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

更新时间:2024-02-22 05:02: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

一、实践教学的提出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而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来自农村)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

(二)、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除非你给他看一下实验的结果;你介绍电脑的各种种功能时,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城区的学校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在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且电脑的档次相差很远,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有能力的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制一些教学课件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并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不同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笔者以为,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边讲边练

这种模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适时控制进行上课或上机;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但是这种模式机房一般地需要配置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需要配专门的软件,如腾图等软件,可用于控制台(教师机)控制工作站的使用情况,统一锁住或开放工作站;而且机器的放置也以按照教室里课桌的位置横放为佳,学生既面对"黑板",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低的,教师应该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否则,就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相对农村中学来说配置价格不菲;有时边讲边练,也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而减少了课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一般可适合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或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

(二)一堂讲,一堂练

* 实践中发现的不利于网络教学的因素

* 新时代网络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于世纪之交,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这就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而现代教育技术是其重要的突破口。如何高效率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技术,有这样几个特点:

1、网络教学能提供教学资源共享:只要服务器上有丰富的软件资源,每台学生机都能享受到,不必为每台机器准备资料软件。

2、网络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网络教学既能进行集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3、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质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另一方面,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素质教育的倡导。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网络教学也是必然的。一旦在网络环境下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班级教学模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正因为这,我在"省前中校园网"这一智能环境下做了这方面的实验,进行了一番尝试。

通过这个实验,对网络教学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更深刻了一点。一方面:

1、采用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0~40%上升到80%;学习目标意义建构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中起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但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2、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的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表现由从前的前台走到幕后,同时加一方面教师的地位不能由计算机所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尤其在3+X学科模式下)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它需要群体合作。网络教学设计需要解决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如何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如何收集优秀的教学资源。

3、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其中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构不一样,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网络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来学习与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网络教学能够整合多学科内的知识体系学生一方面具有计算机的知识水平,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能力--"X",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去调动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形成角色自主学习的习惯。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一些我们平时不能做或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进行网络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应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因此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料时,尽可能考虑到这些方面,网而内容以简捷为主,页面不宜太花。

2、现代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还很有限,(有的地方还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真正让他们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难。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方可顺利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3、安全问题也是网络教学过程中常碰到的,病毒、黑客对计算机的侵略会导致电脑死机,(这直接影响到课常教学的秩序,)文件破坏或丢失,有的可能是不可逆转的。这时需要教师平时一方面要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备份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网络的安全维护。如安装防火墙并注意不断升级,当然要注意未必有了防墙就一定安全大吉了。如果在课堂上出现意外,要有必要的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4、电脑游戏、电子小说、网络图片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诱惑会转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机器硬件和软件的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网络教学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计算机不仅是"教"的工具也是"学"的媒体。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不仅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能制作出的优秀课件、收集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无疑对传统的教育内容,目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转变,教师

的职业技能与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而转变了。教育部长陈至立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摘要: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文章结合学校实际,阐述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构建的“三三两一”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具体包括教学理念的“三个结合”、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教学实施的“两个手段”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指出该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二者内涵基本一致。教育技术就是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工作,这要求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本科生能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研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本科专业自1999年招生以来,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确定“注重教学理论素养、突出信息技术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信息技术服务基础教育”的指导原则,逐步形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三三两一”模式,具体包括教学理念的“三个结合”、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教学实施的“两个手段”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获得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较好的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能够采用文、图、声、像并茂以及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

1 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能力是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是转换、识别、归类、加工生成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加工的能力,它是获取和传递能力的提升。信息决策和施用能力是信息技术能力的最高层次和学习的目标,要求能从拥有信息到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对信息、知识、目标进行科学加工,它的本质是“知识激活”。

2 “三三两一”培养模式的内涵

2.1 教学理念的“三个结合”

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以“注重教学理论素养、突出信息技术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实践训练与实战训练的有机结合。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指把现代教育理论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提高学生教育思想与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教学技能。在理论教学中强化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同时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2)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学生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与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教学方面,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然后学会如何利用所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与探究性学习,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3)重视实践训练与实战训练的结合。除课程教学中正常的实践活动外,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指导教师,成立多个学习兴趣小组,定期举行交流讨论活动。另外,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还以“涵养技术·点靓教育”为主题,先后4年每年一次主导组织文化活动周。在活动周里,学生自我开展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一系列竞赛活动,除评委来自教师外,活动的策划、动员、组织和作品的征集、评价标准的制定等都由学生完成。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活动的自我管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情,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在实战中不断提高。

2.2 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

根据信息技术能力的3个层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详见表1。基础实践课程强化支撑本专业和未来发展必需的基础,突出培养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所需的一些基础性技能;专业实践课程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学生宽口径的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拓展实践课程则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层次”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实践训练与实战训练的有机融合,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

1了基础。

2.3 教学实施的“两个手段”

教学实施的“两个手段”,一是“优化课程、能力为先”,二是“强化实训、以赛促学”。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在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先后以2023版、2023版、2023版3次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契机,注重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大课程科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调整的

力度。比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重新优化,加强其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的支撑作用;网页设计与开发、三维动画制作等拓展实践类课程课时增加,单门课程最大增幅2倍。按照“基础专业拓展”的原则序列化展开课程的学习与实践,采用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必修,拓展类课程选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其特长。

在实训上,一方面以课程为载体,强化实训,要求学生独立提交实践作品,其作品成绩是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除前文提到的主题活动周外,积极鼓励参加学生社会专业实践和省厅级以上比赛活动,包括全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广泛开展专业交流,增长见识。

2.4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教·学·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一体化和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首先,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将教室和机房合二为一,建设一体化计算机课堂,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孤立或滞后。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可穿行。这种学习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

其次,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则是案例教学和项目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中提升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从问题人手,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和学生一同操作,再归纳总结,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这种方式通过形象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问题。而“项目训练”则是提出课程设计规范要求,突出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体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思路。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了“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使得教、学、做能够紧密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

“教·学·做”一体化以“做”为主,以“做”为基础,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对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最好诠释。

3 “三三两一”培养模式的实施

为保障本模式的顺利实施,构建了“同抓共管、多层联动”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研讨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的发展问题,并将涉及该专业课程的教育技术学教研室和多媒体与网络教研室进行整合,以统一管理和调度,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2)以2023、2023和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契机,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毕业生和在校生座谈会,听取课程设置意见,根据专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幅度的调整课程体系。

(3)以教学研究促教学。课题组成员先后承担完成“能力型课程实施方案及课例: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辅助教育》”、“学生学业个性化评价实验点:网络技术基础”等教学项目,取得相应成果。

(4)强化师生实践意识,在实战中检验教学成果。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探索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凸显作品考核;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实践活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学习动力,又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4 取得成效

2023年以来,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及实践活动10余场。通过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认同感。学生共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DV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奖6项;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全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等。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建设,以相关网站为主题,进行实践锻炼。自2023年以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先后主持设计制作了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教育技术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学校“双进”工程网站、教育学院团总支网站、教育学院招生就业网站,获得好评。教师也多次获学校教学实践奖。

5 结语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三三两一”模式是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在长期的教学教研过程中逐步探索总结出的经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颇有成效,是培养有理论懂实践人才的一种较为可行的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5:0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93301465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论文模板(10篇).pdf

标签:学生   教学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