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事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
初中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物理学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相关设备、实验仪器产生的效果才能对物理知识进行相对直观地了解和汲取.因此实验教学法是当前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实验教学法,就是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相关设备设施、仪器、道具等可以模拟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原理和概念等,帮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分为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和边学习边演示的实验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这几种演示方法不可错乱顺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分别进行,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基本上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有教学仪器.因此,进行新的课程讲解时,教师需要携带相关仪器和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物理现象,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演示实验,有时候教师也会让个别学生参与实验,
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实验,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趣,具有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感觉,通过这一系列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进行规范的教学操作,如果教师操作不规范则有可能发生危险或者给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造成误区,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在课堂操作上非常重要,课前,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和重点知识点的展现.这样在课程中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物理课程中“大气压强”这一课时中,通过大气压强的拖杯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仪器来实验,玻璃杯、水,硬纸板等实验器材,首先应该将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将水杯倒置用手托住纸板,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猜测,如果仅仅是一张纸,悬浮空中尚有难度,又怎能拖住一杯水呢,这样通过激发学生心中的矛盾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求知欲.最后将托住硬纸板的手拿开,学生会惊奇得发现水并没有流出,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操作,为学生做好示范,适时给学生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实验操作的时效性.
物理教学实验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看不操作也是不行的,课堂的参与者有老师也有学生,教师应该遵循将知识点理论和实验都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再将理论和知识实验还原到实践中来的过程.学生实验也
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教师讲解物理知识和演示实验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求证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了解和具体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才能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自己产生的问题的再次研究,才能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因此,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是一个通过大脑与双手打开知识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步骤.比如,“小灯泡功率”实验,学生应该对每一步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应该做出用以记录数据的表格,检验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准备到位(灯泡、电阻、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电线),然后按照自己实现设定的连接办法将电路图进行连接,之后检查自己所连接的电路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将电阻滑向最大值,然后闭合开关,滑动电阻,记录电压和电流数据,实验完成之后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诱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将该实验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电池的安装、电流表电压表不同的安装方法、滑动变阻器安装的必要性等等,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等,让学生清楚知晓小实验中的大道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试验中都可以教
导学生随时随地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去验证物理原理.例如天平的试验,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那么有心的学生会去找一些与砝码同等质量的道具去替代;电流功率测试实验中如果因为设施的原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丢失,那么有些学生就会用电阻最小的铜丝或者锡纸去替代.这些道具都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初中教学,应该大力倡导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可谓无处不在,仅仅课堂上的演示还远远不够,多数学生觉得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很少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实验和验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自主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已经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比如“探究水缸外部出汗”“窗玻璃出汗与结冰”“鱼塘中鱼为什么沉不下去”等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物理作为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学科,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熟悉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得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把物理现象直观的反映给学生,将物理的理论知识与实
验实践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合,教师课堂上做好实验演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实验,获得学习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作者:于贵银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
初中物理是一门由实验课与理论课组成的基础学科,而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途径一直深受教师们的关注。在实验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探究实验中也能进行自主观察与思考,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
教学中如果能展示好演示实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又能容易的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老师教学应根据实验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精心编排教材内容对每个演示实验负责。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和有趣的特点,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的认知,能让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规律起到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习记忆更加深刻。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动作记忆能力比语言记忆能力要高出好几倍。“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讲解光的色散时,由于阴天无法做实验,教学讲的不易理解,学生们也听得乏味,教学效果很是一般。
阳光的晴天,我们用三棱镜正对阳光,教室房顶上马上就出现七彩的光带,学生在看到这物理实验现象的时候马上就明白了光的色散。
教师怎样才能将初中物理实验演示和操控的更好,那么重视学生实验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所有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整个实验操作的连贯性。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堂实验操作简单,从而按照自我意识来操作进行。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操作不规范,影响整个实验的进程。所以教学上要重视实验标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性,保证物理实验成功演示。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操作规范的同时,教师必须要能够深入的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上的反思。教学反思一直都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及时的查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及时改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于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益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教师就能通过教学反思清楚的判断出,进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优秀方法得到最深入的贯彻和执行。
在中学物理日常的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最能让学生们直观感性的认知手段,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环,一场完美的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
