼剧院、海口琼剧团和省艺术学校先后多次组团出访香港、新加坡、泰国演出,深受港、澳同胞和华侨的赞扬。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精神,海南省文化部门组织市县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经专家论证,领导小组审核,省政府于2005年9月22日公布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25个: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临高人偶戏、黎族文身、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军坡节、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黎族哈应语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黎族树皮布、黎族吉贝精品——龙被、黎族著名民歌手王女不大民歌、黎族骨器制作、缬染工艺、昌江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黎族钻木取火、黎族麻纺织工艺、黎族民间打柴舞、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文昌盅盘舞、崖州民歌、苗族招龙舞、舂米舞、定安琼剧、东坡笠、七彩雕画。省政府要求要对列入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做好保护工作,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到传承和弘扬。
第一个获得国际比赛金奖的舞蹈节目
海南第一个获得国际比赛金奖的舞蹈节目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改编和创作的《草笠舞》。该节目多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文艺演出,并在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舞比赛中获金质奖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任职最高的琼籍人
宋庆龄(1892~1981年),曾用名庆琳、苏吉、林泰,原籍文昌县。1908年偕同妹妹美龄赴美留学。1913年毕业于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当年去日本任孙中山英文秘书。1915年10月和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她坚决维护孙中山制订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9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4年12月,当
7
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两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和1978年2月,连续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宋庆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琼籍唯一上将
周士第(1900~1979),又名周士梯、周力行、周平。乐会县(今琼海市)九曲江区新昌村人。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孙中山组建的革命武装——陆海军大元帅铁甲车队队长,后参加北伐并任代理团长。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抗日期间任八路军一二○师参谋长兼抗大七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期间曾任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和党委书记。解放后曾任防空军司令员、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琼籍最高将领、军事家
张云逸(1892~1974年)原名运镒,曾用名胜之,文昌县上僚村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期间,曾任营长、县长、旅长。1925年参加讨伐陈炯明。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师参谋长,方面军参谋处长,lO月,在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张云逸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后任南宁警备司令,广西右江督办,12月11日和邓小平、韦拔群组织发动著名的百色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前委书记。1931年红七军转战到井岗山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汇合。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时,张云逸任红八军团参谋长、中央副参谋长。到达陕北后,1936年2月张云逸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副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云逸奉派作统战工作。1938年1月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为琼籍第一个中共中央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第一任琼崖纵队司令员
冯白驹(1903~1973),原名裕球,后改名继周、白驹,琼山人。1925年考入上海大厦大学预科,1926年投身革命,任海口市郊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琼山县委书记,1928年任中共澄迈县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1938年10月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独立队大队长;1939年独立大队扩编为独立总队,冯白驹为总队长,1944年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改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冯白驹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五四”运动第一个牺牲者
郭钦光(1895~1919年),字步程,文昌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备班。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他奋袂先行。学生游行队伍遭受反动当局残酷镇压时,他激愤过度,当场吐血,送医院抢救无效,5月7日逝世。全国各地纷纷为他举行追悼会,北京的追悼会挽联多达3000多幅。
我省首位院士
黄宗道系湖北省孝感市人,1921年生,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系。1953年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土壤农化室副主任,历任主任、副院长、院长,1994年任省科协主席,1988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4年离休。他在橡胶等热带作物研究领域成绩突出,所率领的研究群体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北纬15度以北为植胶禁区的神话,为我国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一任海南省省长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当年8月23日至28日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海口召开,梁湘当选为海南省省长。
第一个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的城市三亚市于2000年1月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海南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6%以上,全市生态质量全面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标准。
第一个橡胶园
1906年琼海县华侨何麟书先生筹股5000光洋,回乡创办“琼安垦务有限公司”。在原乐会县崇文乡合口湾开辟数百亩橡胶园,首批引植从马来西亚带回的4000棵橡胶苗,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橡胶园——琼安胶园。如今,这批89年树龄的功臣树仍然能为祖国做贡献。
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全岛宜胶地约1000万亩,1952年创建海南农垦,开始兴办国营农场种
8
植橡胶。
三、海南大事记
1927~1950年:23年间,海南岛人民表现为孤岛作战的坚持和顽强,从而没有沦为日本人统治的殖民地,最终迎来了胜利的解放。历史上,将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称之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1927年月12日:国民党一夜变脸,实行清党,在广州、上海等地展开了一场浩大的屠杀共产党的运动。正如浩瀚的海洋阻隔不了革命的热情,屠杀照样也蔓延至这座岛屿。第二年,革命队伍再遭重创,所剩部队被迫撤退到马鞍岭,在人烟稀少的母瑞山建立起根据地。
1932年8月:一支由冯白驹带领的琼崖纵队一直坚持革命的斗争,其中就包括一支名扬至今的红色娘子军队伍。
1949年:中国大陆解放,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然而,这时的海南依旧由国民党的军队掌握着。渡海作战,对于当时的解放军队伍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使命,如果不是因为这座海岛上有革命队伍的配合,解放军的渡海作战可能比想象中还要更加困难。
1950年月16日:在琼崖纵队的积极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临澄云集登陆,月23日解放海口,30日解放榆林,至此,全岛宣告解放。
195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成立。
1952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959年中共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和海南行政公署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办事处成立。
1984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7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月,海南省正式成立,并于同期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一直以来,海南的行政从属上都划入广东管辖的范围,比如,清代沿袭明末旧制,仍设琼州府领崖、儋、万3州10县,归广东领辖,民国初年改为广东琼崖道,后废道划为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隶属广东省。海南的独立建省,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给海南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腾飞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三亚市落笔洞所挖掘出来的13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进行碳1年代测定,确定为一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些古人类被称为“三亚人”。
2005年月23日至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对世界开放的亚洲”的博鳌亚洲论坛。
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1938年10月22日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达成协议。12月5日,改编仪式暨誓师抗日大会在云龙“六月婆”庙隆重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为“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各界人士、琼崖国民党地方当局官员及各地上万名群众参加了改编仪式大会。冯白驹代表独立队官兵讲话,表示了保卫琼崖的决心,宣告了琼崖人民抗日队伍的诞生。从1939年3月起,独立队先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独立纵队,1947年10月由中央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云龙改编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反映了琼崖人民要求团结抗日的共同愿望,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从此,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方针,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自己,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琼崖抗日先锋和中流砥柱。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方圆100多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琼崖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母瑞山是土地革命时期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独立师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1928年3月,国民党蔡廷锴师抵琼“围剿”琼崖革命,琼崖军民反“围剿”受挫。同年底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转移到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种。1929年6月,红军独立团在此成立。1930年4月,中共琼崖“四大”在母瑞山革命根
9
据地召开,作出发动“红五月军事攻势”等重要决议。8月,红军独立师在母瑞山成立。同月,琼崖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成立第二届琼崖苏维埃政府。
