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6篇)

更新时间:2024-02-22 05:00: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清明英语)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谈学玩结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联系生活兴趣进行学习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所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信息技术理论相关内容时,有一章重点内容“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先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最为直观的设备,现阶段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有计算机,学生在学习之前都会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但并不是特别深入的了解各个部位都有怎样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因势利导,逐步的介绍计算机的结构以及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认知到鼠标虽然形状非常的奇怪,但功能很强大,通过移动鼠标可以选取任意自己想要选择的空间;主机部分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笨重,没有了主机电脑便是一个空壳子,主机就像是人脑一样包含着许多的信息;显示屏也是计算机的关键部分,没有了显示屏什么信息都看不到。各部件之间紧密联系、充分的配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懂得充分的联系生活,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便会飞航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受影响,因而老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引导 1

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知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适度使用游戏学习软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软件开发越来越多,尤其是针对于小学生智力开发部分的软件也有许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以运用,利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软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以及操作能力。例如,在练习打字部分,有一个软件叫做“金山打字通”里面包含着许多有趣的联系打字的游戏,“打地鼠”、“拯救苹果”、“太空大战”、“生死时速”都是非常有趣并且可以很高效的提升学生打字水平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加以运用。学习计算机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训练,从而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对于小学生而言那些单纯的打字练习会非常的无趣,从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的过程中,这种类似于游戏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娱乐当中又练习了技能,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非常有益。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需要学生操作的部分,老师要懂得运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

三、利用电脑进行游戏竞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些争强好胜的心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愿意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老师可以适度为学生提供互相比赛的机会,在实战中检验哪位学生对知识以及技能掌握的最为到位。有许多软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加以运用,可以让学生利用“小学生电脑绘画软件”画画,从而选出画的最好的学生;可以借助于“金山打字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打字任务,从而选出速度和正确率最高的学生;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学习的乐趣。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而言老师不能够只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或者是教授学生操作方法来进行,这样的话会非常影响教学效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特别的高,因而要借助于一些有趣的游戏软件开展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的提高学习效率。

四、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软件的选择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一些网络上的东西还没有充分的抵御能力,有些游戏接触后会让学生产生网瘾,最后无法自拔,把许多的时间都浪费到网络中,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这是非常可怕的。 3

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究方式方法,选择让学生接触的游戏也要适度,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分组学习也是很好地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更好的进步、成长,小组之间还可以以竞赛的方式开展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进步。信息技术的课程學习除了要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便是操作,老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适度,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同时也会存在许多的弊端,学生要充分的认识到网络学习的利与弊,在接触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有自我的一个认知,从而能更好的抵制住诱惑,发挥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最大功效。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接触游戏的过程中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能太多的投入进去,偶尔的娱乐是允许的,但要把握分寸,不能被游戏牵着鼻子走,而是适当游戏,促进自身更有质量的学习。

五、结语

总之,学习信息技术无论是针对哪个阶段的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阶段接触信息技术是对学生的最好启蒙,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游戏软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

第2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得到了普及,信息技术成为一门重要的知识,当今时期,信息技术也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名新兴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的说教,还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笔者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践和探究,找到了一些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认识。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明确的任务驱动为目标,在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环境下,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老师要把握好任务的针对性和阶梯性。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任务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仿照课程表,设计 5

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在任务完成阶段,老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以制作小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艺术字"的基本编辑方法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对应用图片、自选图形的组合、美化不了解,有的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方法不熟悉""如果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就很有必要。

2.探索发现式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老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老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 6

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3.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老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实际问题背后的知识点。(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3)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下一个知识点埋下伏笔。这种教学模式类似文学写作中的"倒叙"手法,即先找出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最后再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实际问题,并将之抽象为信息技术知识点呢?

首先,老师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有些知识点需要借助计算机解决时要提前精心设计,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在数学学到有关利用计算机制作图表的知识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操作,不断增强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7

其次,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自己挖掘,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学校正在开展"唱响国歌"大合唱系列活动,学生了解到评委老师的打分系统还是人工操作,很不方便。于是,我鼓励学生利用EXCEL函数等知识帮评委老师们设计一张实時计分表及名次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评委老师的有关要求和竞赛规则,在学习了函数有关知识点后,经过小组合作,综合利用MAX()、SUM()、RANK()等函数巧妙地设计了一张数据表。通过此表大大提高了评委老师的工作效率,学生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了EXCEL学习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并且老师要不断学习,跟随时代步伐更新知识,以让学生跟随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第3篇:关于iPad辅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分析

引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教育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技术支持。iPad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拓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作用,同时,iPad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我国教育资源结构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

8

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作用

iPad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发挥新技术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应有优势,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其一,iPad辅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1]。小学生的知识学习特点来看,存在较大模仿的特点,老师应用iPad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应用iPad设定的教学程序,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启发,小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模仿操作中,探索新的信息技术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为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障;其二,iPad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实现课堂互动性提高,iPad系统中,具有图像缩放与镜像技术,老师的课堂知识教授不必拘泥于教学课堂的空间限制,可以通过iPad为学生寻求教授知识网络,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与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达到教学知识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其三,iPad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老师可以直接通过iPad网络交流模式,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可以锻炼小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辅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2.1教学内容。iPad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应用于小学信 9