理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演示实验具有别的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在教学中增加演示的效果,扩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方法,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压强实验中用橡皮和小刀来进行演示,用矿泉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气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还有在实验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的演示板,将电线、电压表、电池盒、开关、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分布在上面,放在讲台上面,不但能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而且线路的连接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实验演示起来得心应手。而这些小小的实验用具学生更熟悉,更能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
实验报告是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对每个步骤进行整理、记录,在实验数据上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追踪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将所进行实验得出的经验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优化整理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真理之路。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反馈来的实验报告基础上,根据所记录的信息为依据,把学生实验之后所得出的事实结果为助力,把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实验观念引向新的突破
点。当然了,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老师结合教学用具进行具象化的教学。
作为教师,单独的进行实验操作的优点,肯定是快捷且讲解条理清晰,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学生处于被动的旁观地位,缺乏参与实验意识;第二是教师读数或者宣布实验结果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些疑惑,总认为教师对实验做了加工修改,缺少客观性;第三是实验课堂情景呆板,缺少变化。师生合作演示或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演示就能有助于改变以上的不足之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轮流进行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实验。学生肯定相信“自己人”读数不会做假,并且会带有一种亲切感,活跃实验课堂的气氛。除此之外,学生操作读数如果出现错误时,教师还能及时纠正,加强教学效果。物理教学的主体是离不开物理实验的,这个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当中,要让学生懂得物理这门课来源于实验且高于实验,课堂的教学只是物理教学中的一小部分,而真正的物理知识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许红新 单位:河北省盐山县第三中学
[1]魏婷婷.初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夏兵.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
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
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作者:杨刚刚 单位:甘肃正宁县周家初级中学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2]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可见度探析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各种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偏远的农村中学,实验器材相对比较缺乏。虽然在“普实”期间也添补了一批实验器材,但有一部分并不实用,如:器材体积较小,不易观察;器材数量有限,不能分组实验;器材不贴近生活,难于理解等。为了上好物理实验课,使实验过程清楚、现象明显、数据准确、可见度高,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精心设计和制作了直观、形象的实验教具,对原有器材作了加工和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实验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知识所占的比例在40%左右。“电”虽然贴近生活,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合适的教具,仅凭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是很难让学生学好电学知识内容的,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授“家庭电
路的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一般会先问:家用电器是怎样接在电路中的呢?我们教室的电灯、开关、电风扇、插座等元件又是怎样连接组装起来的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与电有关的物品,但要想正确地回答这几个问题,却存在一定难度。不过,这也恰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实验室确实也有电灯、插座、开关等实物元件,但如何组装才能使这些元件正常工作,这对于接触电学知识不多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课本上虽然也有这样的组装电路图,但毕竟不是实物,学生仍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笔者为了把实物组装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买来了一大块木板,把这些元件逐个安装上去,仪器装配和布局一目了然。这块电路板不仅很好地展现了家庭电路的组成,还会在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电路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再次体现它的使用价值。在演示“电路发生短路”实验时,直接将右端延伸的火线、零线相碰;在演示“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实验时就不断地将电器插入插座,逐渐增大总功率。最终让全班同学亲眼目睹保险丝熔断瞬间的耀眼火花,亲耳听到剧烈的爆炸声等实验现象。这也为教师解释后面的“雷电现象”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初中物理教材中“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其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紧密排绕在陶瓷上的电阻丝非常小,而且电阻丝有一层绝缘漆,需要括掉电阻丝与滑片接触点的绝缘层。因此在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
构、原理、作用时,很难让学生看清和理解。为了让学生看清实验过程,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笔者利用比较粗的带绝缘皮的铝线模似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做成了一个更直观的实验教具。这个直观的实验教具让每个学生一看就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尽管也有上级部门配送的一些实验器材,但多数都是好看不好用,可见度低、可操作性不强的器材。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实验器材进行加工、改进或者替换。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室已具备了标准的光具座,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需先演示、提醒学生该注意的环节,实验结束后还得演示、总结规律。当我们在演示过程中不断移动蜡烛、光屏时,学生可以粗略地看到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变化,物距、像距的变化,但要让学生找出“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等规律是不容易的,因为光具座上的标尺较小,后面的学生根本无法看清哪里是一倍焦距的点,哪里是二倍焦距的点。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在光具座的标尺下方贴上一块长纸板,标注好焦点、二倍焦距的点,透镜的位置等。通过这样的改进,教学效果直观,明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一般情况下,教学流程都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
分组实验。教材是要求用钢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动能的大小。但是本校实验室没有斜槽,并且钢球体积较小,导致座位较远一些的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因此,笔者在做这个实验时,就将小球换成小车,斜槽换成了斜面。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只需在小车上加上两个大钩码来改变质量,这样能使全班同学看得清楚,小车运行轨迹容易控制,效果明显。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笔者将从市场上买来了大线槽加工成斜面和平面,用体积相同的铝圆柱体和铜圆柱体代替小球从斜槽顶端自由滚下,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用同一个铝圆柱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来研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这样能缩短实验时间,减小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器材的制作、选取及加工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实验效果,关系到教学是否成功。为了做好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生活资源,改进物理实验,制作加工出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实验器材。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具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意识,进而激发了自主创新和勇于实践的潜能。
作者:吴幸亮 单位: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
可以说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初中物理也与生活
息息相关。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更要求我们重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实验本身能训练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能力,而正确得当的实验教学更能为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那么,该如何完善我们的课堂实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全面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再一一对应着给出可行的策略。