1932年7月,国民党广东政府警卫旅陈汉光部到琼“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败后,冯白驹率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警卫部队100多人在母瑞山与敌周旋、坚持斗争,最后剩下25人。在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3年4月成功突围,第二次保存了革命火种。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在乐会县(今琼海市)组建。全连三个排,共100人,除挑夫和号兵外,全为女性,娘子军连先后参加了攻打文市、学道、中拜、分界等战斗,机智灵活地配合红三团主力作战。1932年,中共琼崖特委又组建了女子军特务连第二连。在琼崖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娘子军连指战员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失散和被捕,娘子军第一、二连先后解体。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赞扬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女)、陈垂斌、罗汉等11名,代表全琼党员240多人;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出席会议进行指导。会议由王文明主持,杨善集传达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大会分析了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讨论了琼崖党组织的主要任务,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领导机构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始建于1986年,总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亩,由纪念亭、烈士雕像、题词、碑廊、陈列馆四个部分组成。纪念亭高6.1米,横匾上刻有王震将军题写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亭前竖立着李硕勋烈士花岗岩雕像,高1.2米,基座高2米,正面刻有邓小平题写的“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基座两侧分别镌刻李一氓撰写的“李硕勋烈士传略”和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赵君陶的“遗书”。纪念亭的后面是一道黄墙绿瓦长廊,嵌着10块大理石,分别镌刻朱德、江泽民、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张爱萍、周士第、李一氓、李瑞环、刘华清等领导人缅怀烈士的亲笔题词、题跋。
李硕勋(1903~1931)
又名李陶,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人。1919年到成都读中学,积极投入“五四”反帝反军阀的爱国运动。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先后被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会长。后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党代表、师政治部主任。后随军南下,参与指挥了江西会昌战斗、广东大埔三河坝战斗等。1928年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兼江苏省委书记等职。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五军和十七军。1931年5月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同年8月赴琼指导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不幸在海口被捕,9月5日在海口东校场(即现纪念亭址)英勇就义。
海瑞墓
墓碑高3米,宽0.88米,厚0.36米,镌刻着:“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墓园通道用花岗石板铺成,两侧有石翁仲、石龟、石狮、石马和石羊等对称排列。正门是高4.5米、宽7米的“粤东正气”的石牌坊。
海瑞,生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卒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琼山县(今海口市)府城镇朱桔里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他为官期间曾平反冤狱,被誉为“包公再世”。初任南平县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在任内推行清丈、均徭,为官清廉,人言“布袍可以脱粟”。海瑞为官,不畏权贵,为民请命,黜贪墨,搏豪强,不惜丢官。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时世宗忽朝失政,宠信方士,妄求长生不老药,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冒死上疏,因而得罪皇帝而被罢官入牢。世宗死后获释复职。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任应天巡抚,任内曾主持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制),贪墨者多被免去,曾令前宰相徐阶退田,受世人称赞。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高龄就任,壮心不已,仍力主严惩贪污,后病逝于任所,死后被赠太子少保,谥忠介。他的著作有《海忠介公集》等书。
五公祠
五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陆续续建至20世纪初,总体建筑依地势而构建,占地面积99亩,主要由五公祠、苏公祠、伏波祠、观稼堂、学辅堂、洗心轩和五公祠陈列馆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
10
人称“海南第一楼”。该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琼的李德裕(唐朝宰相)、李纲和赵鼎(均为宋朝宰相)、李光和胡铨(均为宋朝的大学士)五位历史名臣而建的,由于人们景仰先贤“五公”而得名。
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
宋庆龄的父亲原姓韩,名教准,其先祖韩显卿原住河南相州南阳,宋代,官任浙江会稽县尉,后升广东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南迁,先后在文昌锦山、铺前定居,后来,其第十八世孙宗腾移居昌洒古路园村,宋庆龄父亲就是在古路园村出生。宋庆龄父亲幼年过继婶婶宋氏之弟为养子,改姓宋,名耀如,同盟会成立后,宋耀如赴美筹措活动经费,回国后建立了同盟会秘密总联络部,受孙中山委托担任了同盟会的总司库。此后,宋耀如没有停止过对革命捐资的支持,被誉为:“披肝沥胆为民主,瘁力殚心辅逸仙”。
东坡书院
公元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贬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同年十一月,军使张中邀苏东坡同访当地逸士黎子云,时座客欲醵钱于子云旧宅涧上建屋,东坡欣然同意,并取《汉书 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命名“载酒堂”。东坡祠于1317年(元延祐四年)春,始建于桄榔庵。1327年(元泰定四年)由南宁军判彭应雷迁于载酒堂后,并于旧址移来坡公像。此后,历代都于殿内设苏东坡、黎子云、苏过三尊塑像,以志景仰。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时更名为“东坡书院”。之后,儋州的学者相继在此设帐讲学,使之成为历代海南及儋州最高学府。清代儋州进士王云清、举人唐丙章也曾掌教于书院。据《琼台纪事录》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六连岭烈士陵园
961年,万宁县(今万宁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坚持六连岭革命斗争而牺牲的近千名烈士,在六连岭东麓兴建“纪念碑”和“纪念亭”。1976年扩建为“六连岭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242亩,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大门为绿色琉璃瓦顶,上面有海南省委第一任书记许士杰的题字:“六连岭烈士陵园”。大门左上方是朱德题诗:“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大门右上方是董必武题诗:“六连岭树红旗日,五指山防白匪时。二十三年根据地,一心革命费坚持。”园里有赣湘闽粤四省百县青年代表营造的10多亩成片纪念林,大道两旁椰树挺拔,松柏苍翠,花果琳琅。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由钢筋水泥和花岗岩砌成,呈方形塔状,高14米,碑基宽2.66米,双层基座,四周栏杆分内外两层。碑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下端刻有碑文:“长期坚持六连岭斗争而牺牲的们,你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同国内外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23年红旗不倒,为解放海南岛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纪念亭呈六角形,砖木结构,高8米,直径8米。亭壁上书写着朱德和董必武的诗词。
1928年6月至1932年,国民党蔡廷锴部和陈汉光部先后来琼围剿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六连岭根据地仅存27位。这些坚守红军洞,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同敌人和饥饿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坚持六连岭根据地革命红旗不倒。
抗日战争时期,六连岭根据地武装由10多名短枪战士发展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继而发展为人数达900多人的琼崖抗日总队第三支队。中共乐万县委和乐万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六连岭成立。琼崖抗日军政学校、琼崖党校、军械厂、第三支队医院都在六连岭创办,六连岭根据地成为琼崖东区人民抗日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和海南的解放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丘 浚 墓
丘浚墓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该墓园呈椭圆形,占地面积3.75亩。主墓坐南面北,石砌圆顶,高6米,墓基分为6层,计有16级台阶。墓前立有石碑一座,高4.4米,底坐宽2米,碑身宽1米,上端刻有“皇明敕葬”四字,正中位置为“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特进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诰封正一品夫人吴氏墓”(夫妻合葬)的碑文。碑前16米处有一座雕工颇为工整的四柱体石牌坊,高5米,中间二柱横楣刻有“理学名臣”的圣旨,牌坊后有一对造型古朴的石翁仲,翁仲前有大理石碑一座,高2米,宽1米,正面刻有“普天诰命”四字,背面刻有大明皇帝的谕祭文。墓道两旁分别置有石马、石狮、石羊等石刻。墓园前临一泓清泉,平畴沃野尽显,后枕苍翠小丘,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丘浚(1421~1495),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台,别号海山道人,琼山下田村(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历任翰林编修国子监祭酒、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明朝廷要职。他参加朝廷政务,成为六部之首,是朝廷核心人物之一,官至一品。丘浚为官40多年,廉洁奉公,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潜心著书,有代表著《大学衍义补》等,死后皇帝赐葬,谥文庄。
11
丘浚故居
秀英炮台
19世纪80年代,中法战争爆发,法国企图侵略中国西南,同时,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清政府为了加强琼州防务,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一边派冯子材率军出镇南关抵御法国侵略者,一边与雷琼道台并雷琼兵备道水路统领二品衔朱采巡视海疆防务,并委朱采及海口营参将陈良杰筹集白银10万余两,于琼州海峡南岸控制海峡咽喉的秀英村两边的金刚岭筑建炮台,历时4年完工。秀英炮台曾在1939年2月10日的抗击日军侵琼的战斗中发挥过作用。
五、海南人物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州眉山县(今乐山市眉山县)人。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六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期间针对北宋王朝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病,写了50篇策论。熙宁间(1068~1077年)王安石变法,苏轼连续上书提出不同意见,未被采纳,因而自请调至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二年(1079年)因作诗嘲讽新法,下御史台狱,继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1086年)后,调任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知州。累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不久因反对司马光罢废免役法,遭旧党疑忌,再调外地任职,历任杭、颍、扬、定等处知州,均有政绩,官至礼部尚书。后新党得势,被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又贬作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儋县中和镇)安置。初租官屋居住未获准,遂在当地民众帮助下买地建屋,名“桄榔庵”,自撰《桄榔庵铭》。居儋期间,以著书为乐,自编经义,敷扬文教,海南各地读书人,多慕名前往从学,“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琼台纪事录》)。苏轼在儋与州守张中及当地秀才黎子云交谊甚深,张、黎等凑钱建“载酒堂”以方便聚会。他还作诗劝导汉黎团结,在《和陶劝农六首》诗中写道:“咨尔汉黎,均是一民。鄙夷不训,夫岂其真?怨忿劫质,寻戈相因。欺谩莫诉,曲自我人。”时黎族民众不种麦稷,以猎兽捕鱼为生,以沉香等特产和外界交易。苏轼向农民推广种植稻谷等主粮产品,提高产量。当地人病不服药,杀牛祈祷以求治病,以致人牛皆亡。他劝谕黎族百姓改变落后习惯,并开掘水井改善饮水条件。当时正遇海南恶疾流行,为帮助黎民抵御恶疾,对药物进行研究,还用黑豆制成辛凉解毒的中药淡豆豉,为民治病。此后百姓种黑豆成风,称为“东坡黑豆”。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朝廷下诏徙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他得以迁回内地,但对海南至为留恋,因而写下《儋耳》、《别海南黎民表》等诗文,表达欲去还留心情。离开儋州时,儋人热情相送。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今属江苏省)。追赠资政殿士、太师,谥号文忠。海南省琼山、儋县等地有祠奉祀。一生著作极丰,其中后人收集整理其居儋3年的大量诗文,编成《居儋录》(又名《东坡海外集》)一书,是研究宋朝海南经济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黄道婆 (?~?)