息技术教学中,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综合应用的重要体现。iPad的辅助应用,从教学内容来看,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占据着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应用iPad作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改善傳统多媒体教学单一的老师操作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动手,通过动手浏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灵活性提高,实现现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的丰富。

2.2课堂应用者。iPad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课堂应用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老师层面而言,iPad中具有程序自动搜索的功能,与传统的多媒体软件相比,iPad的自动搜索的灵活性更大,可以为老师在教学课堂中快速寻求教学课件提供了方便;同时,iPad与多媒体进行同步应用[3],可以实现课堂资料下载的综合性探索,为老师丰富课堂教学知识提供充实的后备资源。例如:老师应用iPad对学生进行层次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因材施教。从学生角度而言,iPad的辅助教学,为学生与老师的教学交流与沟通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教学,iPad的辅助应用,可以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提供练习平台,同时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私下交流,能够打破小学生"害怕批评"的学习心理,为现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应用的新空间。

10

2.3教学资源。iPad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技术,在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综合性应用,iPad中包含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4],学生应用iPad可以进行直接的学习资源的探究,直接获得信息技术教学知识学习中相应软件的探究,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教育资源的沟通,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应用iPad系统将单一的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点转换为简单的动画,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探究,这种综合性的信息技术教学交流方式,能够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发展,为我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例如:iPad能够为老师信息技术的探索提供更加充实的教学资源探索空间,及时寻求更有趣的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同时打破僵化、模式化的教学空间,实现现代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5]。

结论:iPad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的直接体现,将iPad应用于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能够发挥iPad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实现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主动式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第4篇:浅谈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组成"情景化"等特征,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信息技術是一项技术,又是一门学科,具有双重"身份",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有什么意义及结构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1.什么是微课,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微课有什么意义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以短小精悍为特征,它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并以微视频的形式为载体,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是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学科,教材内容主要以操作性知识为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学校总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而教材包含的内容又比较多,导致不少内容无法通过课堂完全消化。微课可以解决信息技术课堂上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它能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巧妙将学科中的难点以片段式的视频呈现,学生只要有台能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多次学习,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

信息技术微课是以信息技术的某个教学技术点为制作核心,取材于重点、难点、疑点,在制作时主题突出,指向明 12

确,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中学到关键性内容。微课时长般为5-8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老师要将教材上的难点以清晰的视频展现。微课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方便在网络上共享,有较强的拓展性,互动空间大,学生能够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化、情景化的模式中进行多次重复学习、断点学习等。

2.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结构特点

信息技术微课是指在短时间内将某个知识呈现,从时间上理解,它是碎片化的,有时是一个技术点,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是一个操作技巧,这些都可以成为微课制作的内容。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代替课堂教学,而它的作用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时空,拓展老师的帮助渠道,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渠道。

相比传统的教学资源,微课具备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将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通过老师的精心制作将某个碎片化的知识点以短小的视频展现,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习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可操作的直观面画,从而让学习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此外,微视频在制作时要注意传播的问题,要方便传输、下载,文件格式能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播放,因此,文件不能太大,格式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基于这些特点,微课制作时要做到:(1)动静结 13

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点,将教材上的理论讲解同操作过程紧密联系,既将重点操作呈现,又将操作难点呈现,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充分刺激。(2)图文并茂,配以生动的讲解。在拍摄视频时,图是重要的取材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操作,而文字是辅助学习的重要手段,及时将文字呈现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3)色彩、文字的处理。整体视频的色彩要柔和,拒绝花哨,字体类型、字号等都要让学习者有比较好的感觉。

3.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课的类型选择要准确。微课的类型非常多,按照教学方法来分,有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等11类,老师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时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来选用适合的微课类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老师亲自对学生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来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

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主题活动型、解题推理型等。老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 14

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实效。

3.2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要精心。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想开发实效性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有学者认为微课的开发过程为: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研中才能更有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的开发设计应该从单个知识点往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转变。微课程一般由几节微课组成,具体的节数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而这几节微课之间应该是连续的、有层次的。微课本身是碎片化的,单个知识点就能做成一节微课,但只有系列化、联系性、层次化的教学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

3.3微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要合理。微课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学资源。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老师有责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一节课一般包括课前复习、 15

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拓展、小结与练习等五个环节。在新课讲授环节,老师可以针对本节课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运用微课让学生观看问题的详细解析。知识拓展环节,可以选择一些反应社会发展、具有前沿性的课外知识放进微视频中,让学生观看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如作品制作课时:将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观看进度,基础技能较好的学生能很快掌握制作技巧,完成后还能观看到一些有创意的,能开拓自己眼界的资料;而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重复、缓慢的学习每个操作,让其快速、更好的巩固基本技能,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4.微课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老师往往是一个人担任好几个班的课,同一年级教授同样的内容是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有时候可能在这个班讲的和在那个班讲的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因此会让老师出现厌倦的状态。如果老师可以给每一个教学内容录制微课,这样在上课时合理利用,省时省力,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有是同科组的老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分工合作,录制出优秀的微课在科组中共享使用,让老师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使用这共享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6

