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2 06:37: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街上)

关于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课堂管理分类

课堂管理的实质是对课堂基本要素进行的协调和控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心理环境。

(一)课堂管理分类

1、常规管理:如上下课起立、发言先举手、不准窜位等(人本性、科学性、明确性)

2、违规行为管理:课堂违规行为不单指学生的违规行为,还应包括教师的违规行为。的确,教师中同样存在违规行为,甚至有的教师对有课堂违规行为学生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违规行为。

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干扰性较轻

教师在课堂中经常面对的是一系列干扰性相对较轻的违规行为,而最具有干扰性的问题行为(如对教师的口头或身体攻击)并不经常发生,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正是这些不断出现的很小的干扰事故严重损害了课堂教学质量,如不作出处理,很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2)表现形式多样

表现为不按秩序发言、不完成作业、妨碍其他同学、迟到、传纸条、随意离开座位、辱骂其他同学、一般性吵闹、不礼貌、对其他同学进行人身攻击、骂老师、不安静、注意力分散、捣乱、无责任心、不服从、不合作、过度活动、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信心、容易慌乱、无耐心、被动、等。

教师的课堂违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在目前,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因为自己的教学受学生干扰,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和所谓的尊严,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不动就中断正常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或问题行为,进行冗长、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由于唠叨过度,学生就会由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一来,不但老问题未能解决,反而增长了学生对课堂纪律的淡漠和厌烦情绪,从而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1、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 (1)课堂管理缺乏支持性的气氛。一些教师常以学生难1

以接受的命令、指挥、威胁、训诫等方式教育学生,努力创设的常常不是支持的气氛,而是对抗型、防卫型甚至是逆反型的气氛。比如有些老师爱说“你们再要说话,这节课就不上了”。学生因经常如此,情绪平静如常,甚至一些胆大的会小生嘀咕 “自己学就自己学,谁怕谁”。结果在这种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常常处于相互对立、抗衡和逆反的互动中。(2)教师管理学生的语言方式简单、粗暴,缺乏鼓励性。对纪律不良的反应常是板着脸喊 “吵什么,都学好了?”等之类的训斥和威胁。教师的课堂引导语也常常是“不要讲话了”“不准讲话”等之类的消极性语言。而从正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塑造学生行为的积极语言则较少受到重视,从而使课堂管理蒙上了人文关怀失落的阴影。(3)不顾时间、环境和自己的批评会对学生造成怎样的心理效应,随意批评、惩罚学生,这种教育的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2、偏爱与偏见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而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喜欢一部分,厌恶一部分;放纵一部分,歧视一部分。把学生依据自己的爱憎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型。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和对待学生。同样的行为由差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而优生作出则能轻易的得到教师的谅解。而且有些教师不期望也不相信差生在学业上会有较大的进步,甚至对他们的进步持否定和怀疑态度。教师的这种偏爱和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设下了内源的诱因。

3.体罚和心理虐待。 体罚,可以说是中学课堂管理中最一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此类惩罚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因为上课爱接下嘴而常被撕嘴巴,有的因违反课堂纪律而被揪耳朵、扇耳光等等,这类惩罚往往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也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抵抗。所谓的心罚,也就是精神惩罚,是“心理虐待”。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从精神方面来进行惩罚,以打击他们的“不轨”行为和思想。具体体现在漫骂学生,不管大错小错,甚至从人格上对学生进行侮辱。表面上看,这类惩罚既伤害不到学生的身体,又不增加学生额外的经济负担,可哪里知道这类惩罚实在是最不明智的。身体受到的伤害容易遗忘,而心灵受到的伤害却难愈合,甚至根本就不能愈合。因此体罚和心理虐待不仅是违法,而且也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不能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反而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戒备、敌意、对立情绪,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加恶化。

4.课堂管理应变能力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灵活调整原有的计划、程序和策略,课堂管理呈现出机械、刻板、应变能力缺乏的特征。其实,对这类问题只要灵活善意的作些引导处置,因势利导,巧妙应变,是可以化弊为利的。2

其关键是教师应根据课堂组织的发展状况决定自己领导方式的“民主”、“放任”和“专制”的程度,并形成自己的课堂领导方式与课堂情景的动态平衡结构。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中,课堂管理的“专制”成分可适当多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民主”的成分应逐渐增加;随着学生自我纪律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中的“放任”成分也可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我管理的人。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很少有这种动态优化的管理思想行为,课堂权变缺乏。有些教师对学生纪律不良的问题,不是进行全面客观的原因分析,而是动辄责骂学生、处罚学生,甚至情绪激动、发泄私愤。从而使师生关系趋于恶化。