女。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海瑞(1515~1587)
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回族。海南省琼山县人。生于府城塘村(今琼山县府城镇朱吉里),4岁丧父,由母亲谢氏抚教成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以《治黎策》考取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任福建南平县儒学教谕,主张师道尊严,作《教约》、《规士文》等以严肃校规。三十七年(1558年)春任浙江淳安知县,制定“兴革条例”36条,裁革冗费、冗役,力矫时弊。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将总督胡宪宗之子路过淳安时沿途勒索的千余两银钱全部没收入国库。不久又抵制宰相严嵩的干儿子、盐政都御史鄢懋卿搜刮民财之举。四十一年(1562年)升任浙江嘉兴府通判,受鄢懋卿党羽弹劾,被朝廷取消任命。同年十二月调任江西兴国知县。任上考察地理民情,制定《兴国八议》,提出改革方案和治理措施,严惩违法活动。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目睹嘉靖皇帝一心寻求长生不老术,不理朝政,四十五年(1566年)买了棺木,诀别妻子,冒死上《治安疏》。
12
开宗便说:“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力陈时政之弊,说“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道)„„以求长生”,“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劝嘉靖皇帝力戒斋醮,洗数十年之积误。嘉靖阅后大怒,把他打入死牢。次年十二月嘉靖皇帝病死,被赦复官,不久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升为尚宝司丞,四月升大理寺右寺丞。旋升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三年六月转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10府。期间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扶助贫弱,平反冤假错案。其下属官吏中有劣迹者惧其威严,多数自行免职离开。又实行“一条鞭法”,以工代赈,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恢复两岸熟田40余万亩,救活饥民13万。后遭豪绅巨宦罗织罪名攻击,上《告养病疏》恳乞致仕。家居16年,在整理文稿的同时为乡民做好事,其中帮助官隆图青草村(今谭文镇)开渠引水灌溉农田一事传为佳话。
万历十三年(1585年)被重新起用,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十四年二月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五年十月四日卒于任上。整理遗物时箱内仅存俸银10多两和旧袍数件。噩耗传出,南京百姓奔走相告,痛哭流涕,如丧考妣。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奉旨归葬琼州,同乡许子伟护柩归里。丧船出行时,长江两岸站满了穿丧服的人群,祭奠拜哭的人百里不绝。葬于府城西北滨涯村。被祀为琼州府乡贤。著有《元祐党人碑考》、《淳安政事稿》、《备忘集》、《续备忘集》、《兴革条例》、《兴国八议》和《庆元伪学党籍》等;其中《元祐党人碑考》(1卷)和《备忘集》(10卷)被选入《四库全书》。其书法甚佳,尤以行书苍劲有风骨而倍受称道。一生刚正不阿,廉政恤民,被称为“南包公”、“海青天”。后人编有《海刚峰集》、《海瑞集》等。
冯子材(1818~1903)
字南干,号萃亭。广东省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聚义于广西博白,次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军。旋降清,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擢升副将。同治元年(1862年)起历任广西提督、骑都尉、贵州提督等职。光绪八年(1882年)称病辞职归田。十年复出,奉命办钦州团练,时值法国军队侵犯滇桂边境,率旧部援桂抗法,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十一年(1885年),亲率两个儿子杀进敌阵,决战3昼夜,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今友谊关),收复文渊、谅山。晋太子少保。十二年奉命率官兵3000人进军五指山区,镇压海南黎族人民起义。尔后,执行张之洞抚黎章程12条,仿海瑞、莫宣宝等前人之议,在琼开通五指山十字大道及各县小路共约3000余里,并在黎族聚居区设立抚黎机构,建立总管制,为后来在黎区设县创造条件。除“开通山路,收抚黎众十万人外”,还在海口、兴隆、陵水、南丰、崖州等5地首设电报局;减轻赋税,鼓励垦荒;设集市贸易;创办学校教育少数民族子弟等一系列开化黎峒的首创性措施。十三年四月撤兵还。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率兵北援,驻守镇江。二十年(1894年)加封尚书衔。二十七年调任贵州提督。卒谥“勇毅”。
王云清(1859~1911)
原名奉三,号月樵。海南省儋县松林乡兰山村人。排行第三。世代务农。家境贫穷,自幼勤奋攻读,成绩超群。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顺天榜举人,在县城(今海南省儋县中和镇)任教2年。十五年中进士,为海南清代最后一名进士,被派往湖北任知县。不久辞官归乡,主讲丽泽书院和东坡书院,发扬苏轼居儋敷扬教化的传统,传授东坡诗文,阐理透辟,启导精深,诸生悦服,文明之风蔚起。时儋县已百余年未修志。二十六年(1900年),趁教读书之余编成《儋州志》,惜未付梓而散佚。仅存《续修〈儋州志〉前序》、《续修〈儋州志〉后序》及《儋耳赋》、《劝诸生勤学文》、《戒忤文》和七律诗114首。其《戒忤文》抨击不孝子孙,提倡孝敬父母,对当地民风产生良好影响。宣统三年(1911年),因与贡生吴应星有微嫌,演成地方械斗,被抓捕入狱,同年底解至琼山县府城杀害。
范云梯(1863~1940)
字步月。广西永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平里水窦村人。少时即好读清官之类书籍。光绪八年(1882年)考取生员,后因家贫辍学。二十三年(1897年)考选拔贡,翌年参加朝考,获一等第二名,因病未能参加复试。二十八年出任琼崖兵备,审结当地恶霸强抢民女案及上诉案件多起,百姓送“两袖清风”大匾。次年被委任岭门(今属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抚黎分局委员,深入黎峒,严办外来客商借收购红藤为名偷盗耕牛案件。根据黎峒治安情况,报请抚黎总局批准,立“奉道宪严禁碑”,并教民演唱“劝善剧”和“劝化歌”。三十年(1904年)起,历任代理乐会(今属琼海县)知县、儋州(今海南省儋县)知州、万县(今万宁县)知县,所至皆有政声。宣统元年(1909年)任崖州直隶州知州,创办崖州直隶州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平民学堂、农学堂、工艺学堂和巡警学堂等公办学校,为崖州历代官员办学之最。还在崖州海滨(今三亚市天涯海角)之巨石上,题刻“南天一柱”4个大字。三年(1911年)任琼山县知县。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时任琼崖兵备道
13
刘永滇宣布独立,旋交权范云梯代理。1912年,广东都督府派遣革命党人黄明堂领兵赴琼任安抚使,范闻讯渡海回乡。后曾出任浔州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一带)长,邕南(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观察使、广东省肇罗阳巡察等职。1919年任广东省高雷道尹,倾尽家资抗击军阀龙济光部进攻,兵败被俘却拒不附龙。1940年病逝于省咨议局议长任上。
冯白驹(1903~1973)
乳名公孙,辈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笔名冯布文。海南省琼山县云龙镇长泰村人。父亲冯运熙,除种田外,兼做石匠。母亲吴氏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冯白驹从小勤奋读书,胸怀豁达,追求进步。1916年在云龙高等小学读书期间,就与进步同学组织互助社。1919年就读琼山中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该校学生运动的骨干。192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常与在沪琼籍进步同学往来,阅读革命书刊。1926年初,离沪回琼,经同学李爱春介绍,任海口市郊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转入农村斗争,奉命组建中共琼山县委员会,任书记。建立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创建琼山县讨逆革命军。7月,任琼崖讨逆革命军第六路军党代表,9月率部参加全琼武装总暴动。后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候补委员。1929年初,受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委派组建中共澄迈县委员会,任县委书记。
1929年2月和7月,设在海口市的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机关二次遭破坏,特别委员会领导人被捕牺牲。危急时刻冯白驹挺身而出,建议召开各县代表联席会议,重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领导机关。8月,各县代表联席会议在定安县内洞山召开(史称“内洞山会议”),成立中共琼崖临时特别委员会(9月,中共广东省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并受重病在身的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王文明委托主持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工作。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后,接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2月,先后前往香港、上海,向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受李立三、周恩来接见。4月,在母瑞山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员会的指示,总结经验教训,作出扩大农村根据地、发展党组织、扩建红军等项决议。8月,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1932年,琼崖红军反“围剿”失败,革命转入低潮,他带领党政机关及警卫连共100多人,在母瑞山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领导核心,支撑着琼崖革命红旗。1933年4月,带领幸存的25人突围返回琼山县革命老区。在群众的积极帮助下,仅三四个月时间,琼山县就有9个乡的党组织恢复起来,武装斗争的烈火也燃烧起来。冯白驹常以此教育干部战士:琼文地区没有大山,但有革命群众,我们才能牢牢地扎下根来。这就叫“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中共琼崖基层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重建红军游击队。1936年5月,在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并成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开创革命新局面。1937年七七事变后,执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代表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致函中国国民党琼崖当局,建议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同年10月,与夫人曾惠予一起在塔市乡演村被国民党琼崖当局抓捕。经周恩来等向国民党提出交涉,