老师还可以建立这样的一个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微课来进行学习,鼓励一些在课堂上没弄明白的学生多看几遍,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样可省去了老师为辅导一些学困生而花费的精力。现在笔者在使用微课教学的时候,就会把微课播放后再告诉学生可以在哪里重播这个微课,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掌握不好学生,让他再点击重播,把微课再看一遍,这样按需使用,改变了以往因为某个学生不懂某个问题而要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自主。

总之,微课翻转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制作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视频,需要信息技术老师把握学科的教材特点,用微课的理念精心设计短视频,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5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应用与思考

现今,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悄然步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 17

需要。本文将以新教材中《图形的运动》一章为例,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应用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基础学科“数学”已不再是简单的“算术”,学习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如进超市买东西——刷条形码;去银行开户——要身份证;去书店——每一本书都有书号……这些数码都蕴涵着数学知识。又如在《图形的运动》一章中,我们只看到静止的画面,但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孩子看到图形的“动态”,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

二、信息技术影响课堂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工具。这就要求作为教育工

三、信息技术让孩子欣赏数学的美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采取积极的态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虚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节时,笔者为学生提供展示、操 18

作、交流的机会,并特别用心地为孩子在网上搜索了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与对称建筑图案,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独特价值以及数学的魅力,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上完这节课,有同学兴奋地总结(summary)(summary)说:“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四、信息技术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数学

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数学学科不再只是枯燥的计算与公式,而是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要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有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打开“优优课堂”的软件,我班的学生立刻就被“优优课堂”里的游戏吸引了,为了获得胜利,他们很认真地读里面的游戏规则,这比起平时笔者多次强调认真读题有效得多。在学完“轴对称”一节后,笔者不仅让孩子们在镜子照出另一半,同时引导孩子观看多媒体课件中“其中一半”的图案后猜出另一半,或连出另一半,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打好基础。这种数学游戏确实是让学生产生愉快感、充实感的学习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同时,还让学生更愉悦地“玩”数学。

19

五、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对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动态过程等问题,及平面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传统教学方法以静态为主,光靠老师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演示,老师会感到费时又费力,学生也会学得困难、无趣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利用CAI手段,对图像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过程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在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找出规律,老师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将知识学懂、学透。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了数学课堂,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研学后教”理念的课堂中,需要学生有课前自学教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进而课上交流信息、处理信息;课后整理、存储信息。为了凸显效果,大部分有条件的学生会上网搜索资料,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时,才能真正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复习与整理《图形的运动》后,让孩子设计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新游戏,这就需要学生先搜集目前现有的游戏,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新的游戏。学生们在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驱动下, 20

纷纷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新游戏,虽然部分是介绍得比较“不实际”,但也让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

基于以上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探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3.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工具。

4.教学全过程不局限于课堂40分钟内。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时,应当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整合”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时机和时间,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才能突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优点。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转变了教学理念,改进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老师信息素养和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体现,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今 21

后的教学中,老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创新人才!

第6篇: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是如何做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呢?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又有哪些呢?怎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是我校信息技术学科老师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开发学生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但老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老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 22

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

1.内容上的整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浩如烟海,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但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在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老师要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课堂教学。

(1)将信息技术用在教学的开头或结尾

课堂上应不断地产生问题,做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逐渐解决问题,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虽然教无定法,但一堂课好的“开始”,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此外,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导入,有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主体探究,还要有余音袅袅、意犹未尽的结尾。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结束时,利用课件出示 23

“生态金字塔”图,并随着学生的交流,动画演示金字塔上的动植物一个一个地消失。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人类,结果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在生活中研究。

(2)将信息技术用在教学的关键处

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把文本、图片、音像、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制作成各种课件,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践证明,它的作用极其显著。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些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时常不能正确掌握,这并不是学生本身思维水平或知识基础的问题,而是由于其生活经验不足造成的。此时老师如果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及时地呈现一些类似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具体感知这些生活情境,然后再来研究所学的知识,就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学生对事物本质理解较难时

在科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成为老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使抽象 24

事物具体化,对难点的化解有积极作用,达到变难为易的效果,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

(3)将信息技术用在教学设计的优化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

(4)信息技术并非每节课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或者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科学课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媒体自身的功能来进行恰当的选择。

2.形式上的整合,体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浓浓研学味

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授课形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比如老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辅助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或其他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 25

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方法上的整合,体现自主探索和民主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崭新姿态。

三、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因素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整合,给传统教学造成了猛烈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纠正。

1.盲目灌输科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展示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正是这种传递知识的快速性,使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盲目增加教学内容的问题。有些课件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内容的科学性也比较高。但是整个教学仍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仍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 26

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学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这样,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多媒体实际上已成为老师“折磨”学生的又一种现代化的“武器”。

2.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科学的目标,又是学习科学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课堂缺少了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然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课堂中也要创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的科学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老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

有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减少了学生“思考——发现”过程,老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

27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6篇)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5:0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9238271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6篇).pdf

标签:学生   信息技术   教学   学习   老师   知识   微课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