5、教学偏差。 良好的教学是课堂管理最有效的途径,而目前的好多纪律问题常常是教师教学不当引起的。从教学视角分析课堂管理的缺乏,其表现主要有:①、教学的深度、难度、密度、速度失控,而这样产生的结果,曾有一位教育家这样描绘“在教室,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画面恰恰被颠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举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的,乃至跪着的灵魂。”这一描绘是何等的形象,发人深省。看看我们身边的现实,为了考评的“分数”,总是深度越来越深,速度越来越快,“填鸭式”的教学成为惯用的方法。一些学生被训练成“合格” 的书记员,部分学生则无所事事,神情木然地“旁观”教师的“精彩”表演或 我行我素,从而造成大量的课堂管理问题。②、教学设计纯粹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从一种教学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教学活动时不够自然顺畅,常常用一种生硬、指导性口气说 “下面我们学习某某”、“这些你们必须记住”等等。③、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规则程序,因而不能保证课堂秩序和活动。④、教师不能创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师生间缺乏情感共鸣,从而增加了课堂管理的不利因素。

二、有效课堂管理对策性分析

新课程强调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交流中不断生成,同时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师生和谐相处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愉悦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内容包括:课堂活动方面、课堂礼仪方面、课堂秩序方面等。要求就是要学生能够专心于课堂活动、能够自我管理、能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

3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保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要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的评价去捕捉、点击学生能够兴奋、愿意兴奋的关键点,来激发引导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热情。我们始终坚信这一观点,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让老师的赞扬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加油站”。老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和蔼可亲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1.幽默是一种智慧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教学幽默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人乐学的境界。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能使学生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教师可以在点拨处运用幽默,来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在感悟处运用幽默,来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2.游戏与教学的接轨

把学习带进游戏活动中,或者说,把游戏带进学习当中,那么死气沉沉的传统教学法将就此得到颠覆。棋类、扑克、电子等游戏学生为什么能通宵达旦?因为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在教学中间,适当地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益智,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让课堂教学激情四溢

饱含浓郁情感的教学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的距离,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激情和人文关怀。如全国数学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张齐华老师,他在上《圆的认识》一课中的一段话就说得非常好。他说:“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人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4

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这段话不仅感染了上课的每个学生,也感染了听课的每个老师,这是一种人文的激情,和谐中见真情,教出了学科的境界。

(三)师生共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教师要致力营造人性化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从三方面来着手。一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教师要真诚并尊重、关注和接纳每一位学生;二是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学生人格、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塑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善于将情感融入教学中。教师积极愉快的情感能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达到情智的互动。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要求课堂要保持整洁、秩序与优雅;搞好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控制学生的疲劳度;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

(四)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动要求做的”。在教学互动中,我们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一个主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所以我应该主动去学习”。

(五)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技巧

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一个偶发事件的解决方式也许会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第一个问题: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

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当然会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把课停下来,打开门窗,把小鸟放出去。然后幽上一默:连小鸟都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处理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3分钟。处理得当,可以培养学生排斥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以及爱护鸟类的环保意识。

5

第二个问题:一个女生伏在桌子上哭了。

这种情况,多半不是她当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有几种可能:1、因为教材内容或老师的话引起了她的联想,触动了她的伤心处;2、对学习内容越听越不懂,越不懂越着急;3、家庭里或生活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形成了心里难解的结;4、身体有病。

这时,可以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对她说:"哪里不舒服?还是心情不太好?如果有病,要抓紧治疗;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先到宿舍去休息一会,课下咱们谈谈好吗?有什么困难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种情况下,她一般如果能坚持学习,就会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听课;如果确实有病或心情很不好,就可以让同学陪同她去医务室或宿舍。然后继续上课。 处理完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两三分钟,对上课不是没有一点影响,但却有另一种教育效果,即让她本人和所有学生都接受一次爱心教育。

第三个问题: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老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一是表示讲课暂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来。全班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一般情况下,打架的孩子就会暂停下来。这时老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大吧?中美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的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就会唤醒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耻心,冷静下来。教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找他们谈话解决,最后使其握手言欢。 估计这样下来要耽误5分钟左右,但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做"化干戈为玉帛"。

第四个问题: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

可以走过他身边,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示意他停下来。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并注意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问的问题,可以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课下,可找他个别谈一谈,告诉他这样学习不是好习惯,付出同样的努力却不会取得好效果。 这样处理,不用专门占用时间,也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效果理想。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课堂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

6

三、奖励与惩罚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奖励与惩罚是教育者常用的两种控制被教育者行为的方法。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体罚等。

