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规范

更新时间:2024-02-22 06:30:34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平凡与平庸)

课堂教学管理规范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

要途径。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特制

定本规范。

一、课堂教学设计规范

1.贯彻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学科人材培定的,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反映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原

则。严格按教学大纲施教,杜绝课掌教学的随意性。

2.科学编制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即课程进度的安排和课常教学类型的

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讲授方法精心制订,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

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3.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制订详细的课堂目标,确定认知的层次,以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4.把握课掌教学内容:认真领略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握

知识的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与课程的联系,确定教学内容的

框架结构。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教师学识基础、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5.认真编写课堂教学方案:教案的质量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案应体

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认知层次、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型

设计和教授方法,安排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设置

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和使用方法等。在编写教案时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

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

1.教学环节要做到相对完整: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须有新的知识讲授、

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课外辅导、检查测验等教

学环节。

2.知识讲授要突出结构体系:知识的讲授要准确,注重科学性。要阐明这部份

知识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位置、与以前知识的联系、比较、引伸和为新知识铺

挚。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知识结构的体系中,特殊注意讲授内容与应用实践

和学科前沿的联系。

3.信息总量要安排均衡合理: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内容要充实、饱满,难易、

深浅安排得当,教学过程要紧凑,恰当分配和充分利用时间。课堂教学类型不同,其

教学过程应有所侧重,但均应提供充分的信息量及其有价值的知识点。

4.重点难点要突破:要结合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考虑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接

受能力,精心策划,通过创设情境、发挥联想、以旧引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以及

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水到渠成,提示本质。

5.教学方法要讲求启示诱导: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

用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启示式、导学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积极思维,密切沟通教与学之间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

思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6.教学情境应体现生动活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

理解。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学识和修养的影响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和兴趣,提倡双边活动,师生共同创造出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

氛。

三、课堂教学基本规范

1.讲究职业道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

的职业形象。

2.管理课堂纪律:严格组织课堂教学,按学院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

3.注重教学仪表:教态端正自然,真诚亲切,仪表端庄整洁,站立讲课。

4.规范零学用语: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精练、流畅、生动,语调璀璨,快慢适

度,讲普通话。

5.板书设计合理:板书要精简、整齐,字迹工整、规范。

6.严格成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评价,公:正合理地

评定学生成绩。

7.杜绝教学事故: 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教学规程。

四、课堂教学工作细则

(一)编制授课计划

1.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学时来

组织教学,选择教材,安排教学进度。选用的教材经系主任批准之后,不得随意

更改,同时,还需向学生发布适量教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2.任课教师应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按统一要求制订好学

期授课计划表,授课计划表应在学期开课前完成,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后

执行,系部教研室和本人各留一份。教师应将学期授课计划告知学生,便于学生了解

课程进度、内容重点及要求。

(二)备课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大纲、吃透教材、了解

学生,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无教案者不得上课。

2.备课要做到“三备"、“一结合"。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个人备课

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及结构体系,明确本章、本节、本篇

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把握该课程及具体章

节的重点、难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突破的手段与方法。

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

节教材时容易浮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浮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

规律。

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学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

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3.教师课前应认真撰写教案和备课笔记,教案的内容普通包括:讲授课题、教

学目标和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预习和练习内容的布

置等,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者单元教学的得失。

4.教师备课进程应有提前量,学期上课前应有三至四周的备课内容,平时应有

超前两周的备课内容。

5.课前做好教学模型、挂图、教具、演示实验等准备,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状

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主体作用,要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戒平

铺直叙或者“满堂灌”式教学。要随时注意教学信息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控教 学活动。

2.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允许私自调课、停

课。教师因病或者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普通应提前一天办理书面请假手续。

3.教师上课应该带好教科书、教案、备课笔记、学生名册、课堂教学记录及

其它教学文件和教学器材。课堂教学

的各个环节要求有认真的记录,课堂练习、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外作业都

应评定成绩,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可靠依据。

4.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强化课堂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方式,如全班

点名、抽查、当堂作业等加以检查,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对上课时常迟

到、早退或者旷课学生要认真记录,及时批评教育,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部;对一学期 内所修课程累计缺课时数达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任课教师应于考 试前一周将取销考试资格的学生名单及原因报学生所在系部,并报教务处备案。

5.教师要为人师表,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慷慨。教师应站立上课,在

学生课堂作业、测验、实验、实训、实习时应进行巡视或者辅导。

6.教师上课不允许使用手机或者其他通讯工具,禁止在教室或者其他教学场所吸 烟。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得随意离开教室,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教室的,应 当向学生说明。

7.教师的教学应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使用普通话教学(外语类课程除外),语

言要准确、精炼、生动、流畅。板书工整,文字规范,布局合理。

8.教师要坚固树立德育摆在首位的思想,努力做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教学

之中,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匡助学

生树立诈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得扩散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其他思 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

(四)布置和审阅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

深理解、巩固和熟练的学习过程,对

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及时布置并审阅学生作业。具体要求:

1.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程的特点及时精选布置作业,做到目的明

确、数量适中、难度适当。

2.作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书面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训练等,以利于学生

能力培养。

3.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对作业完成时间、解题规范提出统一

的要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草率地对付作业和个别抄袭作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

4.作业原则上应全部批改,教师审阅作业必须认真、子细、及时,要有批注、

记载,作为该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催促学生自行修正。对

于作业中共性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及时讲解、指正。

5.各系(部)应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以便了解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情

况。

(五)习题课与讨论课

1.习题课与讨论课是匡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列入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并按计

划严格执行。

2.习题课的题目要精选,选择典型的、易暴露学生概念含糊的、引起争论的,

能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带有综合性的多种类型的题目。

3.习题课中教师主要起诱导、启示作用,教给学生解题思路。给学生一定的独

立活动时问,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精神。

4.讨论课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教师在讨论课中主要起组织、总结和归纳的作

用。教师要事先拟出讨论题,应选择具有思量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讨

论题普通

应先发给学生,以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主讲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

求、选题方向和原则。

(六)课外辅导与答疑

1.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形式,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积累

教学经验的重要环节。

2.辅导答疑不仅要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匡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证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在辅导答疑时间内,教师必要时安排质疑以匡助学习艰难的学生和了解平时

提问较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密切师生关系。

4.辅导答疑应注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与本学科有关

的较深广的问题,并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启

发其掌握好基本内容。

5.教师应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积累资料、总结

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

6.对固定时偶尔约定时间的辅导答疑,教师应向学生发布辅导答疑的具体时

问、地点。

(七)成绩考核

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衡量教师教

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具体要求:

1.考核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种形式,除闭卷考试外,可结合分阶段、看过

程、重能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2.考核内容既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考核,考核命题要

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适当的难度。

3.课程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核成绩两部份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

习态度、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

业、实验(实习)、课堂讨论、阶段考核等,其比例普通占总成绩的 4 0%左

右。

4.课程考核成绩经教研室主任签字生效。

课堂教学管理规范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6:3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54634146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堂教学管理规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堂教学管理规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教学   课堂教学   教师   课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