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下学期《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2-22 04:49:3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写人的成语)

高中化学下学期《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知识与技能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的能力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情感、态度

文化的欣赏。

与价值观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学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重点

学习

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

难点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

我们以前研究过很多反应,如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工业合成氨等。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这就是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

思考这些反应的区别,初步认识化学平衡

回想生活中蔗糖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不再继续溶解的现象回忆旧知: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让学生回忆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

计情境:一定条件下,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开始反应。

互动

交流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逆、等、动、定、变

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到达一定值时,溶解就“不再进行”了,这说明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论:

开始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如何?

虽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如何?

v(正)=v(逆)时,浓度如何变化?

总结、分析、典型题型练习,总结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规律:

1.怎样理解平衡与由溶解结晶平衡引出化学平衡,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平衡

从日常学习的化学反应入手,启发学生分析。

环节一、复习导

体系物理量的关系?(本身就不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不能做为平衡的标志。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不再变化时,说明体系已达平衡。)

2.怎样理解v(正)=

v(逆)?

(1)必须一个是正反应速率,一个是逆反应速率

(2)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不能是表面上的数值相等,而应是本质意义相同(与计量数成正比)。

析图表:书29页 合成HI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关系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

气中含有相当量的CO。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CO和

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所造成的,于是在英国建

造了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

接触时间。经检测,用这个高炉炼铁,高炉气中CO含量还是不变。

【情景提问】

【过渡】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

1、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而言,CO的含量保持不变,这是达到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掌握这个知识后,了什么状态,该状态

大家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像以上这样,当化学反应条件改变时,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平衡时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提示:高炉炼铁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复习上节课内容)

2、如果你作为一名工程师,会尝试改变哪些条件来减少CO的含量?

浓度,温度,压强等

(一)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化学反应条件改变,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平衡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反应速率的变化 V(正)>V(逆) V(正)<V(逆) V(正)=V(逆)

移动方向

由此可知,化学平衡之所以会移动是应为改变了反应条件,其实质则是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使得V正≠V逆,既然如此,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它们的改变又会对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由此可知,化学平衡之所以会移动是应为改变了反应条件,其实质则是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使得V正≠V逆,既然如此,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它们的改变又会对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实验1】课本实验,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增大平衡混合物中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示:请从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来考虑)

1、2氧化成SO3时为何要通入过量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1)分析图

如果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并画出相应v-t(2)分析图

空气?

2、在下列平衡体系3NO2+H2O

如果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呢?(二)2HNO3+NO中通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此规律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

既然增大反应物浓度能使平衡正移,那么对于可逆反应Fe3++3SCN- Fe(SCN)3而言增大KSCN浓度达到新的平衡后,新平衡的反应速率和原平衡相比怎样?KSCN浓度与原平衡相比是大还是小?FeCl3的转化率如何变化?KSCN的转化率呢?

O2,则化学平衡

A、向正向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3、既然改变浓度会使平衡移动,那么在Fe2O3+3CO

2Fe+3CO2 反应中,能否通过改变浓度来减小CO含量呢?

以上我们了解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压强的影响会怎样呢?下面有一组数据,请大家根据数据判断,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增大压强,氨气含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N2 + 3H2

2NH3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这个结论对于所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都适用吗?

6000C, 反应2SO3(g) 2SO2(g)+O2(g)的实验数

压强 / MPa 0.1 0.5 1.0

10

A:当加压气体体积SO3的分解率/﹪ 26.3 14.2

缩小时,混和气体颜10.5 4.6

色先变深是由于增大压强,SO3的分解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①______,

后又逐渐变浅是由为什么同样是增大压强,一个正移,一个却逆移呢,于 _______;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B:当减压气体体积2、压强: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增大时,混和气体颜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色先变浅是由于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①________

【设问】为什么压强的改变能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后又逐渐变深是由动,请以N2 + 3H2 2NH3为例画出增大压强时其于__________。

v-t分析图加以解释。

【小结】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率都加快。

从压强角度分析,改变压强能否使Fe2O3+3CO

2Fe+3CO2 反应中,CO的含量发生变化?

【板书】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注意:此规律只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思考3】对于可逆反应2NO2(气) N2O4(气)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颜色如何变化,减小压强呢?

(红棕色) (无色)

【视频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现象】增大压强,颜色先深再浅;减小压强,颜色先浅再深

【讨论完成

本堂小结:

当堂检测、1、反应 N2O4(g) 2NO2 (g)当加压时,平衡向_____移动,正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_,N2O4的转化率__________。

2、反N2(气)+ O2(气) 2NO(气)减小压强,反应_______ 移动,反应速率________。

3、在2SO2 + O2 2SO3(g )反应中,为了提高SO3的产量,应该_______(加压或减压),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不断补充SO2和O2,不断分离出SO3)

布置作业

高中化学下学期《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04:4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85485702507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化学下学期《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化学下学期《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pdf

标签:反应   压强   浓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