12月释放出狱,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1938年1月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谈判,10月达成合作协议,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乡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史称“云龙改编”),任独立队队长。1939年2月10日,日本军队从天尾港登陆占领海口后,向清澜、嘉积进犯。命令独立队第一中队在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日本军队,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任总队长。1940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复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并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创建美合山区抗日根据地,创办琼崖抗日公学,兼任校长。1941年2月,兼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成立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当选为主席。1942年到1943年,在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蚕食”、“扫荡”,在与中央中断电讯联系的情况下,创造性制定了“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作战方针。率领独立总队粉碎了日伪军“蚕食”、“扫荡”,扩大抗日根据地。1944年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改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挥师挺进白沙,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迎来了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1月,在白沙县牙叉主持召开中共党政军科级以上干部会议(史称“牙叉会议”),统一思想,作出做好自卫反击战准备的决定粉碎国民党四十六军挑起内战、进剿解放区、消灭琼崖主力的阴谋。同年4月和8月,先后收到中共中央关于琼崖独立纵队北撤山东的指示和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关于琼崖独立纵队南撤越南的指示,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继续坚持琼崖斗争的建议,获得中共中央的批准。率领部队挺进五指山区建立中心革命根据地。1947年5月,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当选为区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
14
放军琼崖纵队”,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9月到1949年7月,领导琼崖纵队相继发动秋、春、夏三大军事攻势,取得歼敌3000余人的辉煌胜利。1949年九十月间,先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军区第三副政治委员。1949年底到1950年5月,领导琼崖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有力地接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海兵团登陆作战,解放海南岛。
1950年5月,任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副主席),6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书记(后称第一书记),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9月任海南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11月上旬与叶剑英进京汇报工作,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接见。1951年4月,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主任。1952年夏,在中共广东省党内开展反“地方主义”斗争中受到批判,同年冬调任中共华南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长,10月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负责抓“私营工商业改造”试点工作。1954年8月,被免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职务,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底任中共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副省长。1955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57年2月,在中共广东省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因1956年冬所谓的“地方主义”受到批判,12月,被撤销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海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职务。1958年1月,被下放到广东省三水县劳动锻炼。1963年4月,调任中共浙江省省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副省长,分管文教、卫生、科技,主管计划生育和防治血吸虫病等工作。1966年8月,出席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审查和迫害,直到1971年9月,才被解除审查。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冯白驹长期担任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创立了琼崖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关于海南战役的指示中说:“海南岛与金门岛不同的地方,一是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周恩来称誉冯白驹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1983年2月9日,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王文明(1894~1930)
字钦甫,号恩安。海南省琼海县阳江镇益良村人。1917年入琼崖中学(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就读。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副会长、抵制日货总会会长,成为琼崖青年学生运动领袖。1921年,被聘任琼东县(今属琼海县)双庙高等小学校长。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嘉积农工职业学校(后改称琼崖仲恺农工学校),任教务主任,为琼崖培养革命人才。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读书,与王业熹、陈德华、陈垂斌、罗文淹、郭儒灏等同学一起组织琼崖新青年社,出版《琼崖新青年》(半月刊)杂志,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回广州参加筹办琼崖革命大同盟,任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率部返琼讨伐邓本殷,参加筹建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工作,任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委员。6月,与杨善集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当选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前夕,率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机关部分人员撤到乐会县(今属琼海县)第四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武装斗争。6月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紧急会议后,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琼崖肃反委员会主席。9月,与杨善集等领导全琼武装总暴动,创建党领导的工农武装。11月,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兼工农革命军党代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坚持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领导工农创建以乐会县四区为中心的琼崖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928年,任琼崖革命委员会主席,琼崖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同年底,琼崖红军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抵制中共广东省委员会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作路线和把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机关迁入海口市的决定,率领琼崖苏维埃政府及部分红军转移到定安县母瑞山区,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保存革命火种。1929年2月和7月,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机关两次在海口市遭受破坏,8月,在定安县内洞山抱病主持召开琼崖各县代表联席会议,重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领导核心,成立中共琼崖临时特别委员会(9月中共广东省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11月,召开党团联席会议,被选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重病在身,仍坚持工作,推荐冯白驹并委托其主持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工作。1930年1月17日,在母瑞山病逝。1957年,乐会县(今属琼海市) 人民委员会追认为烈士。