大部分老师或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孩子达到或超过我们的要求,我们给予表扬或实际的奖励;如果孩子失败了,违背了我们的期望,我们就批评或惩罚他。奖励和惩罚有时候可能起到明显的作用,但有的时候实施不得法,往往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甚至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健康受到较为严重的摧残。所以,在奖励和惩罚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好奖励和惩罚‘

(一)奖励的有效实施

对学生的奖励,要注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对学生的精神奖励,一般表现为言语方面的鼓励。如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可以说:“你真聪明!”“你说的很有道理。”对于学生的作业本,则可以适当寄语“你有进步!”“以后做作业再细心点。”“你的字真漂亮。”有的时候,教师一个亲切的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对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等,效果同样很好。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则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在奖给他们的本子的封面上,写一两句鼓励的话。

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这一点要求老师要严格地分别: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鼓励还是物质奖励。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他,这样可以帮他恢复名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找他单独谈心,表扬他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他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发几个作业本给他以示奖励。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表扬,效果很不错。

二)惩罚的有效实施与体罚

1.惩罚的有效实施

在学校,领导一再强调教师不准惩罚学生,要关爱学生,教育专家也在大声疾呼要用心灵去感化学生,以激励手段正面教育学生,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些说法固有它的道理。我认为,在教育中适当运用惩罚手段也是必要的,因为,对于一些任性的孩子,光靠说服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而如果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无7

疑是对他们的放纵和怂恿,其结果是使其越来越任性而难以管束。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在教育中,当孩子犯错误时,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罚是完全必要的。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师要课后经常找其谈心,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觉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帮助他,必要时再给他一些实质上的处罚,比如:谁把地下弄脏了,就罚他帮着把卫生做好;哪个孩子作业没做完,就罚他把没做完的作业重做一遍;谁上课破坏课堂秩序,就罚他起立站一会再坐下;谁弄坏了哪个小朋友的东西,就罚他自己找人帮助修好等等。只要严格把握一个“度”,我想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只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想只要真正这样做到了,再顽皮的学生也会理解教师,也会被感化。“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我们常说的“养成教育”,就带有某种强制性。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班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我们对他进行惩罚,也只是要让他明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呢?遇到不太听话的学生时该怎么面对呢?从实际工作中来看,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第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生。任何教学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主动地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有畏难情绪。而且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理解和尊重。只要我们用爱心、用智慧、用时间,一定可以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阻力,形成一道沟通的桥梁。那么教学工作就畅通无阻了。第二,惩罚要及时,要有针对性,要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做错了什么才受惩罚,并告诉他正确的行为。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时,应该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应该承担哪些后果。不能等时过境迁,再来惩罚他。孩子改正缺点后还可以及时表扬他,他会真正体会到自己错了,以后不再犯错。第三,不要翻旧账,要把握好情绪。有时,某个孩子犯了错就翻出他以前的错误,前后联系,结果老师就越想越气,结果往往没有掌握好惩罚的力度,惩罚过度,对孩子形成伤害。还要注意的就是尽量避免在自己情绪不好时惩罚孩子,因为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往往会将在其他地方所受的气发泄到孩子身上,结果使孩子受到的惩罚远远超过他所犯的错误。要严宽结合。“严”是指孩子必须明白所犯错误的危害性,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轻描淡写。“宽”是指应谅解孩子的错误,因为孩子犯错往往是不自觉的,尤其对孩子的第一次错误不要处罚过严。也不能老师在学校对学生已惩罚了,又马上告诉家长,让其加重惩罚。8

重复处罚只能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所以教师在惩罚学生时要及时和家长作好沟通。第四,惩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要谨慎,考虑孩子的性格,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在孩子兴奋时,处罚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不高兴时,处罚如“火上加油”,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刚犯了错误,正在思想矛盾时进行处罚。处罚孩子还要注意场合,千万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否则会伤害其自尊心。同时,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我信息”,如“作为教师,我对你上课看小说的行为感到不满意”,向学生传达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和对学生正当行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说一些如“你太懒惰,你如果不改进,你将一无是处”等引发学生反感的标记性言辞,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例如,教师可以说“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现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说“你真是不可救药”,“我讨厌你”。