1.教师“重理论,轻实验”,忽视实验教学。物理理论知识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广。迫于教学任务,跟进教学进度,教师们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课堂实验作为必要的教学环节。直接用单纯的讲解、全盘的知识灌输来代替,或者借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匆匆带过,没有现场的实际操作。在传统的以分取人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不少教师还是把重心放在掌握概念和做题训练中去了,这也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被重视。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疏于实验的训练,无法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学校为了避免学生破坏仪器设备,出于对实验室的保护,不愿意提供机会给学生动手实验。这样导致教师一个人在实验,实验经过甚至包括现象原因的分析都由教师一手包办完成,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动手能力日渐退化。另一方面,因为物理的综合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也就缺乏科学质疑精神和研究态度。再加上物理实验分组合
作的性质,虽然强调团队完成整个实验,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流程,害怕动手,这样实验由组长完成,其他人就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3.物理实验器材和场地配备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及时实验,实验设想再好也无济于事。目前普遍的实验教学现状是将学生四五个人分成一组,集中到一个实验室里进实验操作,没办法给每个学生一台仪器,还有的不能保证设备的更新,非常不利于实验教学。
1.提高教师的实验意识,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首先要有勤于动手的意识,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教学,多数是因为对实验操作不熟练或不专业。因此要对初中物理教师加强物理实验培训,培养教师教会学生动手的能力,这样就能打破教师一味依赖教材的习惯。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树立巧用素材,灵活施教的观念。如对于比较复杂困难甚至危险的实验,就不要让学生做。而对于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则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实验既是检验知识的手段,也是激发灵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物理知识和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
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教学《汽化与液化》这一章内容时,在实验前进行启发性提问:生活中晾衣服的时候,人们通常把衣服摊开晾在有阳光、通风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衣服上的水在蒸发的时候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通过猜想,用相同的两块玻璃片来对比和分析,就能顺利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的结论,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完善实验设备,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尽可能地为学生完善实验平台。给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其次,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课堂的小器材,生动教学。如可以用尺子测量纸的厚度。再次,如果在室内现成的正式的仪器实在是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自由去操作。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筋测力计,还可以制作探究“水的沸腾”的仪器,自己制作简易杠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可知,尽管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要明确对它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结合学生情况,创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慢慢得到提高,使初中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作者:廖祖越 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螺石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
中学实验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三类。演示实验是教师独立完成实验,学生观察、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而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拟定的步骤完成实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辅相成、不可忽视。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规律。尽管数量有限,但对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分组实验大体分为:组装调试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
实验是将抽象的物理问题用实验仪器再现出来,让人感觉直观、形象、具体。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创新思维能力。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对那些好奇的、生活经常出现有的现象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如:上声现象时,教师让每个同学用手摸着自己喉咙说话,学生都能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通过学生自身体验,获得了感受,将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
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既能创设课堂情景,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其次备好实验课,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实施,做到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备课堂预设、备实验环节、备板书、备课后反思。要充分做好课堂演示实验,使实验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还要要求学生观察仔细,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实验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通过演示实验教会学生怎样正确的操作,如何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再次要上好实验课,教师要努力设计出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唤起学生潜意识,激发其内动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实验前先要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知道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实验时必须要小组合作,分工明确。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趣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做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进入社会”。
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这节课中。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演示电磁铁能够吸引很多大头针,问:为什么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时多有时少?电路中的电流的强弱用什么控
制?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先理清思路、制定方法,再选择合适实验器材,最后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审查实验方案可行后,学生方可进行动手操作。这节课,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实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在螺线管的匝数、螺线管中电流大小、有无铁芯这几个因素中,需要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具体怎么实现,用什么控制电流大小,怎样改变螺线管匝数的多少,怎样判断磁性强弱。联系之前学过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用好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获取经验,积累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出现突发问题怎么处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论,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探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按规则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严禁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数据。同时在学生实验中还必须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册。实验前必
须先让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知识后,才能进入物理实验室,动手练习操作技术,方可避免操作的盲目性。既要避免教师忙学生闲或学生忙教师闲,更要避免学生乱。教学中教师忙学生闲的主要原因是准备工作没做好,没有布置好学生的预习,或对学生的预习检查落实不到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有弄清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等,由于他们心中没底,因而显得“闲”,而“生忙师闲”则是教师的问题了。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记忆牢固。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所不能代替的。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事物的表象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思考,抓住事物的要害,洞察事物运动变化的条件及内在联系,这就是观察的要义,也是有效性学习的关键。
作者:李普鹏 单位:宁县早胜初级中学
[1]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第七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对密度等的相关概念进行较为