杨善集(1900~1927)
字义甫,笔名杨白。海南省琼海县福田镇井堪村人。出生农民家庭,其父为晚清秀才。出生后第二年生母病逝,由继母王氏抚养,7岁入私塾,12岁入大水岭高等小学校。15岁考进琼崖中学(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
15
开始阅读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书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参与组织成立“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任宣传股长,在叶文龙的协助下,创办《琼声周报》,带领同学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同年秋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校长。1922年,考进广东公路工程学校,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接受马克思主义。次年1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与徐成章、周士第、黄振士、洪剑雄等人一起组织琼崖少年会,出版会刊《新琼崖评论》,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改良主义。5月毕业,10月,由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期的同学有聂荣臻、叶挺、王若飞、冯平等。同年12月与叶挺一起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回国,初任共青团广州地方委员会书记,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员会书记。发展团的基层组织,推动广东青年运动的发展。
1926年6月,受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派到琼崖指导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琼崖党组织成立后不久即返穗。1927年国民党琼崖当局发动四二二事变后,再次奉命回琼。6月,在乐会县(今属琼海县)四区宝墩村李氏祠堂与王文明一起主持召开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紧急会议,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任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7月,兼任琼崖讨逆革命军党代表。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武装斗争,亲自指挥袭击博鳌、中原、迈汤、坡村、和乐等敌据点的战斗,连战告捷。每到一处,都开展宣传工作,讲解共产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的罪行。9月上旬,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军事会议,决定下旬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23日拂晓,武装暴动在嘉积外围的椰子寨打响第一枪。杨善集、陈永芹率万宁县、乐会县讨逆革命军2个连和部分农民赤卫队雨夜奔袭,由于道路泥泞,部队行动迟缓,未能按预定时间赶到椰子寨。王文明所率的琼山县、定安县2个连则按时攻克了椰子寨。早上8时,2支部队在椰子寨会师,随即决定,王文明部渡河折回丹村,迷惑嘉积镇的敌军,待机行动;杨善集部派出1个连留在椰子寨作宣传工作,亲自和陈永芹带1个连及部分赤卫队员前往嘉积方向的嘉所坡警戒,并视探嘉积敌军的动态。上午11时,嘉积敌军反扑,杨善集率部在嘉所坡阻击。由于枪支弹药不足,敌众我寡,讨逆军边打边撤,在战斗中杨善集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同年10月,中共南方局和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因未获悉其阵亡消息,仍选其为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候补委员。1957年,琼东县人民委员会追认其为烈士。
冯平(1899~1928)
原名夙藩,字茂南。海南省文昌县东路镇美德村人。6岁进村中育民学堂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琼崖中学(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1919年,与王文明、杨善集等带领青年学生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夏中学毕业后,曾到泰国筹款上大学。同年,与徐成章、符节、王器民等人一起在海口创办《琼崖旬报》,1921年4月7日,出版创刊号。在旅泰华侨的资助下,1921年夏,回国考入上海文化大学读书,一年后,考入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攻读。1924年5月,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同年12月1日,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回国。1926年初,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琼,公开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同年2月,任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主任。6月,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委员兼军事部长;8月,任琼崖农民协会主席。1927年1月,琼崖农民协会创办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兼任所长,培养了一批农民骨干。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受命到澄迈县、临高县、儋县指导工作。同年7月中旬,任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9月上旬,指挥部队攻占临高县城,10月又率部在儋县新州镇等地连续打击敌人,军威大振,讨逆革命军不断发展壮大。同年11月,讨逆革命军改称工农革命军,继任总司令兼任西路总指挥。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按中共中央决定改称琼崖工农红军,任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兼西路红军总指挥。同年5月9日,由于叛徒出卖,在澄迈县西昌地区仁教岭(今属屯昌县)被国民党军包围,激战中负伤被捕。敌人利用金江墟日,把冯平绑在竹椅上抬着“示众”。他毫无惧色,对数千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父老兄弟们!本人就是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冯平,感谢大家来看我,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中共澄迈县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冯平,决定在国民党把冯平押送海口途中强行解救。但敌人闻讯后改变了主意,国民党军师长蔡廷锴亲自来澄迈县提审。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冯平威武不屈。1928年7月4日上午,与符节一起在金江镇英勇就义。1957年,澄迈县人民政府在金江镇烈士就义的地方修建冯平、符节烈士纪念碑。1983年,文昌县人民政府重修冯平故居。
王国兴(1894~1975)
黎族白沙县红毛峒(今属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人。父亲为黎族峒长,从小干农活,力气大,狩猎枪法准。因父亲抽鸦片负债,18岁外出打工,当过槟榔园工、挑夫等。1938年父亲被琼崖黎务局抓
16
去坐牢,受尽折磨,出狱后不久去世,母亲也因悲伤过度病死。按黎族峒长世袭制,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任命王国兴为乡长。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琼崖,琼崖国民党军政首脑机关陆续迁入白沙县。县政府为供养一大批国民党官员,横征暴敛。有一次在红毛乡征粮中发现数量不足,追究乡长王国兴的责任,将其抓去吊打得遍体鳞伤,口吐鲜血。经过准备,
1943年8月17日,和王玉锦等率领黎族、苗族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史称“白沙起义”)。9月底,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起义队伍被迫退入鹦哥岭、什寒山坚持斗争。在困境中,决定派吉有理、王高定、王文聪等人出山寻找共产党。几经周折,终于在澄迈县找到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接受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领导。1944年3月,任白沙县临时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同年12月,任白(沙)保(亭)乐(东)人民解放团团长,带领解放团,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配合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开辟白沙抗日根据地,为创建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45年8月,任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9月任白沙县民主政府副县长。1949年3月,任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副主任。9月,以黎族代表身份出席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