2.体罚与变相体罚

体罚是指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打手心、打屁股、罚站、下蹲、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他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可以说,体罚也是一条线,是社会、家庭、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的一条线。我们的教师守着这样一个高压线,谨小慎微地履履行着自己的教育权,其中的难度、委屈非内行人不能体会。在教育实践中,单纯的表扬、赏识、奖励是无法全面实现教育效果的。对有的学生来说,和风细雨可以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对有的学生来说,却只是隔靴搔痒,不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效果。因此,对教师来说,教育方式不仅包括表扬,批评与适当的惩罚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权利。但是由于现在家庭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顺从,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稍有不慎,可能教师的一句批评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类似的学生事故频频发生,有的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多少花季少年一瞬间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使多少人扼腕叹息。当我们在一次次不断反思的同时,我们的部分教师还依然存着侥幸心理,以“责任感”来解释自己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以一句“恨铁不成钢”来作为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理由。相反却不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进行反思。长此以往,教师形成的将是僵化单一的教育方法,固执保守的教育观念,将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忽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忽视对教育教学艺术的深人学习和思考。尤其是有些教师对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后果估计不足,缺乏一个清9

醒的认识,又没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导致出现不该出现的结果,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对学校,还是对实施体罚者本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如何把握教育的尺度,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永恒课题。

体罚学生,这两则新闻再典型不过了。学生“做错”了事情,或者“不听话”,为人师表,身为正范的老师不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而是采取了激烈的体罚手段来“整治”学生,这种“整人”行为不仅背离了老师教书育人的本质精神,而且还很大程度地伤害了学生,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

首先,国家有了禁止体罚的明文规定,体罚是违法的,另外,体罚也容易造成学生自卑、胆怯的个性,对于学习可能会有不良的效果,长久下来,除了容易产生报复心态及粗暴行为之外,对于师生关系也会有很严重的影响。课堂管理中不应采取体罚的具体原因如下:

(1)体罚会造成“用威权和暴力屈服别人”的不良示范

一般老师体罚学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成绩不良或行为偏差。就学业成绩方面来说,体罚乃是为了促使学生达成老师的期望,原始动机可能是为了学生的好,但是也可能是为了老师自己的“绩效”着想。问题是,学生的成绩不良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学生不够用功。其他如:学生先天资质不好、家长在家里没有适当督促学生、老师本身教学不良、学习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以往的学习基础不好都可能造成学生成绩不好等。显然,因为学生的成绩不良就体罚学生,是非常不恰当的一件事,而且对学生非常不公平。

(2)体罚无法培养理性沟通、分辨是非的能力

体罚会减少师生之间理性沟通和讨论的机会。一个老师如果习惯于采用体罚,通常会在体罚之前或之后,对学生大力训勉、说教一番。会说体罚是为了学生好,并执意要学生接受自己的道理。这种互动与沟通模式通常是单向的、专断的、威权的,学生完全没有说话的余地。如果学生说了一些辩驳的话,往往又会变成“顶撞师长”“不服管教”,结果又增加了新罪状。这种沟通方式,能培养出学生理性沟通、分辨是非的能力吗?恐怕不容易。

(3)体罚容易使老师忽略学生偏差行为背后的原因

许多学生会产生偏差行为,往往因为家庭缺乏温暖与照顾,或者在家里经常被打、被骂。这类学生最缺乏的是“爱”,有时到学校里会用侵犯同学或违逆师长的偏差行为来表现心中的愤怒或报复。这时如果老师不去分析偏差行为背后的原因,一味地体罚,10

偏差的行为只会愈来愈严重。学生的偏差行为如果没有在学校期间得到疏导改进,离开学校之后,行为仍然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便容易成为受社会唾弃的一群,甚至做出违背社会道德、法律的行为。

(4)体罚可能会导致师生的情绪失控

体罚的原始目的可能是为了学生好,但是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情绪的发泄。尤其是,学生如果一犯再,'有时会被老师理解成“故意找老师的麻烦”,因而激怒老师,造成老师的情绪失控,甚至会演变成老师的暴力行为。受到体罚的学生,在情绪上也容易失控,不见得听得进去老师的训诲。凡此种种都会减弱体罚的教育功效。

(5)体罚并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

许多老师误以为体罚可以遏止学生犯错,因此,有的老师长期以来主要都是用体罚的方式来制止学生的偏差行为(有些父母也是以体罚为主要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但是学生的犯错仍然不断。由此可见,许多老师宣称体罚的“效果”其实只是假相,是表面的,往往无法使学生心服口服。如果学生真心认错,不用体罚就会改过。相反的,被体罚的学生,心里不服气的往往居多,过分严厉或痛苦的惩罚可能会引发报复性的或反抗性的攻击行为。

目前研究提出数种替代体罚的方法,例如:剥夺下课权、自由权、罚写悔过书、道歉函、罚劳动服务等等。透过多种改变行为的实验研究证明,体罚是众多方法当中效果最差和最具争议性的教育方法。

总之,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管理,坚持原则,教育学生,恰到好处, “严”字当头,“管”字开路,“理 ”上疏导,“情”中升华。

11

关于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6:3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550222715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pdf

标签:学生   课堂   教师   体罚   行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