深层次的理解,从侧面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概念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并能够和生活中的物理相关现象进行连接。构建一种探究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们的自主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第一点就是,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是针对具体的情境提出相关问题以及关于该问题的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合作;其中第二点,我们所应用到的具体方法是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主的价值和学习理念,摸清并深度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促进学生们关于“密度”概念和实验方法的构建,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彻底的理解。
2.“密度”实验教学流程的设计
本文的实验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上述的教学教育目标。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并采取学生相互合作,互动联通的组织教学形式,而教师只负责宏观的调控和适当的引导。通过此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和创造能力,使尽可能每位同学都参与,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主要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将所有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猜想之后,一组在质量、体积、密度三个变量中控制密度不变,然后进行相关性的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和总结,接着
进行相互间的评估和交流,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而另一组则是在三个变量中控制体积不变,根据自己组的理解进行试探性的假设,然后设计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根据自己组的实验组员进行头脑风暴作出总结并进行相关性的评估和交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3.探究式“密度”教学实践的主要过程
①教师通过预设的情境创设,引导性的提出研究课题。②通过引导性话语,并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们提出他们自己初始的假设无论对错。③随机分组,然后展开讨论,两组自己设计实验,选取实验器材,并完全自主的自己操作相关实验。④设计相关的实验记录表,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⑤两组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员内部讨论,得出属于自己组的相关实验性结论。⑥教师根据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析和指正,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几天所学的密度的只是分析实际生活中有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特别是中学的物理实验课不应该只注重课本知识灌输式的传授方式。为本文我们所提倡的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实践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
维明显增强,上课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素质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总得来说,教学的效果,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物理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师在不设任何结论性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相关的实践和非实践性经验,自主地去进行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获取知识。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实践虽然日益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广,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有较大的操作性难度,投资大,见效慢。但这是必须作出的改变,这是一种长期性投资,功在千秋。所以,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推广类似的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和老师的双重改变。
作者:於伟东 单位:昆山锦溪中学
[1]魏达勇,孙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2]马宏志.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初探——以苏教版“密度”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育学术),:75-76
[3]刘广玲.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陈铁杭.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5)
[5]曾路.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4(06)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所谓合作学习指通过学生自主分配任务进行协作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勇敢地表达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每个成员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性和独立性。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成员的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成果,促进每位成员全面发展。
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定律、定理等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同及理解。通过物理实验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物理实验有着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能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扩大物理教学效益。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合理科学地进行分组分工
初中物理实验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分工问题。科学合理的小组分工是后续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
障,因此小组分工中一定注意控制人数,把握好分工协作的规模。一般在小组分工实验中以4人小组最合适。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而且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实验小组的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实验背景、过程、目的等情况综合考虑进行分工。进行组内人员分工时要适当考虑每位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特长、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及性格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保证小组分工科学合理,为学生公平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在合作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合作行为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树立合作学习的管理教学方式,并进一步内化到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中。通过物理实验的合作交流学习,引导学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合作学习关系,营造既合作又竞争、既轻松又愉悦的良好的物理实验操作环境,进一步优化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认真把握实验的每个环节,有效指导中学生进行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对实验合作内容精心选择
实验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实验时特别是小组合作试验中一定要精心选择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的内容。如实验选择中,所选内容一定要有趣味性,能够很快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注意所选的内容一定要有探究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实验动机。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更有利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顺利实现实验目标。
4.教师要恰当进行指导和监督
为了顺利完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恰当指导和监督。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的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但是整个实验的顺利完成和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深入把握和监督调控。教师通过对实验小组成员进行观察和了解,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合作情况做到掌握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监督,有利于学生有效进行实验,避免小组冲突及及时制止游离于小组外的同学。
5.对于合作实验学习积极进行评价
在物理合作实验中,建立积极有效的合作评价系统对于进一步指导学生顺利进行物理实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及每位成员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及
时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量化考核,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力,还对物理实验改革形成了重要依据。评价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出现错误或者失误的同学在给予帮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发现问题。总之,运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对于中学生有效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在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符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重要目标,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刘国利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第三初级中学
[1]甘秋红.地理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
[2]孙传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周强,许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5.