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任主席和第一任州长,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副书记,海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海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积极号召黎族、苗族人民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聘请广东省潮汕地区农民技术员到五指山区当顾问,指导黎族、苗族人民种水稻等。建议修筑海榆中线公路,发展山区经济;主张开发山区资源,开办各种工厂,如油脂、肥皂、制糖、酿酒、炼铁、纺织等企业。重视教育,带头学习文化,积极参加干部夜校学习,关心学校工作,并亲自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选定校址。重视人才,多次向广东省政府请求派教师、医生、工程师、技术员和干部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工作,还亲自到广州接回第一批分配给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学生。强调民族团结和平等。“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自治州最大的走资派”、“反动黎头”和“民族分裂主义头子”,关押在阴暗潮湿的茅屋里,备受折磨。1975年1月,在海口市病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六、海南省全国劳模、战斗英雄、道德模范
全国劳模
姓名
许月娥
王亚保
丁庞文
周昌陵
杨理旭
关乐胜
何照芳
周二仁
吉亚球
姚世汉
蒋新荣
苏源
谭子春
蔡泽壮
陆元亮
陈伟森
李石南
袁玉珍
性别民族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黎族
男
男、苗族
男
男
男
男、黎族
男
男
女
荣誉称号
1978年全国劳动模范
1978年全国劳动模范
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工作单位及职务
琼海县工农兵大厦主任
乐东县万阳公社万冲粮站保管员
海南铁矿石碌矿区5号穿孔机机长
陵水县军田公社岗山大队党支书
南海水产公司渔轮五中队副队长兼103船船长
东方盐场墩头工区副主任
海口市长堤糖店主任
海南省海洋渔业总公司船长
三亚市天涯水泥厂车间副主任
琼海县大路镇江湖管区农民
保亭县毛岸镇陡水河管区党支部书记
海南省汽车运输总公司701车队司机
澄迈县福山镇福山居委会农民
海南省公路局琼山公路工区三门坡道班班长
白沙县邦溪镇南班村委会农民
国营八一农场糖厂食堂管理员
万宁县大茂镇农场党支部书记
国营东和农场工人
授予单位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17
麦翠花
陈宝章
黄浩天
女
男
男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国营南海农场工人
琼山县宝光海藻加工厂厂长
文昌县邮电局报刊发行员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海南省(籍)战斗英雄名表
姓名
性别
籍贯
海南省保亭县
海南省屯昌县
海南省临高县
工作单位职务
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常委、州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
海南燃化局、冶金局局长
副班长
坦克驾驶员
荣誉称号
授予
时间
授予单位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琼崖纵队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陈理文 男
李贤祥 男
许森 男
全国战斗英雄 1950.9
特等战斗英雄 1950.6
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
1979.1
1979.1
王成富 男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李静娜(女) 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中级导游
李静娜,1966年9月出生,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导游员。
从1998年当导游员以来,9年累计出团900多次,带团量连续创海南省导游最好纪录,从未有过违规现象,从未被游客投诉过。
1999年至2003年,李静娜连续5年被评为海南“十佳导游员”,2004年被评为海南“金牌导游员”,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李静娜:“阳光”导游
——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导游李静娜
一年365天,在海南的机场、车站、港口、旅馆、景区,到处能见到李静娜朴实的身影,她热情的服务、亲切的笑容、爽朗的嗓音,深深地烙在五湖四海的游客心中。作为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的“金牌导游”,她用诚信、热情书写着导游人生。即使在重伤期间,仍然坚持将游客陪到最后,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诚实守信的诺言。
忘我无私,把游客当成亲人
2007年9月25日,中秋节,李静娜主动跟公司联系,要求出团。这个团是三星、四星的拼团,分别住两个酒店。两天来,她忙前忙后,没有一丝喘气的机会。
27日早上7时左右,由于酒店餐厅服务人员人手不够,李静娜帮忙到酒店厨房给客人端早餐。不料地板太滑,李静娜摔倒在地,胸部撞在旁边的垃圾桶上,顿时昏了过去。一分钟后,服务员将她扶起,虽然疼痛难忍,她还是把早餐送到游客的桌上。她当时以为只是皮外伤,悄悄地到洗手间擦了些活络油。之后尽管感觉很不舒服,李静娜仍坚持12个小时带着游客游完三亚的亚龙湾、黎族苗族山寨以及琼海的博鳌等长达300公里的6个景点行程。直到下午7点,李静娜把回到海口的客人送走后,她才到一家诊所打针。28日上午,李静娜拍片检查后得知,右边第6至第8根肋骨骨折,右胸腔积液。
经过10多天的治疗,李静娜逐步恢复,出院当天,她第一句话就问医生:我现在可以出团吗?医生严厉叮嘱她,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一定要完全恢复后才能出团,否则受到感染,并发后遗症,那就麻烦大了。
移到家中休养的李静娜没有闲着,她利用这9年来首次的休息时间翻阅着各类导游书籍,她想再多多储备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带团技巧,更好地为游客服务。10月22日,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张琦带着局干部来探望李静娜,她强忍着疼痛,留给人们的仍旧是阳光的笑容。李静娜说,一个多月没有和游客接触,就像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心里空落落的。
“免检团”,9年来从未被投诉
导游的工作很琐碎,稍有疏忽,游客就有意见。海南省旅游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原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璐怡介绍,李静娜是海南7000多名导游员中出团量最高的,9年来平均每年出团108次,工作日324天。这么高的出团量,却没有一位游客投诉过她。不少导游问经验,李静娜总是笑笑说:“把游客当成亲人就不会有投诉了。”
李静娜熟知海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而且对珍珠、水晶等有专门研究,总能帮游客挑到满意的海南特产。2006年3月,丘福英等福建游客回家后,还专门打电话给李静娜,让帮忙再买些珍珠。李静娜就专程赶
18
到三亚购买,并寄到福建。丘福英至今感激不已,并表示下次若到海南旅游,一定还要李静娜接待。李静娜说:“游客这么放心我,就是让我感到最骄傲和幸福的地方。”
2006年8月12日,李静娜接到一个“十姐妹团”。这10个姐妹中,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76岁,分别居住在四川、重庆和海南等地。李静娜心想,她们十姐妹聚在一起不容易,或许是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一定要让她们在海南玩好,不留遗憾。接下来的3天里,李静娜牵着老人们的手上下车,扶着老人走在天涯海角的沙滩上、南山的山麓上,一边走一边即兴讲解。回到酒店后,李静娜又亲手示范如何开水龙头,叮嘱地板太滑,不要摔倒。3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人们离开时,嘴里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海南的导游真好,真好!”而此时的李静娜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嗓子也沙哑了。
9年导游生涯,李静娜行程50多万公里,一路上她都在用自己阳光的心态和信念感染着游客。“她很坦率,浑身洋溢着一种让人信任的气质。”游客总是这样评价李静娜,“她善于和我们进行真诚的交流,以自己的快乐感染人。游客在海南所有的旅程都是笑声相伴,如果说难过,那就是离开海南时和她依依不舍。”
七、少数民族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民风质朴、敦厚。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在树的空隙处有用竹篱笆围成的小地方,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小表示情意的厚薄。
(一)黎族
1、人口与分布
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海南省有黎族1019503人,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即琼中、保亭2个黎苗族自治县和白沙、昌江、东方、乐东、陵水等5个黎族自治县,以及通什市和三亚市。其次散居在万宁县北大、南桥、三更罗、新梅等4个民族乡和牛漏镇,儋县的番加黎族苗族乡、南丰镇、兰洋镇、雅星镇,屯昌县的南坤镇等地。从历史上看,黎族人口分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由散居海南岛沿海各处逐步向五指山中心区发展;二是逐步由北往南收缩,最后形成汉在北黎在南和南部沿海平原黎、汉杂居的基本分布格局。
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除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部和北部一些边缘地区使用黎汉双语,白沙黎族自治县西北部靠近儋县的部分地区、万宁县、儋县、屯昌县等地的少数黎人使用汉语外,其他地区的黎族均使用黎语作为日常交际工具,多数的黎族人还兼通当地汉语(属汉语闽南方言)和普通话。
黎语方言及土语的分布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研究黎族语言的学者根据黎语的特点,把黎语分为五大方言:哈、杞、润、美孚、赛。其中一些方言内又分若干个土语,每个土语往往与其内部自称或峒(黎族传统的社会组织)有关。据1957年调查,黎语五大方言的人口所占当年黎族总人口的比例为:哈方言占58%,杞方言占24%,润方言占6%,美孚方言占4%,赛方言占7%。
2、姓氏
黎族姓氏有黎族姓和汉族姓两种。在未受到或少受到汉文化影响的黎族地区,只有黎族姓而无汉族姓。汉族姓是在汉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黎族社会内部,人们交往时多使用黎族姓,与外族交往时则使用汉族姓。明朝中后期,大部分黎族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加速,广大黎族人民加入户籍,当差纳税,大多数黎族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汉族姓,而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如五指山中心地区,直到民国时期,各个学校为了办学顺利和方便黎族子弟入学,教师采用抽签的方法让黎族子弟抽取汉族姓。大部分黎族人同时使用黎族姓和汉族姓,城镇上的黎族人的黎族姓多已淡化,黎族子女都从父姓。
黎族人使用的汉族姓以王、黄、符居多,此外还有李、高、吉、洪、邢、张、杨、陈、林、吴、董、容、周、郭、龙、韦、刘、罗、蔡、胡、朱、赵、纪、田、何、文、羊、梅、佐、黎、卓、郑、冯、蒲、闵等。
3、亲属称谓
19
黎族亲属中每一个成员的身份、地位均由个人独特的称谓来区别。无论男女老幼,黎族亲属称谓都按辈份的大小来排位,而不按年龄大小来区分,黎族社会中往往会见到年龄小的人被称为“伯公”、“叔公”、“哥哥”、“姐姐”的现象。
4、宗教信仰
黎族的宗教信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黎族信奉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崇拜对象多种多样,认为宇宙万物、人世间祸福皆由鬼主宰。道教传入黎族地区大约始于宋代,到了清代末期道教几乎渗透了整个黎族地区,并与黎族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具有黎族特色的本土道教。佛教与基督教亦传入黎族地区,但范围小,影响不大。
5、宗教职业者
在黎族社会里,神职人员被看作是神鬼的“化身”与代言人,村民十分尊重他们,每每有事都要请他们给予化解。这些人主要有道公、三伯公、老人、娘母等,他们均不脱离生产劳动。
6、黎族歌舞
取材于劳动和生活,有竹竿舞、舂(chong)米舞、钱铃双刀舞、踩波舞、草笠舞等;另有别具一格的鼻萧、树叶吹奏、竹木打击乐等。
黎族合亩制地区盛行宗教舞蹈,如《跳娘舞》、《跳鬼舞》等。
7、风俗习惯
海南岛黎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与汉族、苗族等民族的长期接触中,彼此间的文化发生了相互的影响,黎族的风俗习惯发生了许多变化,物质文化如饮食、居住、服饰、节庆等方面发展变化很快,而婚姻、生育、丧葬诸方面仍然保留更多的民族特点。
A、饮食
黎族饮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的饮食也不断发生改变,饮食方式更加多样化,饮食品种更加丰富。黎族传统饮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形成独特的黎族饮食文化。
饮食的种类和特点
黎族传统饮食以大米为主粮,其次是玉米、番薯、木薯、南瓜等杂粮。日常生活中,黎族人民一天三餐,以稀饭为多。传统饮食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米饭、山栏米饭、竹筒饭、红薯饭、南瓜饭、玉米饭、山薯饭和山果饭、黄姜饭等。
民间饮料的种类和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酒和茶是黎族社会两大主要的饮料种类。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节日、嫁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等,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也是以酒相待。
用黎族特产山兰糯米发酵,半个月便可制成甜糟;如果将甜糟装在坛里深埋在芭蕉树下,一年后酒呈黄褐色,二三年则显红色甚至黑色,其时甜糟已经全部化为浆液而变成山兰玉液(山兰酒),黎家人称之"biang",被誉之为黎族"茅台"。山兰酒汇集黎山大自然之精华,消食去滞、愈伤生肌、滋补养身、去湿防病、驻颜长寿,每逢宾客莅临、重大节日或妇女坐月子,便以此为礼,用细竹竿插入坛中吸食。
茶饮料相对来讲在黎族社会中并不普遍存在,喝茶只是近年来才在黎族社会中逐渐普及。山区的黎族人喜欢喝水满茶、苦丁茶,沿海地区的黎族人喜欢喝鹧鸪茶。黎族人热情好客,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酒的种类有:山栏酒、玉米酒、番薯酒、木薯酒、甘蔗酒、芭蕉酒、南瓜酒以及山果酒等,后来出现了蒸馏白米酒、瓶装米酒等。其中,山栏酒是黎族社会传统的酒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乎每家每户都酿制山栏酒,作为节日、婚宴、丧葬及宗教活动中主要的酒品种。
菜肴和传统食品
黎族的饮食结构中,菜肴种类丰富多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五指山地区的黎族群众较少种植蔬菜,日常生活食用的蔬菜以野菜为主,主要有木耳、山菇、野香菜、山竹笋、雷公笋、蕨菜、山蒌叶、白花菜、鼠耳菜、雷公根、鸭舌草、马齿苋、刺苋等。山区的黎族群众在山栏园里偶尔也撒种一些青菜、南瓜、青豆、木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蔬菜的种植逐渐在黎族社会普及,人们逐渐掌握了种植蔬菜的技术。家种的蔬菜有南瓜、葫芦瓜、冬瓜、木瓜、黄瓜、豆角、西红柿、韭菜、萝卜、茄子、小白菜、空心菜等。饲养的家禽家畜有牛、羊、猪、鸡、鸭、鹅等。有的地区还出现了饲养专业户,他们把饲养的家禽家畜拿到市场上出售,参与商品流通。
B、服饰
对襟上衣和筒裙,加各种饰物。
黎族传统服饰灿烂多彩,其款式、图案都很有地方特色。历史上,海南岛黎族妇女都精于纺织、染布、刺绣
20
等,她们利用海南岛棉、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缝制成衣物。《尚书·禹贡》记载的“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指的就是纺织的情况。汉代有“广幅布”,唐代有“吉贝布”、“盘斑布”、“食单”(桌布),到宋代有“青花布”等。《后汉书》卷86《南蛮列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唐中叶,黎族妇女用“吉贝”(野生木棉)织出了被子、食单(桌布)和盘斑布,被列为朝廷的贡品。宋代以后,黎族的棉纺织技艺更加高超,黎族妇女纺织出“黎锦”、“黎单”、“黎幕”、“黎幔”等工艺精巧的棉织品,为中原人士所喜爱。
8、住宅
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可能是源自于黎族祖先乘船从大陆而来)。
9、放寮
因黎族生活在山区,男女接触机会较少,加上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人口繁殖率低,儿女到了十五岁时,父母会为他(她)搭建一个茅草房(寮房),为其提供机会自由选择异性;在平时劳动结束后或每年三月三节日时,男女青年会结队在山坡上对歌以寻觅心上人,而后成双成对地离开去谈情说爱。
10、节日
"三月三"节,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了,两人都是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乡,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参见"人类历史"中"黎族起源传说"解说和"木棉树"解说)
(二)苗族
苗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之一。现有人口6万余人,居海南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第二位。苗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海南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瑶语支。全岛苗族语言统一,没有方言差异。海南苗族自称“金门”或“金第门”,“苗”是他称。
苗族迁移海南岛始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从广西等地作为兵士被朝廷征调到海南,撤防后一些苗族士兵落籍海南,也有一部分因谋生而移居海南岛,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海南苗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以农耕和种植业为主,也有走向市场,从事商业的苗族同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海南苗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他们在深山密林中,过着“一年一砍山,几年一搬家”迁徙不定的游猎生活。他们居住分散,没有耕地,砍山为园,刀耕火种,狩猎与采集,生活十分困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帮助苗族同胞下山定居并分给田地,拨发耕牛、农具,建盖房屋,鼓励他们饲养家禽家畜,从事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使其安居乐业,生活条件逐年改善。20世纪50年代以前,苗族住宅都是茅草屋。20世纪50年代以后,苗族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大多数人已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平顶房或楼房。
海南苗族妇女头顶束发,包扎一块绣有图案的方巾,上身穿无领、右开襟、长及膝的长衣,腰间绑一条布带,下穿腊染短裙。男子穿无领右襟上衣,下穿长裤。苗族男女服饰均以湛蓝为主色,服饰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织绣工艺讲究,花纹丰富,色彩艳丽,点腊染是海南苗族织绣特有的技艺。传统婚姻以男子入赘形式较为常见,时间1-5年不等。
海南苗族宗教信仰主要为祖先崇拜,敬奉盘古皇为始祖。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粑祭奠,同时信仰墓主仙公、墓主仙婆。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信奉山鬼、海龙公、土地公、灶王公等。每次砍山、狩猎都要祭告山鬼保佑。1909年,基督教开始影响海南苗族社会,1910年以后,琼中地区部分苗族渐渐地信仰基督教,以上帝代替一切鬼神,凡遇一切不顺利的事情,祈祷上帝保佑。不信基督教的苗族仍然信奉祖先崇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苗族村寨实行“村老”和“山甲”制度。“村老”苗语称“洋戈”,是苗族村寨里的核心人物、自然领袖、首领,深受人们尊敬。每个苗族村寨不管有多少个姓氏、家庭,大家都要推举村寨里最有威望的长者来担任“村老”。其职责是调解纠纷,处理村寨内外事务,维持社会秩序等等。当选“村老”的条件是识汉字、能讲黎语和汉语、生产经验丰富、家庭经济充裕、秉公办事、有号召力、兼道公身份。选村老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六日(即神农节),由村内公选。公选程序是先将符合条件的人名写在2块木卜(阴阳木)板上,由上届“村老”将写有名字的2块木板丢在地上,谁的名字出现次数多谁就当选“村老”。