[4]周先礼.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新课程[J].2009.
[5]曾庆明.浅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
第九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探究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逐渐以实验为主。在初中的物理实验阶段以下的两种形式会应用到教学中。
1.1教师边演示、边引导:演示实验的教师要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相应的观察与思考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学会选择有趣并新奇的实验进行演示,来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说明物理的规律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商量演示的方案,来提供较丰富的素材资料,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有的具体认知,设计相适应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1.2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动手操作的实验,相应的教师不应该过于具体的去讲解实验的相关的知识,要努力创造一个充分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脑的环境。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的真谛,让学生自己对实验进行设计。学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新课改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更好,所以学生实验变得更注重趣味性、简单易行。
课改的要求是,要不断建立逐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学生多发面发展的可能,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
于学生建立信心,认识自我。中考应该在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相关考核,并且要努力探索出一个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新方法。当然,对于评价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改进,不能再以一次的实验操作的成绩就评判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档案袋评价方式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模式。该方法强调从学生的第一次实验开始,教师就要细心观察该名学生在哪些方面有长处,善于动手动脑,要把他们的实验记录下来,学生实验的这些点点滴滴就作为了评价学生能力的相关依据。但是此种方法时间长、效果差,所以教师要把考试和档案袋评价模式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评价。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对实验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很多学校的领导并没有相关的实验意识,更多的是担心学生会破坏实验器材、学生安全问题。更多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多的教师认为,在实际的考试测评中实验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便不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为了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真正实验物理的实验教学,提高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实验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教师做、学生看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完全掌控着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近几年,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强
调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示来完成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获得的科学知识才会根深蒂固,进而有效的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物理知识浓厚的兴趣,能更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并关注学生的实验动向,要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作者:许井山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茂林镇桂花九年制学校
[1]陈峰.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1期。
[2]郭桂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25-27.
[3]许颖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
第十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和“做”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八年级期末复习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张纸、一枚硬币和一杯水,你能设计哪些物理实验呢?这些实验又
能验证什么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呢?”学生听到题目后都很感兴趣,设计出的物理实验远超教师想象:将纸张折叠成纸卷缓缓没入水中,以证明光的折射现象;将纸片盖在装满水杯口上,利用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将装水的水杯放在桌面上,通过水面的波动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也可以验证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将纸张裁成纸条,向纸条中间吹气,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完全不拘泥于教材,在为学生提供了纸张、硬币、水、杯子等基本实验器材后就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目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保持活跃.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思维条件下都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很多设计出来的实验都是教师都未曾想出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化知识理解,收获成功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物理分组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其中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反思、延伸,在不断探究中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猜想,学生提出了液体温度、液体质量、液
体体积、液体表面积、空气湿度、表面气流快慢等很多因素.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相关物理实验,探究自己提出的这些因素是否真的可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学生基本都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单一变量来进行探究:比较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蒸发速度探究液体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比较吹风和不吹风的两杯水的蒸发速度探究表面气流快慢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利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告诉学生,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师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假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于课堂.接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提出自己对探究实验的看法,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了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初中物理实验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载体.例如在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大小成反比”的物理概念.学生在第二天课堂上展示了很
多自主设计的实验:将两张白纸平行地自然下垂放置,向两纸之间吹气后发现两张纸相互靠近;将一张半卷着的硬纸片摆在桌上后用力向它下面吹气,发现硬纸片不会被吹翻;将一支吸管插入盛水的杯子中,用另一支吸管对着第一支管口吹气时发现有水进入吸管……在这个课例中,教师摆脱了课堂的空间、时间束缚,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实验器材,设计物理实验.从实践结果来看,学生设计出了很多创新型物理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充分证明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大小成反比”的物理概念,可以看出学生在设计这些物理实验时思维都很活跃,也都清楚的认识到设计实验的目的所在,大大锻炼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学生也大都是利用了生活中很常见的物体,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就在身边的观念,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抵触,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事实、认真严谨的科学意识,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宽松的学习氛围、多元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使其逐步成长为更具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冉金云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庞家九年制学校
[1]王春榆.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科;2015年11期
[2]刘海英.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年05期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11:1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71882271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10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