“山甲”是清末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给苗族“村老”委任的官职。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民党政府在苗族地区推行保甲制度,给“村老”委任以乡长、保长、甲长等职。这样“山甲”就由原来的
21
社会首领逐渐演变为地方政权人物,具有双重身份。有些“山甲”还和统治阶级互相勾结,凭借权势霸占山林、土地,无故处罚苗人,成为苗族的统治者和剥削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很少有文献记载海南苗族的经济生活。据清光绪《崖州志》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常徙移于东西黎境......时出城市贸易......至今犹善用药弩。辫发衣履,与民人同。惟妇女孩子黎明装.皆能升木如猱,不供赋税,不耕平土,仅伐岭为园,以种山稻。一年一徙,岭茂复归。死则火化,或悬树杪风化。善制药着弩末,射物,虽不见血亦死。„„”《感恩县志》记载:“(苗人)不耕平土,仅伐山为园,以种山稻,一年一移,岭茂复归。”可见,“刀耕火种”为海南苗族传统的生产方式。
五色饭 在三月三节庆时家家制作。有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桑叶等植物汁液作天然色素拌于糯米中,然后放进特制的木蒸笼里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美食。
(三)回族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家不供祖先,不祀诸神,惟建清真寺,穿白衣白帽,在寺中席地念经礼拜,信守其教,至死不移。
凤凰镇的回辉村、回新村,建清真寺六座。清真寺是当地最宏伟的建筑,都掩蔽在绿阴丛中。寺顶高昂,室内以席铺地,两侧墙壁上挂着做礼拜穿戴用的白大褂和平顶圆白帽。大殿为教徒礼拜、祈祷及节日聚会之地,寺内禁止吸烟、饮酒,并不准携入任何污秽之物。
做礼拜是回族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主麻日”,都要到清真寺集中聚礼,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事务多么繁忙,也依然奉行如故。虔诚的伊斯兰信徒不仅内心保持坚定的信仰,还有相应的行为要求。他们严格恪守宗教义务,努力身体力行,完成宗教修持的五项基本功课,“身有礼功,心有念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所谓“伊斯兰教以五件事为栋梁”即指此言。“礼功”即礼拜,每日的五次礼拜,每星期五的聚礼,每年举行两次节日会礼;“念功”即念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斋功”即每年一个月的斋戒;“课功”即每个穆斯林要取出自己的一部分财物救济贫民;“朝功”即朝觐,每个穆斯林如果条件允许,一生至少要去麦加朝觐一次。
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每天要朝麦加方向祈祷真主五次,礼拜时间是:“晨礼”在拂晓至日出前举行;“晌礼”在刚过中午至日偏西之间举行;“晡礼”在下午日落前举行;“昏礼”在日落后举行;“宵礼”在睡觉前举行。每次在清真寺进行礼拜前必须先做净礼,一般包括沐浴、净衣等内容。沐浴有大净小净之分,大净即用清水淋洗全身,小净则清洗部分肢体。到清真寺去做礼拜的大多为中、老年男性教徒,妇女则在家中礼拜、祈祷。
饮食习俗
饮食,恪遵伊斯兰教规,忌食猪、狗、猫肉。不饲养猪,忌讳提到与猪有关的词语。也忌食一切自死动物,牲畜不经过穆斯林亲手宰杀的不吃。不但禁忌的食物不吃,而且连盛过禁忌食物的器皿都不用,如炊具、碗筷等,所以为了防止接触到禁忌的东西,在外出时一般都随身携带食物,也不在外面乱用饭菜。
主食为米饭及薯类,佐食牛、羊、家禽肉类和海鲜及蔬菜,一日三餐。“炸油香”是主要食品,即炸一种放入牛肉及各种香料的馅饼。制作油香前,需沐浴净身,炸制时要燃香熏室。油香是款待宾客、馈送客人的食品。
男女爱喝茶,视喝茶为生活的要事和礼俗。空闲时,常聚在一起品茶,走亲访友也以茶叶为馈赠礼品。妇女嗜食槟榔。阿訇及中年以上者不喝酒、不吸烟,就是在外面工作的人如有此嗜好,回到家乡后也要自觉遵守。
饮食一般以清淡为主,吃清真食物,表示对真主的诚心。在举行隆重宗教仪式和重大节日时,许多人尤其是老人,亦保留着用大青盘贮饭,以手捻食的习俗。凤凰镇回族地处椰林和海边,因此过去食具以椰壳为碗碟,海贝壳为勺。
伊斯兰教
"伊斯兰"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即真主)。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回教",其教徒称穆斯林(即顺服者)。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在阿拉伯社会创立,全世界伊斯兰教徒(也称穆斯林)现约有5.5亿人,海南回族人口约1万人。
【 教义 】信仰安拉是万物唯一的主宰(但不供奉偶像);服从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信奉根本经典《古兰经》;相信今世和后世,今世和后世之间为世界末日,好人入天园,坏人入火狱。
【 节日 】开斋节(即肉孜节,为教历10月1日,斋月为期一个月,期间每天日出至日落要禁食、禁房事,斋月结束后到"开斋节"才解放)、宰牲节(即古儿邦节或库尔班节,为教历12月10日,穆斯林最大节日)、圣纪节(即圣忌日,为教历3月2日,是穆罕默德诞生和归真--逝世的日子)。
22
八、语言
海南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十种。
语言是一种存在于人口头的资源,不象矿产资源,不挖掘它仍然一直存在。一代人死了,这代人口头的语言也随之而去,下一代人的语言必有变化。海南岛的语言属于弱势语言,随着普通话的强力影响,海南语言和方言正处在快速消失的过程中。就汉语方言来说,据我们调查,50-60岁的一代与80左右的老人语言差异已经明显,沿袭数百年的文读系统几近消失,只有白读系统仍在保留,但是中青年人已经有好些白读词不会说了。
海南岛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这里原先没有人居住,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大陆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后来,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焉。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
1、海南话 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海南话使用最广泛, 使用人数最多,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 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 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语言和声调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2、黎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的语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有110万人使用,是海南少数民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7个民族自治县和三亚、通什两市。
3、临高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族语。海南约有5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西郊的长流、荣山、新海等地。
4、儋州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约4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区以及昌江、东方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5、军话属 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的部分地区。
6、迈话属 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于广州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区,使用人数不多。
7、苗话属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人数约5万余人,是海南苗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区。
8、回辉话 系属目前学术界尚未定论。是海南回族的语言。约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两村。
9、村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跟黎话比较接近,使用人数约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方、昌江两县的昌化江下游两岸。
10、客家话 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水上居民使用。
九、海南特产
一、椰子食品类主要是各种椰子糖果、椰花、椰角、椰糯糕、椰香酥饼、椰片糖、椰计粉和椰子酱等。
二、咖啡类生煮咖啡粉、速溶咖啡粉、椰奶咖啡粉等。海南目前本地的咖啡名品牌有海口的力神咖啡、澄迈 的福山咖啡和兴隆华侨农场的太阳河咖啡。
三、腰果仁分有散装、袋装生仁和袋装即食品店熟仁二种。
四、胡椒类分有黑胡椒和白胡椒,市面多有白胡椒出售。均有胡椒粒、胡椒粉、胡椒根、胡椒蔓等,亦分有散装(以斤论价),袋包装精装包装(以包论价)等。也有现磨现卖的鲜磨胡椒粉。
五、牛肉干不同的加工方法,制出不同风味的牛肉干,每种都可购买一些。目前海南本地的牛肉干以海口和东方县两地产品的为佳。文昌的锦山牛肉干也是海南籍华侨较喜欢的即食特产。
六、热带果脯类和鲜果类主要有芒果干、益智果等。来琼旅游人士,不妨买一些椰子、菠萝蜜、芒果、番石榴等热带水果之鲜果回内地,以餮亲友。
七、海产干品类各种海产鱼干、鱿鱼干、贝类、海参、虾仁海蛇干以及琼脂等。
八、鹿制品类在海南的各个鹿场游览点,均可购买到毓鹿制美容化妆品以及各种滋补鹿产品。
23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19:4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602555250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南_浓缩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南_浓缩知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